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

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

一、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若汐[1](2020)在《重塑包裹体 ——当微观概念介入首饰设计》文中提出关于包裹体的设计仅限于宝石鉴定方面的探讨或宝石切割时所追求的特殊光学效应,迄今为止将包裹体本身作为设计对象的首饰却不多见。笔者希望对包裹体这一微观自然物进行感性的思考以及艺术性的呈现,去寻找和发现这一微观存在独特的魅力并用首饰这一媒介展现出来,这也是该论文研究目的所在。首饰是与人和生活最贴近的艺术形式,必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因此本文第一章重点分析了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作品特点并用具体案例阐述当下设计概况(即直观的、碎片的、重构的),那么在这一前提下如何进一步突破常规层面上对包裹体的认知,去寻求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和“包裹体”呈现方式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包裹体作为一种隐现于宝石中的微花,在本文第二章主要关注了包裹体本身的特质,包括形、色、质都直接影响宝石的审美传达,比如星光效应正是对材料的合理设计。本文主张的是尊重宝石内部的差异性存在,而不是对于该微观自然物的主观忽视,因为包裹体以其独特的视觉结构与存在方式都能为首饰设计提供应用与表现的可能性。第三章将普遍观念上的“杂质”(包裹体)与具有典型性的无暇永恒的象征物“钻石”进行最直观的对比,尝试从人文与社会因素方面探讨形成两者观念区别的原因。在设计和创作方面,笔者阅读了大量文学资料的同时进行了相关视觉经验积累,将调研过程与思考方式详尽的记录下来,并展开与主题概念相关(对于价值的再定义)的多项视觉实验,跨界了包括装置艺术、雕塑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等方式,并试图从中找到最适合的表现形式,为进一步首饰化作准备。通过语境转换的设计方式将包裹体从宝石学中跨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设计概念去处理,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诠释包裹体。第四章在最终呈现的首饰设作品中,将被摒弃的包裹体还原成最初的宝石状态,也就是将包裹体重新回归珠宝。

卫宇瑶[2](2019)在《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媒体型智库显得尤为特殊,媒体型智库相对于传统智库来说,优势明显,研究内容特殊、传播范围广泛。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体面临着很多困境和出路,媒体型智库作为媒体融合转型的产物,在当下政策鼓励和环境给力的境况下,不断孵化,日益成熟。融媒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媒介形态不断更迭,媒介产品不断丰富,媒介融合驱动产生了许多新的媒介产品,智库与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提上了日程,在国家政策和媒体变革的驱动下,媒体型智库产生并发展。建设媒体型智库不仅仅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媒体转型的选择,这不仅是媒体对自身的更迭,也是为智库本身增加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源泉。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建设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为了更好地谋求地方媒体型智库在未来的出路,本文通过探寻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总结前人的经验,分析现存问题,对未来提出展望。本文将研究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建设,一是梳理和本文相关概念,明确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基本概念之;二是对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兴起、建构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厘清地方媒体型智库发展的基本路径;三是运用媒介融合理论和PEST模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包括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的动因、地方媒体型智库的运行概况、和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建设路径,从而发现地方媒体型智库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四是提出地方媒体型智库存在的具体问题;五是对地方媒体型智库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现状的建议和对策。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媒体型智库的出现具有特殊性,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崛起为我国智库建设增加了新的样本和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建设的具体情况,使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媒体型智库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更直观的掌握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的概况,为当代学者研究提供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路。

欧阳一鹏[3](2017)在《“新湖南”移动客户端文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新媒体的开放性极大实现了多元文化的共存,面对新媒介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主流文化在传播传播过程中趋于边缘化趋势。“新湖南”作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党报新媒体,通过创新和变革,以独到的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既实现了对主流文化的传承,也满足了用户的多元文化需求,成为了党报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当前国家大力推行“文化强国”战略,不论从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技术环境来看,都为“新湖南”移动客户端的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中观环境来看,“新湖南”所处的行业环境、地域环境和业务环境都为其进行文化传播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文化传播的微观环境离不开报业集团的转型发展、创办者们的文人情怀以及用户群体的文化需求三者合力。“新湖南”移动客户端传播的文化内容一是官方主流媒体所弘扬的主流文化,二是以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的民生文化。通过二次开发、精细转载和群体外包实现了文化内容的生产,具有交互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传播方式上,“新湖南”移动客户端采取集成式传播,达到了去渠道碎片化、去内容碎片化和去用户碎片化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时间场景,地点场景和事件场景完成了文化的传播;在社群式传播方式上,以“新湖南”为起点,以用户兴趣为纽带和以社交媒体为延伸实现了线上线下社群传播文化的完整回路。“新湖南”移动客户端在文化传播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频道范围覆盖模糊、原创文化内容不足、文化传播渠道单一以及社群维护力度不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新湖南”文化传播在广度上增加频道开设,在深度上加强人才培育,在载体上拓宽渠道建设,在方式上促进社群互动。

黄伟文[4](2014)在《看不见的城市 深双十年九面》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介绍了创办于2005年的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专门关注城市和城市化,十年来在开拓城市观念和方法上,呈现出九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和消化的特点:城市策展应用;城市开放性;城市自发性和主体性;城市日常生活;城市基础;城市生命周期;城市与乡村农业;城市建筑;城市知识分享和教育。

朱兰春[5](2015)在《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201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85年5月起,至2014年12月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约8000件民事裁判文书或案例,与多数人的想当然所不同的是,其中绝大部分是最高人民法院自己审理的案件。这是一个日益巨大且十分宝贵的司法资源库,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发掘,总结审判经验,理清法理逻辑,洞悉裁判思维,辩明发展方向,必将直接、持久地惠及于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把案例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准。本书认为,面临大数据时代的海量司法资源,欲保持实践对理论的丰富和滋养,又不失理论对实践的统摄和把握,首先应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革新,这是衡量案例研究质量的重要尺度,也是提高案例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通行的研究方法,无论是实务取向的案例汇编解析法,还是理论层面的法律关系分析法、请求权基础体系法,均是前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对应的是个案研究,遵循的或是从特殊到一般,或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路径,其特征是微观分析,其优势是分析透彻。但面对司法资源信息浪潮的冲击,以现有研究方法应对,沧海拾贝绰绰有余,总揽全局能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后者的困境如长期存在,将全面解构前者的存在价值。黑格尔认为,“真实的只是整体”,我国哲学家王太庆先生进一步引申为,真理是全体,不是鸡零狗碎的东西。哲学如此,法学亦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研究的危机,首先是研究方法的危机。提出这个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以通盘把握更为深刻的裁判思维,正是本文的全部目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危机,迫使笔者不得不另寻研究制高点,最终立足于民法基本理论体系,以“主体、行为、权利、责任”为基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炼出四元结构分析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部民事案例,以四元结构重新归类、多次归类,遵循的是从一般(大理论)到一般(大实践)的认识路径,使得极为浩繁的实证研究,获得了相当清晰的方向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前述困惑,为理论重新找回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四元结构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在对全部民事案例的提精取萃中,基本理清了最高法院三十年来民事审判的历史脉络,证实了笔者长久以来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最高法院民事审判思维已初步成型,但尚不固定,且未来走向仍不确定,由此形成了本文的中心命题:作为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四元结构既是统领最高法院全部民事判决的总线索,也是揭示最高法院民事审判规律的总钥匙。显然,这一中心命题由两个相互缠绕的子命题组成。笔者紧紧围绕上述中心命题,按双螺旋线索展开全文,一方面论证,四元结构能否以及如何起到统领作用;另一方面实证,最高法院的审判思维是否以及如何相对成型于四元结构。开篇从以往的研究经验出发,上升至方法论的高度自我反思,在民法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提炼出四元结构方法的分析框架,再以此切回到对全部民事案例的梳理,以该分析框架的每一基元为标准,提取案例公因式,构筑了四个子系统,依次分别为“界定民事主体”、“判断法律行为”、“保障民事权利”、“划分民事责任”。而每一子系统项下,又不断细分若干裁判元素或类型,继续细分和提取案例公因式,如“界定民事主体”子系统项下,又可细分出“适格当事人的审查标准”;“判断法律行为”子系统项下,最终可细分出“影响效力的主要因素”,等等。理论结构从主干一直延伸到毛细血管,在案例诸元素的重新归纳、逐级整合中,图景脉络越来越明晰,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总体驾驭。与此同时,看似杂乱无章的海量案例,也经由毛细血管的吞吐、梳理,开始井井有条,显出内在的机理,并经由主干直通理论结构,体现出实践为理论的源头活水。理论与实践的穿梭往来,最后合而统之于有机之四元结构,并收于对最高法院审判思维的整体考察中,得出全文结论。各章的实证研究表明,三十年来,最高法院在界定民事主体时,开放中有规范;在判断法律行为时,宽松中有反复;在保障民事权利时,绝对中有限制;在划分民事责任时,承担中有平衡。笔者相信,如果不从四元结构方法的理论自觉出发,很难从容俯瞰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在长时段中的总景图,传统研究方法的乌龟再努力,也永远追不上司法的兔子;更难深入探究最高法院法官群体审判思维的模块要素,一块砖头研究得再仔细,仍可能对整座大厦的结构一无所知。相较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上,以四元结构梳理和分析最高法院三十年来全部民事判决,在此基础上总结民事审判思维以及审判规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一研究有如下四个特征:覆盖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研究方法新,理论张力强。覆盖范围广,是指研究对象包括最高法院迄今公布的全部民事判决,把以往民事判决的类型化研究,推进到全口径研究的更高层面;时间跨度长,是指研究案例上溯1985年5月起,下至2014年12月止,历时整整三十年;研究方法新,是指突破了现有实务和理论方法的局限,提出了四元结构作为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统摄最高法院全部民事判决,涵盖案件审理主要环节;理论张力强,是指四元结构本身脱胎于民法理论,既是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也是民法思维的逻辑构造,其强大的理性思辨力,与万花筒般的司法现实之间,构成必要的张力,二者未来的互动将演绎丰富的可能性。鉴于案例库数量巨大,加之这一研究方法本身,对首创者的识见和意志均要求极高,笔者虽竭尽全力,但兼受学识、专业和精力所限,学术勇气有余,学术水平有限,故本项实证研究尚存诸多不足,尤其在个案的的法理生成路径、案例之间的内在机理关联、审理模式的历史节点转换、法官心证判断的识别依据等深层次领域,均无力涉及或浅尝辄止,一定程度上限制、削弱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品质。对此,笔者完全有自知之明,将正视不足与缺陷,并以此为动力,听从命运的召唤,继续投入到这项永无止境的研究事业。

陈俊妮,陈俊峰[6](2011)在《职业行为体系与教育体系:关于新闻教育的十个核心问题》文中指出高校新闻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历史不过百年,关于其存在必要性以及如何存在的争论却至今未曾减弱。我国新闻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由此达到表面的统一意见。虽然世界各国新闻业各不相同,但新闻教育面临的变化和挑战却非常相似。因此本文借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Mark Deuze的框架,从动机、范式、使命、方向、趋势、语境、教育、课程、方法、管理和组织等十个基本问题入手,着眼于西方新闻教育在激烈的论争之下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权衡,强调这十个问题也同样是我们的新闻教育作为职业行为体系必须思考的问题。

包东喜[7](2011)在《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传媒经济持续繁荣,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媒集团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是中国传媒业实践探索的深水区和突破点,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框架对报业集团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进行研究,并根据对H报业集团的媒介拓展经营项目的考察来解读、阐释,近年来报业集团一般表现为突破或绕过制度约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创新实践。文章在中国报业传媒的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下,努力发掘原始档案材料,梳理了H报业集团经营活动的沿袭和变革过程,以说明它在尔后的拓展媒介经营项目中实行制度创新的起始基础,包括经营活动资产的形成、早期经营体制与财务体制、集团成立前的主业经营与多种经营、“企业化管理”实践、集团的组建和组建集团后的多元化经营及其产权结构。文章随即系统论述了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前者包括新闻出版法规约束、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约束、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约束和产权交易的制度约束;后者包括新闻管理部门的政治纪律、新闻宣传纪律、舆论导向管理,以及集团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财经、人事、新闻报道等各方面的机制惯例。文章分析了H报业集团项目规划原则和据此原则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理念,提出了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三类八种模式。三类就是国资经营类、国资-民资合作经营类,国资-外资合作经营类。八种就是国资经营类下的集团独资模式、跨地区品牌输出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向行政单位租赁刊号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政府委托经营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股份制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三角产权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以及国资-民资合作模式和国资-外资合作模式。作者通过大量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获取宝贵的、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系统考察了H报业集团媒介经营的8个拓展项目:《特别关注》项目、《爱你》杂志项目、《家庭保健》杂志项目、“荆楚网”网站项目、H长江崇文国际文化交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H特别书局项目、腾讯·大楚网项目和《爱篮球》杂志项目;它们分别与上述八种模式相对应,是这八种模式的典型个案。文章论述了它们的实施过程和实行的制度创新,指出:上述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模式之间,从纵向上看,基本上是依次循序发展的线性关系,从横向看,各模式之间前后照应,相互学习借鉴;后一种模式借鉴前一种模式或综合前数种模式的制度创新经验,实行诱致性变迁;每一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在论述考察结果时,作者特别对腾讯·大楚网项目中为民营资本提供进入传媒业的途径方面的创新和国资-民资合作的产权配置的制度创新进行了深度剖析。鉴于国资-外资合作的突破意义上的重要性,文章专门阐述了作为《爱篮球》杂志项目背景的我国报刊出版领域的涉外合作现状,剖析了实施《爱篮球》项目时处理产权问题的基本思路,处理涉外合作问题的创新措施和实行涉外合作项目创新时的风险控制。文章在H报业集团开展涉外合作项目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提出处理合作项目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配置、涉外合作项目的制度建设及其评估机制,继续拓展涉外合作项目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的对策建议。

靳慧[8](2010)在《报网互动:个人、内容、组织的三维互动 ——以奥运、世博等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的快速扩张使传统报业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报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成为业界、学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报网互动的实践早已开始,但这一名词直到2000年才进入相关的学术刊物,2004年后才被国内媒体广泛使用。传统报业逐步形成共识:利用报网互动,重新占领内容产业制高点。2006年传统报业出手频频,许多报人把这一年称为“报网互动年”。然而,从现有的文献看,大多为对报社(报业集团)或网站的经验总结,没有站在更高处,更全面地审视报网互动。时至今日,对于报网互动,缺乏全面的理论阐述,没有准确的定义。对于传统报业如何通过报网互动,在新时代演好“重头戏”——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更是鲜有研究。本文试图将报网互动置于个人、内容、组织的三维空间里,进行全面分析,并重点分析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报网互动。这是之前的研究所没有做过的工作。所谓三维,个人即报人与网民的互动,内容即报纸内容与网络信息的互动,组织即报社(或报业集团)与网站的互动。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视角。本文在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后,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报网互动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本文的核心概念,即报网互动实质上应该是个人、内容、组织的三维互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新闻报道为例,进一步研究了报网的三维互动,以及在互动过程中这三维的相互影响。最后,本文就报网互动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认为:传统报业实行报网互动既非迫不得已之举,也非走向报网融合的前奏;报网互动包括单维互动、两维互动和三维互动。这些观点都不乏创新之处,希望能对报网互动有促进意义。

张世海[9](2010)在《中国报业的产权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报业的产权问题。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媒介产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但现实的种种新情况又迫使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认识。当代,财富的概念与经济的形态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包括报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事关中国未来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过去的新闻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和概括当前包括报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并且日益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而传播学理论主要偏重于社会学层面,在解释和解决当代的文化产业现象时尚不够理想。本文在研究中国报业的产权问题时,首先采用了经济学中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本文认为,人都有自利的倾向,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行事。本文从理性经济人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演绎报业产权的理论。同时,通过研究中国晚清以来的报业历史和报业产权结构,归纳关于报业产权的理论。产权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产权的改革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制度的关系,并对人的行为效果产生影响。报业的不同产权结构会对从业者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又直接影响报业的基本形态和报业的未来发展。报业的产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报业资产的所有权,报业资产的使用权,以及报业资产收益的分配权。对这三种权力的任何一种进行改革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当我们认清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根据我们的预期制定不同的改革方案。本文写作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当前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正在推行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本文希望从理论上为这种改革提供支持;第二,通过对晚清以来民营报业发展的研究,探索民营报业的理论及其发展规律,当中国的报业以及其它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完成之后,它们都将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研究解放前民营报业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我们管理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水平;第三,新闻出版体制还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传播制度,它的改革必然会对国家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绩效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这种影响的逻辑,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

庄居湘[10](2009)在《中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6年1月,我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告成立,揭开了中国报业史上崭新的一页。到2009年,全国共有49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报业集团。与西方相比,中国报业集团的出现晚了100多年。正因为历史短,加之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设置变得异常复杂。不仅理论界尚无定论,而且,各报业集团在实际操作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该文对中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13年来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供大家参考。该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同时,对理论界关于报业集团、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概括;第二章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相关构成及主要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且阐明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对报业集团发展的意义。第三章对我国报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背景、特殊的政治属性、主要的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第四章主要是针对我国报业集团治理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破解我国报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对策。第五章对当前我国报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该文认为中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是在行政系统框架下复制形成的,而且,现行的政治制度也要求,党管报纸不能变,而且按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采编与经营必须分开。这就注定了中国的报业集团是一个事业和企业的联合体,报业集围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二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协同机制。该文虽未能提出一套非常新颖和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报业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但对破解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办法,并对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二、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重塑包裹体 ——当微观概念介入首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后现代主义下的艺术创作
        1.1.2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与重构
        1.1.3 首饰创作的在地性与思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首饰的设计类型与方向性
        1.3.2 设计的信息可视化方法
2 包裹体概述
    2.1 宝石学中的包裹体概念
    2.2 包裹体的价值认定意义
    2.3 包裹体的视觉化感受
        2.3.1 微观状态下的包裹体
        2.3.2 宏观状态下的包裹体
        2.3.3 包裹体的视觉呈现
3 “包裹体”的跨界与回归
    3.1 对包裹体的再反思
        3.1.1 “杂质”与审美偏见
        3.1.2 “无暇”与媚俗
        3.1.3 对钻石的认知与接纳
    3.2 包裹体的艺术性实践
        3.2.1 属于每个人的“钻石”
        3.2.2 创造“包裹体”
4 探索包裹体的首饰化形态
    4.1 重塑“包裹体”
        4.1.1 材料实验一: 陶瓷
        4.1.2 材料实验二: 金缮
        4.1.3 材料实验三: 金属
    4.2 “包裹体”的构架
        4.2.1 以包裹体与宝石的内外依附关系为设计元素
        4.2.2 以宝石外在琢型为设计元素
    4.3 包裹体作为价值符号介入首饰设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媒体型智库:媒体与智库的联姻
    第一节 智库与我国智库建设
        一 智库定义及内涵
        二 我国智库建设与类型
        三 我国智库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智库型媒体与媒体型智库
        一 智库型媒体及其内涵
        二 媒体型智库及其内涵
        三 从智库型媒体到媒体型智库
    第三节 融媒体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
        一 融媒体及地方媒体融合发展
        二 地方媒体型智库及其特征
        三 地方媒体型智库当代发展的诉求
第二章 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建构现状
    第一节 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兴起
        一 从舆情监测切入的构架
        二 新媒体发展倒逼的变革
        三 整合研究提供决策咨询
    第二节 地方媒体型智库建构方式
        一 媒体功能延伸,自己建智库
        二 媒体发挥优势,合作办智库
        三 媒体行业转变,转型做智库
    第三节 地方媒体型智库发展现状
        一 逐步形成舆情监测平台
        二 舆论引导方面有所作为
        三 初步展开决策咨询服务
第三章 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进展—以“大河舆情研究院”为例
    第一节 “大河舆情研究院”建设动因
        一 融媒生态的外部驱动
        二 国家政策的鼓励推动
        三 媒体自身的发展需要
    第二节 “大河舆情研究院”运行概况
        一 “大河舆情”建设的目标和机制
        二 “大河舆情”建设的优点和短板
        三 “大河舆情”建设的前景和困境
    第三节 “大河舆情研究院”建设的路径
        一 内生成果专业化发展
        二 传播触角多维度延伸
        三 在媒介融合中优化现有资源
        四 协同合作中发掘可替换资源
第四章 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的问题
    第一节 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保障不健全
        一 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制度建设不健全
        二 地方媒体型智库的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 “两个不健全”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能力太薄弱
        一 媒体型智库的自身建设水平薄弱
        二 媒体型智库的决策咨询水平薄弱
        三 “两个太薄弱”带来的问题
    第三节 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机制不完善
        一 战略选择机制不完善
        二 智库运行机制不完善
        三 “两个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第五章 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对策
    第一节 精准有效定位,发挥媒体优势
        一 做强舆情监测,发挥舆论引导优势
        二 做好融合传播,发挥用户网络优势
        三 扩张咨询服务,发挥数据资源优势
    第二节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能力水平
        一 强化人才建设,建立人才梯队
        二 整合媒体资源,激活全媒体效能
        三 主动开放合作,协同专业性资源
    第三节 强化融媒战略,完善运行机制
        一 深化细化“数据+民意+咨询”战略
        二 提升扩展成果体系转化运行机制
        三 依托融媒体,深耕传播推广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新湖南”移动客户端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新湖南”移动客户端文化传播的环境
    2.1 宏观环境
        2.1.1 政治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中观环境
        2.2.1 行业环境
        2.2.2 地域环境
        2.2.3 业务环境
    2.3 微观环境
        2.3.1 报业集团的转型发展
        2.3.2 创办者们的文人情怀
        2.3.3 用户群体的文化需求
第3章 “新湖南”移动客户端传播的文化内容
    3.1 “新湖南”传播的文化内容的类别
        3.1.1 主流文化
        3.1.2 民生文化
    3.2 “新湖南”传播的文化内容的特点
        3.2.1 导向准确的时代底色
        3.2.2 服务用户的民生本色
        3.2.3 深耕本土的湖湘亮色
    3.3 “新湖南”传播的文化内容的生产
        3.3.1 生产方式
        3.3.2 生产特点
第4章 “新湖南”移动客户端的文化传播方式
    4.1 集成式传播
        4.1.1 去渠道碎片化的平台集成
        4.1.2 去内容碎片化的频道集成
        4.1.3 去用户碎片化的认同集成
    4.2 场景式传播
        4.2.1 针对不同的时间场景
        4.2.2 利用不同的地点场景
        4.2.3 善用不同的事件场景
    4.3 社群式传播
        4.3.1 以“新湖南”为起点的线上社群
        4.3.2 以用户兴趣为纽带的线下社群
        4.3.3 以社交媒体为延伸的其他社群
第5章 “新湖南”移动客户端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新湖南”移动客户端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5.1.1 频道覆盖范围模糊
        5.1.2 原创文化内容不足
        5.1.3 文化传播渠道单—
        5.1.4 社群维护力度不够
    5.2 “新湖南”移动客户端文化传播的对策
        5.2.1 在广度上增加文化传播的频道开设
        5.2.2 在深度上加强文化传播的人才培育
        5.2.3 在载体上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建设
        5.2.4 在方式上促进文化传播的社群互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看不见的城市 深双十年九面(论文提纲范文)

1 策展城市
2 城市限制与开放
3 自发城市或者谁的城市
4 衣食住行城市
5 城市的共同基础
6 城市生老病死
7 城市与乡村农业
8 城市建筑
9 学习城市
后记

(5)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201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导论四元结构: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
    一、问题的提出
    二、现有研究方法分析
        1、实务研究方法
        2 、理论研究方法
        3 、现有方法的优点与局限
    三、四元结构分析法
        1、逻辑起点:法的重新理解
        2、逻辑中介:回归民法理论
        3、逻辑终点: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
        4、理论观点与司法统计
        5、体例说明
第一章 界定民事主体
    一、主体资格的司法扩张
    二、主体资格的扩张依据
    三、适格当事人的审查标准
        1、直接权利义务
        2、合同相对性
        3、当事人选择
        4、以工商登记为准
        5、以资质为准
        6、以专营制度为准
        7、以中央文件为准
    四、几种特殊主体的认定
        1、分支或内设机构
        2、吊销营业执照和破产企业
        3、指挥部等临时机构
        4、外国代表处
        5、职工持股会
        6、业主委员会
        7、国家机关
    五、分析与评论
    附录一 地方政府的民事主体资格认定:以最高法院椒江大桥航道通行权案为例
第二章 判断法律行为
    一、审查诉讼请求
        1、不告不理原则
        2、诉求的识别、释明与选择
    二、查明案件事实
        1、待查事实的影响因素
        2、无法查明事实的处理方式
        3、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分
        4、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摇摆:以土地使用证为例
        5、法律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冲突:以民刑交叉证据为例
        6、视为与推定
    三、定性法律关系
        1、性质决定审理方向
        2、不同法律关系能否合并处理
        3、法律关系的内外之别
        4、法律关系的流变与转化
    四、认定行为效力
        1、区分成立和有效
        2、法院能否主动审查合同效力
        3、影响效力的主要因素
        4、合同效力:渐宽与反复
        5、论无效合同
    五、分析与评论
    附录二 从合同成立之诉到合同效力之诉:以最高法院布吉公司股份代理转让合同案为例
第三章 保障民事权利
    一、物权
        1、物权确认基本原则
        2、关于物权追及力
        3、土地与房屋分别确权
        4、集体土地的流转问题
        5、几类特殊物权归属
        6、担保物权若干问题
        7、相邻权
    二、股权
        1、工商登记与股权认定
        2、审批手续与股权认定
        3、出资与股权认定
        4、股权行使诸问题
    三、债权
        1、债权债务转移
        2、代位权与撤销权
        3、外部善意债权人
        4、外部过错债权人
    四、知识产权
        1、司法保护取向
        2、平衡与限制
    五、民事权益
    六、分析与评论
    附录三 从利益平衡到禁止权利滥用:以最高法院采乐商标案为例
第四章 划分民事责任
    一、主体性质与责任归属
        1、职务行为
        2、管理过错
        3、个人行为
    二、各方责任的分别认定
        1、违约中的责任认定
        2、侵权中的责任认定
        3、公平中的责任分担
    三、民事责任的连带与扩张
        1、恶意串通
        2、挂靠关系
        3、追加开办单位
        4、验资等中介机构责任
        5、人格混同或否认
    四、民事责任的加重、减轻与免除
        1、加重
        2、减轻
        3、免除
    五、强制执行中的民事责任
    六、分析与评论
    附录四 非诉行政执行的合法性审查:以最高法院普华凯达公司执行监督案为例
结论
    一、四元结构是统摄宏观司法资源的有效理论工具
    二、最高法院的审判思维已相对成型并正在转型
    三、司法实践是最高法院审判思维相对成型的最终塑造者
    四、相对成型的最高法院审判思维,尚不稳定和不确定
    五、审判思维的未来走向,受制于最高法院复杂多元的功能定位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7)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报业集团管理的一般问题研究
        1.2.2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报业集团管理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中国报业传媒的发展历程
    2.1 企业化管理阶段(1978年至1995年)
    2.2 集团化经营阶段(1996年至2003年)
    2.3 资本多元化阶段(2004年至今)
3 H报业集团经营活动的沿袭和变革
    3.1 H报社经营活动资产的形成
        3.1.1 报纸创办
        3.1.2 H报社的固定资产来源
    3.2 H报社早期经营体制与财务体制
        3.2.1 H报早期经营体制
        3.2.2 H报社的财务体制
    3.3 H报社成立集团前的主业经营与多种经营
        3.3.1 H报社发行经营:从"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
        3.3.2 H报社广告经营:广告经营的拓展
        3.3.3 H报社成立报业集团前的多种经营探索
    3.4 报业集团成立前的H报社的"企业化管理"实践
    3.5 H报业集团组建
    3.6 H报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及其产权结构
    3.7 H报业集团的制度设计与约束机制
    3.8 H报业集团处理产权问题的正式制度约束
4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正式制度约束
    4.1 设立媒介(包括报纸、期刊、网络)编辑部受新闻出版法规约束
    4.2 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约束
        4.2.1 媒介的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分开、媒体运作"事企分开"
        4.2.2 引入社会资本与跨地区经营方面的约束
        4.2.3 文化产业投融资路径不断拓展,但传媒业仍属非国有资本的投资禁区
    4.3 国有资产管理的约束
    4.4 产权交易制度约束
5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非正式制度约束
    5.1 新闻管理部门的非正式约束
        5.1.1 政治纪律
        5.1.2 新闻宣传纪律
        5.1.3 舆论导向管理
    5.2 集团运作机制的惯例约束
        5.2.1 财经运作机制惯例
        5.2.2 人事运作机制惯例
        5.2.3 新闻报道运作机制惯例
        5.2.4 其他运作机制惯例约束
6 H报业集团媒介经营项目的拓展
    6.1 H报业集团的项目规划原则
    6.2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
    6.3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模式
7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实施过程与制度创新考察
    7.1 集团独资模式的《特别关注》项目
        7.1.1 《特别关注》项目的实施过程
        7.1.2 《特别关注》项目的制度创新
    7.2 跨地区品牌输出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爱你》杂志
        7.2.1 《爱你》项目的实施过程
        7.2.2 《爱你》项目的制度创新
    7.3 向行政单位租赁刊号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家庭保健》
        7.3.1 《家庭保健》项目的实施过程
        7.3.2 《家庭保健》项目的制度创新:国有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产权合作
    7.4 政府委托经营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荆楚网
        7.4.1 荆楚网项目的实施过程
        7.4.2 荆楚网项目的制度创新:主流网络媒体运行政府网站
    7.5 股份制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的H长江崇文国际文化交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7.5.1 长江崇文项目的实施过程
        7.5.2 长江崇文项目的的制度创新
    7.6 三角产权模式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湖北特别书局
        7.6.1 湖北特别书局项目的实施过程
        7.6.2 湖北特别书局的制度创新
    7.7 国资-民资合作模式的腾讯·大楚网项目
        7.7.1 腾讯·大楚网项目的实施过程
        7.7.2 腾讯·大楚网项目的制度创新
8 国资-外资合作模式:《爱篮球》项目
    8.1 实行国资-外资合作的背景:我国报刊出版领域的涉外合作现状
    8.2 《爱篮球》项目的实施过程
    8.3 《爱篮球》项目的制度创新
        8.3.1 借鉴国资-民资合作的商业网站腾讯网·大楚网的运作经验
        8.3.2 产权制度的创新
    8.4 对《爱篮球》项目所体现的H报业集团涉外合作项目的产权制度创新的评析
        8.4.1 产权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8.4.2 H报业集团涉外合作项目的产权制度创新的基本依据
        8.4.3 H报业集团涉外合作项目的产权配置
        8.4.4 H报业集团开展涉外合作项目的制度建设
        8.4.5 开展涉外合作项目制度建设的评估机制
    8.5 H报业集团继续拓展涉外合作项目的原则
        8.5.1 强化涉外合作项目在H报业集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8.5.2 充分估计并着力规避涉外合作项目制度继续创新的风险
        8.5.3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二次修正)》等法律规定为准绳
        8.5.4 高度重视涉外合作项目的交易成本问题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报网互动:个人、内容、组织的三维互动 ——以奥运、世博等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 当下传统报业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
        (二) 报网互动对报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三) 报网互动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目的
        (二) 意义
        (三) 创新点
    三、研究的方法
        (一) 文本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二) 为什么要通过重大新闻报道这个角度来研究
第二章 报网互动的发展与现状
    一、报网互动的定义与类别
        (一) 在个人、内容、组织三维空间的互动
        1、从《城市导报》的实践看报网互动的三维
        2、从《城市导报》的计划看报网互动的三维
        (二) 类别众说纷纭
    二、报网互动的具体形式
        (一) 单维互动
        1、报人与网民的单维互动
        2、报纸内容与网络信息的单维互动
        3、报社(报业集团)与网站的单维互动
        (二) 两维互动
        1、个人、内容的两维互动
        2、个人、组织的两维互动
        3、内容、组织的两维互动
        (三) 个人、内容、组织的三维互动
    三、报网互动的目前现状
        (一) 各维状况
        1、个人互动勿大意
        2、内容互动有规范
        3、组织互动呼声大
        (二) 报网互动是三维空间中的链条
第三章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报网互动尝试
    一、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历来是传统报业的重头戏
        (一) 何谓重大新闻事件
        (二)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是传统报业的立足之本
    二、报网互动更能发挥传统报业的优势
        (一) 《新民晚报》和新民网
        1、单维互动的沿用
        2、两维互动的尝试
        3、三维互动大行其道
        (二)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
        (三) 《人民政协报》和千龙网
    三、重大报道报网互动有利于网络舆论引导
        (一) 媒介间议程设置--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议程互动的形成
        (二) 报纸与网络议程互动的方式
    四、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报网三维互动的经验与不足
        (一)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报网三维互动的经验
        1、反映迅速,传播快捷
        2、灵活多变,形式多元
        3、兼顾深度,提升品味
        4、合作双赢,引领发展
        5、报网联合,取长补短
        (二)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报网三维互动的不足
        1、单维互动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
        2、报网互动的链条未形成
        3、报人不适应三维互动
第四章 报网互动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他山之石
        (一) 《华盛顿邮报》和其网站的三维互动
        (二) 《今日美国》和其网站的三维互动
    二、报网互动将一直伴随传统报业
        (一) 改进中的传统报业将长期存在
        (二) 报网如何进行组织互动是热点
        1、争取对受众注意力的双赢
        2、追求可持续发展
        3、在赢利模式上取得突破
        4、探索多元化新发展
        5、培养更多的多元化人才
        (三) 报网融合与分立的趋势并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报业的产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之回顾与分析
        二、国内相关研究之回顾与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主要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特色及结论
        一、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二、经济学理论解释报业问题的可行性
        三、研究的基本结论
第二章 产权理论与中国报业的产权改革
    第一节 产权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产权制度、经济绩效与国家兴衰
    第三节 中国报业产权改革的理论
        一、文化产业的兴起
        二、报业产权改革的理论
        三、报业产权不清晰的弊端
        四、产权改革后报业的三种发展趋向
    第四节 中国报业资产的性质
        一、政党与经营性财产分离的历史趋势
        二、政党权力与经营性财产分离的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产的认识
    结论
第三章 产权视角下的中国报业集团治理
    第一节 报业产权与报业经济的发展
        一、报业机构产权的虚置及弊端
        二、报业产品产权的界定与保护
        三、报业产品的产权保护与报业的未来
    第二节 报业集团的建立与报业集团的性质
        一、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历程
        二、组建报业集团的经济学理论
        三、报业集团的性质
        四、报业集团的经营绩效与“三贴近”的关系
    第三节 报业产权与报业集团的内部治理
        一、报业集团治理混乱的重要根源
        二、报业集团内部知识产权的界定
    第四节 报业集团的联邦分权制
        一、大型报业集团的两种宏观组织架构
        二、报业集团联邦分权制的理论
    结论
第四章 中国民营报业的产权理论与历史经验——以解放前《大公报》和《申报》为例
    第一节 国家的利益与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二节 民营报业与国家利益
        一、民营报业的核心利益
        二、解放前民营报业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商人办报的理论分析
        一、中国商人的历史地位与商人办报的逻辑
        二、民族地区商人办报的逻辑
    第四节 社会制约与民营报业的发展
    结论
第五章 报业产权与舆论冲突——以解放前民营报业的经济主张为例
    第一节 中国知识阶层中士的传统
        一、中国历史中士的传统与地位
        二、中国士的当代转型
    第二节 士与中国民营报业
        一、士对报纸功能的认识与办报实践
        二、晚清以来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
        三、晚清统治者的选择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三节 民营报业的经济主张
    第四节 民营报业与政权的舆论冲突
        一、国民党政权的经济主张
        二、民营报业的异议与反抗
        三、抗战胜利后民营报业的主张
    结论
第六章 报业产权、信息流通与国家治理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舆论监督的认识
    第二节 信息传播与国家治理
        一、国家治理中的信息传播
        二、信息传播制度与政治绩效
        三、秘密信息管道的道德风险
        四、秘密信息管道的历史教训
    第三节 监察制度与舆论监督的成本分析
        一、腐败的危害
        二、中央监察制度的成本与局限
        三、舆论监督的成本与优势
    第四节 报业产权与基层治理
        一、地方报纸资源的滥用
        二、地方报纸、地方文化与地方治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报业集团发展
    2.1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解析
    2.2 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构成
    2.3 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
    2.4 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对报业集团发展的意义
第3章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形成背景
    3.2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特殊性
    3.3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
    3.4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
    4.1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原因
    4.2 明晰产权,解决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关键性问题
    4.3 创新体制,解决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特殊性问题
        4.3.1 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
        4.3.2 以产权为纽带打破行政管理的治理体制机制
        4.3.3 采编与经营分立不分离,建立协同机制
    4.4 完善市场体系,解决我国报业集团治理机构外部治理问题
第5章 对当前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具体设想
    5.1 国外报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参考
    5.2 对当前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设想
        5.2.1 报业集团治理结构设计
        5.2.2 报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
    5.3 我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中各委员会的职能和结构
        5.3.1 社务委员会职能和结构
        5.3.2 编辑委员会职能和结构
        5.3.3 经营管理委员会职能和结构
    5.4 报业集团对子报刊、子公司的控制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塑包裹体 ——当微观概念介入首饰设计[D]. 李若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5)
  • [2]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研究[D]. 卫宇瑶. 郑州大学, 2019(08)
  • [3]“新湖南”移动客户端文化传播研究[D]. 欧阳一鹏. 湖南大学, 2017(07)
  • [4]看不见的城市 深双十年九面[J]. 黄伟文. 时代建筑, 2014(04)
  • [5]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2014)[D]. 朱兰春. 武汉大学, 2015(03)
  • [6]职业行为体系与教育体系:关于新闻教育的十个核心问题[J]. 陈俊妮,陈俊峰. 国际新闻界, 2011(08)
  • [7]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考察[D]. 包东喜. 华中科技大学, 2011(12)
  • [8]报网互动:个人、内容、组织的三维互动 ——以奥运、世博等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为例[D]. 靳慧. 复旦大学, 2010(03)
  • [9]中国报业的产权问题研究[D]. 张世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10)
  • [10]中国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研究[D]. 庄居湘. 湖南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