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隔板式节点论文_陈茜,焦燏烽,郭二伟,白晓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隔板式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点,隔板,混凝土,梁柱,承载力,有限元,组合。

内隔板式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茜,焦燏烽,郭二伟,白晓红[1](2019)在《基于材料损伤的内隔板式异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9个内隔板式异形钢管混凝土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该类节点试件损伤破坏全过程,得出节点域腹板肢钢腹板第一薄弱点、最薄弱点的位置,以及钢腹板全截面屈服时最薄弱点处残余应变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内隔板式异形钢管混凝土节点试件位移延性系数、塑性发展系数和延性发展系数,分析了柱截面形状、柱截面肢高肢厚比、轴压比、节点域第一薄弱点位置、最薄弱点位置对内隔板式异形钢管混凝土节点试件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节点试件位移延性系数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异形节点的位移延性系数,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柱截面肢高肢厚比相同时中节点试件塑性发展系数小于角节点、边节点试件,随着轴压比的增大中节点试件塑性发展系数逐渐增大;柱截面肢高肢厚比相同时角节点、边节点试件延性发展系数小于中节点试件,最薄弱点出现在节点域中心附近的试件延性发展系数较小;柱截面肢高肢厚比为3时的中节点、边节点试件塑性发展系数、延性发展系数平均值大于柱截面肢高肢厚比为2时的对应值。(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6期)

郭征明[2](2018)在《内隔板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弯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刚度大、延性好以及耗散地震能量能力强等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但其框架节点承载力计算一直难以得到较好解决,现行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屈服线理论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众多,计算精度及适用范围各异,也缺乏对力学机理的详细阐述。且在焊接框架节点中,为防止工艺孔部位较早出现脆性断裂,对工艺孔孔型从形状、高度及长度叁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新的工艺孔孔型对节点局部抗弯承载力及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屈服线理论的计算公式在新孔型下的适用情况尚需进行说明。本文首先针对内隔板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探讨并分析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设计规定与两种由日本Koji MORITA提出的基于屈服线理论计算公式的特点,并将轴压作用分别引入到叁种计算公式中,得到相应考虑轴压作用的改进后计算公式。为比较上述各计算公式梁柱翼缘宽度比适用范围,对梁柱翼缘宽度比进行了参数分析,并且利用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为说明轴压作用对计算精度与安全性的影响,对改进前后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采用联合屈服机制的计算公式适用于任意梁柱翼缘宽度比情况,计算精度高、计算偏于安全且计算方便,宜于设计应用。为揭示节点抗弯机理,本文还对柱翼缘板厚度、内隔板厚度、内隔板开孔孔径、混凝土有无及强度等因素对节点局部抗弯承载力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对各计算公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还考察了各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分别分析了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大于、等于和小于梁端屈服抗弯承载力的叁种受力状况。对考虑梁端腹板应力分布对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说明不同腹板应力分布假设背后所蕴含的力学机理,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及有限元分析数据对各计算公式精度、适用范围及使用简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不考虑腹板应力分布的采用联合屈服机制的计算公式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宜在工程中采用。在总结已有研究中新型工艺孔孔型基础上,对各新孔型对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及梁端屈服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孔孔型对节点局部屈服承载力影响较小,主要对梁端屈服承载力产生影响,其中工艺孔形状与高度对梁端屈服承载力影响较工艺孔长度小,而增大工艺孔长度则会显着减小梁端承载力。(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6-30)

郭征明,陈亚飞,曹阳,付功义[3](2018)在《基于屈服线理论的内隔板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隔板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计算的方法,探讨并分析了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设计规定与日本Koji Morita提出的两种基于屈服线理论计算方法的特点,并将轴压作用分别引入到3种计算方法中,得到相应考虑轴压作用的改进后计算方法。为比较上述各计算方法梁柱翼缘宽度比适用范围,对梁柱翼缘宽度比进行参数分析,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为说明轴压作用对计算精度与安全性的影响,对改进前后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采用联合屈服机制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任意梁柱翼缘宽度比情况,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偏于安全的优点,且计算方便,宜于设计应用。(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04期)

林彦,周学军[4](2018)在《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外伸内隔板式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节点形式——外伸内隔板钢筋截断式节点。基于"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抗震设计原则,设计3个试件,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节点的破坏特征,考察节点区的剪切变形,深入研究节点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进而研究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各试件的破坏主要集中在靠近柱壁的梁端区域,而钢管柱和节点区的变形和应力很小,基本处于弹性阶段;由于梁内混凝土及翼板的组合作用,各节点的滞回曲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无明显捏缩现象,比较饱满,耗能性能良好;各节点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明显大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应指标;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刚度退化稳定。(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王伟,秦希,王俊杰[5](2017)在《内隔板式与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节点抗连续倒塌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种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栓焊连接刚性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考察梁柱节点在结构连续性倒塌条件下的受力性能,并对比内隔板与贯通式隔板两种柱横向加劲板形式对节点子结构抗力机制发展以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节点初始破坏均位于梁下翼缘的连接截面。节点子结构在加载前期主要通过弯曲机制提供竖向抗力,在加载后期逐渐转变为依靠悬链机制抵抗上部荷载。相比于内隔板构造,贯通式隔板构造使梁下翼缘更容易产生断裂,梁下翼缘断裂所对应节点子结构变形大小主要对弯曲机制的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节点子结构所能承担的最大动荷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颜培强[6](2017)在《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内隔板式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内隔板式节点的研究资料很少,对该类型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因此对内隔板式节点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本文在本课题组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便于实现装配化的两种新型节点形式-内隔板钢筋套筒式节点和内隔板钢筋贯穿式节点,并对两种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基于本课题组已完成的试验研究,对试验中的内隔板钢筋截断式节点进行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两种新型节点进行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了节点的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考察了节点的内力,较为精确地对比分析了两种节点的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内隔板钢筋套筒式节点和内隔板钢筋贯穿式节点的破坏形态基本类同,均发生梁端弯曲破坏;正弯矩作用下两节点的承载力相差不大,在负弯矩作用下内隔板钢筋套筒式节点承载力高于内隔板钢筋贯穿式节点;内隔板钢筋贯穿式节点柱壁开孔不仅削弱了柱的承载力,而且负弯矩钢筋周围的钢管柱腹板以及混凝土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而内隔板钢筋套筒式节点由于上部隔板存在,节点域协调变形能力较好,使得节点域方钢管柱壁和核心混凝土应力分布均匀。设计大量的有限元分析试件,对影响节点承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组合梁的高宽比、组合梁翼板厚度、U形钢梁壁厚、翼板的纵向配筋率、内部隔板的厚度、柱轴压比等参数对内隔板式节点承载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的高宽比、组合梁翼板厚度对节点承载力有显着影响,U形钢梁壁厚、翼板的纵向配筋率对节点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轴压比、内部隔板的厚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明显。最后,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型节点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7-06-01)

史艳莉,石晓飞,王文达,王景玄,李华伟[7](2016)在《圆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内隔板式节点抗连续倒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圆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内隔板式节点抗连续倒塌工作机理,以中柱失效工况下的节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建立了双半跨单柱型梁柱节点模型,在节点柱顶端进行位移加载,得到了节点的承载力曲线、破坏形态以及抗力机制曲线等,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组合节点抗倒塌承载力的8个关键性参数进行分析,包括钢梁强度、钢管强度、混凝土强度、内隔板强度、柱含钢率、内隔板厚度、内隔板宽度以及跨高比。结果表明,内隔板式节点破坏是从梁机制阶段到悬链线机制阶段再到破坏阶段的发展过程;对节点参数分析可知增大钢梁强度和减小跨高比可显着的提高节点倒塌抗力,增大内隔板的强度、宽度和厚度节点倒塌抗力略有降低,其它参数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19期)

刘新杰,吕艳,史奉伟[8](2016)在《角钢连接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内隔板式节点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具有强度高、延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高层结构。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角钢连接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内隔板式节点在单调荷载和周期荷载作用下静力性能,并研究了柱壁厚度、角钢肢长以及轴压比等因素对节点承载力和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分析表明角钢短肢长度和轴压比对节点的受力性能影响相对较大,而钢管柱壁厚度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2)

林坤洪[9](2016)在《新型方管柱与H型钢梁下贯上环隔板式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好、建设污染少、综合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钢产量的日益增加,以及施工工艺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逐渐成为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在钢结构体系中,梁柱连接节点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点连接的强弱影响着结构的受力性能,同时节点的构造形式也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方钢管作为柱构件,在受力性能和建筑平面布置的便利性上都优于H型钢柱,然而由于受到截面形式上的限制,在与H型钢梁连接时所采用的节点构造往往出现凸出墙面、占用建筑使用空间和影响美观等问题。因此,为完善方管柱与H型钢梁的节点连接形式,满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发展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方管柱与H型钢梁下贯上环隔板式节点。为了研究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本文共设计5个新型方管柱与H型钢梁下贯上环隔板式节点试件,并进行低周反复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明确新型节点的传力机制和破坏机理,并根据实测的节点滞回曲线,确定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下贯上环隔板式连接的新型方管柱与H型钢梁节点在破坏前钢梁翼缘均出现了明显的塑性变形,而钢柱并未发现有明显变形,充分证明了该类新型节点的设计符合“强柱弱梁,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5个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都非常饱满,说明新型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5个节点试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极限荷载以及应力分布等分析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通过分析钢梁翼缘、外环板和贯通隔板的应力分布情况,证明了在过焊孔位置以及柱子转角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保证这些位置的焊缝质量,避免节点发生脆性破坏;有限元分析中由于未考虑焊缝的影响,因此能加载至节点域塑性充分发展,在加载后期明显地体现出了悬臂梁段采用T型钢加强连接件能增强节点域的抗剪承载力,提高梁柱连接的受力性能;根据节点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测试数据,绘制出节点的M-θ曲线,计算得到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判定该类新型节点属于半刚接节点;说明节点钢管管壁的平面外变形刚度较弱,当节点进入塑性阶段时容易发生局部屈曲,因此在节点构造中采用T型钢连接件对节点域进行加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合出一个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并且通过与试验和有限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拥有较好的精度,可供新型节点设计和实际应用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7-21)

林坤洪,舒赣平,曹石[10](2015)在《一种新型隔板式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隔板式梁柱节点通过改变传统梁柱节点中上下隔板的构造,避免了钢结构住宅中梁柱外露的缺点,同时具有构造简单、整体性能好、安装方便等优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考虑材料、几何和接触状态3种非线性对该新型节点进行低周循环加载模拟。设计了4组9个试件,研究柱壁厚、隔板厚度、悬臂梁段长度、梁高4个参数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隔板式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上述4个参数对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梁高是影响节点承载力最主要的参数。(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4)

内隔板式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刚度大、延性好以及耗散地震能量能力强等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但其框架节点承载力计算一直难以得到较好解决,现行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屈服线理论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众多,计算精度及适用范围各异,也缺乏对力学机理的详细阐述。且在焊接框架节点中,为防止工艺孔部位较早出现脆性断裂,对工艺孔孔型从形状、高度及长度叁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新的工艺孔孔型对节点局部抗弯承载力及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屈服线理论的计算公式在新孔型下的适用情况尚需进行说明。本文首先针对内隔板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探讨并分析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设计规定与两种由日本Koji MORITA提出的基于屈服线理论计算公式的特点,并将轴压作用分别引入到叁种计算公式中,得到相应考虑轴压作用的改进后计算公式。为比较上述各计算公式梁柱翼缘宽度比适用范围,对梁柱翼缘宽度比进行了参数分析,并且利用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为说明轴压作用对计算精度与安全性的影响,对改进前后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采用联合屈服机制的计算公式适用于任意梁柱翼缘宽度比情况,计算精度高、计算偏于安全且计算方便,宜于设计应用。为揭示节点抗弯机理,本文还对柱翼缘板厚度、内隔板厚度、内隔板开孔孔径、混凝土有无及强度等因素对节点局部抗弯承载力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对各计算公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还考察了各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分别分析了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大于、等于和小于梁端屈服抗弯承载力的叁种受力状况。对考虑梁端腹板应力分布对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说明不同腹板应力分布假设背后所蕴含的力学机理,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及有限元分析数据对各计算公式精度、适用范围及使用简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不考虑腹板应力分布的采用联合屈服机制的计算公式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宜在工程中采用。在总结已有研究中新型工艺孔孔型基础上,对各新孔型对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及梁端屈服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孔孔型对节点局部屈服承载力影响较小,主要对梁端屈服承载力产生影响,其中工艺孔形状与高度对梁端屈服承载力影响较工艺孔长度小,而增大工艺孔长度则会显着减小梁端承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隔板式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陈茜,焦燏烽,郭二伟,白晓红.基于材料损伤的内隔板式异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延性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郭征明.内隔板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弯承载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3].郭征明,陈亚飞,曹阳,付功义.基于屈服线理论的内隔板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节点局部屈服抗弯承载力计算[J].钢结构.2018

[4].林彦,周学军.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外伸内隔板式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8

[5].王伟,秦希,王俊杰.内隔板式与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节点抗连续倒塌性能对比[J].建筑结构学报.2017

[6].颜培强.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内隔板式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7].史艳莉,石晓飞,王文达,王景玄,李华伟.圆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内隔板式节点抗连续倒塌机理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

[8].刘新杰,吕艳,史奉伟.角钢连接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内隔板式节点受力性能分析[C].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9].林坤洪.新型方管柱与H型钢梁下贯上环隔板式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16

[10].林坤洪,舒赣平,曹石.一种新型隔板式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试件CFRTJ-1主要尺寸试件CFRTJ-2主要尺寸内隔板式节点带短梁的内隔板式节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类型(c)外伸...

标签:;  ;  ;  ;  ;  ;  ;  

内隔板式节点论文_陈茜,焦燏烽,郭二伟,白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