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晶内析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合金钢,尖晶石,碳化物,针状,合金,磁场。
晶内析出论文文献综述
许莹,赵博,田博,王星,付景昌[1](2019)在《45号钢中镁铝尖晶石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热力学基本原理和错配度理论为基础,计算分析45号钢内镁铝尖晶石的形成过程,在45号钢的液相线温度下,钢液中的氧活度一定的情况下,氧化铝会优于氧化镁生成,并且计算了铝元素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有微量的镁就可以生成镁铝尖晶石夹杂物。并通过二维错配度的计算证明了镁铝尖晶石和晶内铁素体的匹配关系良好,容易形成共格结构,为晶内铁素体的析出提供了良好的基底面。(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2期)
郑世伟[2](2018)在《氧化物冶金过程中晶内铁素体竞争优先析出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钢铁材料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是评价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不断提升钢材的质量,是建设―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表征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强度是指材料抵抗断裂和发生变形的力学性能,韧性是用来表征材料在发生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与发生变形的能力。目前既能提高强度又能改善韧性的一种方式是细化晶粒,通过自发研制的脉冲磁场发生装置与高频感应加热炉对基料O5板进行重熔与再凝固过程,在其凝固过程中施加不同强度与不同作用时间的脉冲磁场分别观察其对金相组织和晶粒细化的影响。借助金相显微镜与多重分形计算软件分析金相组织细化程度,利用3D数码显微镜与维氏硬度计对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钢中氧含量较低时优先生成Ti_2O_3夹杂物。当氧含量较高时,可生成MnTiO_3或Mn_2TiO_4夹杂物。Ti含量较少时,钢液在凝固时可生成无法生成Ti_2O_3而无法生成TiN。2)磁场强度施加电压为200V(1350Gs)时,试验钢形成的针状铁素体越多组织越均匀,试验钢的硬度值达到最大165.4HV。3)磁场作用时间为10min时,试验钢的组织最好,此时试验钢的硬度值为161.1HV。4)夹杂物诱发出的晶内铁素体取向优先位于(001)与(111)面之间,夹杂物将晶粒分割成几个小晶粒,且每个晶粒的取向都不相同。图82幅;表26个;参67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8)
朱立光,梅国宏,张庆军,韩毅华[3](2015)在《低硫微合金钢中MnS析出及晶内铁素体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Al-Si-Mn-Ti复合脱氧的低硫微合金钢,通过热力学计算对钢液凝固过程中Mn S析出规律进行分析,运用带X射线能谱分析仪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夹杂物形貌、尺寸和成分以及Mn S在复合氧化物上的析出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n S的析出主要受液相中Mn、S含量和液相温度控制。Mn-Si,Mn-Ti,Al-Mn-Ti,Al-Mn-Si复合氧化物都能作Mn S析出的核心,Mn S在硅锰氧化物表面呈镶嵌状析出,在钛锰氧化物表面呈包裹状析出,还可溶解在铝钛锰和铝硅锰氧化物的内部。诱发IGF形核的复合夹杂物尺寸为2~3μm。(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5年02期)
杨鹏鹏,宋波,毛璟红,苏步新,黄运红[4](2012)在《16Mn钢中Sb析出对晶内铁素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16Mn钢中Sb的析出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16Mn钢中Sb的析出位置主要有两种:一是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二是在MnS夹杂物上富集析出。Sb在MnS夹杂物上的富集析出,能促进钢中晶内铁素体的形成。适当提高S含量,降低O含量,加入Ti变质钢中MnS夹杂等方式,能增加Sb在夹杂物上富集析出,促进了晶内铁素体,尤其是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成,减少了Sb的晶界析出。(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廖元飞,陈江华,刘春辉,李祥亮,冯佳妮[5](2012)在《Al-Mg-Si-Cu合金中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粗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显微硬度测试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Al-0.5Mg-1.0Si-0.8Cu(wt.%)合金的晶界析出规律和晶内析出相的粗化机制。结果表明:180℃时效处理的Al-0.5Mg-1.0Si-0.8Cu(wt.%)合金晶界处存在富Si相和Q相两类不连续分布的析出相,它们的尺寸分别约为1 mm和几十纳米;时效0.5 h时晶界处有少量富Si相,时效5 h时晶界富Si相明显增多,时效36 h时富Si相开始粗化且间距变大,再进一步时效其形貌和分布变化不大;晶界Q相与相邻晶粒铝基体的界面取向关系是:[510]Al//[1120]Q;时效36 h晶内开始出现粗化析出相,且随时效继续进行合金晶内析出大量粗化相,存在明显的晶界无析出带现象。晶内粗化析出相主要含有Si元素,呈片状、球状和棒状3种形貌。其中,棒状Si析出相是沿〈001〉Al方向生长的,且〈112〉Si//〈001〉Al,{111}Si//{010}Al。(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陈宇强,易丹青,潘素平,黄霞,周明哲[6](2011)在《蠕变温度对Al-Cu-Mg合金晶内S’相析出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蠕变温度对Al-Cu-Mg合金晶内S’相析出过程的影响,测定125、150、175、200℃4种温度下合金的蠕变性能,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蠕变后试样夹头部位和断口附近区域的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在150℃,345MPa蠕变96h后,合金断口附近区域晶内S’相的长度和厚度比夹头部位增加了1倍。在175℃,265MPa蠕变100h和在200℃,210MPa蠕变115h后,合金断口附近区域晶内S’相厚度比夹头部位都有明显增加,而长度则略有下降。(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杜松林,金友林,高振波,杨应东,包燕平[7](2010)在《VN微合金钢中Ti脱氧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力学计算及热态实验,研究了Ti脱氧VN微合金钢中,含Ti夹杂物析出行为及其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行为.结果发现,夹杂物与铁素体、珠光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存在六种形式,通过赋予这些形式不同的诱导能力系数,定量比较夹杂物类型、尺寸与诱导能力的关系.Ti的复合氧化物诱导能力最强,Al2O3最弱.Ti的复合氧化物诱导最佳尺寸4~6μm,其他夹杂物最佳尺寸为2~4μm.通过控制夹杂物种类、尺寸促进晶内铁素体析出,能够细化晶粒.(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尚德礼,吕春风[8](2008)在《微合金钢中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了微合金钢加钛脱氧后钢液中夹杂物的形态、组成、尺寸和类型,分析了加钛前后钢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加钛后,钢的组织明显细化,钛的脱氧产物可成为TiN夹杂的形核核心,还可以包覆在Al2O3夹杂周围,此类夹杂物呈细小弥散析出;这些细小的夹杂物可以在奥氏体晶粒内部诱发晶内铁素体析出,从而产生细化组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王巍,付立铭[9](2008)在《夹杂物/析出相尺寸对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铁索体在夹杂物/析出相上形核的物理模型,从相变形核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出发,研究了品内铁素体在夹杂物/析出相上的形核过程,分析了夹杂物/析出相的尺寸、界面性质等因素对晶内铁素体相变形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铁素体具有较小接触角的夹杂物/析出相更有利于晶内铁素体形核,当夹杂物与基体的界面性质一定时,铁素体在夹杂物上形核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夹杂物的尺寸(夹杂物的曲率半径),尺寸过小不利于铁素体形核,尺寸过大对形核贡献较小,对任意类型的夹杂物/析出相,给出了其计算最优尺寸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杨忠民,赵燕,王瑞珍,车彦民,马燕文[10](2001)在《普通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晶内和晶界的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EM ,萃取和X ray衍射方法分析了利用形变诱导铁素体和铁素体再结晶机制获得超细晶铁素体的晶内和晶界析出碳化物的成分和析出行为。证明晶内以M3C形成弥散析出 ,晶界以层片状形式析出和碳为短程扩散行为(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01年02期)
晶内析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性能钢铁材料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是评价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不断提升钢材的质量,是建设―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表征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强度是指材料抵抗断裂和发生变形的力学性能,韧性是用来表征材料在发生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与发生变形的能力。目前既能提高强度又能改善韧性的一种方式是细化晶粒,通过自发研制的脉冲磁场发生装置与高频感应加热炉对基料O5板进行重熔与再凝固过程,在其凝固过程中施加不同强度与不同作用时间的脉冲磁场分别观察其对金相组织和晶粒细化的影响。借助金相显微镜与多重分形计算软件分析金相组织细化程度,利用3D数码显微镜与维氏硬度计对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钢中氧含量较低时优先生成Ti_2O_3夹杂物。当氧含量较高时,可生成MnTiO_3或Mn_2TiO_4夹杂物。Ti含量较少时,钢液在凝固时可生成无法生成Ti_2O_3而无法生成TiN。2)磁场强度施加电压为200V(1350Gs)时,试验钢形成的针状铁素体越多组织越均匀,试验钢的硬度值达到最大165.4HV。3)磁场作用时间为10min时,试验钢的组织最好,此时试验钢的硬度值为161.1HV。4)夹杂物诱发出的晶内铁素体取向优先位于(001)与(111)面之间,夹杂物将晶粒分割成几个小晶粒,且每个晶粒的取向都不相同。图82幅;表26个;参67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内析出论文参考文献
[1].许莹,赵博,田博,王星,付景昌.45号钢中镁铝尖晶石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形成机理研究[J].钢铁钒钛.2019
[2].郑世伟.氧化物冶金过程中晶内铁素体竞争优先析出机制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3].朱立光,梅国宏,张庆军,韩毅华.低硫微合金钢中MnS析出及晶内铁素体形成研究[J].炼钢.2015
[4].杨鹏鹏,宋波,毛璟红,苏步新,黄运红.16Mn钢中Sb析出对晶内铁素体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
[5].廖元飞,陈江华,刘春辉,李祥亮,冯佳妮.Al-Mg-Si-Cu合金中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粗化规律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2
[6].陈宇强,易丹青,潘素平,黄霞,周明哲.蠕变温度对Al-Cu-Mg合金晶内S’相析出过程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
[7].杜松林,金友林,高振波,杨应东,包燕平.VN微合金钢中Ti脱氧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
[8].尚德礼,吕春风.微合金钢中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
[9].王巍,付立铭.夹杂物/析出相尺寸对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8
[10].杨忠民,赵燕,王瑞珍,车彦民,马燕文.普通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晶内和晶界的析出行为[J].金属热处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