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转向轴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用转向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中心块,所述第一中心块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中心块,所述第二中心块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二旋转件与转向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提高转向轴的灵活性,降低转动过程中转动力发生的力矩波动,避免动力传递时对驾驶员的手造成反振,伸缩管可进一步降低转动过程中转动力发生的力矩波动,增加转向轴的反向回复力,使得转向轴的反向转动更加及时和流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有与方向盘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中心块,所述第一中心块内与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中心块,所述第二中心块内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旋转件与转向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有与方向盘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中心块,所述第一中心块内与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中心块,所述第二中心块内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旋转件与转向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基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的自由端设有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中心块的中心到所述第一轴的靠近所述第一中心块一端端头的长度,且所述转动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中心块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轴的靠近所述第二中心块一端端头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旋转件连接的一端设有凸条,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凸条相适配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一轴之间设有伸缩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为橡胶伸缩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伸缩管内设有弹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转向轴。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作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汽车的转向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方向盘、转向管柱、转向轴以及转向器,驾驶员施加给方向盘的转动力通过转向管柱和转向轴传递给转向器,由转向器驱动车轮,最终实现转向。

现有的汽车转向轴在转向力矩传递过程中,由于刚性问题在转动过程中转动力会发生力矩波动,造成动力传递时对驾驶员的手造成反振,使得转向轴的灵活性降低,驾驶员在操作转向轴时,不能将直接转动的力矩传递到转向器上,而且在反向转动时,没有外加的回复力,造成反向转动会产生不及时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转向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转向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有与方向盘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中心块,所述第一中心块内与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中心块,所述第二中心块内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旋转件与转向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基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的自由端设有轴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转动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中心块的中心到所述第一轴的靠近所述第一中心块一端端头的长度,且所述转动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中心块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轴的靠近所述第二中心块一端端头的长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旋转件连接的一端设有凸条,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凸条相适配的卡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一轴之间设有伸缩管。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伸缩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伸缩管为橡胶伸缩管。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橡胶伸缩管内设有弹簧。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转向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第二轴与转向器之间通过旋转件连接,旋转件可调节第一轴与第二轴及第二轴与转向器之间的角度,使用该旋转件,相对于使用万向节来说可节省用料,降低成本,增大转动角度,提高转向轴的灵活性,降低转动过程中转动力发生的力矩波动,避免动力传递时对驾驶员的手造成反振,且连接头与第一轴之间的伸缩管可进一步降低转动过程中转动力发生的力矩波动,增加转向轴的反向回复力,使得转向轴的反向转动更加及时和流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转向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与第一旋转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轴,2-第二轴,3-连接头,4-第一旋转件,5-第二旋转件,11-第一凹槽,12-第一中心块,13-第一转轴,21-第二凹槽,22-第二中心块,23-第二转轴,31-连接套筒,32-固定孔,33-伸缩管,41-基体,42-通孔,43-卡槽,44-转动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用转向轴,包括第一轴1和第二轴2,第一轴1的一端设有连接头3,连接头3用于将第一轴1与方向盘连接,连接头3包括连接套筒31,连接套筒31上设有固定孔32,连接套筒31与第一轴1之间设有伸缩管33,优选的,伸缩管33为橡胶伸缩管。优选的,伸缩管33的内径大于连接套筒31的内径。进一步地,橡胶伸缩管内设有弹簧。伸缩管33可进一步降低转动过程中转动力发生的力矩波动,增加转向轴的反向回复力,使得转向轴的反向转动更加及时和流畅。伸缩管内设有的弹簧可进一步增加伸缩管的伸缩弹性和耐用度。

第一轴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设有第一中心块12,第一中心块12内与第一轴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件4,第一旋转件4与第二轴2的一端连接,第二轴2与第一旋转件4连接的一端设有凸条,第二轴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内设有第二中心块22,第二中心块22内与第二轴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二转轴23,第二转轴23通过第二旋转件5与转向器连接。

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旋转件4和第二旋转件5均包括基体41,基体41上设有通孔42,通孔42内设有与凸条相适配的卡槽43,基,41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连接部44,转动连接部44的自由端设有轴孔,转动连接部44通过轴孔与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2连接。转动连接部44的长度大于第一中心块12的中心到第一轴1的靠近第一中心块12一端端头的长度,且转动连接部44的长度大于第二中心块22的中心到第二轴2的靠近第二中心块22一端端头的长度。此设计可增大第二轴2相对于第一轴1的转动角度或是增大转向器与第二轴2的转动角度,使用旋转件,相对于使用万向节来说可节省用料,降低成本,增大转动角度,进一步提高转向轴的灵活性,降低转动过程中转动力发生的力矩波动。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汽车用转向轴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4830.1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650360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B62D 1/19

专利分类号:B62D1/19

范畴分类:32B;27C;

申请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第一申请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申请人地址:430065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发明人:吴强;屈亚锋;钟迪;朱文杰

第一发明人:吴强

当前权利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代理人:王程远

代理机构:1149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汽车用转向轴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