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型稀磁半导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克服了传统稀磁半导体电荷和自旋“捆绑”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电荷和自旋的分别调控。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析,采用Materials Studio的CASTEP软件包系统地研究了 LiZnAs、LiZnP和LaZnAsO基新型稀磁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性,为寻找理想的新型稀磁半导体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计算了 Cr掺杂LiZnAs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Cr原子掺杂浓度6.25 at.%的情况下体系对外不显示磁性,而当掺杂浓度提高到12.5 at.%时,体系有明显的自旋极化,铁磁耦合结果表明体系是铁磁性(FM)稳定。Li空位和Zn空位使得体系的稳定性降低,而As空位使得体系的铁磁状态更稳定。两个Cr原子相互作用产生了 p-d轨道电子交互,即产生Cr↑-As↓-Crt作用链,导致体系都是FM稳定。(2)计算了 Cr掺杂LiZnP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Cr原子掺杂浓度6.25 at.%的情况下,体系对外显示有磁性。铁磁耦合结果表明体系是FM稳定,铁磁稳定产生的原因是两个Cr原子相互作用产生了 p-d轨道电子交互,即产生Cr↑-P↓-Cr↑作用链。对空位体系的研究结果显示,Li空位增加了载流子浓度,导致体系的铁磁状态更稳定,Zn空位对体系的铁磁稳定性影响很小,P空位使得体系的铁磁稳定性下降。(3)计算了过渡金属元素(TM)掺杂LaZnAsO(TM=V、Cr、Mn、Fe、Co和Ni)时的电子结构和磁性,Ni掺杂LaZnAsO具有非磁性性质,V、Cr、Mn、Fe和Co掺杂LaZnAsO具有磁性,体系的磁矩主要来源于TM原子。用两个TM原子替换Zn原子,Mn、V这两组掺杂LaZnAsO是反铁磁性(AFM)稳定,Cr、Fe、Co这三组掺杂LaZnAsO是FM稳定。用碱土原子AE(AE=Ca、Sr、Ba)引入载流子,用TM原子引入磁矩,共同掺杂LaZnAsO来实现载流子和电荷的分别调控,还研究了不同载流子浓度对于体系的影响。本论文用TM原子引入自旋来提供磁矩,用空位或AE原子来提供载流子,以实现自旋和电荷的分别调控。研究结果表明:TM原子的引入可以使得非磁性基体对外显示磁性。而载流子可以调控磁性原子的耦合状态,载流子浓度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载流子可能会抑制铁磁有序,甚至减弱体系的磁矩及铁磁耦合状态的稳定性。只有当局域磁矩和载流子的浓度匹配得当的时候,整个体系才处于最佳的铁磁有序状态。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自旋电子学 1.2.1 自旋电子学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2.2 自旋电子学的应用前景 1.3 稀磁半导体 1.3.1 稀磁半导体的概念 1.3.2 稀磁半导体的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1.4 稀磁半导体的磁性产生机制 1.4.1 直接交换作用 1.4.2 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RKKY)模型 1.4.3 载流子调节的双交换理论 1.4.4 平均场理论 1.4.5 超交换理论 1.4.6 束缚磁极化(BMP)理论 1.5 自旋与电荷注入机制相分离的新型稀磁半导体 1.5.1 自旋与电荷注入机制相分离的新型稀磁半导体 1.5.2 “111”型新型稀磁半导体 1.5.3 “122”型新型稀磁半导体 1.5.4 “1111”型新型稀磁半导体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1 能带理论的一些基本近似 2.1.1 Born-Oppenheimer近似(绝热近似) 2.1.2 Hartree-Fock近似(单电子近似) 2.2 密度泛函理论(DFT) 2.2.1 Hohenberg-Kohn定理 2.2.2 Kohn-Sham方程 2.3 交换关联泛函 2.3.1 局部密度近似(LDA) 2.3.2 广义梯度近似(GGA) 2.4 本文采用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软件包(CASTEP)第三章 Cr掺杂LiZnAs的电子结构及自旋电子性质调控 3.1 Cr掺杂LiZnAs的电子结构和磁性 3.1.1 研究背景 3.1.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3.1.3 结果与讨论 3.1.4 小结 3.2 Cr掺杂LiZnAs铁磁稳定态研究 3.2.1 研究背景 3.2.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小结 3.3 空位对Cr掺杂LiZnAs体系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3.3.1 研究背景 3.3.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3.3.3 结果与讨论 3.3.4 小结第四章 Cr掺杂LiZnP的电子结构及自旋电子性质调控 4.1 Cr原子掺杂LiZnP的电子结构及磁性研究 4.1.1 研究背景 4.1.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小结 4.2 两个Cr原子掺杂LiZnP的的六个组态电子结构和磁性 4.2.1 研究背景 4.2.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小结 4.3 空位对Cr掺杂LiZnP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影响 4.3.1 研究背景 4.3.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小结第五章 “1111”型新型稀磁半导体LaZnAsO的电子结构及磁性研究 5.1 LaZnAsO基DMS的电子结构及磁性研究 5.1.1 LaZnAsO超胞构建和计算方法 5.1.2 LaZnAsO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5.1.3 小结 5.2 过渡金属掺杂LaZnAsO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研究 5.2.1 研究背景 5.2.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5.2.3 结果与讨论 5.2.4 小结 5.3 单个碱土原子(AE)与TM原子共掺杂LaZnAsO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研究 5.3.1 研究背景 5.3.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5.3.3 结果与讨论 5.3.4 小结 5.4 两个AE原子与TM原子共掺杂LaZnAsO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研究 5.4.1 研究背景 5.4.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5.4.3 结果与讨论 5.4.4 小结结论论文创新点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汪孟夏
导师: 张志华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稀磁半导体,电子结构,磁性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物理学
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
分类号: O469
DOI: 10.26990/d.cnki.gsltc.2019.000004
总页数: 120
文件大小: 13016K
下载量: 17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元砷氧化物YZnAsO和LaZnAsO的化学键和弹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06)
标签:第一性原理论文; 稀磁半导体论文; 电子结构论文; 磁性论文;
LiZnAs、LiZnP及LaZnAsO基稀磁半导体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