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保工作全面落实规范治理——陕西略阳花场沟金矿环保工作实录

加强环保工作全面落实规范治理——陕西略阳花场沟金矿环保工作实录

一、强化环保工作力度 全面落实达标治理——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环保工作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廷,成欢,冀月飞,李青锋[1](2020)在《秦岭陕西段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绿色勘查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秦岭陕西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作用发育,资源潜力巨大,所属的4个矿集区均发现了矿产地,并建成矿山企业。在国家相继出台的契合绿色勘查理念的技术政策推动下,借鉴国外绿色勘查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有关单位在小秦岭、凤太、汉中等3个勘查基地分别采取了特色鲜明的绿色勘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绿色勘查效果;同时,从矿业权出让、应建必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绿色矿山报评、称号撤销、违约责任追究及处罚等方面践行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政策,陕西省探索出"黄陵经验"和"凤县模式"。从绿色勘查流程、科技支撑、建设示范区、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等方面给出了区内主要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建议。

马莉[2](2019)在《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模式与长效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能源保障,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解决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绿色矿山是一种全新的矿山发展模式,被认为是解决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政策的推广,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数量迅速增加,绿色矿山建设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研究和评价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水平,总结与探索绿色矿山发展模式,构建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对于我国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绿色矿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我国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调查和调研资料,剖析了绿色矿山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并通过设计指标体系,分行业指数化评价了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水平,归纳总结了我国绿色矿山典型发展模式,最后在理论分析绿色矿山发展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宏观上构建了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微观上提出了矿山企业提升绿色矿山发展水平的路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调研了我国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发展情况。首先对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程进行回顾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绿色矿山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绿色矿山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绿色矿山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和逐步走向规范四个阶段。我国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在数字化、现代化矿山建设、科技创新与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及矿地和谐发展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同时,绿色矿山发展存在发展格局不协调、绿色矿山标准体系不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协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面临综合利用方面、重大科技问题攻关以及环境治理方面的诸多挑战。(2)在分析现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和PSR模型分析,分矿种提出和构建包含反映共性和重要性的核心指标以及反映行业特性和矿种特色的辅助指标的指标体系;将指数化评价、集对分析法引入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评价,分行业对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行业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煤炭、黄金、有色行业东部地区绿色矿山发展水平领先于其它地区;油气行业东北地区绿色矿山发展水平最高;化工行业中部地区进步最显着。(2)不同规模间的绿色矿山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大型矿山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小型矿山企业。(3)行业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油气行业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化工行业和黄金行业,建材非金属行业水平最低,综合水平差距较小。在各个发展维度上,节能减排方面差距最大,其次为科技创新和土地复垦。(4)行业间协调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油气和黄金行业绿色矿山各维度协调发展状态最好,煤炭、有色、冶金行业最差。(3)在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评价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绿色矿山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绿色矿山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生态恢复、绿色技术、和谐社区、企业文化、规范管理和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利用AMOS22.0软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变量路径分析,发现绿色矿山发展的6条直接路径和15条间接路径;通过路径效应分析,发展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企业文化、规范管理、绿色技术、生态恢复、综合利用和社区和谐。其次,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典型绿色矿山建设成功经验对绿色矿山典型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划分,有绿色管理模式、绿色技术模式、生态恢复模式、社区和谐模式和循环经济园区模式等,初步形成我国绿色矿山典型发展模式体系。最后根据绿色矿山发展路径和典型发展模式提出绿色矿山发展提升路径。(4)对驱动绿色矿山发展的政府管制、公众监督、技术因素和绿色氛围等因素进行了理论解读、驱动机理理论分析及博弈关系分析。理论分析显示,政府管制、公众监督、技术因素和绿色氛围均在理论上对绿色矿山发展有显着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构建了包含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协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的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评价机制发现矿山企业及其政府政策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督促企业积极进行绿色矿山建设。协同机制实现绿色矿山建设主体的目标协同与行为协同。保障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配套措施以保障绿色矿山发展的长期顺利进行。该论文有图58幅,表48个,参考文献197篇。

任萌,段少帅,黄喜峰,武永江,王若梅,陈炳龙[3](2017)在《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矿业城市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共同体策略——以汉中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日趋重要。以汉中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矿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工作不足、开发利用水平低、矿业结构单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滞后和监督管理制度不到位等5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五大发展理念"和共同体理念,提出了从构建区域共同体、合作共同体、生态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5个维度,探索矿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途径与环境制约的问题,促进汉中市矿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其他矿业城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陈峰[4](2016)在《中金黄金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管理中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及运用日益关注和重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及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以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健康持续发展。由于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日常产经营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期限较长、流动性不强等特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被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进而造成固定资产账卡实不符、资产利用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本文以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该公司大部分子公司为矿山及冶炼企业,存在大量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且由于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具有线长、点多、面广等特点,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难度非常大。而且该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企业在组织架构及人员结构等方面较为复杂,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造成该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不规范、采购招投标流于形式,账卡实不相符、资产闲置现象严重等。本文以对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现实情况掌握及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笔者本人多年内部控制咨询项目实践经验,以理论研究及定性分析为方法,首先对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及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识别影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因素,然后提出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迫切性,确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定位及相应职能,最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给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应对策略。

李宏斌[5](2015)在《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黄金是全球性战略资源,在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方面意义重大。2013年,伴着美国经济稳步改善,美联储减少100亿QE规模,全球黄金价格较大幅度下跌,终结了连续12年黄金价格上涨行情。2013年全年度黄金最高价位和最低价位相比,跌幅超过了40%。在当前黄金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保持、提升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使得太金公司在危机中获得稳定发展,就显得势在必行。论文从战略管理理论的综合分析入手,从太金公司发展战略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出发,以PEST工具分析了外部宏观环境,进而从组织、资源、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太金公司内部环境,接着以SWOT为基本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公司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在以上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从战略思路、战略目标规划、战略方向选择、战略重点项目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太金公司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战略实施方案。总体而言,论文认为太金公司应该实施进取型战略,从操作层面说,则可以实施地质探矿先行、低成本运营、以金为主的多元化、人才战略以及科技创新战略等五大方向。同时,论文提出的“金矿资源大会战、优化五率、提升采矿选矿科技创新、管理提升、废渣综合利用、新建尾矿库、尾矿长石综合回收”等七大战略重点项目则为公司战略的具体实施和运营提供了扎实的支撑,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作为战略实施的后盾,论文从解放思想、突破资源限制、加强运营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严格成本管控、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信息化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战略保障措施。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论文认为,太金公司应固守其根本的生产、成本优势,同时要紧紧抓住发展机会,采取进取型发展战略,才能够在竞争愈加激烈的黄金行业持续保持竞争势头。期望本文为太金公司以及从事黄金矿业开发运营类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王军强[6](2015)在《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TBGS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资源型企业是我国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其内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长久以来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开始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暴露出来。其对外界环境应变能力不足以及创新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竞争优势缺失,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立足资源型企业特点,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价值。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对企业文化软实力从内涵外延、评价准则及提升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在对资源型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外延,并就其特征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其次,提出了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和原则,构建了包含资源能力、技术能力、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和外部环境7个维度,22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观测点的测评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计算得到指标权重;第三,以TBGS为例,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运用FCE方法对其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第四,基于本文构建的测评指标体系,从资源能力、技术能力、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和外部环境7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

张楠[7](2014)在《陕西省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然而粗放、过度的开发模式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导致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随着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不断创新,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并明确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事关我国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性的生态地位。本文将立足于略阳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现状,以解决略阳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为目标,对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说明了研究的缘起与背景,分析了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略阳县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概况,深入研究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及方法,得出了一套能够完整、客观、全面反应略阳县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五类一级指标(自然生态指标、环境状况指标、生物多样性类自然生态指标、水源涵养类自然生态指标和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指标),共22项二级指标。同时对建设目标提高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行了略阳县生态功能区划,将略阳县划分为4个复合区和9个亚区,又进一步按照各亚区发展和开发要求,将各个亚区分类,其中禁止、限制、重点和优化准入区的个数分别为2个、3个、3个和1个。并采用软件CorelDraw绘制生态功能分区图。最后对每个分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规划。划定了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将略阳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特殊物种保护区等区域划为生态红线区域,其总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85%。对略阳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体系进行了研究。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及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对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对策研究。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与治理和基础设施等五个领域规划了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方案。

刘廷[8](2013)在《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膨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这三大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了解决这三大问题,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努力寻找应对各种措施,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取得了显着效果,但由于多数措施着眼于末端治理,而不是资源投入的生产开端,因此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世界上许多学者努力寻求从生产开端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从生产开端开始努力减少资源消耗的全过程解决问题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也逐渐成型,并且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被世界多个国家应用到本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遇到了能源、环境等瓶颈的约束,亦必须依靠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切合实际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在中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中,财政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同时,适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对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不仅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也会促进对循环经济及财政政策的理论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讨论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主体架构。第二章介绍了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分析了清洁生产的“5R”原则、庇古税、科斯定理、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学理论,以及税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为下文的分析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本章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分为废弃物利用为主——末端治理为主——步入清洁生产阶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这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具体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认为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不够健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不够先进、需求不足引致的恶性循环机制以及钢铁和铜的再生资源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等是制约目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第四章对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章深入分析了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主要分析了矿产资源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财政政策的演变,以及现行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在分析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效果及财政政策作用于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的提高是决定性因素,应着眼于循环经济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的完善是基础条件、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是当务之急。第六章总结和评价了经济发达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本章分别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在对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第七章提出了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及其实施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方向是弥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市场的不足,培育市场的薄弱环节,促进薄弱环节市场的形成。要完善循环经济税收制度体系,即主要完善资源税制度、优化企业所得税制度、优化增值税制度、完善消费税制度、建立环境税制度,还要建立和完善税收以外的政策制度,即建立产品责任金制度、废弃物回收抵押金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的政府补贴和奖励、倾斜性的政府采购制度。此外还分析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机制,这也是财政政策能有效实施的条件或制约因素,即财政政策的监督与透明化体系、税收信息追踪系统、社会公众的广泛理解与参与、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制度。第八章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研究了广西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这个案例作为本文研究结果的一个载体,反映了本文分析结论的适用性,也为当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初步的结果。

牛海霞[9](2010)在《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文中认为FDI对促进中国出口、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废弃物进口也解决了一些地区和行业的能源和原材料短缺问题。但如果我们将环境容量作为资源要素,将环境资源禀赋纳入H-O模型,发现现实中的跨国污染转移已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跨国污染转移形式已由直接进入转为渗透进入,渗透特征由“北南单向渗透”发展到与“东西单向渗透”并存,由传统制造业的伴随性渗透发展到高新技术行业的隐蔽滞后性渗透等,但目前学者还没有对此进行研究并给出理论解释,因而也就忽略了要素跨国流动引致渗透污染的比较利益扭曲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跨国污染转移现状,从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时空演变出发,沿着贸易和投资两条主线展开对渗透特征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而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形成机理主要是信息障碍,因此化解信息障碍的制度安排是治理跨国污染转移的关键,通过矫正信息扭曲进而矫正利益扭曲,达到对外开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可归结为伴随性、隐蔽滞后性和产业链污染三大特征:一是伴随性渗透特征。跨国污染转移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在全球分布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北南单向渗透”特征,在中国国内同时具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东西单向渗透”特征。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伴随性”渗透污染主要表现在禁止进口的有害废弃物以自动类或限制类固体废物进口名义夹带、欺骗或走私引致的渗透污染。伴随外资准入制度和技术引进的渗透污染主要表现在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外资垄断行业,部分高新技术行业也具有伴随性渗透特征。二是隐蔽滞后性渗透特征。通过瞒报、夹带等手段以可资源化废弃物名义走私有害废弃物,以及大部分可资源化废物在堆放、再加工、消费等过程产生隐蔽滞后性渗透污染。由于高新技术特征掩盖了一些环保方面的隐患,因此FDI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引致的隐蔽滞后性渗透污染更严重,其危害难以计量甚至不可逆。三是产业链渗透特征。不仅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环节,而且高新技术行业,特别是IT产品制造的层层外包致使“产业链渗透污染”包括IT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到最后的报废。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加工行业也存在产业链渗透特征。本文在以下方面有创新性探索:第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从要素的跨国流动及时空演变视角探讨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从信息扭曲视角分析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形成机理并提出化解信息障碍的制度安排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方法除采用理论分析和一定的定量分析外,因隐蔽滞后性渗透污染、产业链渗透污染缺乏统计数据,还大量采用典型案例剖析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第二,从贸易和投资两条途径逐层剖析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一方面,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渗透污染具有伴随性、隐蔽滞后性和产业链污染渗透特征,而可资源化废弃物“合法”进口对中国的渗透污染更具隐蔽滞后性。另一方面,跨国污染行业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主要表现在传统制造业的“伴随性污染”渗透特征、高新技术行业的“隐蔽滞后性污染”渗透特征、加工贸易及资源加工行业的“产业链污染”渗透特征。而中国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主要通过投资途径,而土壤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三,揭示了利益扭曲引致信息扭曲是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形成的主要机理,因此治理跨国污染转移需从化解信息障碍出发,并最终协调跨国污染转移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

李峰[10](2010)在《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黄金集团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美国房地产泡沫和次贷的共同作用下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作为国有直属大型央企的中国黄金集团应如何应对此次危机是本文的主要工作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具体表现,并列举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宏微观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的应对策略和该策略的初步效果。此外还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讨论了黄金在经济中的主要表现。本文在对中国黄金集团进行实证研究中,通过查阅大量的二手资料,实地观察了受危机影响的冶炼企业,与中国黄金集团的生产经营部门负责人、资产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调查了其他黄金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通过文献综述法、归纳法和案例法等方法进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得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结论。作为中国黄金集团,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综合内因以及外因,结合世界经济的走势及黄金行业的行情,认为中国黄金集团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主要应:推进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合理筹集资金,为矿山的生产和收购提供有力保障;关注国家政策面的变动,为企业管理提供有益帮助;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向“精细管理”要效益;重新审视经营战略,走出国门,向外扩张;加强风险防范,杜绝经营风险和舞弊的产生;加强区域公司的建立和培育。本文对中国黄金集团在金融危机下的经营战略的探索,对其他黄金企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强化环保工作力度 全面落实达标治理——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环保工作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环保工作力度 全面落实达标治理——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环保工作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秦岭陕西段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绿色勘查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秦岭陕西段地质背景
2 秦岭陕西段主要矿集区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2.1 凤太矿集区
    2.2 勉略宁矿集区
    2.3 柞山矿集区
    2.4 小秦岭矿集区
3 秦岭陕西段主要矿产资源绿色勘查
    3.1 国外绿色勘查的通常做法
    3.2 我国绿色勘查的相关政策及其典型实例
        3.2.1 我国绿色勘查的相关政策
        3.2.2 我国绿色勘查典型实例
    3.3 秦岭陕西段主要矿产绿色勘查实践
        3.3.1 小秦岭金钼钨矿产基地绿色勘查
        3.3.2 凤太铅锌金矿产基地绿色勘查
        3.3.3 汉中锰金镍矿产基地绿色勘查
4 秦岭陕西段主要矿产资源绿色开发
    4.1 绿色开发相关政策
    4.2 陕西省创建绿色矿山的具体措施
5 秦岭陕西段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建议
    5.1 科学布局立项,优化绿色勘查设计,坚持依法依规绿色勘查施工
    5.2 发挥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推动绿色勘查开发
    5.3 学习、推广绿色矿山先进经验,建立绿色循环矿业示范/产业园区,践行绿色发展
    5.4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地质勘查—矿业开发一体化,实现良性绿色发展
6 结论

(2)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模式与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2.2 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绿色矿山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绿色矿山发展历程
    3.2 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发展现状
    3.3 绿色矿山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3.4 本章小结
4 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方法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关键要素分析
    4.2 绿色矿山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4.3 数据来源与指标处理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评价
    5.1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评价实证研究
    5.2 建材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评价实证研究
    5.3 油气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评价实证研究
    5.4 黄金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评价实证研究
    5.5 化工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评价实证研究
    5.6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评价实证研究
    5.7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评价实证研究
    5.8 各行业绿色矿山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
    5.9 绿色矿山发展协调程度分析
    5.10 本章小结
6 我国绿色矿山典型发展模式研究
    6.1 分析方法
    6.2 绿色矿山发展路径实证研究
    6.3 绿色矿山典型发展模式
    6.4 企业绿色矿山发展水平提升路径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构建
    7.1 绿色矿山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7.2 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总体框架
    7.3 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构建
    7.4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基本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矿业城市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共同体策略——以汉中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业经济概况
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2.1 金属矿山开采品位逐年降低, 保有储量不足
    2.2 砂石黏土等小型矿山数量日趋增长
    2.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初有成效
    2.4 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和方式日趋优化
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工作不足, 科技攻关力度不够
    3.2 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3.3 矿业结构布局有待优化
    3.4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重道远
    3.5 监督管理制度落后
4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共同体策略
    4.1 坚持开放发展, 构建区域共同体
    4.2 坚持协调发展, 构建合作共同体
    4.3 坚持绿色发展, 构建生态共同体
    4.4 坚持共享发展, 构建利益共同体
    4.5 坚持创新发展, 构建治理共同体
5 展望

(4)中金黄金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内部控制理论产生与发展
        1.3.2 内部控制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及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金黄金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
    2.1 中金黄金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项目介绍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实施范围
        2.1.3 项目实施阶段进展
    2.2 中金黄金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特点及现状
        2.2.1 中金黄金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特点
        2.2.2 中金黄金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金黄金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五要素存在问题分析
    3.1 控制环境
        3.1.1 控制环境概述
        3.1.2 控制环境分析
    3.2 风险评估
        3.2.1 风险评估概述
        3.2.2 风险评估分析
    3.3 控制活动
        3.3.1 控制活动概述
        3.3.2 控制活动分析
    3.4 信息与沟通
        3.4.1 信息与沟通概述
        3.4.2 信息与沟通分析
    3.5 监控
        3.5.1 监控概述
        3.5.2 监控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金黄金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4.1 固定资产取得
        4.1.1 流程概述
        4.1.2 存在问题
    4.2 固定资产登记造册
        4.2.1 流程概述
        4.2.2 存在问题
    4.3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4.3.1 流程概述
        4.3.2 存在问题
    4.4 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
        4.4.1 流程概述
        4.4.2 存在问题
    4.5 固定资产转移与处置
        4.5.1 流程概述
        4.5.2 存在问题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金黄金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应对方案
    5.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五要素对策
        5.1.1 控制环境要素建议
        5.1.2 风险评估要素建议
        5.1.3 控制活动要素建议
        5.1.4 信息与沟通要素建议
        5.1.5 监控要素建议
    5.2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对策
        5.2.1 固定资产取得环节建议
        5.2.2 固定资产登记造册环节建议
        5.2.3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环节建议
        5.2.4 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环节建议
        5.2.5 固定资产转移与处置环节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1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2.2 传统战略理论阶段
    2.3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2.4 动态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2.4.1 动态能力论
        2.4.2 竞争动力学方法
        2.4.3 动态竞争的主要特点
3 太金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3.1 太金公司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发展战略现状
        3.1.3 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3.2 战略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战略内部环境分析
        3.3.1 组织状况
        3.3.2 资源状况
        3.3.3 技术水平
        3.3.4 人员素质
    3.4 太金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
        3.4.1 发展战略的机会与威胁
        3.4.2 发展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4 太金公司战略方案设计
    4.1 战略指导思想与思路
        4.1.1 战略指导思想
        4.1.2 战略制定思路
    4.2 太金公司可选发展战略
    4.3 太金公司发展战略的评价确定
        4.3.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3.2 SWOT矩阵
        4.3.3 SPACE分析
    4.4 太金公司战略目标
        4.4.1 总体战略目标
        4.4.2 主要规划目标
    4.5 太金公司具体发展战略
    4.6 战略重点项目
        4.6.1 拓展金矿资源构建持续发展优势
        4.6.2 优化“五率”,降本增效,强化低成本优势
        4.6.3 采选科技创新强化技术优势
        4.6.4 管理提升活动项目
        4.6.5 庙沟堆浸废渣综合利用项目
        4.6.6 王家沟尾矿库项目
        4.6.7 尾矿钠长石综合回收项目
5 太金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解放思想,坚强信心
    5.2 狠抓突破资源与并购开发
    5.3 加强生产经营管理
    5.4 加强科技创新
    5.5 严格成本管控
    5.6 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5.7 加快信息化建设
    5.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TBG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框架结构
2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2.1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维度分解
        2.1.1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2.1.2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
        2.1.3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2.2.2 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2.3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维度分解
        2.2.4 最终测评指标体系
    2.3 带权重的测评指标体系的计算获取
        2.3.1 AHP法原理及其求解过程
        2.3.2 权重指标体系确定
3 TBGS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
    3.1 TBGS企业概况
        3.1.1 TBGS企业发展历程
        3.1.2 TBGS综合竞争优势及劣势分析
    3.2 TBGS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3.2.1 资源能力要素分析
        3.2.2 技术能力要素分析
        3.2.3 企业战略要素分析
        3.2.4 企业文化分析
        3.2.5 企业组织分析
        3.2.6 市场营销分析
        3.2.7 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3.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研究
        3.3.1 模糊综合评判法
        3.3.2 TBGS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研究
        3.3.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评价
    3.4 评价结果分析
4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
    4.1 资源能力提升
        4.1.1 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探矿,增大黄金储量
        4.1.2 营造良好氛围,提升人力管理水平
    4.2 技术能力提升
        4.2.1 加强技术创新,大胆推行新型技术
        4.2.2 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核心技术水平
    4.3 企业战略提升
        4.3.1 远景筹划,确保持久开发战略
        4.3.2 培育危机意识,提高融资能力
    4.4 企业组织提升
        4.4.1 综合集成,配套完善企管制度
        4.4.2 适度集权,提高领导体制健全性
    4.5 企业文化提升
        4.5.1 大力实施CIS战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5.2 塑造学习型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6 市场营销提升
        4.6.1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对销售渠道的掌控程度
        4.6.2 增进与客户互信程度,提升品牌美誉度
    4.7 外部环境提升
        4.7.1 注重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同步
        4.7.2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权重问卷调查表
附录B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问卷调查表

(7)陕西省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1.1.1 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解读“重点生态功能区”
    2.2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2.3 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价指标确定
    3.1 略阳县概况
        3.1.1 自然地理状况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2 评价指标构建
        3.2.1 评价指标选取步骤
        3.2.2 评价指标确定
        3.2.3 评价目标的选取
    3.3 建设目标提高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4.1 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4.1.1 划分原则
        4.1.2 技术方法
    4.2 生态功能分区的依据
        4.2.1 生态敏感性评价
        4.2.2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4.3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4.3.1 略阳县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3.2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4.4 略阳县生态红线划定
        4.4.1 划定生态红线的依据
        4.4.2 划定生态红线的基本原则
        4.4.3 划定生态红线的标准
        4.4.4 生态红线划定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体系研究
    5.1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5.2 水土保持建设规划
    5.3 污染防治及节能减排规划
    5.4 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对策及实施项目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参考指标库
    附录二 重大项目计划表
致谢

(8)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
        二、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研究现状
        三、简要评论和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一、减量化原则
        二、再利用原则
        三、再循环原则
    第二节 从“庇古税”到“系统学理论”
        一、庇古税
        二、科斯定理
        三、生态学理论
        四、系统学理论
    第三节 财政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财政收入政策的作用途径
        二、财政支出政策的作用途径
    第四节 对循环经济的再认识——一般性与特殊性
第三章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演变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演变
        一、废弃物利用为主阶段
        二、末端治理为主阶段
        三、步入清洁生产阶段
        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阶段
        五、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第二节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不够健全
        二、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不够先进
        三、需求不足引致的恶性循环机制
        四、钢铁和铜的再生资源企业面临经营困难
第四章 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变迁分析——以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为例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一、资源税
        二、资源补偿费
        三、矿区使用费
        四、资源勘查采矿登记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一、概论
        二、增值税(产品税)
        三、企业所得税
        四、财政补贴及奖励政策
    第三节 若干主要领域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一、石油和天然气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二、煤炭资源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三、废旧物资回收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第五章 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
    第一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形成
        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不断上升
        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四、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持续向好
    第二节 典型领域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煤炭产业
        二、废旧金属产业
    第三节 现行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财政政策
        一、资源税
        二、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
        四、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
    第四节 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制度不健全
        二、资源税调节范围和力度不大
        三、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不合理
        四、税收政策成本在中央和地方分摊不合理
第六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美国促进循环消费的财政政策
        二、美国促进循环生产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美国促进能源节约和新能源开发的财政政策
    第二节 德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德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三节 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日本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二、日本循环经济立法
        三、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第四节 欧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排放费
        二、服务费
        三、污染产品税
        四、投入品税
        五、资源税
    第五节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比较及启示
        一、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不同之处
        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启示
第七章 完善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财政政策体系的建议与实施机制
    第一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及外部条件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有效的外部条件
    第二节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体系架构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目标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原则和体系架构
    第三节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一、完善资源税制度
        二、优化企业所得税制度
        三、优化增值税制度
        四、完善消费税制度
        五、建立环境税制度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税收以外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建立产品责任金制度
        二、废弃物回收抵押金制度
        三、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的政府补贴和奖励
        四、倾斜性的政府采购制度
    第五节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监督体系
        一、财政政策的监督与透明化体系
        二、税收信息追踪系统
        三、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制度
    第六节 财政政策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要加快循环经济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二、要加快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
        三、要大力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第八章 财政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广西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的试点
    第一节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园区基本状况
        二、园区现行财政优惠政策
    第二节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完善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财政政策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1 资源税税目税率明细表
        附录2 几个主要品种的矿山资源等级表
    附录二
        附录1 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附录2 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废渣目录
    附录三

(9)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废弃物进口
        1.2.2 跨国污染行业
        1.2.3 环境资源跨国配置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2 跨国污染转移研究综述
    2.1 跨国污染转移动因研究综述
        2.1.1 环境成本变化与跨国污染转移
        2.1.2 经济发展与跨国污染转移
        2.1.3 政府管制与跨国污染转移
    2.2 跨国污染转移途径及区位选择研究综述
        2.2.1 跨国污染转移途径
        2.2.2 跨国污染转移区位选择
    2.3 跨国污染转移验证及治理研究综述
        2.3.1 跨国污染转移验证
        2.3.2 治理机制
    2.4 简要评述
3 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3.1 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一般分析
        3.1.1 跨国污染转移渗透特征分类
        3.1.2 跨国污染转移渗透特征表现
    3.2 跨国污染转移相关利益主体地位的时空演变分析
        3.2.1 发达国家政府与中国政府
        3.2.2 跨国污染企业与生产工人和当地居民
        3.2.3 案例求证:联邦制药彭州污染与相关利益方分析
    3.3 伴随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北南单向渗透"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3.3.1 发达国家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污染转移的时空演变分析
        3.3.2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跨国污染转移的时空演变分析
        3.3.3 中国环境容量变化与跨国污染转移的时空演变分析
        3.3.4 "北南单向渗透"特征实证分析
        3.3.5 案例求证: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分析
    3.4 "北南单向渗透"与"东西单向渗透"特征并存的时空演变分析
        3.4.1 跨国污染转移对东部地区的渗透特征隐性化
        3.4.2 跨国污染转移对西部地区的渗透特征显性化
        3.4.3 "东西单向渗透"特征及时空演变的进一步论证
        3.4.4 案例求证:迈克斯外迁的渗透特征分析
4 基于贸易的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分析
    4.1 废弃物进口对中国渗透污染一般分析
        4.1.1 废弃物"非法"进口对中国的渗透污染
        4.1.2 废弃物"合法"进口对中国的渗透污染
    4.2 废弃物进口对中国渗透污染实证分析
        4.2.1 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伴随性"渗透污染实证分析
        4.2.2 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隐蔽滞后性"渗透污染实证分析
    4.3 可资源化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渗透污染分析
        4.3.1 可资源化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渗透污染一般分析
        4.3.2 可资源化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渗透污染实证分析
        4.3.3 案例求证:电子垃圾进口的渗透污染分析
5 基于投资的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分析
    5.1 传统制造业的"伴随性污染"渗透特征分析
        5.1.1 污染密集型行业
        5.1.2 外资垄断行业
        5.1.3 案例求证:杜邦东营钛白粉项目环境风险分析
    5.2 高新技术行业的"隐蔽滞后性污染"渗透特征分析
        5.2.1 经验验证
        5.2.2 环境效应分析
        5.2.3 案例求证:尼赛拉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引致渗透污染分析
    5.3 加工贸易及资源加工行业的"产业链污染"渗透特征分析
        5.3.1 加工贸易行业
        5.3.2 可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分析:以太阳能电池行业为例
        5.3.3 不可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分析:以水泥行业为例
    5.4 典型案例分析:以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为例
        5.4.1 IT行业FDI进入与环境效应分析
        5.4.2 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一般分析
        5.4.3 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实证分析
        5.4.4 评论
6 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形成机理分析:基于信息障碍视角
    6.1 国际信息障碍:特殊利益集团与国际贸易制度缺陷
        6.1.1 国际经济理论的单赢机制设计
        6.1.2 国际协议和组织约束机制缺失
        6.1.3 特殊利益集团控制全球价值链
        6.1.4 案例求证:科特迪瓦毒垃圾事件分析
    6.2 国内信息障碍Ⅰ:经济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相悖
        6.2.1 经济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相悖的一般机理
        6.2.2 经济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相悖的特殊机理
        6.2.3 案例求证:紫金矿业渗透污染分析
    6.3 国内信息障碍Ⅱ: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扭曲
        6.3.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两难选择
        6.3.2 约束弱化与激励扭曲
        6.3.3 非合作博弈
        6.3.4 案例求证:地方政府失灵与金湖工业园区环境污染
7 中国治理跨国污染转移研究:基于信息障碍化解视角
    7.1 化解信息障碍的政府制度安排
        7.1.1 国家间信息障碍化解
        7.1.2 区域间信息障碍化解
        7.1.3 区域内信息障碍化解
    7.2 化解信息障碍的的市场机制设计
        7.2.1 想环境税率制度
        7.2.2 排放权交易制度
        7.2.3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7.3 化解信息障碍的第三方制度构建
        7.3.1 环保中间体组织构建
        7.3.2 转移支付与连带制度构建
        7.3.3 保证金制度构建
8 结论与启示
    8.1.1 基本结论
    8.1.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0)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黄金集团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确定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及对经济各个层面的影响
    2.1 发端于次贷
    2.2 金融业的影响
    2.3 原油价格的跳水
    2.4 贵金属价格跳水
    2.5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2.6 制造业的冲击
    2.7 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2.8 我国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
    2.9 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成本上升
    2.10 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企业的原料成本下降
    2.11 对中国黄金集团的影响
第三章 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以及黄金在现实中的作用
    3.1 我国的应对策略
    3.2 初步效果
    3.3 本次危机的持续时间之争
    3.4 黄金在经济中的作用及其表现
    3.5 现实中黄金生产储备情况
第四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工具
    4.1 组织使命
    4.2 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3 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环境因素
    4.4 中国黄金集团在制定经营战略时面临的主要环境因素
第五章 中国黄金集团在金融危机下的经营思路
    5.1 推进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5.2 合理筹集资金,为矿山的生产和收购提供有力保障
    5.3 关注国家政策面的变动,为企业管理提供有益帮助
    5.4 向“精细管理”要效益
    5.5 重新审视经营战略,走出国门,向外扩张
    5.6 加强风险防范,杜绝经营风险和舞弊
    5.7 加强区域公司的建立和培育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强化环保工作力度 全面落实达标治理——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环保工作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秦岭陕西段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绿色勘查开发[J]. 王瑞廷,成欢,冀月飞,李青锋. 矿产勘查, 2020(12)
  • [2]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模式与长效机制研究[D]. 马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 [3]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矿业城市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共同体策略——以汉中市为例[J]. 任萌,段少帅,黄喜峰,武永江,王若梅,陈炳龙. 黄金科学技术, 2017(05)
  • [4]中金黄金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 陈峰.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5]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宏斌.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6]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TBGS为例[D]. 王军强.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3)
  • [7]陕西省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研究[D]. 张楠. 长安大学, 2014(03)
  • [8]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 刘廷. 武汉大学, 2013(07)
  • [9]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 牛海霞. 浙江大学, 2010(07)
  • [10]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黄金集团经营战略研究[D]. 李峰. 天津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加强环保工作全面落实规范治理——陕西略阳花场沟金矿环保工作实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