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三叉神经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痛,西平,原发性,舌咽神经,电针,多点,激酶。
三叉神经痛论文文献综述
李计成,沈嘉威,戴如飞,嵇道飞,杨华[1](2019)在《改良锁孔入路在叁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键孔指导下锁孔骨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3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叁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骨瓣组(28例)和改良锁孔组(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短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骨瓣组治疗有效率为92. 6%,术后头痛4例、皮下积液3例、颅内感染1例、远隔部位幕上硬膜下血肿2例、眩晕及听力下降3例;改良锁孔组治疗有效率为92%,术后头痛2例、皮下积液1例、眩晕伴听力下降1例。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间,2组均无复发病例。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且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东[2](2019)在《蜂毒疗法治疗叁叉神经痛》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叉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叁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短暂而剧烈,疼痛时间长短不定。疼痛常先起始于叁叉神经的一个小分支,随后,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逐渐蔓延,大多数情况下活动时易发作。一般通过血、尿、便常规及脑脊液检查正常,头部摄片及CT、MRI等可发现原发病灶,从而作出相应诊断。(本文来源于《蜜蜂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侯锐,马虹宇,李志文,许广杰,惠小勇[3](2019)在《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叁叉神经痛的效果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使用情况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变化。方法:纳入被诊断为原发性叁叉神经痛且口服卡马西平3个月以上的患者122例进行微创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使用卡马西平的用药频次、剂量和不良反应的改变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100例患者经穴位埋线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除,治疗有效率达81.97%。埋线治疗后有52例(42.62%)患者停药,每天用药频次不少于3次的患者减少了32例(P<0.05),用药频次2次/d的患者也减少了32例(P<0.05),用药剂量不少于900 mg/d的患者减少了10例(P<0.05),用药剂量为300~900 mg/d的患者减少了42例(P<0.05)。治疗前因口服卡马西平出现不良反应的有52例(42.62%),治疗后减少至18例(14.75%)。结论: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叁叉神经痛简单而且有效,可降低患者对卡马西平的依赖,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春雪[4](2019)在《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分析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46例原发性叁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采取卡马西平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实施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15%和8.2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97%和28.7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叁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邓竹,张黎,于炎冰,刘睿全[5](2019)在《叁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无效或复发的原因与外科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慢性脑神经疾患,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治疗叁叉神经痛最有效的外科手术方式。本文对叁叉神经痛首次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因,以及外科处理方法等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邢勇胜,刘强,王伟伟,熊小云,汪道静[6](2019)在《电针深刺法对叁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深刺法对叁叉神经痛模型大鼠叁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成年的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16只(使用大鼠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制作叁叉神经痛模型大鼠),对照组17只(局部切开暴露大鼠眶下神经,不予结扎,直接缝合右侧皮肤),电针组17只(建立模型后使用电针治疗)。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TG中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7 d、术后14 d电针组痛敏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痛敏阈值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术后28 d的痛敏阈值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模型组大鼠的TG中p-ERK呈明显高表达状态;电针组大鼠TG中p-ERK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结论:电针深刺法可以明显抑制叁叉神经痛大鼠TG中关键底物p-ERK的高表达,能够有效缓解叁叉神经痛。(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顾斌,张庆海,金星星,成惠林,王锡海[7](2019)在《CT及MRI叁维重建辅助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CT及MRI叁维重建辅助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2月28例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病例,术前利用CT及MRI叁维重建技术获取卵圆孔及麦氏囊大小数据以指导卵圆孔穿刺、球囊注射,术后统计分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T叁维重建后测量卵圆孔外口横径范围2.6~6.7 mm、纵径范围4.1~8.3 mm,卵圆孔内口横径范围2.5~7.0 mm、纵径范围4.4~9.0 mm。MR叁维重建后测量麦氏囊体积范围320.2~1 102.3 mm3。术后即刻缓解者24例,延迟缓解者3例,无缓解者1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叁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而CT及MRI叁维重建可以为初学者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夏荧[8](2019)在《复发性叁叉神经痛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在复发性叁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100例,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叁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应用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9±0.7)分,LSI-B评分为(18.6±1.2)分,与对照组的(4.3±1.0)分和(14.5±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0,11.175,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和24.0%,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叁叉神经痛的效果优于卡马西平,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加强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柏雯,匡炳霖,邹伟[9](2019)在《舌咽神经痛综合征伴叁叉神经痛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52岁,于2017年8月16日就诊。主诉:左侧舌咽部及颊部疼痛2月余。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舌咽神经分布区及左侧面颊区电击样疼痛,偶向同侧舌根、牙龈或耳内放射,发无定时,每次疼痛可持续数十秒。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舌咽神经痛",予以卡马西平及扩血管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疼痛稍有缓解。近期自觉疼(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1期)
肖文华[10](2019)在《多点射频治疗叁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点射频治疗叁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叁叉神经痛患者50例(2010年4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叁叉神经干及外周支封闭治疗的对照组(25例)与叁叉神经干及外周多点射频热凝术治疗的观察组(25例),观察患者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天,VAS评分(2.4±0.4)分,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1.7±0.6)分,治疗后半年,VAS评分(1.2±0.4)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68.00%),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6.00%),P <0.05。结论多点射频治疗叁叉神经痛能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三叉神经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叉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叁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短暂而剧烈,疼痛时间长短不定。疼痛常先起始于叁叉神经的一个小分支,随后,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逐渐蔓延,大多数情况下活动时易发作。一般通过血、尿、便常规及脑脊液检查正常,头部摄片及CT、MRI等可发现原发病灶,从而作出相应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叉神经痛论文参考文献
[1].李计成,沈嘉威,戴如飞,嵇道飞,杨华.改良锁孔入路在叁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2].王东.蜂毒疗法治疗叁叉神经痛[J].蜜蜂杂志.2019
[3].侯锐,马虹宇,李志文,许广杰,惠小勇.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叁叉神经痛的效果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使用情况变化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4].张春雪.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邓竹,张黎,于炎冰,刘睿全.叁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无效或复发的原因与外科处理[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6].邢勇胜,刘强,王伟伟,熊小云,汪道静.电针深刺法对叁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9
[7].顾斌,张庆海,金星星,成惠林,王锡海.CT及MRI叁维重建辅助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夏荧.复发性叁叉神经痛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
[9].张柏雯,匡炳霖,邹伟.舌咽神经痛综合征伴叁叉神经痛案[J].中国针灸.2019
[10].肖文华.多点射频治疗叁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