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倬伟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了对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标;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理念不相和谐的做法,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虽各种活动频频“闪亮登台”,但“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学生缺少体验、巩固、提升,学得浮躁,学得模糊,学得低效。2.重知识“完整”,轻“指导意见”。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缺乏深入学习和领会,怕高考“吃亏”,教学“惯性”严重,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3.重实验演示,轻学生操作。由于教学时间紧,活动与探究较多,各班同时开设学生实验条件不具备,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降低。
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一年来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等来设置学习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如讲述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时,通过学生阅读下列资料而对课题产生疑问,氯气是如何产生的?进一步分析推理还可以用什么物质制备氯气,制备氯气的原理是什么?据报道,广州一家庭主妇在家中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家人发现后将她送到医院抢救,半小时后这名主妇停止了呼吸。医生化验其血液和胃液,确认是氯气中毒。分析原因,竟是这名主妇为了获得更强的去污能力,把家用洗涤剂、浴液和厕净精等3类共5种洗涤用品混合使用,致使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氯气,导致悲剧的发生。专家指出,由于厕净精是用盐酸兑成的,氯的含量较高,所以当厕净精与漂白粉合用或漂白粉与含氯类清洁剂合用时就会产生有毒的氯气,轻度中毒者会感到眼、鼻、喉不舒服,重者还会伤及心肺,当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弥漫到一定浓度时甚至会置人死地。通过上述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联想,拓展思路,活跃思维,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二、教学方式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已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而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开展化学研究的欲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课堂形式多样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小组讨论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了这一目标能实现,笔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班中的学生分成十几个小组,每一小组为4-6人,做到组内的合作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在做探讨性课题的时候,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和讨论后,写出小组的总结,然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讨论当中,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目的。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规律和现象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和总结出来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化学的真实环境,还能在实验中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做好课堂实验演示。由于课堂演示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有趣、易于观察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实验演示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增强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严格遵守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实验。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另外,成功的课堂演示实验还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敢于疑问,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课堂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观察,而很少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或参与。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并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疑问,从实验中获得的现象和数据来进行探讨实验结论。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3.实验完毕认真填好实验报告。教师应在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也许发现许多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从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获取的数据进行总结、探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
3.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在课堂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总之,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思维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采取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之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干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启泉.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刘建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07(1).
[4]陈芳.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7(22).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
邮政编码:5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