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段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段,价值观,蒙古族,体育锻炼,立法者,大学生,适用性。
手段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建军[1](2014)在《最后手段性:现代刑法的基本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刑法的最后手段性,是指刑法作为抗制社会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根据一定的规则控制其处罚范围,在运用道德、习惯、风俗等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民事、行政等其他法律手段能够有效调整社会关系、规制违法行为时,就没有必要发动刑法。也就是说,刑法适用的广度应当(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4-09-17)
龚晔[2](2014)在《解雇的最后手段性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雇是指由雇主提出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解雇对劳动者和社会都会形成一定冲击,因此,各国都对解雇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劳资双方的实质不平等要求将劳动法从民法中分离出来,通过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来平衡当事人的地位及利益分配。如(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14-06-25)
许昌[3](2010)在《大学生手段性体育锻炼价值观特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手段性体育锻炼价值观状况与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段性体育锻炼价值观在各维度上认同程度的先后顺序为:兴趣爱好、规范安全、群体互动、简便易行、校园组织和时尚前卫;2.性别、专业、年级和居住地等人口统计学因素显着影响大学生手段性体育锻炼价值观的某些方面。(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王晓丹[4](2009)在《浅谈教师激发课堂的主动性与手段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应具备使其优化的主动性与手段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作为此项活动的策划人和引导者应灵活调节自身,运用手段,因材施教,激发课堂。(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9年36期)
张玉柱,金盛华[5](2009)在《目的性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在蒙古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当前就业形势间的巨大差距和矛盾。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研究都忽略了民族文化的影响,问卷结构缺少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适用的证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张建军[6](2008)在《刑法最后手段性的根基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制犯罪这种反社会的行为时,刑法的机能决不是无限的。刑事处罚作为调整社会关系,处理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在其他手段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即不得已的范围内适用。刑法的最后手段性体现了一种"慎刑"思想,已成为近现代刑法的基本价值理念,而其确立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根基。在我国,树立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观念,对刑事政策的制定、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7期)
张建军[7](2008)在《刑法最后手段性的基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制犯罪这种反社会的行为时,刑法的机能决不是无限的。刑事处罚作为调整社会关系,处理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在其他手段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即不得已的范围内适用。刑法的最后手段性体现了一种"慎刑"思想,已成为近现代刑法的基本价值理念,而其确立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根基。在我国,树立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观念,对刑事政策的制定、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法学评论》期刊2008年03期)
许其勇,杨兴培[8](2008)在《经济犯罪的刑法控制——兼谈刑法的最后手段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计划经济的失势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使人们更加自由、主动地参与社会生产与交换,活跃了社会。然而,大潮涌起泥沙俱下,在经济建设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社会失范行为却也同步增长。以经济最为活跃的20世纪90年代初为例,199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严重破坏经济秩序的案件12 220件,比1993年上升32.88%;1995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13 425件,比1994年上升10.3%;1996年判处经济犯罪分子(本文来源于《经济刑法》期刊2008年01期)
姜雅静[9](2008)在《民主之于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意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手段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论述出发,整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手段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论述,考察民主之于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叶国文[10](2007)在《执政的逻辑:政党现代化与手段性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政党是作为一种手段发轫于西方国家。随着西方现代国家确立和发展,政党出现从手段向目的演变的趋势,这导致党魁集权专制和政党组织涣散,并产生执政合法性危机。西方国家通过把政党纳入国家制度,还政党手段性组织本原,实现国家与政党现代化之双重目的。文章简单考察了现代中国政党。由于民族国家构建的需要,形成了党国体制,中国政党既是政治手段又是政治目的,并向目的性政治组织演变,这导致"寡头统治铁律"不断上演,从而导致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困难和政党与民众关系的疏离,产生执政合法性问题。因而,回归手段性组织本原是政党现代化和国家建设的必然。这就需要构建政党与国家之间的制度化关系、回归社会、重建基层组织和实行党内民主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手段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解雇是指由雇主提出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解雇对劳动者和社会都会形成一定冲击,因此,各国都对解雇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劳资双方的实质不平等要求将劳动法从民法中分离出来,通过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来平衡当事人的地位及利益分配。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段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军.最后手段性:现代刑法的基本理念[N].光明日报.2014
[2].龚晔.解雇的最后手段性浅析[N].江苏经济报.2014
[3].许昌.大学生手段性体育锻炼价值观特征的初步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
[4].王晓丹.浅谈教师激发课堂的主动性与手段性[J].科技资讯.2009
[5].张玉柱,金盛华.目的性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在蒙古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验证[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6].张建军.刑法最后手段性的根基及实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7].张建军.刑法最后手段性的基础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08
[8].许其勇,杨兴培.经济犯罪的刑法控制——兼谈刑法的最后手段性[J].经济刑法.2008
[9].姜雅静.民主之于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意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手段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10].叶国文.执政的逻辑:政党现代化与手段性回归[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