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浅析

中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浅析

梁巧

摘要: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堂语言的精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语言亦应与时俱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师的语言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师;语言;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梁巧,任教于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中学。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固然离不开课堂内容的深刻、课堂管理的有效、细节处理的灵活,但更离不开课堂语言的精彩。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工具和载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语言亦应与时俱进,合着时代的节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一、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常言道“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师语言艺术对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1.教师语言艺术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提倡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和民主,教师对于学生不仅仅是“师”,还是“友”。这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媒体。民主平等就是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民主平等。教师应欣赏每个孩子,理解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教师身上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肯定。这样才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体现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

2.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质量

在影响教育质量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高水平的教师语言意高旨远、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用这种语言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学生乐于团结在教师周围,沿着教师指导的正确方向健康成长。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一方面能给学生以一种正面的示范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让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内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理解、掌握教师的讲授和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准确、生动、鲜明的教学语言的诱导下,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以至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地思维训练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教学语言艺术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是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口才”好的根源在于“脑才”好,会说在于会想。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的水平。

二是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是榜样——教师给学生做出的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有声无形的榜样。学生受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性、言之生趣的教学语言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

三是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审美材料,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客观事物有很深的感受和体验,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教师语言的要求

优美的教师语言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需要教师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精雕细刻、身体力行、揣摩反思。

1.教师语言要准确规范

用语准确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第一位的。没有准确性,就没有科学性,如张冠李戴、说解错误、用语不当、词不达意等都是不准确的基本体现。教师要做到措词适度、轻重宽严、高低深浅、用语得体。教师用语不同于日常交际,不仅要做到准确严密,还要做到合乎规范,使用标准化的语言,并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所谓标准,不仅指语音标准,而且还指遣词造句的标准,使之合乎汉语语法规则。说话不完整、前言不搭后语、粗制滥造、随心所欲、习说方言、滥用口语、语病迭出等都是课堂用语之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慎用语,以确保语言的纯洁、健康、科学和规范。

2.教师语言要严密精练

准确,是要求无一差错;严密,是要求无一疏漏。严密主要是对事理的论述而言,尤其是对抽象的问题。严密性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说得有分寸,讲得有尺度,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要善于区别、辩证分析、审慎周全,避免出现出语草率、表达粗疏等现象。语言的严密性和精练性是紧密关联的,宜精不宜繁,这也是课堂上少讲、精讲对语言上提出的必然要求。成功的教学、优化的教案更应反映在对语言的设计和提炼方面。所以,教师要做到简练精当、要言不繁,在分析、说解和议论中要言必从简、击中要害、提高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3.教师语言要优美风趣

教学是一种艺术,其艺术价值的高低也体现在语言上,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美感,使无意注意能转为有意注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度重视教学艺术的教师应该对语言精雕细刻、求善求美,以创设一种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既能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能兴致勃勃地感知和理解教材。风趣的言语和优美的语言是结伴同行的,风趣的语言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启迪和新知并乐此不疲,避免了刻板枯燥的说教,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4.课堂用语要意蕴深远

“石蕴玉则山辉,水含珠则川媚”,有文采的语言如粒粒珍珠,颗颗美玉,撒播在学生纯净的心田,会唤起他们美好的心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不仅可使表达内容形象生动,而且意蕴深远、韵味无穷。有位教师对《再别康桥》一文的导入是这样的:有一座桥,文明遐迩,令人神往;有一首诗,清新脱俗,荡气回肠;有一个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今天,让我们来看一座桥,感受一首诗,了解一个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精准的语言,使语言典雅精致,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浓浓诗意的氛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贴切富有文采的导入,更离不开各种修辞的锦上添花。

5.课堂用语要引人入胜

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课堂导语也应如此。或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渲染气氛,激发情思。只有以奇制胜,扣人心弦,才能使学生游离的心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课堂中来。当学生处于思考的迷雾中,言简意赅、恰倒好处的点拨语,能使学生顿有所悟,疑团尽释,也可使其鸿蒙初化、情感升华、流连忘返,让学生产生一种“上课已随时间去,思绪仍在课上游”的感觉。

6.课堂用语要赏识激励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心态和语言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鼓励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赏识性的评价语言,是不可忽视的‘动力资源’,在一定场合,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有时可以改变学生一生。”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教师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

7.课堂用语要过渡自然

课堂上,教师就是这样一个“舵手”,他要带领着学生达到学习知识、体验情感、享受语文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走进文字里,跟着作者的描述深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体会、去感受。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紧凑自然,从一环节到另一环节的过渡应衔接巧妙,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已步入另一境界,似大雪无痕,如润物无声。教师要精心地组织好教学语言,特别关注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语,就能够画龙点睛,使课堂前后贯通、浑然一体,学生就能自然地被教师带入语言的情境中。

三、教师语言艺术的应用

我们知道,一个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学语言主要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这几种语言,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语言并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深思的。

1.教学导语引人入胜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其作用是把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引入预定的轨道,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教学导语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引人入胜,最大忌讳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来设计教学导语,有时候还要考虑并想方设法消除学生们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倘若能把这些教学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所设计的教学导语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情愉快地随同教师进入教学情境。常见的教学导语有谈话式、激发式、故事式、悬念式,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可以采用猜谜式。这些类型都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兴趣,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轨道。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主张:开讲五秒钟,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精心设计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导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2.提问语难易适度

提问语是以发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与回答问题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怎样提问是大有学问的,要想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

一堂课要提几个问题,所提问的切入角度要经过精心的构思。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过频过滥都是不可取的。有些教师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提的问题过多,而且提问的频率太快,没有突出主要问题,又未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结果教学效果不好。倘若能够把提问设置在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包括关键处或转折处,这样则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消化教材、提高能力。提问的问题少而精,有助于突出重点,使学生集中精力、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提问要有启发性

所谓提问的启发性,就是指提问能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程序化的应答式提问。例如,简单地问“好不好”“对不对”,然后是众口一词地回答“对”或“不对”、“好”或“不好”。这种应答式提问,其中思维的含量很少,所以价值不大。

(3)提问要有顺序性

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条理地进行。

(4)提问要难易适度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做无效功;又不可以让学生茫然无措,产生畏难情绪。要调整提问过难的局面,教师可以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少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少提问之间的坡度。学生回答了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则一步步解决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随着教师提问的步步深入,学生一步步地思维、回答,接受知识,教学活动渐渐推进。提问过浅过深,都是因为教师未能正确地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或是运用提问方式缺乏技巧,不会变换提问角度等所造成的。

(5)提问方式要灵活

有些问题,从正面直接提问难度可能较大;倘若教师能从侧面间接的去问,可能学生当场会答出,这就是教学中的曲问。曲问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诸如:(1)形散神聚法。就是把整体内容或难点内容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以便各个击破的提问方式。提问时,用一个大问题统领着几个相关的小问题,而这几个小问题又紧紧围绕着中心问题来设计。通过这几个小问题的讲座和回答,便可使大问题即中心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2)层层递进法。就是抓住课文的关键之处,顺着一定的逻辑,提出一组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最终使学生对关键问题有深刻理解的提问方法。(3)旁敲侧击法。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并不从其正面直接设问,而是从侧面或其他事物“引渡”到下题的提问方法。同时一个问题,因为转换了角度,通过迂回设问,就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4)类比对照法。是指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利用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可比照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悟出解决问题方法或问题答案的提问方法。这些曲问方法,都可以化难为易。

3.阐述语通俗易懂

阐述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和解释的教学语言。这种教学语言使用频率最高,应用最广泛。把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解答给学生时,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和要领讲清楚。所以,教学中阐述语要规范、准确、明了,又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怎样把教材语言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阐释语,使听讲成为学生的享受,而不是负担。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需要教师要有很高的教学语言的表达技能、技巧。事实上,这种把深奥变通俗的过程,就如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变成为科学普及读物一样,是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能、技巧的。

4.应变语要因势利导

应变语是教师用以应付教学形势变化的教学语言。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双方处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教学形势常常由于意外情况而出现新的变化。如何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形势,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语言,驾驭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具有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语言艺术。灵活而恰当地运用教学应变语,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道,找出症结所在,因势利导,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点醒“梦中人”,三言两语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冷静机智,耐心和蔼,善于点拨调控,妙语度入;切不可因教学陷入困境而手足无措,指责学生。

5.教学结语要简明扼要

教学结语是对一堂课或一个问题进行总结的教学语言。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从感性认识上深到理性认识。这种教学结语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并且要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如橄榄在口,如余音绕梁;切忌简单机械重复所讲内容,语言枯燥乏味,毫无新意。运用简明扼要而意味深长的教学结语,这需要教师切实把握教学对象特点和知识体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学结语简明扼要,学生才比较容易接受,记忆深刻;意味深长,才会回味无穷。教学结语主要有读写畅想式、发散联想式和点睛深化式。其中关于读写畅想式结语,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认为:“理想的练习设计是巧于构思,以少胜多,学生负担不重,而功效卓著。”从课堂结语角度看,这里的“巧”主要是指教师要依据课文的基调、潜在的内容,用富有亲和力的点拨语让学生对文本作进一步的设想质疑,自主探究,从而结束课文的方法。如教《项链》,到最后结语时我们可追问:“当佛来思节夫人说出她的那挂项链是假的时,路瓦栽夫人当时是什么反应?你能给小说补出几种合理的结局吗?”随之讨论并当堂完成练笔,藉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一堂引人入神的语文课往往取决于授课者出神入化的语言驾驭。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一定要在语言艺术上狠下功夫,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懂得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潘明虎.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中学版),2009(10).

[2]佟星星.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科教创新,2010(6).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中学

邮政编码:525000

ABriefAnalysisofTeachers’Utterancein

MiddleSchoolChineseClassroom

LIANGQiao

Abstract:AsuccessfulChinesecoursecan’tbeseparatedfromthesplendidnessofclassroomutterance.Withthedepthofnewcurriculumreform,teachers’classroomutteranceshouldkeeppacewiththetimesandreflecttheideaofstudents-orientation.ThispaperanalyzesutteranceartofteachersinmiddleschoolChineseclassroombasedontheauthor’steachingexperience.

Keywords:teachers;utterance;importance;Chineseclassroomteaching

标签:;  ;  ;  

中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