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铸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磨铸件,铸渗陶瓷,耐磨性
铸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忠华,熊晖,孙桂祥,鲁幼勤[1](2015)在《耐磨铸件铸渗陶瓷技术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制作的立磨磨辊和磨盘、锤头、板锤、立轴破叶轮等耐磨铸件,都有较成熟的应用,也显示出非常优越的性价比。进口的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与高铬铸铁两种材质在立磨上应用,有的效果好,有的也存在表面陶瓷块剥落的现象。某公司近年来开展了在耐磨铸件上铸渗陶瓷的研发试验,涉及陶瓷颗粒、陶瓷棒和陶瓷块;其金属基体材料有高锰钢、高铬铸铁、灰铸铁、球铁和碳钢等。从大量的文献报导来看,我国铸渗陶瓷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在耐磨铸件上的工业性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来源于《新世纪水泥导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泽宇[2](2010)在《铁基表面铸渗SiC陶瓷颗粒的技术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V-EPC法铁基(铸钢、铸铁)/陶瓷颗粒(SiC)铸渗技术,形成不同组织特征铸渗复合层。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探讨铸渗复合层的组织组成、相结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组织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铁基材料表面铸渗SiC陶瓷颗粒的过程中,SiC颗粒在高温发生分解,使铸渗区周围的基体组织中C、Si含量大幅度增加,导致铸渗层组织中容易出现片状石墨,致使复合层抗磨损性能下降。抑制SiC铸渗区内组织的石墨化将是制备耐磨复合材料过程中关键的一步。2.SiC颗粒分解是一个由表面向心部逐渐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SiC颗粒表面首先与金属液接触,分解成Si、C原子向金属液基体中扩散,硅固溶于铁中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其扩散激活能比形成间隙式固溶体的碳的扩散激活能大,因而硅原子扩散速度要小于碳原子,所以在分解区域内形成了硅的浓度梯度。3.SiC在含铬4.2%的铸钢试样中,边部铸渗区内形成了大量的网状碳化物,铸渗合金层区组织硬度显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铬是强碳化物生成元素,SiC分解出来的C与基体中铬结合在铸渗区内形成了大量的碳化物(M_(23)C_6C、M_7C_3和M_3C),从而抑制了铸渗区内石墨相的析出。4.在灰铸铁基体中铸渗SiC颗粒,得到了颗粒分解不完全而产生的残存SiC粒子。灰铸铁基体中含Si量为1.6%,C量为3.2%,与钢基体相比,从化学平衡角度看,灰铸铁基体中高的硅、碳含量能减缓SiC在铁水中的分解反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SiC的分解。5.在铸渗过程中,高温金属可使铸渗涂层中的Cr_2O_3粉和Al粉,Ti粉与C粉发生燃烧合成反应。Cr_2O_3粉和Al粉的燃烧合成反应在SiC铸渗区内生成了金属铬和Al_2O_3,铬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组织中:Ti粉与C粉的燃烧合成反应在铸渗合金层区生成了新的硬质增强相TiC,弥散分部的TiC颗粒使铸渗区硬度有一定的提高,而且Ti的加入抑制了铸渗区内SiC分解。(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0-04-10)
伊新[3](2008)在《材料表面铸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金属铸渗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这项技术在金属铸渗机理、铸渗工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还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期刊2008年06期)
伊新[4](2008)在《材料表面铸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属铸渗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这项技术在金属铸渗机理、铸渗工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还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砖瓦》期刊2008年08期)
侯春林[5](2008)在《45钢铸渗技术中粘接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矿山、水泥等行业中耐磨铸件工矿条件恶劣、耐磨性及耐冲蚀性要求较高,且用途大,批量大、要求较好的经济性,按照“成本低,性能”的原则,从改善铸渗质量着手,以球磨机衬板为研究对象,对45钢铸渗技术中的粘接剂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工厂现场试验研究对比不同种类的粘接剂对铸渗层质量的影响,并对表层合金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在粘接剂选择的方面,对几种粘接剂进行粘接性能、分解产物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确定分别采用无机、有机、复合粘接剂进行铸渗合金化的影响的研究。选用ZG45作为基体,WC与高碳铬铁作为增强材料。首先,对金属表面铸渗研究现状作了介绍,重点对铸渗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了目前铸渗技术的成优点和不足,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研究的内容。其次,在试验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粘接剂对铸渗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改变浇注温度及粘接剂的种类,观察研究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类型的粘接剂,所获得的铸渗层质量有明显的区别。使用硼砂作粘接剂的样品铸渗合金层质量最好,在使用水玻璃和混合粘接剂的样品中出现少量铸造缺陷,铸渗合金层质量比较好,使用有机粘接剂的样品铸渗质量最差。最后,通过对几种粘接剂的研究,采用合适的工艺,使用用硼砂作粘接剂对球磨机衬板进行铸渗试验,所得衬板表面合金化质量良好,无明显的铸造缺陷。(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08-05-01)
龚军[6](2007)在《耐热铸钢件表面铸渗结晶硅复合层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铸造工艺很多,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将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满足零件使用要求。但同一种金属材料往往难以同时承受高温和磨损作用。而采用铸造表面合金化的方法,既能保证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又能满足表面所要求的特殊性能。本课题为改善烧结机篦炉条的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利用铸渗技术在铸钢件表面获得铸渗结晶硅复合层的试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阐述了该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微观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研究结果表明:ZG230-450母材表面铸渗结晶硅复合层是可能的,采用涂敷法进行铸渗时,先涂刷水玻璃粘结剂再涂刷结晶硅干粉所得渗层表面平整、无气孔、质量较好且复合层与母材结合面为机械结合型状态,直接用铸造的方法可在铸件表而形成同时具备耐热、耐蚀等优良综合性能的铁基表面复合材料。这是一种工艺简单,低成本且有广阔前途的新工艺。(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7-06-04)
祝凯[7](2006)在《铸渗技术制备表面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铸渗技术及其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我国铸渗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铸渗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冶金》期刊2006年03期)
张国旺[8](2006)在《铸渗技术在制砖机模具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改善铸渗层质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工艺措施。生产结果表明:铸铁渗铬制砖模具的使用寿命是变质铸铁模具的8~10倍。(本文来源于《砖瓦》期刊2006年07期)
张怀嵩[9](2005)在《铸渗技术在铸钢阀门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铸渗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其工作原理。给出了Y形浆料截止阀实施铸造表面合金化的工艺要求、适用材料及其操作过程。(本文来源于《阀门》期刊2005年06期)
朱正锋,张国荣,章正晓[10](2005)在《铸渗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机械零件的磨损破坏都发生在表面或某些特定的部位,如采用昂贵的Cr、Ni、Ti等合金元素进行整体合金化是很不经济的,而表面强化技术在解决上述矛盾方面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目前表面强化技术有物理气相沉积、辉光离子渗氮、金属材料的涂层熔(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05年05期)
铸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V-EPC法铁基(铸钢、铸铁)/陶瓷颗粒(SiC)铸渗技术,形成不同组织特征铸渗复合层。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探讨铸渗复合层的组织组成、相结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组织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铁基材料表面铸渗SiC陶瓷颗粒的过程中,SiC颗粒在高温发生分解,使铸渗区周围的基体组织中C、Si含量大幅度增加,导致铸渗层组织中容易出现片状石墨,致使复合层抗磨损性能下降。抑制SiC铸渗区内组织的石墨化将是制备耐磨复合材料过程中关键的一步。2.SiC颗粒分解是一个由表面向心部逐渐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SiC颗粒表面首先与金属液接触,分解成Si、C原子向金属液基体中扩散,硅固溶于铁中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其扩散激活能比形成间隙式固溶体的碳的扩散激活能大,因而硅原子扩散速度要小于碳原子,所以在分解区域内形成了硅的浓度梯度。3.SiC在含铬4.2%的铸钢试样中,边部铸渗区内形成了大量的网状碳化物,铸渗合金层区组织硬度显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铬是强碳化物生成元素,SiC分解出来的C与基体中铬结合在铸渗区内形成了大量的碳化物(M_(23)C_6C、M_7C_3和M_3C),从而抑制了铸渗区内石墨相的析出。4.在灰铸铁基体中铸渗SiC颗粒,得到了颗粒分解不完全而产生的残存SiC粒子。灰铸铁基体中含Si量为1.6%,C量为3.2%,与钢基体相比,从化学平衡角度看,灰铸铁基体中高的硅、碳含量能减缓SiC在铁水中的分解反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SiC的分解。5.在铸渗过程中,高温金属可使铸渗涂层中的Cr_2O_3粉和Al粉,Ti粉与C粉发生燃烧合成反应。Cr_2O_3粉和Al粉的燃烧合成反应在SiC铸渗区内生成了金属铬和Al_2O_3,铬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组织中:Ti粉与C粉的燃烧合成反应在铸渗合金层区生成了新的硬质增强相TiC,弥散分部的TiC颗粒使铸渗区硬度有一定的提高,而且Ti的加入抑制了铸渗区内SiC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铸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忠华,熊晖,孙桂祥,鲁幼勤.耐磨铸件铸渗陶瓷技术的初探[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5
[2].李泽宇.铁基表面铸渗SiC陶瓷颗粒的技术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3].伊新.材料表面铸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
[4].伊新.材料表面铸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砖瓦.2008
[5].侯春林.45钢铸渗技术中粘接剂的研究[D].西华大学.2008
[6].龚军.耐热铸钢件表面铸渗结晶硅复合层技术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7
[7].祝凯.铸渗技术制备表面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冶金.2006
[8].张国旺.铸渗技术在制砖机模具生产中的应用[J].砖瓦.2006
[9].张怀嵩.铸渗技术在铸钢阀门上的应用[J].阀门.2005
[10].朱正锋,张国荣,章正晓.铸渗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