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收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9月11日期间发表的259段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建成“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并结合话语分析理论和语料库研究方法,研究领导人的生态话语建构方式及其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研究显示,生态话语的主题词、检索行、搭配网络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重心、生态治理理念和行动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生态文明建设一贯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等经典论断在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时被反复提及,推动和指导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将生态治国确定为国家施政战略,体现了执政党的历史担当和伟大决心。领导人生态话语建构对于塑造中国政府的生态观以及让普通受众接受其生态治理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学界深入探讨。
一、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通过文本分析反映社会问题。Fairclough(1995)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利用话语参与社会实践并重塑社会现实。[4]该理论仅仅依靠个别文本揭示社会现实的做法因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受到学界质疑,而语料库方法使其突破了样本的局限。语料库方法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和检索迅速的优势,能够更加系统、客观地分析大规模的文本数据,故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利器并促成其实证转向。
国外学界利用语料库进行的批评话语分析主要通过观察文本的主题词、词频、索引行和搭配等来探索话语的内在意义(McEnery2005;Baker2006;Louann和Lombardo2009),研究内容涉及主流媒体对世界热点问题、特定族群和国家的话语构建等,成果丰硕。相较而言,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语言学界刚刚引起重视,以钱毓芳为代表的学者运用语料库方法完成了恐怖主义话语、低碳话语、中医话语、政府工作报告话语以及“中国梦”等多项热点课题,但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总体实证积累仍显不足。本研究自建“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结合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中国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话语建构进行描述和阐释。
二、生态话语分析
本研究以中共中央文献室编纂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为研究对象,建成“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该语料库收集了习近平2012-2017发表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259段(共51106字),同时本研究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7)”为参考语料库,运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Tools6和Lancsbox对主题词、检索和搭配进行分析,探索中国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建构特征。
(一)主题词与生态文明建设重心
主题词(Keywords)在语料库语言学中指那些通过与参考语料库对比而测算出的拥有特殊频率的词。通过分析主题词及其相关词,可以挖掘文本主题及其隐含意义。[5]通过将“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7)”进行比较,发现“生态、环境、自然、绿色、保护、文明、气候、水、污染、理念、资源、绿水、青山、全球、修复”等概念共现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主题词见表1。
表1“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2012-2017)中的主题词
?
“生态”是“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词。观察它的三字词丛,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所谓“词丛”是指一个字的上下文,有时指一个词的惯用结构。[6]图1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丛,频率较高的还有“生态环境保护”“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等,表明了中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在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生态破坏行为以及寻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二)检索行分析与生态治理理念
通过进一步观察“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中主题词的检索行(Concordance)可以对这些主题词作更深入的分析,进而发现新时代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讲话的显著特征。
这些主题词充分反映出,2012-2017年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应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节约资源、绿化国土、转变生态治理理念等都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
图1“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中主题词“生态”的词从及频率
政治参与理论下,对我国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提出一系列要求,随着我国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治参与理论也逐渐优化和进步,这样对参与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搭配网络(Collocation network)分析是揭示文本中关键词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12]按照William(1998)的方法,我们首先选取一个主题词作为搭配网络的中心节点词,然后统计频数确定该主题词的显著搭配词和二级搭配词,并讨论这些词与中心节点词的关系,分析话语构建的意义。
图2“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中主题词“生态”的检索行分析
资源约束趋紧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促进经济发展的常态,也是促使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提及生态问题治理的方案时,“生态”常与“建设”“保护”“修复”“补偿”“安全”“法治”“保障”等词共现,体现出中国政府生态治理的决心。例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尤其要确立这个观点。大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什么鱼也没有了。因此,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8]习近平总书记将这种粗放型的资源开采方式比作“竭泽而渔”,表现了对中国资源储量的深深忧患,也表明新时代节约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恩哥解答:能,但每天控制咖啡因的摄入量低于 200 毫克,大概 1~2 杯,少放糖,就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喝多了,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生态”的检索行(见图2)不仅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且“恶化”“严重”“退化”“短板”“严峻”等一系列消极词汇充分表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环境治理的紧迫性。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上指出,“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7]他将生态污染比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表明中国政府认识到新时代生态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治理生态问题具有兴国安邦的重要意义,必须作为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来抓。
我们进一步考察主题词“生态”的检索行,分析中国生态的具体问题和中国政府生态治理的政策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使用“绿色”来指代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与这一颜色所代表的积极意义是分不开的。“绿色”首先代表植物的颜色,寓意生命、生机、健康和安宁。在我国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中,只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农作物,才是生存的希望,意味着秋后的丰收和今后生活的安定。[10]在近现代,绿色不仅被赋予生存、生命、希望的象征意义,如四季常青的松树象征生命力顽强,“绿领巾”代表茁壮成长的革命幼苗;也给人们一种宁静、安全的心理暗示,如“绿灯”表示安全通行,“绿卡”代表在国外合法居住的权利。人们判断环境优劣由最直接的视觉体验上升到心理、认知以及文化等多层面的体验。[11]
图3“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主题词“绿色”的检索行分析
频率同样高的主题词还有“绿色”。“绿色”作为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关系时被反复提及,值得我们关注。例如,2015年3月29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9]
因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绿色”成为领导人指导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生态建设的代名词。从“绿色”的检索行可以看出,“绿色”与“金融、投资、制造、循环、消费、机遇”等概念共现,激活人脑中的关于绿色的众多体验,包括“安全”“环保”“生命”“希望”等。这表明“绿色”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理念,而且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底色要求。
(三)搭配网络与生态文明建设方案
2014年8月20日,郭恒信又一次来到阿里甫·司马义家中,将2000元的学费递到儿子买买江·阿里甫手中,又一次圆了孩子上学的梦想。
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资产的定位和监控,数据分析也很重要。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轨迹,能更好地了解设备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点的使用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且有助于对未来的预算中的资产配置提供更清晰和直观的数据支持。
为了进一步观察新时代中国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取向,研究者使用Lancsbox软件参照其他文献制作了“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中高频主题词“生态”的搭配网络。研究者选取与“生态”搭配强度最大的20个搭配词,且按照McEnery(2005)[13]、Baker(2006)[14]的选词方法,将搭配网络分为两层,首先词语之间互为搭配30次以上,入围第一层搭配词。第二层次以同样的方法将第一层未出现的搭配词收入网络中,最终留下搭配频次较高的词汇,形成搭配网络。搭配网络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更好地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特征及其对新时代建设的重要意义。本语料库中高频词所构成的搭配网络如图4所示。
图4“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中高频主题词“生态”的搭配网络
图4是以“生态”为中心节点词统计而得出的8个一级搭配词;再以这8个一级搭配词为新的中心节点词,统计得出与其共现频数较多的20个二级搭配词,从而形成了主题词“生态”的搭配网络。图4表明,“发展”和“建设”是“生态”的一级搭配词,体现了本语料库的“生态建设”主题,与其他一级搭配词(保护、环境、资源、社会、加强、工程)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就生态“建设”的根本目的而言,“现代化”“社会主义”二词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生态建设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最终导向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表明促进经济发展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动力。“资源”“利用”“节约”表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在于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工作”“管理”表明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手段在于加强环境工作的落实、提高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此外,“工程”“重点”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工作重点,我们要以系统的思想去看待整个生态问题的走向。
三、结语
“习近平生态话语语料库”主题词分析使我们明确,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突破资源瓶颈,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的治理;对语料库中高频语言型式及其检索行分析发现,中国政府应对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生态治理理念;而搭配分析,特别是搭配网络分析,让我们了解了中国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工作方案。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领导人以特殊的话语方式构成了强大的环保影响力,提升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促成环保行为。
《红楼梦》写梦的手法也是变化莫测,不见雷同,有时象是描写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结果却是写梦,若不细心去读,就很难理解;有时写梦通篇不用一个“梦”字,若不仔细看,不觉是写梦;多数则为直接点明,从正面展开梦境的描写,而其中有时又十分奇特,曲曲折折地写梦中梦,连环梦、梦中写梦、梦中又梦;有的前呼后应,使两梦内容互相印证……
参考文献:
[1][2][3][7][8][9]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
[4]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5.
[5][6]钱毓芳,田海龙.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40-43.
[10]尹晓红.汉语表绿色词及其文化含义[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8-80.
[11]许文强,柴改英.新时期中国政府生态观的隐喻性构建[J].外语与翻译,2018,25,(3):40-44.
[12]邵斌,回志明.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4,(6):28-33.
[13]Baker P.Using Corpora in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Continuum,2006.
[14]M cenery T.Swearing in English[M].London:Routledge,2005.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9.03.022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9)03-0084-03
作者简介:柴改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许文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朱小宝)
标签:生态论文; 语料库论文; 话语论文; 主题词论文; 文明建设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