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社会制约权力理论视角下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研究论文

刘珍:社会制约权力理论视角下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研究论文

摘要:对行政权力的舆论监督是否有效,关系到法治政府建设和国家现代民主建设。本文在深入探讨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基础上,对这一独特理论视角下的行政权力舆论监督进行研究,从社会制约和舆论监督关联的公民制约、新闻媒体制约、网络制约等三大维度,分析当前行政权力舆论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制约权力理论的视角提出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优化路径,即:发挥公民参与制约的作用,规避网络议程设置的负面效果,转变角色、表达民意、增强新闻媒体的制约力量。

关键词:社会制约;舆论监督;行政权力;网络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社会制约权力理论视角下的行政权力舆论监督问题,是在当今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积极号召之下提出的,旨在找出社会权力制约与舆论监督的关联维度,并从这些关联维度中的不足之处分析行政权力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然后再根据此维度对社会制约视角下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对策进行探析。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之时,出现了很多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行政权力的运行,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矛盾。基于这一问题,在社会制约的视角下主要探讨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有效对策,有利于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事实证明,舆论监督确是制约官员和预防腐败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从社会制约理论与舆论监督关联度中分析可知其自身也有许多的问题,使得公民对舆论监督相关的言论问题、民主问题都处于似是而非的迷茫之中。国家行政权力必须要受到来自社会的制约,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必将出现偏离或异化。纵观中外历史发展轨迹,都足以证明社会制约权力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探索社会制约视角下的行政权力舆论监督问题研究。

二、社会制约理论与舆论监督关联度分析

(一)社会制约权力理论

纵观历史,权力制约理论大多是沿着“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这种主线路径进行思考的,而“社会制约权力”的思考路径却很少得到重视。达尔以托克维尔的理论[1]229为起点,前所未有地重视多元社会制约公共权力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达尔的社会制约权力理论内容。第一,对“社会”的理解。达尔的“社会制约权力中”的“社会”通常指的是“市民社会”,倾向于将市民社会认为是一种自治团体的社会组织,这种自治性的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的运行。第二,社会为何能够制约。达尔指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政治资源配置在不断的分散,尽管这种分散化不是平等的,但至少政治资源不再属于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个封闭的群体,资源配置分散就会带来权力主体的多元和分散[2]。第三,社会如何制约。达尔指出如果政治中发生公开的冲突,如果反方的力量过大,那么代表国家权威的正方就会对反方群体给予宽容,因为如果对反方群体实施强制手段的话,会付出巨大控制成本,但如果反过来代表政府的正方力量强大时,政府就加强控制力度。正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反复较量才能使权力产生一种平衡,公共权力得到了有效的制约。

达尔的社会制约权力理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它突破了权力制约的政治学范式,把权力制约的视角扩大到社会领域,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和执政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现代公民,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使权力能够置于监督之下。

(二)社会制约与舆论监督关联的三大维度

通过对社会制约权力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社会制约权力的手段及舆论监督的工具,可以得出公民制约、新闻媒体制约、网络制约等三大关联维度的逻辑关系。从两者手段和工具的内容来看,社会制约与舆论监督有很强的关联度。首先从两者主体上看,社会制约的主体包括公民个人和各类社会组织;舆论监督的主体具有唯一性是公民,由此总结出社会制约与舆论监督的公民制约维度。其次从两者监督制约方式上看,社会制约主要采用舆论的制约方式,主要包括新闻媒体和网络制约;舆论监督主要采用新闻媒体、网络的方式进行监督,由此总结出两大关联维度,网络制约维度和新闻媒体制约维度,并且这三大维度之间也有着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

互联网—公民—新闻媒体的逻辑都围绕着行政权力制约形成,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则会与公民之间形成互动,在公民自觉性的驱使下,会在各个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于此事的观点,从而形成舆论圈,当这个舆论圈达到膨胀时,就会被新闻媒体捕捉到,对其进行曝光、刊登从而达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三、行政权力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引导公民参与监督机制,充分体现民意

(一)公民参与制约的“民意”程度不高

就如湖北省S市的毒气泄漏事故被本公司隐瞒,使受伤的工人得不到补偿,受害人民意无法真正体现。

1.加强网民的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制谣言

(二)网络扩散制约的负面影响

S市一开始对于伤亡人数的谎报,错误地引导人们认为此次的事故伤亡较小。但谎报如果被揭露后,就会立马引起人们热切的关注,会被登上网上头条,瞬间被网民疯转,然而信息扩散得快就意味着它消失得也快,如果又出现一起吸引眼球的重大事件,人们的目光会被瞬间转移,上一起事件就会被人们搁置脑后。在网络扩散制约的议程设置困境下,一个事件不会在人们意识中停留太长时间,很快就会下一个“议程”代替,那么人们还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又会被带入到另外一个“议程”的舆论之中。

覆盖后的林地当年也要翻耕2次。第1次先对上一年的覆盖物和浮鞭、残次鞭进行清理,时间宜在最后一批春笋采收后的3~4 d 内完成,一般在5月上旬为好,具体视天气情况而定。林地清理时保留少量已经腐烂的竹叶或砻糠,厚度不超过5 cm。翻耕前,要视竹林情况施入有机肥。当林地干爽时,可用机器进行翻耕;如果林地比较潮湿,表层竹鞭过多,则要采用人工翻耕,6月上中旬开始产出鞭笋。第2次翻耕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停止鞭笋采收后进行,应用机器进行翻耕,深度控制在20 cm以内。

有一天,载到了丸子的同行告诉他,丸子把护照落在自己车上了。他急坏了,为了确定丸子公司的地址,走遍了她工作地点附近所有的商务楼,好不容易才找到她的公司。

在治疗一年半后对病人进行的家访显示,病人生活良好。她在外面承担女仆的工作,把她每月所挣的3美元交给她丈夫,因为冬季里她丈夫的风湿病会发作。

(三)新闻媒体监督制约的局限作用

情况 3.2.2 C1中恰有一个集合不是Y中顶点色集合,4,5,6中至少有一种色同时包含在每个C(ui)中,不妨设C(ui), i=1,2,…,10,则{1,2,5},{1,2,6},{1,3,5},{1,3,6},{2,3,5},{2,3,6}不是X中顶点色集合且至多有两个不是Y中顶点色集合。

四、社会制约视角下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优化路径

互联网风靡全球的时代,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能成为表达意见的主体,网络成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是真正传达给政府信息是网络领袖们,不管是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还是某些网站的管理领袖,总之他们的舆论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微博中的信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意见领袖首先要进行把关,将错误和不客观的消息筛选和过滤掉,才能保证在信息的二次传播过程中,保证其“粉丝”能够获得真实的信息。以反腐信息为例,只有意见领袖以及其认真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言行正确引导反腐舆论,才能使得“微博反腐”[4]的进程加速、方向准确,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在以后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其言论才能更有说服力和信服力。

网络扩散的过程中会从一个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演化过程,其结局无法预测,也就是说控制不了网络舆论的影响面,如果没有一个很好舆论导向,网络扩散就会产生不良的“蝴蝶效应”。[3]互联网某些网站的管理者有时候为了提高该网站的点击率,获得观众的关注,就会虚假或夸大标题的设置,再遇到文化程度不同的网络公众,理性意识不强,甚至难辨信息真假,那么网络的议程设置就给公众们指引了错误的导向,甚至会冤枉了某些社会组织,使这一社会组织的信任度遭受危机。

观察组在使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具体剂量与方法对对照组患者一致),增加使用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10980024)进行治疗,具体剂量及方法为,10 μg 的前列地尔配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ivdrip qd。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一)发挥公民参与制约的有效作用

本文根据如上三大维度逻辑图为基础,以湖北省S市的某个舆论事件为例,通过解读S市的舆论监督实践运行状况,并结合以上三大维度中的不足来分析行政权力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3 circRNA的类别 理论上,circRNA可以产生于基因组的任何区域。一个circRNA通常由1~5个外显子和/或1~2个内含子组成,可能同时含有编码区或非编码区成分。根据组成不同可以将circRNA分为内含子环状RNA (intronic circRNA)、外显子环状RNA (exon circRNA)、外显子—内含子环状RNA (exon-intron circRNA)和基因间区环状RNA (intergenic circRNA)4个类别[5]。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这就导致了公民之间会存在利益失衡。由于网民并不能完全等同公民,中国网民的分布呈现地区差异和年龄差异,因而网络舆论存在固有的缺陷,即代表性问题。鉴于以上问题,必须扩大公民参与监督的范围,充分体现参与的民意,可以由政府来加以引导,广泛地吸收民意,听取那些比较成熟的、生活阅历丰富的、生活在底层人群的意见。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因素,他们很少参与到舆论监督上来,如果把参与监督主题的范围扩展到他们,会更能体现出民意,更能实现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使权力的执行更多地为人民谋福利。

2.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充分表达民意

在公民参与制约维度上,培养公民的自愿者精神需要公民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舆论监督,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二是公民自身。

S市地方企业隐瞒毒气泄漏中毒事件,而且事情败露后更是谎报伤亡人数,他们不愿接受社会上的舆论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利益损失和名誉损失,所以该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结成利益同盟,以利益同盟来共同抵抗新闻媒体的监督,从而形成地方保护或部门保护,这成了新闻媒体监督的一大难题。

从政府方面来讲,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激发公民的参与积极性。比如通过电视网络进行舆论监督宣传,让人民认识到自己是舆论监督的主体,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充分表达民意。政府还可以专门建立一个民意表达平台,鼓励公民对政府的各种看法观点进行表达,政府对公民表达的举动也要给予表扬以资鼓励。从公民自身来说,公民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就算这言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至少培养了这方面的能力,日积月累,这些能力会发挥它的用武之地。

(二)规避网络议程设置的负面效果

从公民的参与能力来看,由于城乡差距,偏远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永远比不上都市居民,有的人甚至对大山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政治参与能力极低;从公民参与空间来看,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部较中、西部地区发达,整体上东部公民的参与力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公民参与的条件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公民比发展落后地区的公民参与条件优越,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来参与政治活动。另外,民意程度不高就是因为民意参与调查度低,网络本身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它会把那些不是网民的公民及他们的观点隐匿起来,这样的网民“就掩盖了”非网民的“民意”,没有对民意参与做深入的调查,致使民意程度不高。

网络的扩散性,会使有的网民难免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去辨别真伪,充当了谣言的传播者和扩散者。谣言的传播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和人身危害,对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颁布了一些法文条例,如果这一诽谤信息在网上点击浏览达到5000次以上,或被转载500次以上,就属于刑法中界定的情节严重属性,构成诽谤罪而获得相应的惩处。因此对网络谣言的制裁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靠网民加强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身辨别真伪的能力,从源头上抵制谣言的散播,有效规避网络制约的议程设置困境。

2.网络领袖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在我国,“舆论监督”的提法早就出现在党的工作报告中,是我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效的方式,也是建立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转换角色,表达民意,增强新闻媒体制约力度

1.转变角色,从“把关人”转向“引路人”

由于供给缺口和闲置产能均主要来自OPEC国家,因而OPEC的产量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OECD国家的原油库存周期。将2010年以来的OPEC产量与布伦特油价格进行简单线性拟合(见图4),从拟合结果可以得出,100万桶/日的产量缺口可以导致约14美元/桶的油价上涨。在实际交易中,真实产量缺口的数据往往严重滞后,油价的涨幅经常偏离产量缺口,交易者应当更关注当前的产量缺口与价格变动的预期偏差,以及闲置产能投产预期下的价格回归。

新闻媒体属于传统的监管模式,作为政府的代言人,要积极地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应该作为一个“引路人”,敢于进行真实报道,更多地表达民意。

2.与各部门协调互动,完善新闻媒体监督体系

在公民参与的举措上,新闻媒体应多收集民意,整合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要求,规避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除此之外新闻媒体更要与政府各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立法部门进行沟通,当遇到一些司法案件时,可以寻求帮助和咨询,这样达到媒体和政府双管齐下,共同监督促进,不仅有利于新闻媒体监督的完善,更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体的专业性,以最终达到进行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M].商务印书馆,2003.

[2]吴昌华.罗伯特·达尔多元民主思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黄东平.“碎片化”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及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1(14).

[4]孙杰.新闻媒体要介入事故调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3-27.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10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中社会矛盾‘微治理’研究(编号:17BKS075)

作者简介:

刘珍(1992—),女,河南信阳人,单位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政府体制与公共治理。

谢海军(1968—),男,河南孟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矛盾与冲突治理。

(责任编辑:御夫)

标签:;  ;  ;  ;  ;  ;  ;  ;  ;  ;  ;  

刘珍:社会制约权力理论视角下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