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论文和设计-孙敬蕾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听诊管,所述听诊管的另一端卡合连接有支架,所述固定架的下侧设置有传音管,且固定架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传音管的左端卡合连接有传音腔,且传音管的外表面包裹连接有隔音层,所述传音腔的上侧焊接连接有听诊头,所述听诊头的四周设置有软罩。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通过软罩覆盖在患者身体表面,减少了覆盖处声波的散失,减少医生的诊断时间和诊断难度,通过连接杆固定听诊管,减少听诊管受到外力损坏,增加该听诊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将传音管缠绕在支架外表面,传音腔与圆弧槽卡合而固定听诊头,增加了便捷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包括听诊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听诊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耳塞(2),且听诊管(1)的另一端卡合连接有支架(6),所述听诊管(1)的左下侧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支架(6)的左端卡合连接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下侧设置有传音管(4),且固定架(5)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连接杆(13)的左端设置有第二磁体(14),所述固定块(1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磁体(12),所述传音管(4)的左端卡合连接有传音腔(8),且传音管(4)的外表面包裹连接有隔音层(15),所述传音腔(8)的下侧焊接连接有把手(9),且传音腔(8)的上侧焊接连接有听诊头(3),所述听诊头(3)的中间设置有传音孔(10),且听诊头(3)的四周设置有软罩(7)。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包括听诊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听诊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耳塞(2),且听诊管(1)的另一端卡合连接有支架(6),所述听诊管(1)的左下侧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支架(6)的左端卡合连接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下侧设置有传音管(4),且固定架(5)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连接杆(13)的左端设置有第二磁体(14),所述固定块(1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磁体(12),所述传音管(4)的左端卡合连接有传音腔(8),且传音管(4)的外表面包裹连接有隔音层(15),所述传音腔(8)的下侧焊接连接有把手(9),且传音腔(8)的上侧焊接连接有听诊头(3),所述听诊头(3)的中间设置有传音孔(10),且听诊头(3)的四周设置有软罩(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体(14)的右端与连接杆(13)的左端通过AB胶粘合固定连接,且第二磁体(14)与第一磁体(12)的相对面的磁性为异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1)的上端设置有直径等于传音腔(8)的直径的圆弧槽,且固定块(11)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音管(4)的上侧贯穿于固定架(5)和支架(6)的内部与固定块(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传音管(4)的外层直径等于隔音层(15)的内层直径,所述隔音层(15)为一种硅胶材质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罩(7)为圆环形状,且软罩(7)的内圈与听诊头(3)的外圈通过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的右侧设置有支架孔,所述支架(6)左端的直径大于支架孔的直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传导部分及听音部分组成,听诊器用于收集和放大从心脏、肺部、动脉、静脉和其他内脏器官处发出的声音。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神经内科专用听诊器(授权公告号CN202761310U),该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了神经内科浅感觉检查的问题,同时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但是,该专利没有保护听诊器的功能,使得使用寿命得不到保障,收集患者体内声波的效率较差,使诊断时间和难度都增大,且该专利在听诊器闲置时,不能有效减少听诊器的占用空间,便捷性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包括听诊管,所述听诊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耳塞,且听诊管的另一端卡合连接有支架,所述听诊管的左下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支架的左端卡合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侧设置有传音管,且固定架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杆的左端设置有第二磁体,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磁体,所述传音管的左端卡合连接有传音腔,且传音管的外表面包裹连接有隔音层,所述传音腔的下侧焊接连接有把手,且传音腔的上侧焊接连接有听诊头,所述听诊头的中间设置有传音孔,且听诊头的四周设置有软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磁体的右端与连接杆的左端通过AB胶粘合固定连接,且第二磁体与第一磁体的相对面的磁性为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的上端设置有直径等于传音腔的直径的圆弧槽,且固定块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音管的上侧贯穿于固定架和支架的内部与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传音管的外层直径等于隔音层的内层直径,所述隔音层为一种硅胶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软罩为圆环形状,且软罩的内圈与听诊头的外圈通过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的右侧设置有支架孔,所述支架左端的直径大于支架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握住把手,更加准确地将听诊头作用在患者所需检测处,与听诊头通过卡合连接的软罩覆盖在患者身体表面,软罩由于易于形变,减少了覆盖处声波的散失,减少医生的诊断时间和诊断难度,通过传音管外表面包裹连接有隔音层,减少声波在传音管内部传输时的散失,增加医生诊断的准确性,通过将传音管缠绕在支架外表面,然后将传音腔卡合在固定块设置的圆弧槽内,同时固定住听诊头,然后对连接杆施加向固定块方向的力,使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接触,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引力使得听诊管也被固定,减少听诊器在闲置时听诊管受到外力损坏,增加该听诊器的使用寿命,且连接杆固定了缠绕在支架外表面的传音管,使医生更加方便携带该听诊器,即增加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中传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听诊管;2、耳塞;3、听诊头;4、传音管;5、固定架;6、支架;7、软罩;8、传音腔;9、把手;10、传音孔;11、固定块;12、第一磁体;13、连接杆;14、第二磁体;15、隔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包括听诊管1,听诊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耳塞2,且听诊管1的另一端卡合连接有支架6,听诊管1的左下侧设置有连接杆13,支架6的左端卡合连接有固定架5,固定架5的下侧设置有传音管4,且固定架5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11,连接杆13的左端设置有第二磁体14,固定块1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磁体12,传音管4的左端卡合连接有传音腔8,且传音管4的外表面包裹连接有隔音层15,传音腔8的下侧焊接连接有把手9,且传音腔8的上侧焊接连接有听诊头3,听诊头3的中间设置有传音孔10,且听诊头3的四周设置有软罩7。

为了让听诊管1通过第一磁体12与第二磁体14之间的引力固定在固定架5左右两侧,防止听诊器在闲置时听诊管1受到外力损坏,增加该听诊器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磁体14的右端与连接杆13的左端通过AB胶粘合固定连接,且第二磁体14与第一磁体12的相对面的磁性为异性。

为了让听诊头3通过传音腔8与固定块11之间的卡合连接固定在固定块11上,防止听诊器在闲置时听诊头3受到损坏,增加该听诊器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块11的上端设置有直径等于传音腔8的直径的圆弧槽,且固定块11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为了减少传音管4内声波的损失,增加该听诊器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传音管4的上侧贯穿于固定架5和支架6的内部与固定块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传音管4的外层直径等于隔音层15的内层直径,隔音层15为一种硅胶材质的构件。

为了增加病患者体内声波的收集,减少医生的诊断难度,增加该听诊器的实用性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软罩7为圆环形状,且软罩7的内圈与听诊头3的外圈通过卡合连接。

为了方便听诊管1固定在固定架5左右两侧,且为了使传音管4在听诊器闲置时更方便地缠绕在支架6上,增加听诊器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6的右侧设置有支架孔,支架6左端的直径大于支架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首先通过拉力解除第一磁体12与第二磁体14之间的引力,将听诊管1通过耳塞2戴在耳朵处,然后通过握住把手9,更加准确地将听诊头3作用在患者所需检测处,与听诊头3通过卡合连接的软罩7覆盖在患者身体表面,软罩7由于易于形变,减少了覆盖处声波的散失,减少医生的诊断时间和诊断难度,听诊头3收集患者体内的声波通过传音孔10进入到传音腔8,然后从传音腔8进入到与传音腔8通过卡合连接的传音管4内部,由于传音管4外表面包裹连接有隔音层15,减少声波在传音管4内部传输时的散失,让患者体内的声波顺利传输到听诊管1内,最后医生通过耳塞2对听诊管1内传输出的患者体内的声波进行判断,即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当该听诊器不使用时,首先将传音管4缠绕在支架6外表面,然后将传音腔8卡合在固定块11设置的圆弧槽内,同时固定住听诊头3,然后对连接杆13施加向固定块11方向的力,使第一磁体12和第二磁体14接触,通过第一磁体12和第二磁体14之间的引力使得听诊管1也被固定,减少听诊器在闲置时听诊管1受到外力损坏,增加该听诊器的使用寿命,且连接杆13固定了缠绕在支架6外表面的传音管4,使医生更加方便携带该听诊器,即增加了便捷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7327.9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95224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A61B7/02

专利分类号:A61B7/02

范畴分类:申请人:孙敬蕾

第一申请人:孙敬蕾

申请人地址:271500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办事处赤脸店街003号663号

发明人:孙敬蕾

第一发明人:孙敬蕾

当前权利人:孙敬蕾

代理人:刘杰

代理机构:1157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便于操作的神经内科用听诊器论文和设计-孙敬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