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收机论文_张芳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接收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编程,接收机,增益,多相,放大器,电磁兼容,数字。

无线接收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芳菊[1](2018)在《无线接收机中高速DMA数据传输通道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的不断发展,过去传统的以硬件为基础的无线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通信需求。拥有小型化,低成本,灵活性等诸多优势的软件无线电技术为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全可编程片上系统集成了高性能的可编程逻辑和灵活性强的处理器系统,可以满足无线接收机的设计需要。如何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通道是实现无线接收机实时数据传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Xilinx公司的Zynq-7000系列全可编程平台采用ARM+FPGA的体系结构,兼具灵活性及高性能的优势,适合作为小型化,集成化的无线接收机实现平台。本文在Zynq-7000系列的ZC702上设计并实现了无线接收机中的高速DMA数据传输通道。首先,本文在对全可编程片上系统、AXI总线协议技术、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数据传输通道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设计并结合无线接收机中各个模块数据传输的需求进行了模块划分。然后,本文在ZC702上完成了数据传输通道中模块互联的设计与实现,在互联结构中利用DMA IP核实现了可编程逻辑与系统内存之间高带宽的可靠数据传输,并利用可编程逻辑资源完成了数据打包,硬件控制和音频数据处理的设计,实现和仿真。并且本文在处理器系统上完成了数据传输通道的底层接口函数设计及程序实现,通过DMA实现外设与系统内存之间的数据搬运。最后,本文使用ZC702评估板搭建了验证平台并完成数据传输通道的功能验证。经验证,本文设计并实现的数据传输通道能够满足无线接收机上下行数据传输的设计需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6)

李超[2](2018)在《无线接收机信道数字化的研究与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子战在现代化战场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而接收机作为在各种电子对抗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接收机也经历了从模拟接收机到数字接收机、从传统接收机到信道化接收机的演变。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同时具有数字接收机和信道化接收机的优势,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覆盖频带宽、动态范围大、能并行处理多个信号等方面。因此,数字信道化接收机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信息对抗战对接收机的需求。而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系统级芯片SoC兼具了软件与硬件各自的优势,在软件无线电的解决方案中已经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本次系统设计所依靠的平台便是一款SoC。本文就无线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各种实现结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导出了对应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基于多相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数字信道化高效结构。同时,本文还针对数字信道化结构可能存在的诸如信道覆盖盲区、相邻信道模糊、大带宽信号跨信道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相关学习与研究。作为宽带数字接收机的一部分,本次设计完成了256个子信道的数字信道化设计以及基于该数字信道化的64路并行数字下变频器的设计实现与验证。主要包括数字信道化模块、信道选择器模块、复数混频模块以及抽取与精细滤波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每一路并行的DDC还可以选择7种不同的带宽输出,对应于7种不同的数据抽取倍数。同时,根据信号的频点位置,FIR滤波器在每一种输出带宽下还设计了4种更加精细的滤波范围,分别为BW/2+BW/8、BW/2+2BW/8、BW/2+3BW/8、BW/2+4BW/8(BW为7种不同的输出带宽)。本次设计采用的芯片为Xilinx Zynq XC7Z020,ADC转换速度以及系统的工作时钟均为102.4 MHz。对于整个接收机系统而言,Zynq作为SoC很好地解决了上位机(PC)与下位机(ARM、FPGA)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交互的问题。而对于本文所涉及的DDC而言,Zynq则提供了丰富且高集成度的逻辑资源,使得整个设计在资源利用率、可靠性以及性能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所设计的DDC的数字中频滤波器的形状因子的范围为1.23~1.48,满足设计指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6)

刘舒平[3](2018)在《无线接收机中小数分频频率综合器关键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的短距离无线接收机中的低功耗、高性能的小数频率综合器。从理论分析和建模、系统设计和指标划分、具体电路和版图实现、功能仿真和验证等方面对小数频率综合器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锁相环的分类、工作原理、组成模块以及设计指标进行了介绍,对各个模块的基本原理和其在锁相环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锁相环的线性环路模型,在整个系统层面上对锁相环进行了梳理。接下来,对小数频率综合器中的小数分频器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介绍了Δ-Σ调制技术的原理和设计过程,对Δ-Σ调制的行为进行了抽象和建模。分析了几种高阶Δ-Σ调制器的结构、原理并通过在Simulink中建立行为级模型,从包括稳定性、噪声整形能力、输出序列随机性等方面对其性能进行对比,确定采用SS-FF33结构的Δ-Σ调制器,给出了数字实现方法,并通过Modelsim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然后,在锁相环的线性环路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离散采样系统模型对小数频率综合器进行建模,特别是对PFD和分频器从离散采样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该模型是理解和分析Δ-Σ调制器的噪声传输模型的基础,也是对小数频率综合器的噪声特性进行建模的前提。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获得了一个更接近实际的PLL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短距离无线接收机系统指标规划了小数频率综合器锁相环各模块的指标,分析和总结了锁相环环路参数的设计方法。特别对叁阶环路滤波器的环路参数与相位裕度、环路带宽、噪声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一个确定叁阶环路滤波器的电阻、电容参数的设计方案,并根据此设计方案完成了能够自动完成叁阶环路滤波器的电阻、电容参数计算的Matlab脚本。根据确定的环路参数对各个模块电路进行设计,包括VCO、PFD、电荷泵和分频器等电路,从工作原理、结构选型、设计分析以及功能仿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采用了4级环形压控振荡器以实现正交信号的输出;结合伺服环路和电流转向结构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电荷泵结构实现了良好的电流匹配;采用TSPC逻辑电路的预分频器在满足工作速度要求的情况下具有较低功耗。最后,采用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小数频率综合器的版图,提取版图寄生参数并进行后仿真。其中Δ-Σ调制器等数字部分采用Design Complier工具进行综合,并采用Astro工具完成自动布局布线。根据仿真数据对小数频率综合器的噪声特性进行建模,分析其相位噪声性能。经过仿真验证,小数频率综合器实现了高精度本振信号输出,频率分辨率为10kHz,功耗为3.5 mW,输出相位噪声在1MHz小于-100.79dBc/Hz,锁定时间小于15us。满足了预期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01)

黎俊明[4](2018)在《基于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于无线接收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能力和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进行分析,首先介绍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标准,然后就EMC和EMI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于电磁兼容测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02期)

白蕊,赵静,郭雅丽[5](2017)在《复杂射频环境下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接收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无线电信号接收和解调的电子装备,在图像信息定位和声音信息接收中应用较多,人们生活实践中应用的GPS装置、寻呼机、电视机和收音机等均属于无线接收机。一般情况下无线接收机主要指的是收音机、雷达信号接收机和无线电收报机,组成结构包括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调台装置等,对于复杂射频环境下的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原理等需要从实际分析角度展开研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7年21期)

白春风[6](2017)在《短距离无线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是拓展射频接收机动态范围的重要途径。采用AGC电路的射频接收机只需较低位数的模数转换器(ADC)量化接收信号,镜像抑制、信号解调等操作均可搬移到数字域以更精确、更灵活的实现。伴随物联网发展兴起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常采用突发模式通信并且严格限制AGC的建立时间,限制了 AGC的结构,给设计高性能AGC电路带来了挑战。随着CMOS工艺的快速发展,信号处理数字化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随之而来的电源电压下降等因素使得设计高性能AGC电路更为困难。AGC放大器的线性度决定了射频接收机动态范围的上限。从系统结构层面看,AGC的结构能够多大程度上发挥位于链路末级承担主要增益调谐任务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的线性度是提高AGC放大器线性度的关键;从功能模块层面看,PGA本身的线性度直接决定AGC放大器可获得的线性度。面向短距离无线通信射频接收机,论文从快速建立AGC电路系统结构和高线性度PGA电路设计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对数检测器的前馈结构-采样数据反馈结构级联的AGC架构,利用对数检测器的高动态范围既保障了 AGC快速建立,又使得信号传输路径上固定增益放大器(FGA)的级数减到最少且开关个数只有1个,因而链路末级PGA的线性度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所提出AGC结构只需简单拓展即可提供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功能。(2)建立了高线性度跨导-跨阻结构PGA的电路模型,解释了 PGA的频率响应中可能出现尖峰的原因并直观的呈现出线性跨导级的非线性来源,基于此提出一个新型线性度增强PGA。它利用自适应控制电路抑制了相关小信号参数对输入信号的依赖,使线性度优化和避免增益尖峰两个目标一致化,还拓展了共模输入电压范围(CMIVR)。测试结果表明PGA的OIP3达到35dBm, CMIVRL比传统结构增加了 200mV。(3)提出低电源电压下利用主从控制技术抑制运算电流放大器(OCA)共模输入的方法,不需要通过维持高漏源电压保障电流源的输出阻抗。在1.2 V电源电压下设计了基于所提出的OCA的高线性度PGA,仿真结果表明OIP3达到26 dBm,驱动2 pF负载时带宽达到55 MHz且不随增益变化而变化。(4)研究了对数检测器的电路设计。提出针对CMOS对数转换器温度-工艺变化的两种补偿方法,分别利用了主从控制原理和跨线性环路提供的电流模乘法关系,测试结构表明,基于后者设计的CMOS对数转换器的温度系数小于350ppm。同时,从FGA拓展整流器检测范围的角度分析了连续检波对数放大器的原理,分析了非理想因素并总结了电路设计约束,研究了 FGA的低功耗电路实现。基于所提出的AGC系统结构,在CMOS 0.13 μm工艺和1.2 V电源电压下研究了 BLE射频接收机中AGC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测试结果表明:AGC电路的建立时间为6μs,可提供0—72 dB增益范围和2dB的增益步长,AGC放大器在最高增益和最低增益下的OIP3分别达到了 19 dBm和28dBm,提供了 63 dB的RSSI范围;整个AGC电路在1.2 V电源电压下消耗电流的典型值为1.1mA, BLE射频接收机可获取高达60dB的动态范围(0.1%BER)。(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06)

杨立衡,陈勖[7](2016)在《无线接收机中双模窄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全差分源级退化电感和共源共栅结构设计了一款适用于GSM高频段手持设备的双模低噪声放大器电路。整个电路采用标准0.18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高增益、低增益和旁路叁种增益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在DCS1800和PCS1900工作模式下,该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的最大电压增益分别是20.3d B和20.9d B,最小噪声系数分别是1.6d B和1.63d B,在1.8V电源电压下电流为5.5m A。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完全满足DCS1800/PCS1900系统要求。(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邢奎,薛梦麟,王雅薇[8](2015)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快速测试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射频电磁环境下,无线接收机作为主要的敏感设备,其电磁兼容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武器装备的电磁兼容特性。本文针对GJB 151B中对于接收机非线性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引入了一种利用自动双频测试系统对接收机干扰响应的快速测试方法;并搭建了实验室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检测了某接收机在(4~6)GHz组合频率干扰下的所有非线性的干扰响应通道。测试结果对于评估接收机及其所在系统的外部电磁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吴明权[9](2015)在《无线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增益控制系统作为基础组件广泛应用在手机终端、助听器、多媒体、数码相机、雷达、卫星导航等多个方面,中频AGC电路则是无线接收机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而接收机接收的信号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强度变化范围很大,所以必须采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将输出信号保持在基本恒定的水平,从而降低了A/D转换电路输入动态范围的要求及实现信号的正确解调。在集成电路设计中,模拟电路部分由于需要兼顾线性度、信号摆幅、电源电压、功耗、带宽、增益、速度等诸多性能方面的优化处理,而且还要考虑噪声的影响,所以设计起来非常困难。而数字电路部分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因为只需要考虑速度与功耗两方面的因素,所以近年来数字电路设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数字电路结构简单、灵活,且易实现,使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设计由模拟AGC发展到数字AGC,混合AGC。本文旨在完成无线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1)阐述了AGC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介绍了AGC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模拟AGC技术与数字AGC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AGC电路设计的要求与质量指标;(3)采用TMSC 0.35mm标准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应用于AGC的可编程CMOS指数函数发生器及具有106dB宽范围的CMOS电流模式指数功能电路,运用PSPICE软件对所有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及验证。(4)设计了AGC的单元电路,简述了核心模块VGA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基本要求,并利用PSPICE软件对VGA、AGC进行了仿真分析。(5)介绍了版图设计的基本流程、常用工具平台及设计规则,基于TSMC0.35μm标准CMOS工艺完成了各主要单元电路和AGC环路的版图设计。(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4-20)

王永刚[10](2014)在《数字中频无线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课题来源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叁研究所“无线语音侦听系统”,该项目需要对载波频率为450MHz至460MHz、数据速率为200KBps、调制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或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DBPSK)的语音PCM编码信号进行接收、解调、解码和播放存储。在此项目背景下,本文研究设计了一套灵敏度高、抗噪声能力强、适用多种解调方式的无线接收机。本文从现有通信技术入手,以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思想和结构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数字中频无线接收机,其中包括叁部分:一是射频前端模块(RFAF),此模块包括天线、低噪声放大器(LNA)、带通滤波器(BPF)、频率源、下混频器和中频放大器等,其功能是处理射频模拟信号,对其进行接收、放大、滤波、混频,最终产生一个频率和幅度固定的中频信号;二是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此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或者FPGA),其功能是对中频信号进行采样,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成解调解码等工作;叁是接口和上位机处理模块,此模块提供了接收机与计算机的接口,在必要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处理,具体到本文,需要对解调解码出来的语音信号进行去噪声处理。本文在设计过程中,使用simulink进行了系统级仿真和可行性验证、使用ADS进行了射频模块的仿真和优化、使用Altium Designer进行了PCB板设计并进行了射频部分的硬件实验、使用modelsim和matlab进行了FPGA和解调解码算法仿真优化、最终使用SignalTap等工具进行了中频部分的硬件调试和实验。根据软件仿真和硬件调试结果,本文设计的数字中频无线接收机达到如下参数指标:射频部分接收灵敏度到达-100dB,1KHz带外相位噪声小于-60dBc,频道切换时间小于60us;数字中频模块输入信号信噪比(SNR)最低可达5dB、FPGA最高运行频率可达200MHz;通过改进的谱减法进行语音去噪,在实际应用中明显降低了接收者的听觉疲劳,提高了语音信号可懂度。(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4-12-01)

无线接收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子战在现代化战场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而接收机作为在各种电子对抗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接收机也经历了从模拟接收机到数字接收机、从传统接收机到信道化接收机的演变。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同时具有数字接收机和信道化接收机的优势,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覆盖频带宽、动态范围大、能并行处理多个信号等方面。因此,数字信道化接收机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信息对抗战对接收机的需求。而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系统级芯片SoC兼具了软件与硬件各自的优势,在软件无线电的解决方案中已经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本次系统设计所依靠的平台便是一款SoC。本文就无线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各种实现结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导出了对应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基于多相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数字信道化高效结构。同时,本文还针对数字信道化结构可能存在的诸如信道覆盖盲区、相邻信道模糊、大带宽信号跨信道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相关学习与研究。作为宽带数字接收机的一部分,本次设计完成了256个子信道的数字信道化设计以及基于该数字信道化的64路并行数字下变频器的设计实现与验证。主要包括数字信道化模块、信道选择器模块、复数混频模块以及抽取与精细滤波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每一路并行的DDC还可以选择7种不同的带宽输出,对应于7种不同的数据抽取倍数。同时,根据信号的频点位置,FIR滤波器在每一种输出带宽下还设计了4种更加精细的滤波范围,分别为BW/2+BW/8、BW/2+2BW/8、BW/2+3BW/8、BW/2+4BW/8(BW为7种不同的输出带宽)。本次设计采用的芯片为Xilinx Zynq XC7Z020,ADC转换速度以及系统的工作时钟均为102.4 MHz。对于整个接收机系统而言,Zynq作为SoC很好地解决了上位机(PC)与下位机(ARM、FPGA)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交互的问题。而对于本文所涉及的DDC而言,Zynq则提供了丰富且高集成度的逻辑资源,使得整个设计在资源利用率、可靠性以及性能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所设计的DDC的数字中频滤波器的形状因子的范围为1.23~1.48,满足设计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接收机论文参考文献

[1].张芳菊.无线接收机中高速DMA数据传输通道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李超.无线接收机信道数字化的研究与FPG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刘舒平.无线接收机中小数分频频率综合器关键模块设计[D].东南大学.2018

[4].黎俊明.基于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探讨[J].电子测试.2018

[5].白蕊,赵静,郭雅丽.复杂射频环境下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6].白春风.短距离无线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7

[7].杨立衡,陈勖.无线接收机中双模窄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8].邢奎,薛梦麟,王雅薇.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快速测试技术应用[J].宇航计测技术.2015

[9].吴明权.无线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D].湘潭大学.2015

[10].王永刚.数字中频无线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无线信号传播路径示意不同截止频率对应的误比特率曲线以平方结合低通滤波为检测机制的低复...带有能量收获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衰落信道的功率时延特性和频率间隔相...语音/文字短信无线接收机的系统方...

标签:;  ;  ;  ;  ;  ;  ;  

无线接收机论文_张芳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