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冉:古人考试不容易论文

又冉:古人考试不容易论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全国的高三考生们都在认真复习考试科目,提前熟悉考试路线,检查了解考场环境……所有与高考相关的人员和事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力保考试顺利进行,万无一失。古代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读书人,对待考试也都十分谨慎和重视。我们来看一看古代考生是如何走过一座座“独木桥”的。

漫漫升级路

和我们现代人有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的多次考试一样,古代科举考试也有阶段性,并且难度很高,类似游戏世界里的“打怪升级”,只有胜出者才有机会进到下一关卡。

对于读书人来说,第一步就是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考生叫作童生,童生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层层选拔,通过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各省学政每三年组织的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考中举人,身份地位大为提高,也获得了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的资格。

乡试多在秋季举行,会试则选在春天举行,相应地乡试和会试也被称为“秋闱”和“春闱”。会试由礼部主要负责,考核难度大大增加,淘汰率非常高,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士子们进阶为贡士。会试之后还要举行复试,通过复试的人取得进士资格。

但要真正获得进士名位,必须参加终极考试—殿试。从唐代武则天开始,殿试均由皇帝亲自主持,所谓天子门生,便由殿试产生。明代殿试的日期较为固定,为三月十五日。清代殿试的日期最初选在三四月之间,后来由钦天监根据皇帝指定的日期范围挑选吉日。例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试的时间便定在四月二十一日。

考桌也十分奇特,桌子就像炕几一样,考生们只能盘膝趺坐。南方籍的考生就十分不习惯这种桌子,于是有些人就选择自己携带特制的考桌入场考试。自带考桌考试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保和殿的殿基很高,有三层石阶,同时还需转行数十级才能到达丹墀。这让自带考桌的考生们叫苦不迭,还没等开始考试答题,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再加上古时考试的时间很长,综合来看,完成殿试也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5)标准化因子norm。lucene的打分公式中,标准化因子由3个参数决定:document boost表示文档的重要性;Field boost表示域重要性;lengthNorm(field)表示域中包含的Term总数。

试卷上的试题是一道策问,题目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某句话。殿试考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儒学经典,结合朝廷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采用八股文结构,用自己的观点来进行分析和论述。清代顺治皇帝时期,一篇八股文为550字;康熙皇帝时期,一篇八股文为650字;之后,又增至700字。殿试试题的字数和题目与现代考试的作文题十分类似;不同的是考试时间的长短,现代考试作文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殿试考试时间较长,规定在太阳落山前交卷即可。

经过殿试,才能确定三甲名次。三甲各三名,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就是头甲三名。宣布三甲名次,紫禁城太和殿要举行盛大的典礼,由皇帝亲自主持,并谕示天下,这一仪式被称为传胪。

考场不一般

清代初期,殿试考场设在天安门前,后来便改为在太和殿的东西阁阶下进行考试。若是碰上刮风阴雨天,考生们便到太和殿东西两庑参加考试。

明代时,紫禁城内的殿试在太和殿举行。

结合配网异动精准预警系统对设备异动和服务风险的提前、精准预警功能,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配网主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通过预警提前发现电网“发热点”“出血点”,主动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提前消灭配网运行隐患。对比传统工单受理、故障抢修模式,真正实现了“数据驱动业务”,稳定了电网运行、保障了供电服务质量。

中学阶段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但从实际情形来看,大多数中学生受到课业负担的压力,同时缺乏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课余时间都用来做题或者玩游戏、看电视,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名著。此外,许多学生为应付考试,选择阅读老师准备好的压缩名著,以求快速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与人物形象,这种阅读缺乏深度,长此以往反而会给学生的阅读能力带来负面作用。

雍正元年(1723)十月,考生来到紫禁城参加考试,适逢天气寒冷无比,皇帝特许考生到太和殿内两旁进行考试,并谕令宫内的总管太监在考场里多摆放火炉,保证殿内温暖。这就是在殿内考试的开端。

乾隆五十四年(1789),皇帝谕令考生以后就在保和殿内参加考试,同时允许考生自带考具,之后在保和殿内考试便成为定制。保和殿不仅是殿试的场所,也是元旦等节日皇帝宴请亲王、藩属的地方。

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1905年,江南贡院结束历史使命。

江南贡院考场

考试很辛苦

大家是不是觉得在紫禁城的宫殿里参加考试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呢?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考试情形,你就得出答案了。

据史料记载,考试时,在保和殿内东西摆放十数排考桌,因为殿内阴暗,光线不够充足,所以坐在后排参加考试的考生有时根本看不清试卷上的字迹,只能主动搬到殿廊进行考试。

实验班(翻转教学班)教学对象为某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二年级34班学生,共72人;对照班(传统授课班)为该校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二年级56班学生,共78人,学生基础具有可比性。除少数职高生学习过税法相关知识外,其他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税收法律相关知识。

古代统治者对参加童试的考生的资格审查非常严格:

考题难度大

后来便改为由读卷大臣在殿试前一天秘密拟定题目,呈交皇帝钦定后,立即刊刻印刷。刊印场所由护军看守,严防试题泄露。直至殿试当天凌晨,试卷才印刷完毕。“新鲜出炉”的试卷随后被拿到考场,分发给参加考试的各位考生。

殿试题目最初由内阁大学士提前数日拟定,为了便于皇帝选择,一般会准备多道题目。呈交皇帝后,由皇帝最终决定选取哪个题目。但这一方式存在弊端,经常出现殿试之前考题泄露问题。

参考的考生必须由本地已取得生员资格的禀生担保,考生身世是否清白、是否假冒等都属于担保范围。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交亲供单,考生姓名、三代信息、住址、邻居、老师、担保人等详细情况都须认真在亲供单上填写。同时规定5位参考的童生之间互结,如其中一人弄虚作假,其他人都视为同罪。完成上述手续,考生才能获得考试资格。

交上来的试卷被迅速送往保和殿东侧的中左门,在那里有弥封官等待封装试卷。古时封装试卷也与现代考试封卷类似,要盖住考生的名字,之后将试卷装入固定的箱子里,护送至专门阅卷的场所—午门内朝房。在这里,等候多时的读卷大臣要花费两晚一天的时间来阅卷。读卷大臣由皇帝钦点,阅卷为全封闭式,阅卷人员不得出宫。

城市建设中地下管线复杂,为了防止城市地下管线出现故障,良好的科学手段能保证地下管线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将在保证城市服务系统正常运转中发挥更大作用。

午门

传胪官高声唱读名字之后,状元、榜眼和探花在赞礼官的引领下前行来到太和殿殿阶之下。状元的位置要比榜眼和探花稍靠前一些,处于殿阶正中央。在状元面前是石阶中间的石刻,石刻图案为升龙和巨鳌,人们常说状元“独占鳌头”便来源于此。

2.经营者要形成“加大经济管理与科研投入”的管理认识。企业意识到开展经济管理的必要性,这极为难得。特别是要在重视科研的基础上,将各种科技活动与经济发展进行结合。使用经济管理理念,其最理想的目标就是让企业的投资最低,但是收益最大。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时,必须提高对经济管理的价值认识,对经营活动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很多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必要的时代意识,忽略了知识经济的大环境要求,因此,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始终没有得到提升。

独占鳌头状元郎

阅卷大臣对殿试试卷进行等级评定,在诸多试卷中挑选出10份优秀试卷,并初步排列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名次。10份依旧弥封的优秀试卷和读卷大臣排列出的名次交由皇帝亲自审阅,并由皇帝最终钦定状元、榜眼和探花。

一般情况下,皇帝都认可阅卷大臣拟定的名次。皇帝钦定名次后,试卷得以拆开弥封。极为特殊的情况下,皇帝在拆开弥封后,可能进行名次更改。据史料记载,状元的名字十分重要,明成祖就曾因名字好坏更改状元人选。之后,明清两代历任皇帝都对状元的名字十分重视,如果考生名字的读音、字形等犯忌讳,或者不够雅致,或者入不了皇帝的“慧眼”等,都有可能与状元失之交臂。

SR模型的建模结果如图9(b)所示,从图9(b)可以看出,SR模型的拟合曲线非常接近于测量曲线,残差在2.5 μm以内,模型决定系数为0.991。因为SR模型是基于主轴转速1条件下的所有样本进行热误差建模,而SIR模型是基于49个样本均值进行热误差建模,因此,SR模型的拟合精度要稍高于SIR模型。总的来说,两种模型均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正因考试如此不易,皇帝特别赐予在殿试中脱颖而出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一项特殊的待遇,即在太和殿宣布名次之后,这三人可以扬眉吐气地沿着紫禁城中轴线,从午门中间的门洞中走出。前有礼官抬着榜亭,三人紧随其后,这是一种连亲王和宰相都无缘获得的殊荣。

【责任编辑】王 凯

41292720@qq.com

标签:;  ;  ;  ;  ;  ;  ;  ;  ;  ;  ;  ;  

又冉:古人考试不容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