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离老百姓有多远(论文文献综述)
毛玉山[1](2020)在《梦圆(报告文学)》文中提出在没去柯坪之前,我对柯坪是很陌生的,只是从一些资料中看到过一些介绍。但凭我的感觉,"柯坪"这个名字不但好听,一定还是一个非常有诗意和浪漫的地方。因为她不但是有名的"黄杏之乡"、"恰玛古之乡",还是"骆驼之乡"和"岩羊之乡",还听说那里的羊肉也特别好吃。有了这几样东西,我们无需展开想象,就知道那里一定很不错。不但水草丰美、瓜果飘香,还有辽阔的沙漠和"高高的山岗"。对于阿克苏地区最西南的这样一个小县,几乎集中了新疆所有的地貌和风光,谁都在想象着,那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地方。
袁丹龙[2](2018)在《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的短期效应实证研究 ——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率超过50%,我国城市发展开始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更新给城市造成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一种更加人性化、小尺度、关注日常生活的城市微更新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在我国产业升级的驱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范围内非常具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正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为我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节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展示和营销平台,成功的文化创意节事还提升了城市形象,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主动策划举办。城市微更新和文化创意节事都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国内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将二者进行结合开展城市更新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对北京大栅栏地区有机更新的促进。目前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概念,相关文献多为组织者基于个人经验的描述与记录,缺乏实证研究,对其优缺点、实施策略等也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选取2017年深双的主展场南头古城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现场调研,以观察、访谈、行为记录、问卷等方式检验2017年深双对南头古城城市微更新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第1、2、3章,主要进行了背景分析和理论研究。第1章对本文的写作背景、目的、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概括式的简介。第2章主要介绍了文化创意节事和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并对二者的关联逻辑进行了阐述。第3章介绍了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的机制、模式,以及文化创意节事对城市微更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4、5、6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第4章回顾了历届深双对其场地的微更新背景和效果,指出并非所有的场地都实现了良好的激活效果,其中较为成功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也并非是深双这一节事单独促成的。第5章对本文重点研究的个案——深圳南头古城在双年展期间完成的城市微更新进行了批判性的描述分析,将南头古城借助2017年深双完成的改造分为展场改造、介入型参展作品、政府介入、企业介入和自发性介入5个部分,对其完成质量进行了评述,对南头古城节点空间进行了行为核查表和行为地图的更新效果校测,结果表明这些改造对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开放性较强的街道空间,并且这些开放空间在展览结束之后仍然在持续服务周边社区。第6章研究了南头古城的两类主要使用者——游客和原住民对南头古城微更新的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游客对于南头古城微更新的整体评价较高,其中最为满意的集中在空间改造、设计品质、文化艺术氛围等方面,较不满意的集中在休憩设施配置、厕所配置、街道清洁、室内空气质量、答疑等相关的后勤配套方面,原住民对南头古城微更新的态度整体较为平淡,但多数人仍表达了展览对街道环境的提升、给当地小孩创造了更多的游玩空间。第三部分为论文第7章,是论文实证研究的结论以及对未来的启示。通过南头古城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文化创意节事具有促进城市微更新的能力,并且在公共开放空间、文化艺术氛围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作用。对于想要借助文化创意节事来实现城市微更新的项目应该(1)在节事中融入对场地的长远规划,(2)塑造文化创意节事的独特文化内涵,(3)注重空间设计品质,(4)鼓励当地居民的合作参与,(5)完善节事基础配套及后勤服务。
冯志峰[3](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张吉[4](2018)在《我国开放式公园管理问题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既带来了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也带来了新的城市“病痛”:人们居住、交往方式的封闭,公共活动空间的弱化,以及突发事件人员疏散、避灾功能的缺失,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发病率也大幅度提升......以人为中心、以公园——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营建为宜居社区关键、宜居城市“标配”,这一新的规划建设理念逐步被引入中国,一些国内城市在开放式公园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城市里的开放式公园是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居民开展户外活动、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里重要的游憩资源,开放式公园已经成为改善和提高市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公共物品。“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承载着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治理智慧。从2015年,扬州市开始提出要建设城市公园体系,把城市最美、离老百姓最近、最核心、最金贵的地方拿出来做公园,建设以生态中心、大型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为重点的布局均衡、覆盖广泛、层次分明的体系,并由此深化提出新城“公园+”、老城“+公园”,探索出了公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求、评价指标和基本要素等等,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特别是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扬州样本。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大规模建设开放式城市公园之后,扬州面临着巨大的管理挑战,多头管理、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费用昂贵、财政资金负担过大、专业人才的缺乏等等问题,都成为也成为扬州市开放式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总结扬州市大规模建设城市开放式公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公共物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多中心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吸收借鉴国内外开放式城市公园管理的成功经验,对该市城市公园后续管理提出意见建议,以期待推动其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兰晓敏[5](2018)在《民俗视野下的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首个“中国曲艺名城”的山西省长治为研究范围,以当地的盲艺人曲艺为研究内容展开论述。运用文献、田野、理论结合的方法,以及地域民俗对长治盲艺人曲艺从生成、发展、衰微等三个阶段的深刻影响这一视角进行专门性研究。深入挖掘当地曲艺与民俗的内在关联,进一步阐释其关联背后产生的根源。通过对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地域民俗下的发展状况进行层层分析,最终从当代视野下思考长治盲艺人曲艺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提供一些帮助曲艺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从而达到填补长治曲艺研究的空白,并为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价值。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交代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内容: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主要内容有:以文艺民俗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研究,曲艺流变与地域民俗的关系,盲人、曲艺与民俗。第三章内容: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地域民俗中的生成。主要内容有:山西长治地域民俗的滥觞、地域民俗促成长治盲艺人曲艺的不同曲种、长治盲艺人曲艺的曲种与特色。第四章内容: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地域民俗下的发展。主要内容有:三皇信仰为盲艺人生存提供保障、民俗内容为盲艺人曲艺提供创作源泉、民俗活动为盲艺人曲艺提供展演空间。第五章内容: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地域民俗改变后的衰微。主要内容有:物质民俗的破坏导致曲艺活动式微、意识民俗的淡薄导致曲艺传承断裂、民俗审美的缺失导致曲艺过度创新。第六章内容:当代视野下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的重建。主要内容有:当代语境中的两种价值观、山西长治地域民俗生态的修复、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当代的重建。
付会洋[6](2017)在《农业的政治过程:国际竞争及国家主导发展下的农业变迁》文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为什么作为事农者的农民却不能从农业中获得生计的保障和尊严?本文尝试从政治过程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做出解释,同时以中国一个普通村庄的农业变迁实践为载体来探索理解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真实处境。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历史比较研究法、实践过程研究法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具体路径为:从国际竞争及国家主导发展下的农业变迁着手对农业的政治过程做出详细阐释。本文的"政治过程"主要指对农业相关资源,如土地、水利、农资、农产品、劳动力等的控制和利用过程,以及控制和利用的目的和逻辑。在国际竞争层面上,本文主要考察了美苏争霸中的农业政治、"绿色革命"中的政治意蕴、农业自由贸易中的政治,以及全球食物主权运动的兴起与新农业政治。在国家主导发展的层面上,本文认为国内农业政策的制定深受国际竞争的影响。国际政治的现实性存在塑造了一个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并对国家内部的政策制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我国国内的农业政策制定亦不例外,它既是对国内农业发展方向的指引,也是对国际农业政治的应对和互动。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对历年"一号文件"进行文本挖掘,发现国内的农业政策形成了一套以经济为中心,以一体化、商品化、市场化、机械化和标准化为关键要素的相互交错的话语体系。这套体系的关键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正如它可以自动地吸纳并排斥一些对象一样,它也有一定的受益偏向,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甚至工商资本皆可从中获利,而相比之下,普通农民却获益寥寥。为理解农民的真实生产与生活处境,本文并未就此止步于政策文本的分析中,而是沿着政策所涵盖的不同方面深入到村庄层面,具体考察了政策导向下的土地分化过程、农田水利在集体与个体化进退中的政治困境、地方政府"为民致富"所主导的李子市场嵌入和影响、传统农业种植在市场化进程中所遭受的双重挤压及所发生的空间嬗变、农业家庭在打工与种地这一分工中的性别政治。研究发现:政策作为一种政治权威在国内自上而下的推行中并非毫无阻碍,地方社会权力结构会利用或消解这种权威,同时这种权威也会重塑或深化地方原有的权力结构。地方社会权力结构同国际经济与政治力量、国内政策权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和形塑了国内农业的变迁路径。无论是在土地分配,还是在水利灌溉的组织工作中,经济都被作为一种新的控制方式引入了农业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农业关键资源的商品化带来了部分农民无缘享用资源的尴尬结果。李子市场的嵌入在为农户提供新的生计可能的同时,也使农户更深地卷入市场之中。生产以大市场为导向,捉摸不定的大市场又使农产品生产后难以销售,农民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传统的小麦种植因粮价低、不赚钱,以及农民日益高涨的货币化需求两重压力,使得农民不得不放弃。一方面,国际粮食价格不断拉低国内的粮价,使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教育、住房、人情往来等开销又不断拉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在这种经济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家庭需要从打工中获取更多收入以补贴家用。因固有的城乡二元体制,"谁流谁守"成为一个问题,妇女在这一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痛苦。总之,农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一个社会领域,更是一个政治领域。关于农业的变迁也不仅仅是出于农民的利益而进行的变迁启动,更是出于国际竞争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尹莉莉,孟祥风,王晓光[7](2017)在《让农村美丽 给农民温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农业去哪儿?如何让农民增收路宽广?如何让乡村各美其美?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日前,潍坊市召开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市为目标,对今年全市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回答了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描绘出了一幅农业发展步伐快、农民受益实惠多、农村面貌变化大、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新农村画卷。
文雪潮[8](2017)在《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方案构建》文中提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日益庞大。近些年由于护理成本不断上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费用更是水涨船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应运而生。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早在2000年起,我国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及护理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更是于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兰州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早已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和国家新政的背景下,探索构建适合兰州地区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问卷发放的形式,并结合现有统计数据,从兰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居民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及现存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弊端入手,对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进行了必要性分析。其次,通过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从管理机制,覆盖范围及给付条件,筹资渠道,给付方式,申报和报销流程五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提出了方案构想。而后,从经济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的角度对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评定,同时提出该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认为,兰州市政府应当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财政对老年人补贴的利率效率,未来以社区居家护理模式为主、加强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宣传,对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提出了四点建议。
杨晓牧[9](2017)在《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针对道路智慧运输体系建设涉及的管理服务模式、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管理者和服务对象需求、建设目标、建设方式等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广泛调研,系统梳理,计算分析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管理理论结合云南道路运输现状,通过提炼、借鉴、运算、归纳等手段,重点阐述了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建设现状及基础,面临的发展形势及需求,可行的道路智慧运输建设对策及关键技术等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智慧交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打造“绿色交通、智慧运输、畅通出行”理念提供基础条件和初步解决办法和对策,从而为切实提高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服务公众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论文紧紧围绕当前智慧交通新理念的基本设想,分析了道路智慧运输在综合交通中的作用。以云南省公路、水路、城市交通为切入对象,对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交通发展新形势下社会公共交通管理面临的问题、现实需求及建设任务进行了重点阐述。论文对“十三五”中云南省智慧运输目标建设任务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智慧运输建设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分别研究了:政务管理、社会服务、技术手段等建设内容。对实现目标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云南省在智慧交通大数据和云计算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最后,论文研究并展望了云南省在紧跟“互联网+”、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对政策顶层设计、决策数据支持与信息共享服务、监管与调度综合服务、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等内容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为云南省智慧运输体系构建与完善,管理与改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短期建设思路,从而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交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庆锋[10](2016)在《琴弦上的歌》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一位大学教授,一位古汉语学者,无意中翻开了鄌郚乐器的第一页……一20世纪1969年的秋天,萧风瑟瑟,旷野凄凄,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正席卷着中国的大地。胶济铁路,像一条颤颤蠕动的长蛇,匍匐在齐鲁大地上,通向苍茫的远方。阴历的九月二十九日早晨,一辆列车在青岛火车站发出了一声长嘶,顶着滚滚黑烟,缓缓驶出青岛。青岛,这个饱经沧桑的海滨城市,此时以一种刚毅的面容,目送着又一次分离的
二、标准化,离老百姓有多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准化,离老百姓有多远(论文提纲范文)
(1)梦圆(报告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个梦:水库梦 |
“柯坪”,洪水淹没的地方 |
柯坪人的“水库梦” |
梦想成真的“苏巴什水库” |
第二个梦:甜水梦 |
祖祖辈辈喝涝坝水的柯坪人 |
艰难的寻水之路 |
柯坪人终于喝上了幸福的“甜水” |
第三个梦:“富裕梦” |
“幸福村”里的幸福人 |
幸福村的座谈会 |
柯坪的农民“喜洋洋” |
走出家门的女人们 |
快速变化中的柯坪 |
结束语 |
(2)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的短期效应实证研究 ——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1.1.1 文化创意节事在全球范围的活跃 |
1.1.2 我国对文化创意节事的积极探索 |
1.1.3 文化创意节事对城市微更新的积极推动 |
1.2 研究对象界定与概念阐释 |
1.2.1 文化创意节事 |
1.2.2 城市微更新 |
1.2.3 短期效应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实证研究个案的选取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假设 |
1.6.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3 研究方法 |
1.6.4 研究框架 |
2 文化创意节事与城市微更新发展背景 |
2.1 存量优化背景下的城市微更新 |
2.1.1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优化时代 |
2.1.2 城市微更新的发展历程 |
2.1.3 我国的城市微更新实践 |
2.2 文化创意节事的发展 |
2.2.1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
2.2.2 文化创意节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展示和营销平台 |
2.3 文化创意节事与城市微更新的关联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 |
3.1 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的机制 |
3.2 文化创意节事对城市微更新的积极影响 |
3.2.1 规划战略机遇 |
3.2.2 改善物质环境 |
3.2.3 营造文化创意氛围 |
3.2.4 媒体宣传推广 |
3.2.5 推动经济发展 |
3.2.6 塑造地方形象 |
3.3 文化创意节事对城市微更新的消极影响 |
3.3.1 节事带来的士绅化 |
3.3.2 外来干预不符合当地需求 |
3.3.3 更新效果缺乏可持续性 |
3.4 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模式 |
3.4.1 固定节事固定地点 |
3.4.2 固定节事不固定地点 |
3.4.3 固定地点不固定节事 |
3.4.4 不固定节事不固定地点 |
3.5 本章小结 |
4 深双及其展场微更新回顾 |
4.1 深圳城市更新背景 |
4.2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4.3 深双来由及其发展 |
4.4 往届深双对展场的空间干预 |
4.4.1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
4.4.2 市民中心广场 |
4.4.3 蛇口工业区 |
4.5 本章小结 |
5 2017深双与南头古城的空间微更新 |
5.1 2017深双与南头古城概要 |
5.1.1 2017年第7届深双 |
5.1.2 南头古城 |
5.1.3 2017深双与南头古城的结合 |
5.2 对南头古城空间微更新批判性分析的技术路线 |
5.3 2017深双对南头古城的空间微更新 |
5.3.1 展场改造 |
5.3.2 介入型参展作品 |
5.3.3 政府介入 |
5.3.4 企业介入 |
5.3.5 自发性介入 |
5.4 对南头古城空间更新效果的节点检测 |
5.4.1 两个广场的行为核查表 |
5.4.2 南头古城十字街行为地图 |
5.5 本章小结 |
6 对南头古城空间微更新的主观评价 |
6.1 主观评价的技术路线 |
6.1.1 主观评价的内容 |
6.1.2 主观评价的方法 |
6.2 2017深双观众问卷调查 |
6.2.1 问卷设计及实施 |
6.2.2 样本的基础信息 |
6.2.3 主观评价表分析 |
6.2.4 问卷的开放问题分析 |
6.3 南头古城原住民访谈 |
6.3.1 与2017深双改造相关的居民 |
6.3.2 与2017深双没有直接关系的居民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讨论与启示 |
7.1 实证研究的结论 |
7.1.1 “能否促进”的问题 |
7.1.2 “促进效果”的问题 |
7.1.3 “积极影响”的问题 |
7.1.4 “消极影响”的问题 |
7.2 讨论:建筑师的角色与职责转变 |
7.2.1 协调项目利益 |
7.2.2 发起社会动员 |
7.2.3 保障公共空间 |
7.3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7.4 对未来的启示 |
7.4.1 在节事中融入对场地的长远规划 |
7.4.2 塑造文化创意节事的独特内涵 |
7.4.3 注重空间设计品质 |
7.4.4 鼓励当地居民的合作参与 |
7.4.5 完善节事基础配套及后勤服务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对深双相关访谈的观点提炼 |
B.作者对深双相关组织人士的访谈对话记录 |
C.作者对南头古城店铺改造的访谈对话记录 |
D.作者对南头古城普通居民的访谈对话记录 |
E.作者对2017深双公开论坛的发言纪要 |
F.针对2017深双观众的问卷调查表 |
G.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
(一)现实问题聚焦 |
(二)问题研究意义 |
(三)问题研究价值 |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
后记 |
(4)我国开放式公园管理问题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一、研究的对象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问卷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价值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城市公园 |
二、开放式公园 |
三、公共管理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公共物品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治理理论 |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扬州市开放式公园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扬州市开放式公园建设的现状 |
一、扬州开放式公园建设的背景 |
二、扬州市市区开放式城市公园建设概况 |
第二节 扬州市开放式公园管理的概况 |
一、管理构架 |
二、经费来源 |
三、制度保障 |
第三节 扬州市开放式公园建设的成效 |
第四章 扬州市开放式公园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扬州市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开放管理案例 |
一、发展历史 |
二、管理架构 |
三、管护经费 |
四、入园人数 |
五、开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扬州开放式公园管理面临的难题 |
一、管理主体不统一 |
二、财政资金压力大 |
三、执法能力弱 |
四、管理难度加大 |
第三节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
一、重建设轻管理 |
二、融资渠道单一 |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 |
四、专业人才缺乏 |
五、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
第五章 国内外开放式城市公园管理的实践 |
第一节 美国 |
一、专门的公园法规 |
三、多种开发管理模式 |
第二节 日本 |
一、统一规划 |
二、指定管理主体 |
三、充足的资金保障 |
第三节 深圳 |
一、专门的管理机构 |
二、资金来源 |
三、评估考核 |
第六章 推进扬州开放式公园科学管理的建议 |
第一节 理顺管理主体 |
一、成立三级公园管理中心 |
二、明确各级公园管理中心的职责 |
三、建立严格的督查考评机制 |
第二节 建立经费保障体系 |
一、明确财政兜底部分资金 |
二、探索资金渠道多元化 |
第三节 形成多方共同治理 |
一、专业人员保障 |
二、打造智能监管平台 |
三、加强执法部门合作 |
四、推动公众参与 |
第四节 法律法规保障 |
一、基于使用者的管理法规 |
二、基于规划、建设、管理者的规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5)民俗视野下的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一节 以文艺民俗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研究 |
第二节 曲艺流变与地域民俗的关系 |
第三节 盲人、曲艺与民俗 |
第三章 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地域民俗中的生成 |
第一节 山西长治地域民俗的滥觞 |
第二节 地域民俗促成长治盲艺人曲艺的不同曲种 |
第三节 长治盲艺人曲艺的曲种与特色 |
第四章 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地域民俗下的发展 |
第一节 三皇信仰为盲艺人生存提供保障 |
第二节 民俗内容为盲艺人曲艺提供创作源泉 |
第三节 民俗活动为盲艺人曲艺提供展演空间 |
第五章 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地域民俗改变后的衰微 |
第一节 物质民俗的破坏导致曲艺活动式微 |
第二节 意识民俗的淡薄导致曲艺传承断裂 |
第三节 民俗审美的缺失导致曲艺过度创新 |
第六章 当代视野下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的重建 |
第一节 当代语境中的两种价值观 |
第二节 山西长治地域民俗生态的修复 |
第三节 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在当代的重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6)农业的政治过程:国际竞争及国家主导发展下的农业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 |
1.5 研究地点 |
第二章 国际农业政治的表现及其影响 |
2.1 美苏争霸中的农业政治 |
2.2 绿色革命的政治意蕴 |
2.3 农业自由贸易中的政治 |
2.4 食物主权运动与新农业政治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国际政治视角下的国内农业政策浅析 |
3.1 国际政治的现实性存在 |
3.2 以经济为中心的农业政策话语体系 |
3.3 对国际农业政治的应对分析 |
3.4 政策偏向:谁可以得到什么? |
3.5 小结 |
第四章 分田与承包:政策导向下的土地分化过程 |
4.1 李村土地的分布与分配 |
4.2 土地均分与家庭周期变动 |
4.3 土地承包的政治生态分析 |
4.4 耕者均田的七队与"失去土地"的八队 |
4.5 小结 |
第五章 集体与个体:农田水利进退中的政治困境 |
5.1 不同政治时代李村的农田水利组织方式 |
5.2 集体投资、个体经营:当前水利灌溉的一种组织形式 |
5.3 集体灌溉的衰退与个体灌溉的兴起 |
5.4 灌溉用水"被挤压"及村民的反应 |
5.5 小结 |
第六章 李子种植:政府主导的市场嵌入及其影响 |
6.1 政府主导的李子市场嵌入 |
6.2 市场导向的李子生产与销售 |
6.3 市场与规模化问题 |
6.4 市场嵌入社会 |
6.5 经济力量的无声强制及其影响 |
6.6 小结 |
第七章 双重挤压:市场化进程中农业生存空间的嬗变 |
7.1 农民为什么放弃种植小麦? |
7.2 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挤压 |
7.3 高涨的货币化需求 |
7.4 货币化需求被激发的政治过程 |
7.5 作为生活空间的农业 |
7.6 小结 |
第八章 打工与种地:农业家庭分工中的性别政治 |
8.1 李村农业家庭流动与留守情况 |
8.2 "男工女耕"中的性别政治 |
8.3 留守丈夫视角下的性别政治 |
8.4 不同性别留守老人对夫妻外出决策的影响 |
8.5 农业女性化了吗? |
8.6 小结 |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
9.1 农业的政治过程与农业变迁 |
9.2 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
9.3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
9.4 对政策制定的启示 |
9.5 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人简介 |
附录二:历年"一号文件"关键词频统计结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论文的不足 |
2、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
2.1 兰州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
2.2 多种原因引致社会护理需求旺盛 |
2.2.1 家庭结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护理功能 |
2.2.2 现有社保体系保障不足 |
2.2.3 个人对长期护理费用的承受能力较弱 |
2.3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存在弊端 |
2.3.1 投保范围局限 |
2.3.2 保费相对较高 |
2.3.3 给付方式单一且保障水平不高 |
2.3.4 缺乏抵御通货膨胀条款 |
2.3.5 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缺乏特色 |
3、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方案 |
3.1 管理机制 |
3.2 覆盖范围及给付条件 |
3.2.1 覆盖范围 |
3.2.2 给付条件 |
3.3 保费筹集 |
3.3.1 政府的财政补贴 |
3.3.2 医疗保险基金 |
3.3.3 福利彩票公益基金 |
3.3.4 企业缴费 |
3.3.5 个人缴费 |
3.4 保险金支付方式的选择 |
3.4.1 实物给付 |
3.4.2 现金给付 |
3.5 申报和报销流程设计 |
4、方案的评定 |
4.1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4.1.1 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
4.1.2 方案的社会可行性 |
4.1.3 方案的政策可行性 |
4.2 方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4.2.1 如何保证护理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
4.2.2 护理保险金给付缺乏评判标准 |
4.3 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建议 |
4.3.1 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4.3.2 提高财政对老年人补贴的利用效率 |
4.3.3 未来以社区居家护理模式为主 |
4.3.4 加强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宣传 |
4.3.5 先试点后推广,达到全民覆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现有文献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交通 |
2.1.2 运输 |
2.1.3 智慧运输 |
2.1.4 智慧运输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2.2.3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
2.2.4 互联网+交通运输 |
2.2.5 大数据 |
2.2.6 物联网技术 |
第3章 互联网+行业时代运输行业发展的思考 |
3.1 互联网+政府投资建设模式形成合力 |
3.2 互联网+道路智慧运输信息平台建成基础 |
3.3 互联网+供需等于服务社会 |
3.4 互联网+共享等于便捷 |
3.5 互联网+市场等于新业态 |
3.6 互联网+交通经济生态圈促进新发展 |
第4章 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十二五”期云南智慧运输体系发展情况 |
4.1.1 交通运输发展阶段已实现重大转变 |
4.1.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
4.1.3 交通行业管理取得重大进展 |
4.1.4 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展现新面貌 |
4.1.5 交通行业管理及服务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
4.2 运输体系的建设与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
4.2.1 顶层架构破碎离散 |
4.2.2 智慧运输体系和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
4.2.3 新形势下智慧运输建设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滞后 |
4.2.4 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突破遭遇瓶颈制约 |
4.3 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 |
4.3.1 传统管理体制问题 |
4.3.2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问题 |
4.3.3 新兴技术和业态快速发展对传统交通运输模式提出新要求 |
4.3.4 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不足 |
第5章 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目标分析 |
5.1 总体发展目标 |
5.1.1 注重整体架构 |
5.1.2 坚持应用先导 |
5.1.3 推进深度融合 |
5.2 技术建设层面 |
5.2.1 一个智慧运输信息服务地图建设 |
5.2.2 二个云端服务平台 |
5.2.3 三个城市交通运输智慧服务子系统 |
5.2.4 五个城际道路运输智慧服务子系统 |
5.3 服务管理层面 |
5.3.1 政务板块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业务协同 |
5.3.2 社会服务板块实现智慧化公众出行服务 |
第6章 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对策分析 |
6.1 智慧运输体系顶层架构设计 |
6.1.1 基础信息处理系统架构设计思路 |
6.1.2 综合信息整合处理架构设计 |
6.1.3 信息融合发布模式架构设计 |
6.2 运输体系建设的政策外部条件与基础建设对策分析 |
6.2.1 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制定行业依托政策支撑 |
6.2.2 推动智慧运输向开放共享型发展 |
6.2.3 加快供给侧改革推动运输管理体制创新和结构性转变 |
6.2.4 贴合行业发展需求强化公众出行服务建设 |
6.3 技术层面六个方面的重点建设跟进与完善 |
6.3.1 完善路网信息点全面感知体系建设 |
6.3.2 对传统运输工具进行智能化改造 |
6.3.3 通过政企合作共同创建智慧型现代物流体系 |
6.3.4 加快互联网+运输大数据平台建设 |
6.3.5 促进智慧型行业管理体系创新 |
6.3.6 提升智慧型应急处突平台建设 |
6.4 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突破与提升 |
6.4.1 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的控制要点 |
6.4.2 最佳信息采集手段的充分应用 |
6.4.3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
6.4.4 交通基础设施的再整合利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标准化,离老百姓有多远(论文参考文献)
- [1]梦圆(报告文学)[J]. 毛玉山. 回族文学, 2020(02)
- [2]基于文化创意节事的城市微更新的短期效应实证研究 ——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D]. 袁丹龙. 重庆大学, 2018(09)
- [3]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4]我国开放式公园管理问题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D]. 张吉. 南京大学, 2018(09)
- [5]民俗视野下的山西长治盲艺人曲艺研究[D]. 兰晓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7)
- [6]农业的政治过程:国际竞争及国家主导发展下的农业变迁[D]. 付会洋.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7]让农村美丽 给农民温暖[J]. 尹莉莉,孟祥风,王晓光. 走向世界, 2017(23)
- [8]兰州市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方案构建[D]. 文雪潮. 西北师范大学, 2017(12)
- [9]云南省道路智慧运输体系建设研究[D]. 杨晓牧.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3)
- [10]琴弦上的歌[J]. 李庆锋. 时代文学,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