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幅反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振幅,震源,邻域,粘弹性,各向异性,速度,极性。
振幅反演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越,姜晓宇,甘利灯[1](2019)在《基于迭前振幅各向异性的裂缝反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性油气藏如今逐渐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对裂缝的精确预测成为了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需求。基于振幅各向异性方法预测裂缝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有振幅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可对固定入射角或迭后分方位道集进行反演,不能对不同入射角的分方位迭前道集进行反演,存在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采用对Ruger近似公式线性化处理的方法,以适应多方位多入射角情况,实现了从基于迭后分方位资料到基于迭前分方位资料的转变。该方法应用于高石梯研究工区,得到的裂缝密度和方向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曹丹平,李岳,孙文国,梁锴[2](2019)在《基于振幅和相位信息的地层品质因子联合反演方法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确求取Q值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储层特征描述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谱比法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求取Q值,仅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振幅信息,没有充分利用其相位信息。本文在谱比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层Q值的联合反演方法,综合利用振幅和相位信息来提高Q值反演精度。在假设Q值不随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振幅和相位信息与Q值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联合反演地层Q值的目标函数,明确了振幅谱和相位信息与Q值之间的量化关系,通过求解该目标函数的极值即可反演出地层Q值。模型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比谱比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精确的Q值反演结果与储层特征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Applied Geophysics》期刊2019年02期)
雷霆,姚华建[3](2018)在《利用瑞利面波振幅比和互相关走时的伴随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二维横波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利面波的Z分量和H分量的振幅比值是成像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它与地下介质的属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其对横波速度和密度的敏感性,为探测地壳浅部的精细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但是,长期以来,使用Z/H振幅比进行反演都基于两个假设。第一个是一维平层结构假设,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方向事件的振幅比进行方位角平均(Tanimoto et al.,2008),这大大降低了其分辨能力。第二个是基阶面(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期刊2018-10-21)
韦婉婉,袁叁一,王官超,王尚旭[4](2017)在《全波形反演、走时反演、振幅反演和迭后反演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计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实现较精确的储层参数反演,本文结合迭前AVO反演和走时反演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射线追踪的全局优化全波形反演方法。接着通过一个水平层状模型,对比分析了基于全局优化算法的全波形反演、走时反演、振幅反演和迭后反演的效果。结果表明地震波走时在稳定反演和降低初始模型依赖性方面起到了显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二)——专题61: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62:油藏地球物理》期刊2017-10-15)
袁艺,姚华建,秦岩[5](2016)在《基于邻域算法的瑞利面波垂直-水平振幅比及频散曲线联合反演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利面波垂直-水平振幅比(或ZH振幅比)是一个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对于台站下方浅层地壳结构非常敏感,且具有和频散资料不同的深度敏感核,是传统频散反演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而可以将基阶瑞利面波的ZH振幅比和面波频散数据联合起来更好地反演获得观测台站下方的速度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邻域算法的面波频散曲线与ZH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我们进行了基于理论模型的模拟测试,证明了联合反演是一种更为可靠的反演方法,且能更好地约束浅层地壳结构.相比于频散曲线单独反演,联合反演不仅可以精确反演获得地壳的Vs结构,对分层地壳的Vp/Vs也能很好地约束.然后我们将联合反演算法应用于实际测量数据,获得了中国西南昆明台(KMI)下方更为准确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及Vp/Vs模型.(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严川,许力生,张旭,李春来,许康生[6](2015)在《一种地方与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二)——对实际震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验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的实用性,我们利用GPAT反演确定了49次实际地震的震源机制、矩震级和震源深度.为了检验GPAT对地方地震、区域地震以及远震的实用性,我们选用了震级范围约为ML0.2~MS7.0之间的地震与震中距范围约在5~8000km之间的观测资料.对反演结果的分析表明,利用GPAT获取的震源机制结果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是正确的,利用GPAT获取的矩震级结果是可靠的,而利用GPAT获取的震源深度总体上似乎比常规定位深度深约0.6km.总体而言,GPAT在震源机制、矩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反演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国运东,黄建平,李振春,韩雨桐,曲英铭[7](2015)在《基于极性振幅编码的全波形反演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全波形反演(FWI)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建模方法,但存在迭代次数多、计算量大的问题。而编码的混迭数据反演可以大大的减少计算量,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多炮反演可以大大减少串扰噪音。本文实现了振幅编码的全波形反演,其具有减少交叉噪音、提高计算效率、增强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等优点。对振幅编码矩我们引入极性编码矩阵,可以大大压制串扰相,提高振幅矩阵的正交性,其较好解决了多炮混迭反演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问题。编码的FWI与单炮的全波形反演结果相近,但是减少了一个数量级的计算量,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期刊2015-10-10)
张萍,姚华建[8](2015)在《接收函数、面波频散和ZH振幅比联合反演地壳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波接收函数、面波频散曲线和基阶瑞利面波的ZH振幅比对地壳结构互补的敏感性,我们提出了叁种数据联合的迭代线性反演方法,用于更好地恢复精细的一维地壳纵横波速度结构。为了充分利用不同数据对地壳结构的不同敏感性,我们提出了"叁步反演"的反演策略,并使用基于Tikhonov模型正则化的线性迭代反演方法来逐步恢复地壳速度结构信息。"叁步反演法"使用逐步调节不同数据(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期刊2015-10-10)
贾哲,倪四道[9](2014)在《基于Rayleigh波振幅谱与远震体波波形的震源深度联合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震源深度是约束震源过程、地震成因及震灾预估的重要参数,如在地震定位中准确的震源深度可以更好地约束震源位置与发震时刻。震源深度对岩石圈结构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地震的活动性可以反映介质随深度变化的流变性质,因而反映大陆地壳内部的热力学性质与板块边界的动力过程。而在抗震救灾中,震源深度也是地震灾害评估的重要指标。地震的远震体波波形与Rayleigh波频谱中包含丰富的震源深度信息。远震P波含有深度震相pP/sP(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8:21世纪巴颜喀拉块体大震活动的动力学机制论文集》期刊2014-10-20)
李武群,欧阳威,栗学磊,毛伟建[10](2014)在《叁维介质逆散射真振幅偏移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Beylkin[1]提出了基于广义Radon变换(GRT:Generalized Radon Transform)的近似反演理论。他们对散射场采用Born近似,将其与GRT变换联系起来,并利用逆GRT来解决相应的线性真振幅反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所采用的线性反演方法是以Born近似为假设条件,而传统的Born近似理论只适用于小扰动变化的介质模型,对复杂地下介质进行偏移成像时,线性单散射反演方法往往会失效,其主要原(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9:地震波传播与成像论文集》期刊2014-10-20)
振幅反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精确求取Q值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储层特征描述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谱比法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求取Q值,仅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振幅信息,没有充分利用其相位信息。本文在谱比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层Q值的联合反演方法,综合利用振幅和相位信息来提高Q值反演精度。在假设Q值不随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振幅和相位信息与Q值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联合反演地层Q值的目标函数,明确了振幅谱和相位信息与Q值之间的量化关系,通过求解该目标函数的极值即可反演出地层Q值。模型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比谱比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精确的Q值反演结果与储层特征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幅反演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越,姜晓宇,甘利灯.基于迭前振幅各向异性的裂缝反演方法[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曹丹平,李岳,孙文国,梁锴.基于振幅和相位信息的地层品质因子联合反演方法研究(英文)[J].AppliedGeophysics.2019
[3].雷霆,姚华建.利用瑞利面波振幅比和互相关走时的伴随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二维横波速度结构[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2018
[4].韦婉婉,袁叁一,王官超,王尚旭.全波形反演、走时反演、振幅反演和迭后反演的比较[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二)——专题61: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62:油藏地球物理.2017
[5].袁艺,姚华建,秦岩.基于邻域算法的瑞利面波垂直-水平振幅比及频散曲线联合反演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6
[6].严川,许力生,张旭,李春来,许康生.一种地方与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二)——对实际震例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5
[7].国运东,黄建平,李振春,韩雨桐,曲英铭.基于极性振幅编码的全波形反演策略分析[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2015
[8].张萍,姚华建.接收函数、面波频散和ZH振幅比联合反演地壳结构[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2015
[9].贾哲,倪四道.基于Rayleigh波振幅谱与远震体波波形的震源深度联合反演[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8:21世纪巴颜喀拉块体大震活动的动力学机制论文集.2014
[10].李武群,欧阳威,栗学磊,毛伟建.叁维介质逆散射真振幅偏移反演[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9:地震波传播与成像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