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导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体,光电,电导,单层,偶氮,电荷,电磁波。
光电导体论文文献综述
潘梦琦,唐永卫,陈元林,卢学佳[1](2018)在《光电复合海缆导体温度计算及参数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计算导体温度是实现海缆温度监测的重要条件。针对叁芯光电复合海缆,通过分析各层结构热阻对导体温度的影响,发现绝缘层热阻变化影响最大,进而提出一种利用电流差和导体温度差修正绝缘层热阻的方法。实际工况中无法直接获取导体温度,故利用BOTDA实测得光纤温度,通过有限元分析出光纤与导体温度变化量对应关系,从而得导体温度差。再将修正后的热阻代入计算,通过对比发现修正绝缘层热阻能够提高导体暂态温升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8年23期)
李严勤,李兴旺[2](2014)在《新型接入网用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的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1应用场合相对接入网用铜导体光电混合缆,新型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不仅解决了铜资源日益匮乏的困境,同时还降低了产品成本。新型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可用于室内外接入网,以及远端无人值守的机房、高速公路、铁路沿线、高层办公楼宇、智能电网中。可以预计,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型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2结构设计本公司设计的新型接入网用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导体采用抗蠕变(本文来源于《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贺少敏[3](2014)在《关于偶氮和酞菁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文明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同时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越来越被重视。现阶段,对于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的如何研发成为当今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机光电导体相关材料,进而对偶氮和酞菁复合光电导材料作了主要的分析,最后探讨总结了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的制备工艺。(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4年10期)
吕安强,李永倩,李静,张旭,吴飞龙[4](2014)在《光电复合海缆中光纤与导体温度关系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光电复合海缆中的光纤温度计算导体温度是进行导体温度监测和载流量计算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110 kV光电复合海缆的有限元模型,根据IEC 60287标准计算出热载荷,分析了负荷电流、环境温度、土壤与海水的表面传热系数等因素对海缆本体及周围温度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海缆导体温度、光纤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导体温度与光纤温度呈线性关系,光纤温度每升高1℃,导体温度升高1.3℃;相同光纤温度下,环境温度每升高1℃,导体温度下降0.3℃;海缆发热主要耗散于周围1.6m以内的土壤中,土壤与海水表面传热系数对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根据光纤温度和海水温度,可计算出导体温度,作为海缆导体温度监测和载流量计算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施卫,张显斌,贾婉丽,李孟霞,许景周[5](2004)在《用飞秒激光触发GaAs光电导体产生THz电磁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用半绝缘 Ga As材料研制的光电导偶极天线在飞秒激光脉冲触发下辐射 THz电磁波的实验结果 .Ga As光电导偶极芯片的两个欧姆接触电极间隙为 3m m,采用 Si3N4 薄膜绝缘保护 ,在 5 4 0 V直流偏置下被波长80 0 nm,脉宽 14 fs,重复频率 75 MHz,平均功率 130 m W的飞秒激光脉冲触发时产生 THz电磁波 .用电光取样测量得到了 THz电磁脉冲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分布 .THz电磁波的辐射峰值位于 0 .5 THz左右 ,频谱宽度大于 2 THz,脉冲宽度约为 1ps.(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学报》期刊2004年12期)
潘浦敦[6](2004)在《单层有机复合光电导体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涉及了单层有机复合光电导体产业化的叁大关键技术,即光电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复合、增感和纳米化)、单层有机光电导体的涂布工艺技术以及涂布设备制造技术。 酞菁复合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光电导性能的研究出现了与单一酞菁有机光电导材料不同的协同增强效应(H_2Pc/InCIPc)、线形迭加效应(TiOPc/CuPc)和相互抵消的负效应(TiOPc/InClPc)。对具有协同增强效应材料体系的研究表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其吸收范围得到明显拓宽;X-ray衍射表明复合后两者形成了共晶形态;XPS研究表明复合体系中发生了分子间部分电荷转移;UPS研究表明复合体系的功函数基本不变,而价电子结合能是各组分电子结合能的线形组合。 少量的叁硝基芴酮(TNF,TNF/BAH≤0.005)可以大幅度提高有机单层光电导体(TiOPc/BAH/PC体系)的光敏性。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紫外可见光谱(UV)和循环伏安(CV)等测试方法发现随着TNF浓度的增加,TNF和BAH之间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从而导致光电导体光敏性能的下降。 以络合物溶解法制备的InClPc纳米微粒,其光电导性有较大的提高。紫外吸收光谱表明纳米微粒的两个吸收峰较之本体材料发生了显着的蓝移;PVK包覆的纳米微粒固体粉末的衍射峰明显变宽。 研究了溶剂、聚合物、配比和涂布速度等因素对单层有机光电导体的影响,获得了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 同时研究了单层有机光电导体产业化的关键生产设备设计的主要参数与制造技术的要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10-01)
屈光辉[7](2004)在《光电导体中瞬态空间电荷电场对光电导开关及THz光电导偶极天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THz作为电磁波谱中至今仍然未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波段,已经被众多的科学工作者所关注。其独特的性质能够给成像技术、生物医学、通讯、国防等高科技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光电导开关作为兼顾脉冲功率和带宽的微波源,在THz电磁波的产生方面以及功率脉冲技术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光电导体中的载流子在光电导体内的运动情况决定了所输出电脉冲的波形,而载流子的运动是在光电导体内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的,所以光电导体内的电场对光电导开关的性能有显着的影响。光电导体内的电场是偏置电场、光电导体内光生载流子的空间瞬态分布所形成的空间电荷电场等迭加形成的合电场。偏置电场在光电导过程中变化较小,对载流子运动的作用稳定。而空间电荷电场随着载流子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同时影响载流子的瞬间运动状态,其变化复杂,并且对载流子运动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触发光功率较大的条件下,空间电荷电场对载流子的运动影响是十分显着的。触发条件下光电导体内部电场不仅显着的影响光电导开关产生超快电脉冲的功率、波形,而且对THz偶极天线的辐射功率也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利用计算机时域有限分析方法,模拟了光电导体内的瞬态电场,揭示了光电导体在超短脉冲激光触发下内部电场的形成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触发光功率较大的条件下,光电导体内存在多个电荷畴。 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根据载流子的运动特性的不同,对光电导开关的工作模式进行了细化分类。通过对THz光电导天线中瞬态电场的模拟,得到了芯片内瞬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态电流的变化曲线,并通过FDTD方法对瞬态电流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瞬态电场对THz偶极天线辐射的影响。 本文还通过实验研究了钝化工艺对THz偶极天线辐射功率的影响。与未钝化的光电导偶极天线相比,Si3N;钝化过的光电导偶极天线耐压能力显着提高,其辐射功率约为未钝化天线的1.5倍。另外,在新型光电导天线的研究方面,设计了缝隙天线与光电导偶极天线结合的新型THz天线。(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叶坚,汪茫,潘浦敦,陈红征[8](2003)在《InClPc/TiOPc复合单层光电导体中的电荷转移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化酞菁铟(InClPc)/酞菁氧钛(TiOPc)复合物为载流子发生材料,萘苯腙或叁硝基芴酮为载流子传输材料以及聚碳酸酯(PC)3组份制备单层有机光电导体,性能测试发现光敏性出现了正或负效应。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效应与复合物分子内的M→N部分电荷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3年01期)
雷鹰[9](2003)在《偶氮/酞菁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一章综述了有机半导体复合光电导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研究思路。第二章系统地研究了氯丹蓝偶氮/酞菁氧钛复合单层光导体的制备工艺条件(分散溶剂、材料配比、预涂层和光电导体的单双层结构等)对光导体的光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由两种光生材料氯丹蓝偶氮和酞菁氧钛、传输材料萘苯腙以及聚合物介质组成的多相多组分复合体系中,分散溶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二氧六环作为典型的双亲性溶剂,有效地分散和稳定了该多相多组分复合体系,得到的复合单层光导体的光敏性在整体上优于双层光导体,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分别表现出的偶氮和酞菁氧钛的光敏性(如AZO/TiOPc=8/2,CGM/CTM/PC=1/120/120时,具有明显的互补效应;在近红外光区明显高于酞菁氧钛与偶氮光敏性的线性加和,表现出协同增强正效应。 本论文第叁章阐明了以氯丹蓝偶氮/酞菁氧钛复合光生材料制备的单层光导体的光敏性协同增强效应和互补效应产生的机制。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基态下两种材料之间没有明显电子态相互作用和两种分子间的穿插与缔合。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都表明氯丹蓝偶氮和酞菁氧钛之间存在着光致激发状态下的、定向的部分电荷转移。两种材料在复合体系中既相互独立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又在激发态下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敏化作用,是复合体系光导性能互补效应和协同增强效应的本质因素。 根据激发态下部分电荷转移机理,本论文第四章选择具有电子受体特征比较明显的芴酮基偶氮制备了芴酮基偶氮/酞菁氧钛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研究结果发现复合材料的光导性能比氯丹蓝偶氮/酞菁氧钛复合体系有所提高,进一步证实了偶氮/酞菁复合材料光导性能的协同增强效应的内在原因。 本论文第五章采用液相直接沉淀和生物大分子包裹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酞菁氧钛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UV-Vis等测试方法对酞菁氧钛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发现该方法可以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稳定的酞菁氧钛纳米微粒,且粒径随制备温度升高有规律地从100nm减小到30nm。利用激子偶合理论成功地解释了纳米化对酞菁氧钛的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证明纳米化改变了酞菁氧钛的晶型。光电导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酞菁氧钛粒径越小光导性能越好(如); 摘 要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纳米酞着氧钛/花酮基偶氮复合单层光导体,并初步研究了其光电导性能。 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有以下两个创新之处:()采用两杂性的二氧六环做分散溶剂,成功地实现了酞警氧钛、绿丹蓝偶氮、茶苯晚以及聚合物介质组成的、多相多组分体系的稳定复合,从而制备出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光区都具有高光敏性的宽频响单层复合光导体。(二)通过溶液直接沉淀和生物大分子包裹相结合,获得了粒径可调的、稳定分散的酞蓄氧钛纳米微粒,为进一步提高酞警氧钛的光电导性能、研制性能更佳的光导体提供了机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1-01)
王昆林,刘子臣,高立模,朱箭[10](2002)在《非稳态闪光法测量不良导体热导率光电系统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子闪光灯代替高压脉冲电源及氙灯,对非稳态闪光法测量不良导体热导率仪器的光电系统做了改进,减小了电磁辐射干扰。(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02年06期)
光电导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应用场合相对接入网用铜导体光电混合缆,新型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不仅解决了铜资源日益匮乏的困境,同时还降低了产品成本。新型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可用于室内外接入网,以及远端无人值守的机房、高速公路、铁路沿线、高层办公楼宇、智能电网中。可以预计,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型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2结构设计本公司设计的新型接入网用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导体采用抗蠕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导体论文参考文献
[1].潘梦琦,唐永卫,陈元林,卢学佳.光电复合海缆导体温度计算及参数修正[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
[2].李严勤,李兴旺.新型接入网用铝合金导体光电混合缆的结构设计[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4
[3].贺少敏.关于偶氮和酞菁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的研究分析[J].科技风.2014
[4].吕安强,李永倩,李静,张旭,吴飞龙.光电复合海缆中光纤与导体温度关系的有限元分析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4
[5].施卫,张显斌,贾婉丽,李孟霞,许景周.用飞秒激光触发GaAs光电导体产生THz电磁波的研究[J].半导体学报.2004
[6].潘浦敦.单层有机复合光电导体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
[7].屈光辉.光电导体中瞬态空间电荷电场对光电导开关及THz光电导偶极天线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4
[8].叶坚,汪茫,潘浦敦,陈红征.InClPc/TiOPc复合单层光电导体中的电荷转移现象[J].功能材料.2003
[9].雷鹰.偶氮/酞菁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10].王昆林,刘子臣,高立模,朱箭.非稳态闪光法测量不良导体热导率光电系统的改进[J].物理实验.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