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致旋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致旋光,光双稳态,磁光混合,信号反馈
光致旋光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胡章伟,吴泳波,邱文婷,黄容涛,陈绍雄[1](2019)在《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光双稳态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磁致旋光效应构建磁光混合型光双稳装置对光学双稳态展开研究,传统装置的调制系统工作电压一般在1 000~3 000V,需要在高压屏蔽条件下才能操作,而本装置的调制系统的工作电压仅为10V左右,极大的增加了实验的简便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初始偏置宗量和平均输入信号等系统参量对光双稳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并经过比较发现初始偏置宗量与临界值相差5°左右,平均输入信号为12~18mV时,光双稳装置工作性能较高.(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10期)
李长胜,张晞,冯丽爽[2](2018)在《法拉第磁光效应与电致旋光效应互补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单块钼酸铅(PbMo_O4,PMO)晶体,实验验证了法拉第磁光效应与电致旋光效应的互补特性.该实验的教学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这两个光学效应的共同本质属性,即它们均属于外场致偏振旋光调制.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两个偏振器、钼酸铅晶体及其调制电压源和电流源;当将相位相反的交流调制电流和电压同时施加于钼酸铅晶体时,实验观测到磁光调制和电致旋光调制具有相互补偿的特性,其补偿电压约为0.541 kV/A.(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8年06期)
庄浩丽,韩俊彦,林佳佳,李苑喆,张舒婷[3](2018)在《基于磁致旋光效应测量有限长通电螺线管轴向磁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磁致旋光效应和倍频法的原理,通过记录重火石样品被置于有限长通电螺线管的不同位置时的磁致旋光角,探究了有限长通电螺线管轴向磁场分布.(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8年03期)
肖智宏[4](2017)在《不均匀磁场磁致旋光效应及其电流传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电流互感器在原理上测量准确、天然绝缘,是公认的高品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世界范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下,光学电流传感技术取得了重大的实用化突破,光学电流互感器已经挂网运行,但测量精度和运行可靠性尚未达到预期,距普及应用尚有差距。为进一步推进实用化进程,高精度的光学电流传感技术不仅需要解决抗外部磁场干扰问题,还需要解决本体不均匀磁场传感问题。本文以提高光学电流传感技术的测量精度为目标,围绕不均匀磁场磁致旋光效应的不等价非互易现象,开展感应不均匀传感理论与电流测量技术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实验发现与探究了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的“等价非互易性破缺现象”。不均匀磁场空间分布环境下,直通式光学电流传感单元水平位置通光对调前后,输出光强感应分量不相同,出现了“等价非互易性破缺现象”。常规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等价非互易的“破缺”现象。随后的反复实验证实了“等价非互易性破缺现象”的真实性。表明客观上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存在不等价非互易现象,原因是不均匀分布的磁场。其次,建立了感应不均匀介质微元相移模型。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磁场是一种不均匀物理场。不均匀物理场产生的感应张量沿光程分布不均匀。采用叁元参数微元琼斯矩阵刻画这种不均匀性,形成了感应不均匀介质的微元相移模型与级联琼斯矩阵模型。感应不均匀介质微元级联琼斯矩阵的非对角元素是实部、虚部兼有的复数,具有四元参数属性。复数型非对角元素完好解释了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的不等价非互易现象。第叁,提出了完备的感应不均匀介质琼斯矩阵与光路模型体系。微元级联琼斯矩阵存有冗余。采取本征分析的数学手段,对微元级联琼斯矩阵进行酉变换,得到以介质感应角、介质相移差和介质不均匀角为基本物理参量的感应不均匀介质叁元参数琼斯矩阵模型。与以往的二元参数琼斯矩阵不同,叁元参数模型出现了刻画不均匀物理场作用的新物理参量:介质不均匀角。基于叁元琼斯矩阵,形成了由介质张量、琼斯矩阵、光矢量方程和光强公式组成的感应不均匀介质光路模型体系。第四,揭示了不等价非互易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的机理。指出介质不均匀角是互易物理量,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表现为不等价非互易性的关键。不均匀磁场产生的互易介质不均匀角,致使感应不均匀磁光介质的介质张量、琼斯矩阵、光矢量方程和输出光强感应分量等都具有了不等价非互易性,从而出现了“等价非互易性破缺现象”。指出不等价非互易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光路感知的是等值磁场,即不均匀磁场沿光程的加权积分。最后,形成了等价非互易光学电流传感技术。利用互易物理量具有正反向传输合成为零的特征,采取全反射技术,以直通式光学电流传感单元正反向传输复用为手段,形成了具有等价非互易属性的光学电流传感技术。研制了等价非互易光学电流互感器。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光学电流互感器屏蔽了磁场不均匀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具有测量准确和运行可靠的优点,具备了挂网运行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何坤娜,刘玉颖,周梅,金仲辉[5](2016)在《拉莫尔进动解释抗磁性和磁致旋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拉莫尔进动是电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文首先利用拉莫尔进动解释了物质的抗磁性,并通过比较,总结了利用拉莫尔进动解释抗磁性相比于其他解释方法的优点.另外,对磁致旋光效应的经典解释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李长胜,张晞[6](2016)在《电致旋光效应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钼酸铅(PbMoO_4)晶体样品,设计实现了线性电致旋光效应实验,介绍了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等。该文为开设电致旋光效应实验课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董宇,张悦,华文深,褚怡[7](2012)在《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光电装备隐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激光主动探测技术对军队光电装备造成的探测威胁,在不改变光电装备光学结构以及有限牺牲光电装备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其猫眼光学窗口的"隐身"。首先,基于磁致旋光晶体的法拉第效应,设计了加载于光电装备光学窗口前端的隐身装置。然后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方法,从磁光晶体的性能、隐身装置消光比、隐身装置对像质的影响叁个方面对该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仿真及其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光晶体能实现良好的消光效果,且加装隐身装置的光学窗口对像质影响很小。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隐身设计能够满足战场环境对军用装备的性能要求,且其消光比和对像质的影响程度能使光电装备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实现隐身。(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2年06期)
李国峰,张子文,李剑生[8](2012)在《磁致旋光效应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莫里奇尼和赫谢耳探索磁和光相互作用方面的工作,回顾了法拉第发现磁致旋光效应的历程;分析了法拉第捕捉科学前沿与哲学思考相结合的研究特点,以及法拉第在研究工作中的顽强毅力与创新精神.(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2年04期)
王士彬[9](2011)在《面向电流测量的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学电流互感器由于绝缘和成本等诸方面的突出优势而获得普遍关注及应用,但由于光学电流互感器通常所采用的磁光玻璃以及光纤光栅等传感材料存在测量时信噪比较低与加工困难等问题阻碍了其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找新型的光学电流传感材料成为电力系统电流测量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铁磁流体是一种表面包覆活性剂的纳米磁性颗粒高度弥散于基液中形成的液态功能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铁磁流体薄膜表现出优良的磁光特性。将铁磁流体应用于电流测量领域的前期研究表明,铁磁流体除了能够对电流引起的磁场在静态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上显着超越已有磁光材料外,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便于制备等特点。然而目前对于铁磁流体磁光效应,特别是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磁流体在电流测量领域中的实用化进程。因此,本论文围绕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基本特性以及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以水基铁磁流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磁学特性、光学特性及其他物化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磁性颗粒非对称介电张量模型,从电磁波的基本方程出发,研究了线偏振光作为一种电磁波与各向异性磁性介质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阐明了纵向磁致旋光效应发生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形成理论的研究模型并用琼斯矩阵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其次,在自行研制的纵向磁致旋光效应实验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线偏振光旋光输出的静态和动态测试,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互易性。最后,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磁性颗粒长程相互作用对于外加磁场作用下铁磁流体内部动态凝聚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凝聚结构的无序形态及相关参数与磁场和铁磁流体的关系,为铁磁流体链状结构的演化和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理论解释提供有力佐证。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有:①系统研究了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结果表明铁磁流体的磁致旋光效应不仅对恒定磁场的静态响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度,而且能够对交变磁场包括脉冲磁场实现良好的动态响应。②首次系统研究了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互易性问题,发现铁磁流体对纵向交变调制磁场的响应与纵向调制磁场的方向无关。实验研究了在恒定磁场以及交变磁场作用下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互易性的一般规律。利用电磁理论的基本方程并结合磁性颗粒非对称介电张量模型进行理论分析,认为互易性的本质原因在于介电张量非对角项的反对称性。由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反光路光电式电流传感器结构,可以有效抑制由于光源功率波动或环境温度变化对于电流测量造成的影响。③修正了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电磁理论模型,研究了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旋转以及链状凝聚结构对于线偏振光作为电磁波在铁磁流体内部传播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的琼斯矩阵,并对铁磁流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弛豫过程进行分析。④首次实现外加磁场作用下铁磁流体凝聚过程的叁维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通过Ewald加和方法对磁性颗粒的长程相互作用力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Lennard-Jones势能引起的重迭问题。研究了外加磁场作用下凝聚的结构特点,证实了凝聚结构的局部无序形态。分析了磁场强度、磁性颗粒的浓度以及颗粒尺度等因素与链状凝聚长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04-01)
王士彬,孙才新,杜林,林森,杨勇[10](2011)在《铁磁流体互易性磁致旋光效应的传输特性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基铁磁流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致旋光效应的传输特性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在构建铁磁流体纵向磁光效应测试平台的基础上,对铁磁流体在恒定磁场、单个脉冲磁场以及连续方波脉冲磁场作用下的磁致旋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磁流体对偏振光振动方向的旋转与纵向调制磁场的方向无关;铁磁流体对于快脉冲磁场的响应是一个双指数弛豫过程。基于定常系统脉冲响应法的卷积定理,推导出铁磁流体磁致旋光效应的传输函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传输函数进行了模拟,并与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传输函数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1年S1期)
光致旋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单块钼酸铅(PbMo_O4,PMO)晶体,实验验证了法拉第磁光效应与电致旋光效应的互补特性.该实验的教学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这两个光学效应的共同本质属性,即它们均属于外场致偏振旋光调制.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两个偏振器、钼酸铅晶体及其调制电压源和电流源;当将相位相反的交流调制电流和电压同时施加于钼酸铅晶体时,实验观测到磁光调制和电致旋光调制具有相互补偿的特性,其补偿电压约为0.541 kV/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致旋光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胡章伟,吴泳波,邱文婷,黄容涛,陈绍雄.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光双稳态装置[J].物理实验.2019
[2].李长胜,张晞,冯丽爽.法拉第磁光效应与电致旋光效应互补特性实验[J].大学物理.2018
[3].庄浩丽,韩俊彦,林佳佳,李苑喆,张舒婷.基于磁致旋光效应测量有限长通电螺线管轴向磁场分布[J].物理实验.2018
[4].肖智宏.不均匀磁场磁致旋光效应及其电流传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5].何坤娜,刘玉颖,周梅,金仲辉.拉莫尔进动解释抗磁性和磁致旋光效应[J].物理与工程.2016
[6].李长胜,张晞.电致旋光效应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7].董宇,张悦,华文深,褚怡.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光电装备隐身技术[J].光学仪器.2012
[8].李国峰,张子文,李剑生.磁致旋光效应的发现[J].大学物理.2012
[9].王士彬.面向电流测量的铁磁流体纵向磁致旋光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
[10].王士彬,孙才新,杜林,林森,杨勇.铁磁流体互易性磁致旋光效应的传输特性及数值模拟[J].功能材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