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论文_王乙稀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汉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西汉,檄书,道教,河西,约法,河西走廊,方士。

西汉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乙稀[1](2019)在《浅析西汉时期玉舞人造型与佩戴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西汉时期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出土的玉舞人,比较各地区玉舞人形象的异同。关于玉舞人,作者认为应是实用玉器,为墓主人生前所佩戴,使用者主要为女性贵族,与其他玉器进行组合,佩戴在胸前或者腰间,是权利与身份的一种象征。(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5期)

陶然[2](2019)在《西汉时期汉人入匈奴诸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时期,汉人入匈奴这一现象长期存在。汉人入匈奴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匈奴、汉朝双方及其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汉人入匈奴的途径有政治失败亡入匈奴、战败投降匈奴(或战败被俘)、被掠入匈奴、因贫困进入匈奴、犯法出逃匈奴、出使匈奴被扣留、与匈奴和亲和属国胡人进入匈奴等八种途径。入匈奴的汉人对匈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补充了匈奴的人力资源,对汉朝则是一大损失。同时,这些汉人对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也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加速了汉与匈奴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9年03期)

熊铁基[3](2019)在《西汉时期的道教——黄老道再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祭祀神灵是每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道教与国家祀典关系紧密,表现在一是主神"太一"敬祀相同;二是道教徒参与了国家祀典,而且是主力。西汉时期数以千、万计的道士(方士),分布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不少人还有很大的影响。小的掌管各种祠庙,大的为官、封侯,他们各有所长的方术。这些道士属于哪一个道派,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初步分析来看,大多属于早期道教的黄老道派。西汉时期,道教还有了自己的经典,内容异常丰富,只是除开《包元太平经》有点影子之外,几乎全部亡佚了,也可以说是淘汰了。或者刘安的某些秘籍还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其实《淮南子内篇》本身也是道教经典。道教与当时的丧葬制度和习俗是有密切关系的,其神话内容,在汉代及其以后的丧葬壁画或画像石中有同样的表现。这种文化现象,理当是宗教文化。具体内容,联系当时道教发展的状况分析,可以梳理出西汉时期道教发展和影响的一些证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梦玮[4](2019)在《西汉时期和亲政策及其对当代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亲是指中国历史上有政治目的联姻,是中原王朝把自己的公主或者宗室贵女嫁给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来换取边境的稳定和双方经济的互通。和亲的历史由来已久,历代王朝为巩固少数民族关系、维护边疆稳定大多采取和亲政策。和亲被认为是建立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友谊的重要手段和典范。虽然和亲政策有其暂时性和不平等性,但它作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被长期的延续下去。西汉的和亲尤其典型。汉代的和亲政策虽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无奈之举,但对促进当时汉和匈奴乌孙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发挥了特殊影响和作用。西汉的和亲政策,建立了汉匈之间沟通的桥梁,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诸国间的友谊和联盟。汉朝和亲政策的成功为后代王朝树立了典范,为后代王朝在尽力避免战争的情况下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矛盾,维护边境稳定做出了范例。论文在对西汉和亲政策实施的历史和作用,以及这一政策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代王朝的影响进行概括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对西汉和亲政策对我国当代民族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阐述。西汉开创的和亲政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仅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和亲政策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化形成的“和亲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营养。在当今,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亲文化”蕴含的友谊、和平、尊重、包容、互信、共赢发展的内涵,与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象征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所坚持的,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一体、文化包容的共同体原则具有契合点,“和亲文化”将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8)

朱克迎[5](2019)在《从居延汉简看西汉时期河西走廊的社会发展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在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飞速提升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政策被提上日程,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建设、推进与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其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各国文化以及其曾经拥有的文化面貌。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走向,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西北,是中国向中亚、西亚、波斯湾、欧洲、地中海直至波罗的海的一个必经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西北地区首次进入历史文献记载,是在西汉时期,而汉王朝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控制、以及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据点就是在河西走廊设立的政治管理机构。根据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古文献学家以及探险家对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探索和发掘,现已出土了大量文献,诸如吐鲁番文书、居延简等。这些出土文献对研究丝绸之路历史并通过历史发展而了解其现况并推测其未来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6期)

黄鑫鑫[6](2019)在《“非有功不得侯”——刘舍与卫绾时期西汉功臣集团的衰落》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初丰沛功臣集团一直是西汉前期较为重要的政治势力,对西汉帝国稳固起着重要的作用。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之际曾有"封爵之誓"。随着第一代功臣的凋零,汉初功臣集团陷入衰落。然而,通过分析汉初功臣集团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的军事实力,可以发现在文帝及景帝前期,功臣集团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影响力,是汉室中央政权统治的强有力政治支柱,其兴盛衰亡与高祖的"白马盟约"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嘉敏[7](2019)在《浅谈西汉时期的和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的和亲政策伴随了西汉政权的建立和衰落的全过程。在西汉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和亲类型。作为历史必然,西汉和亲政策在减少战争、推动生产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2期)

蒋宗言[8](2019)在《西汉时期的法律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传播是近现代以来形成的学术概念,指的是法律信息发布、接受、反馈等一列过程。完善的法律传播机制是使全社会成员认知法律规定,从而身体力行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系统且有目的的法律传播体系,但实际上的法律传播行为未曾中断。西汉时期的法律传播主要有"约法叁章"、扁书、官吏传播、学校教育等途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奠定了古代社会绵延千年的法律传播模式基础,后代皆在此之上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马小娟[9](2018)在《试论秦及西汉时期牛的相关问题及法律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的诸侯王用牛郊祭,上层社会和大商人以牛作为尊贵身份的代表;出土的与牛有关的简帛史料表现出秦及西汉时期大量的牛被用于交通运输、耕田和赏赐。与牛有关的课比、盗牛的相关刑罚、牛死的处理办法以及牛车的严格管理等,以法律政策的严肃性显示了牛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牛在基层政府事务以及民间农事中的实用性突出,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显示出从先秦到秦及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本文来源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裴永亮,马智全[10](2018)在《汉简警备檄书与西汉昭宣时期河西边塞防御》一文中研究指出河西汉塞出土简牍中昭宣时期的警备檄书,可与史籍记载"天子诏边警备"相参证,反映出河西边塞对匈奴入侵所作的军事准备。警备檄书记载如有匈奴入侵,汉塞要严明烽火传递、确保候望侦迹、禁止往来行者、准备作战器具。警备檄书以觚的形式书写,清晰的反映出文书签发的具体过程,又便于快捷传递,是汉代边塞重要的实用文书形式。(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8年04期)

西汉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汉时期,汉人入匈奴这一现象长期存在。汉人入匈奴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匈奴、汉朝双方及其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汉人入匈奴的途径有政治失败亡入匈奴、战败投降匈奴(或战败被俘)、被掠入匈奴、因贫困进入匈奴、犯法出逃匈奴、出使匈奴被扣留、与匈奴和亲和属国胡人进入匈奴等八种途径。入匈奴的汉人对匈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补充了匈奴的人力资源,对汉朝则是一大损失。同时,这些汉人对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也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加速了汉与匈奴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汉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乙稀.浅析西汉时期玉舞人造型与佩戴方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陶然.西汉时期汉人入匈奴诸问题研究[J].前沿.2019

[3].熊铁基.西汉时期的道教——黄老道再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刘梦玮.西汉时期和亲政策及其对当代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5].朱克迎.从居延汉简看西汉时期河西走廊的社会发展状况[J].汉字文化.2019

[6].黄鑫鑫.“非有功不得侯”——刘舍与卫绾时期西汉功臣集团的衰落[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张嘉敏.浅谈西汉时期的和亲问题[J].文学教育(下).2019

[8].蒋宗言.西汉时期的法律传播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马小娟.试论秦及西汉时期牛的相关问题及法律规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10].裴永亮,马智全.汉简警备檄书与西汉昭宣时期河西边塞防御[J].敦煌学辑刊.2018

论文知识图

—1西汉墓俑分布图(底图采自:《两汉墓...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窦马村的犀...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墓地出土的青...长沙古代城址范围Fig.3-1ChangshaCit...铜凤灯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

标签:;  ;  ;  ;  ;  ;  ;  

西汉时期论文_王乙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