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在防伪领域中的雕刻凹版印刷(论文文献综述)
吴雨键[1](2021)在《稀土掺杂多模发光材料设计及其在防伪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面对造假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对新型防伪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光防伪材料隐蔽性好、发光颜色丰富可调且防伪效果直观,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传统单模发光防伪材料只能在单一激发方式下产生一种颜色的发光,易于被复制。而多模发光防伪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其在不同激发模式下的不同颜色发光可以实现直观、高效的防伪。其中,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具有稳定性好,可同时被紫外光和红外光激发,色纯度高,波长覆盖可见光波段等优点,是实现高效多模发光防伪的理想选择,在发光防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开发新型多模发光防伪材料、实现不同模式下差异明显的发光颜色为目的设计合成了三种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并对其结构、发光性能及过程和在防伪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通过水热法合成了GdF3:Yb3+,Tm3+,Eu3+双模发光防伪材料,利用其在365nm和980 nm激发下的橘红色和蓝紫色发光实现了防伪应用,并通过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谱对离子间存在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探究,给出了可能的上下转换发光过程。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作防伪图样,实现双模发光防伪应用。(2)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Bi4Ti4O15:Er3+双模发光防伪材料,利用其在980 nm和1550 nm激发下的绿色和红色发光实现防伪应用,并对其中Er3+不同的上转换多光子过程进行了探究。利用1550 nm激发下掺杂浓度为0.5%和3.0%的样品发光颜色分别为橙色和红色这一特性实现了对重要信息的隐藏,并对导致这一发光颜色变化的发光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目前研究较少的1550 nm激发发光防伪过程进行探究,为开发新型多模发光防伪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3)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GdTaO6:Mn4+,Er3+三模发光防伪材料,利用该材料在365 nm、980 nm和1550 nm光源激发下的深红色、黄绿色和黄色发光实现了防伪应用。通过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谱对其在红外和紫外激发下的Er3+、Mn4+掺杂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发光颜色改变以及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探究,给出了可能的上下转换发光过程。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作防伪图样,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安全系数更高的三模发光防伪。
周忙[2](2021)在《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图像研究与设计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形象的建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性课题。人民币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系统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从建国以来的第一套到一五套人民币一直承担着国家形象建构的历史重任。而当前国内外关于人民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社会与经济等宏观层面,对作为物质图像载体的功能与美学分析相对较少,恰恰通过聚焦于图像内容与形式的微观层面分析,才能深刻理解人民币对于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笔者以2019年深入参与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设计提升的项目经历为基础,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分析对第五套人民币的图像展开专题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主题图像的象征性研究。基于图像的象征性内涵,探究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主题图像在国家、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涵。(2)第五套人民币纸币防伪图像的安全性研究。立足于安全防伪的图像类型,分析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中的面额、图案、特殊图像等防伪图像元素的安全特性。(3)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主题图像的视觉设计提升。剖析第五套人民币提升品在人像设计、图案设计与视觉信息设计三个方面的变化,探究主景图像设计提升的形式语言。(4)第五套人民币纸币防伪图像的视觉设计提升。分析第五套人民币提升品防伪视觉设计的演变,探究防伪图像设计提升的形式语言。通过研究,本论文认为人民币主题图像与防伪图像的双重交织正是人民币图像区别于一般图像的核心特征,而这两种图像在人民币设计提升过程中呈现的从完整丰富到系统协调的主题图像趋势与从平面识别到立体识别的防伪图像趋势深刻反映了人民币中图像建构国家形象的关键策略。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个微观视角的物质分析基础,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材料。
付紫昌[3](2020)在《羧甲基纤维素稀土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在防伪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羧甲基纤维素(CMC)具有可再生、无生物毒性等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CMC制备金属高分子复合膜不仅有利于改善传统复合膜难降解、成本高等缺点,还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模量,这既是对纤维素高值化利用的探索和发展,也对提高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CMC与稀土金属离子Tb3+和Eu3+制备CMC/Tb-Eu和CMC/Eu(Ⅲ)复合膜。并建立了CMC与CMC/Tb-Eu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从而构建了复合膜的结构-性能关系。此外,还基于复合膜通过压光的方式制备CMC/Tb-Eu和CMC/Eu(Ⅲ)防伪纸。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成膜液干燥过程中的流变学变化,证实了CMC与CMC/Tb-Eu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模型。动态模量显示不同CMC/Tb-Eu含量的成膜液在干燥过程中其流变性质发生显着变化。所有初始成膜液的Han曲线能够良好重叠。根据复合膜的XRD数据计算得到复合膜的结晶度随着CMC/Tb-Eu含量的增加依次为23.1%、23.0%、18.6%和15.8%。这些证实了模型中CMC与CMC/Tb-Eu大分子之间存在一些相互作用,并且该相互作用不是氢键而是随机缠结。结合成膜液的复数黏度和松弛时间谱,也证实了模型中大分子缠结程度随着CMC/Tb-E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CMC/Tb-Eu含量为0.3g的成膜液中这种缠结作用是不均匀的,同时CMC/Tb-Eu的添加也削弱了CMC链间的相互作用。AFM图显示复合膜的平均粗糙度由于缠结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42、3.79、5.03、5.60nm。结合SEM图可以看到复合膜的表面平整光滑,并且裂纹随着缠结程度增加而消失。从横截面图中可以看到复合膜具有紧密的纤维素聚集结构,由于CMC/Tb-Eu含量为0.3g的复合膜的缠结作用不均匀,因此也观察到片层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导致其拉伸强度相比于CMC/Tb-Eu含量为0.2g的复合膜发生了下降,从78.76MPa下降到59.25MPa。同时该复合膜的荧光强度由于缠结作用不均匀造成的浓度淬灭而发生了下降。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干燥过程中的流变学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解释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2)利用J-O理论定量计算得到CMC/Eu(Ⅲ)复合膜中Eu3+的特征5D0→7F1磁偶极跃迁和5D0→7F2、5D0→7F4电偶极跃迁的光学跃迁强度参数。其Ω2随着CMC/Eu(Ⅲ)含量的增加依次为9.1676、7.1672和5.9842,Ω4随着CMC/Eu(Ⅲ)含量的增加依次为0.0838、0.1135和0.0314。Ω2大于Ω4的趋势说明了Eu3+与配体CMC之间存在共价键以及Eu3+位点周围的不对称性。进一步计算得到所有样品5D0→7F2跃迁的荧光分支比依次为87.01%、83.69%和81.54%,辐射寿命依次为3.0895、3.8193和4.4567ms,这说明在本实验范围内并未观察到CMC/Eu(Ⅲ)复合膜发生浓度淬灭现象。(3)采用简便、有效的方法制备的防伪纸在紫外灯下能够显示出整齐排列的圆形荧光,表明本文制备的防伪纸能够对荧光物质的形状、数量和位置起到较好的控制。荧光光谱显示防伪纸的发射光谱中观察到Tb3+位于545nm处的5D4→7F5特征跃迁发射峰强度最高,593nm处的发射峰由Tb3+的5D4→7F4跃迁和Eu3+的5D0→7F1跃迁叠加而成,615nm处的发射峰由Tb3+的5D4→7F3跃迁和Eu3+的5D0→7F2跃迁叠加而成,表明防伪纸保持着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通过对比CTE防伪纸与CE防伪纸的结构和性能,发现仅在荧光性能上有较大差异,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较小,这也说明了可以通过调整稀土离子达到颜色可控的目的。以上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防伪纸可利用现有的造纸设备完成,并具有荧光物质不容易造成叠加、折损等优势,在防伪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尚咪[4](2020)在《全彩荧光图像的色彩再现及其在防伪包装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光致变色因为可以给人眼特殊的视觉刺激并可以达到防伪功能,成为防伪材料的良好选择,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低毒、荧光寿命长、光稳定性好、发光光谱带窄、无生物自体荧光干扰、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光渗透深度强等优势,在生物医学、太阳能电池、固体激光器、传感器、三维显示、活体成像、防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光致发光材料之一。为了拓展上转换材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论文结合凹版印刷将其配制成上转换荧光油墨来实现防伪,荧光防伪元素多表现为半色调单一颜色印刷,因此,针对稀土上转换发光油墨的色彩特性与全彩成像成为本研究重点工作。本文从上转换发光材料出发,为了拓展该材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将其制备成发光强度高、分散均匀、印刷适性好、附着力强的水性上转换荧光油墨,分析了三基色上转换荧光油墨的发光性能和发光强度;并对三基色荧光油墨的多色复制进行探索,系统地讨论了网点排列、纸张特性、激发光功率、叠印色序、网点面积率对荧光油墨发光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光谱预测模型和基于网点扩大的半色调加网算法并结合凹版印刷技术,实现全彩色荧光图像在包装防伪领域的应用。首先,利用水热法合成水性聚氨酯包覆的β-Na YF4上转换荧光发光材料,并结合凹版印刷工艺,将其制备为水性凹印上转换荧光发光油墨,进而研究三基色荧光油墨的显色性能、凹印油墨印刷适应性以及实地印品的质量。据考证,三基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在水性聚氨酯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且不影响三基色上转换材料的发光效果,除此之外,油墨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够满足凹版印刷的需求。其次,对三基色上转换荧光油墨的多色复制及色彩控制进行探索,系统地讨论了网点排列、激发光功率、纸张特性、叠印色序、网点面积率对上转换荧光油墨阶调再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转换荧光油墨不同于下转换材料,不存在荧光淬灭现象,但墨层叠加的情况下会产生网点扩大进而削弱荧光发光的效果;激发光功率与三基色荧光油墨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纸张表面光滑有利于荧光油墨发光;叠印色块的上转换荧光光谱并非相应基色荧光油墨荧光发射光谱的直接加和,另外,印刷色序的改变会对多色荧光发射的综合表现产生较大的影响。接下来,为了实现高效的多色复制,获得理想效果的全彩上转换荧光图像,采用上述三基色上转换荧光油墨,基于色光加色法成像原理,理论上可以获得荧光彩图。荧光光谱预测模型旨在建立荧光油墨网点面积率和荧光发射光谱之间的关系,根据输入的色度值预测相应的光谱输出,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荧光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重建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对应测量样本的荧光发射光谱高度吻合。最后,基于调幅加网算法,引入周期性函数对网点扩大进行改进,并采用凹版印刷技术对荧光彩色图像在防伪包装上的应用做出探索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半色调算法对改进荧光发射光效果具有积极影响,荧光彩色图像在防伪包装上的应用潜力巨大,色彩复现效果好,提高了荧光防伪产品的品质,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李达[5](2017)在《B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印刷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印刷品大有取代传统印刷品的趋势,作为一家传统国有企业,在安全防伪印刷行业享有盛誉的B公司也同样受到强烈的冲击。B安全印务公司主营业务是国家和国家机构。随着票据、发票等传统印刷品数字化的进行,B公司传统主要营业生产任务量的下滑。为保证企业生存盈利,面向社会、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公司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为企业在未来开拓新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地基。通过在B公司重要的几个部门,主要生产制作的产品以及印刷行业尤其是在防伪印刷种类的调研后,本文归纳、分析、总结了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在以后的几年需要努力的方向,尝试着用PEST分析了该公司在整个宏观环境下面临的问题在利用SWOT分析从企业内部罗列分析了企业的优点、缺点、优势和劣势。针对现有的环境,提出了改进B安全印务公司关于拓展印刷产业战略的若干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实施,最后通过分析B安全印务公司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结合当前国家的政策以及未来印刷行业的发展等,最终通过对公司的战略分析与规划提出通过差异化战略,从产品、品牌形象和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战略规划,对公司发展与运营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从管理制度、人力培养、科技创新、生产优化和市场上品牌打造的几个方面进行规范与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本公司高端防伪印刷技术,拓展公司营业市场、达到更多的利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B公司在公司当前发展的局限性与面临的挑战有所分析。通过对防伪印刷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可性度做了研究,争取对国有企业的转型上有所帮助。
齐年强[6](2017)在《RSA算法在二维码防伪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许多不法分子利用防伪技术漏洞和防伪系统中密码体制的安全性漏洞制作假冒伪劣商品并盗取真伪验证过程中的密钥,严重地损害了厂家和消费者的利益。目前的防伪技术普遍存在成本较高、技术易于仿造、检测不便、缺乏唯一性等缺点,传统的密码体制存在模数易被分解获取私钥、大素数选取时间过长等缺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RSA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设计了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二维码防伪系统。在对传统的RSA加密体制深入的学习和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RSA算法。改进的RSA算法运用数学变换通过使用X来替代了公钥中的n,使得攻击者无法通过因子分解将n分解为因子p和q,从而获取私钥,破解密文。三因子的改进RSA算法指的是选取三个素数因子a1、a2、a3,它们的乘积为n,即n=a1×a2×a3。许多不法分子利用防伪技术漏洞和防伪系统中密码体制的安全性漏洞制作假冒伪劣商品并盗取真伪验证过程中的密钥,严重地损害了厂家和消费者的利益。目前的防伪技术普遍存在成本较高、技术易于仿造、检测不便、缺乏唯一性等缺点,传统的密码体制存在模数易被分解获取私钥、大素数选取时间过长等缺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RSA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设计了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二维码防伪系统。在对传统的RSA加密体制深入的学习和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RSA算法。改进的RSA算法运用数学变换通过使用X来替代了公钥中的n,使得攻击者无法通过因子分解将n分解为因子p和q,从而获取私钥,破解密文。三因子的改进RSA算法指的是选取三个素数因子a1、a2、a3,它们的乘积为n,即n=a1′a2′a3。在对现有的防伪技术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防伪系统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建立在二维码技术、密码学以及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是利用本地的二维码加密生成软件生成RSA算法加密后的二维码图形,消费者在移动设备上下载内置黑名单的扫描解码软件,对印刷至商品上的二维码图形进行扫描解码真伪验证。通过对该系统的测试,改进的RSA算法有效地提高了RSA算法的安全性,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真伪验证效果良好。引进的三个素数因子虽然增加了素数因子的个数但是减少了素数因子的位数,有效降低了大素数的选取时间,加上消除私钥和公钥中n的方法,无法通过因子分解获取私钥,因此改进的RSA算法能够解决模数易被分解获取私钥、大素数选取时间过长问题,并有效地提高了RSA算法的安全性。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能够解决防伪成本较高、技术易于仿造、检测不便、缺乏唯一性等问题。a3。在对现有的防伪技术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防伪系统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建立在二维码技术、密码学以及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是利用本地的二维码加密生成软件生成RSA算法加密后的二维码图形,消费者在移动设备上下载内置黑名单的扫描解码软件,对印刷至商品上的二维码图形进行扫描解码真伪验证。通过对该系统的测试,改进的RSA算法有效地提高了RSA算法的安全性,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真伪验证效果良好。引进的三个素数因子虽然增加了素数因子的个数但是减少了素数因子的位数,有效降低了大素数的选取时间,加上消除私钥和公钥中n的方法,无法通过因子分解获取私钥,因此改进的RSA算法能够解决模数易被分解获取私钥、大素数选取时间过长问题,并有效地提高了RSA算法的安全性。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二维码防伪系统能够解决防伪成本较高、技术易于仿造、检测不便、缺乏唯一性等问题。
汪文忠[7](2017)在《防伪印刷新技术在信息时代印刷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防伪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达到了较大的市场规模。但是,防伪与造假之间的"竞争"不断存在着,这也使得防伪技术的需求仍呈增长趋势,伪劣产品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为维护商品的稳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防伪技术的不断发展仍需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更先进的理念。
范瑞琪[8](2017)在《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防伪印刷新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式各样的产品层出不穷,但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获得超额的利润,采用了假冒伪劣、仿制高档的产品。这不仅困扰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损坏了商家的利益。为保护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各种防伪办法和产物也应运而生。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更有效、更低成本的新防伪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唐建新[9](2017)在《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印包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发展力量,由于其工业配套性较高,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经受了行业的暴风雨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触底反弹,印包行业也迎来又一轮崭新的春天。并且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物质的追求、审美的档次也愈发向高品质的多元化进行转变。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也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原本具有发展根基的企业加上新进入的新鲜力量,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这样的大环境也就需要公司进行及时的调整、相应的营销工具的使用和策略的制定,建立健全公司的营销制度体系,让科学的营销手段成为企业持续长效发展的保护伞,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KC印制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前公司的营销状况,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公司在营销策略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SWOT与STP的营销工具分析明确了公司今后的营销策略。围绕KC印制有限公司当前所生产的产品系列,提出了公司的营销目标,从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四个方面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在产品策略中主要围绕产品的组合策略,在基础产品和高端防伪产品分别确立不同的营销重点,以及通过品牌策略的不断深化加强产品策略的综合效力;在价格方面依据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和方法进行一般定价和差异化定价的灵活方式;渠道策略主要是针对渠道的选择和后期管理进行渠道的高校构建;在促销方面要多钟方式,例如广告、网络、公关关系、销售灵活组合,发挥推广的最大效用。最后,为了保证营销策略的落地和较好的执行效果,也为KC印制有限公司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措施,通过梳理营销观念、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高校信息化手段的建立以及高素质营销团队的组建来保障公司的营销措施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论文研究成果能够较大的提升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水平,对于促进KC印制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且依据理论作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对行业内其他同类公司营销策略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焦凯伟[10](2016)在《擦版辊制作设备及塑化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擦版辊作为钞券行业凹版印刷设备必需的一种印刷油墨擦拭结构,其辊体表面的机械性能直接影响印刷的质量。本课题对擦版辊制作设备--上浆机加热原理、加热方式、塑化工艺参数等进行研究,对传统上浆机加热系统进行理论和试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将陶瓷红外加热技术引入到上浆机设计与制造中来,优化设计结构排布方式。两种方案的上浆机设备均进行了生产制造,新型擦版辊成批生产了 300余根进行分析测试。对比两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验证了新型结构是最优的设计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钞券印刷行业目前使用的传统上浆机的塑化系统热风流动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上浆机内抽风系统的空气流动对擦版辊塑化的影响,进而研究制作擦版辊的浆料PVC(注: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在不同工艺温度下塑化后的机械性能变化,确定制作擦版辊的PVC浆料在塑化过程不同时段对能量的需求差异,将PVC浆料塑化过程所需要的能量进行阶段划分。(2)根据擦版辊PVC浆料对塑化过程的工艺温度的要求,研究物质热传递原理,分析传统上浆机“线加热”作业模式的弊端,研究上浆机加热系统在热传递方面的设计要求,提出设计上浆机的新理念。(3)按照分析的结果与设计要求,应用红外加热技术提升上浆机的塑化系统,将新型陶瓷红外上浆机进行工业实施。(4)研究陶瓷红外上浆机,测试新型上浆机的温度;应用新型上浆机制作擦版辊,通过生产使用验证其耐印性。
二、应用在防伪领域中的雕刻凹版印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在防伪领域中的雕刻凹版印刷(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掺杂多模发光材料设计及其在防伪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防伪技术简介 |
1.2 发光防伪材料介绍 |
1.3 稀土掺杂发光防伪材料概述 |
1.3.1 稀土离子发光原理 |
1.3.2 稀土掺杂发光防伪材料研究现状 |
1.4 防伪图样的实现方式 |
1.5 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1 选题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紫外-红外激发GdF_3:Yb~(3+),Tm~(3+),Eu~(3+)双模防伪材料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2.2.2 GdF_3:Yb~(3+),Tm~(3+),Eu~(3+)材料合成 |
2.2.3 防伪图样制作 |
2.2.4 材料表征方法 |
2.3 GdF_3:Yb~(3+),Tm~(3+),Eu~(3+)结构及发光特性分析 |
2.3.1 晶体结构及形貌分析 |
2.3.2 GdF_3:Yb~(3+),Tm~(3+),Eu~(3+)荧光光谱及CIE色坐标分析 |
2.3.3 能量传递过程分析 |
2.4 双模发光防伪应用 |
2.5 小结 |
第三章 双红外激发SrBi_4Ti_4O_(15):Er~(3+)双模防伪材料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3.2.2 SrBi_4Ti_4O_(15):Er~(3+)材料合成 |
3.2.3 材料表征方法 |
3.3 SrBi_4Ti_4O_(15):Er~(3+)结构及发光特性分析 |
3.3.1 晶体结构分析 |
3.3.2 SrBi_4Ti_4O_(15):Er~(3+)荧光光谱及CIE色坐标分析 |
3.3.3 发光过程分析 |
3.4 双模发光防伪应用 |
3.5 小结 |
第四章 紫外-红外激发Ba_2GdTaO_6:Mn~(4+),Er~(3+)三模防伪材料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4.2.2 Ba_2GdTaO_6:Mn~(4+),Er~(3+)材料合成 |
4.2.3 材料表征方法 |
4.3 Ba_2GdTaO_6:Mn~(4+),Er~(3+)结构及发光特性分析 |
4.3.1 晶体结构分析 |
4.3.2 Ba_2GdTaO_6:Mn~(4+),Er~(3+)荧光光谱及CIE色坐标分析 |
4.3.3 能量传递分析 |
4.4 三模发光防伪应用 |
4.5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图像研究与设计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提出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主题图像的象征性研究 |
2.1 图像与象征的内涵 |
2.1.1 图像的象征观念 |
2.1.2 图像的象征载体 |
2.2 主景图像的象征性研究 |
2.2.1 肖像与国家象征 |
2.2.2 建筑与社会象征 |
2.2.3 风景与文化象征 |
2.3 主题图案元素的象征性研究 |
2.3.1 国徽与国家象征 |
2.3.2 团花与艺术象征 |
2.3.3 文字与民族象征 |
2.4 小结 |
第3章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防伪图像的安全性研究 |
3.1 面额防伪图像的安全性研究 |
3.1.1 光变油墨面额数字 |
3.1.2 隐形面额数字 |
3.2 图案防伪图像的安全性研究 |
3.2.1 手工雕刻凹版头像图案 |
3.2.2 固定水印图案 |
3.3 特殊防伪图像的安全性研究 |
3.3.1 胶印对印图案 |
3.3.2 开窗图案 |
3.4 小结 |
第4章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主题图像的视觉设计提升 |
4.1 从精确到精微的人像设计提升 |
4.1.1 整体样式的调整 |
4.1.2 肖像细节的提升 |
4.2 从稳重到明快的图案设计提升 |
4.2.1 票面色彩的提升 |
4.2.2 图案层次的提升 |
4.3 由繁至简的视觉信息设计提升 |
4.3.1 元素构成的简化 |
4.3.2 整体版式的统一 |
4.4 小结 |
第5章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防伪图像的视觉设计提升 |
5.1 从单向到动感的视觉设计提升 |
5.1.1 光彩光变数字防伪图像 |
5.1.2 动感光变镂空开窗 |
5.2 从单立到融合的视觉设计提升 |
5.2.1 凹印对印水仙图案 |
5.2.2 凹印对印面额数字 |
5.3 从单一到丰富的视觉设计提升 |
5.3.1 白水印防伪图案 |
5.3.2 胶印对印数字防伪图案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学术论文发表成果统计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3)羧甲基纤维素稀土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在防伪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人民币防伪发展历程 |
1.1.1 荧光纤维在防伪中的应用研究 |
1.2 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及其复合膜的研究 |
1.2.1 羧甲基纤维素的流变学研究进展 |
1.2.2 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 |
1.3 稀土复合物的光学特性 |
1.3.1 稀土离子的跃迁特性 |
1.3.2 稀土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
1.3.3 J-O理论的应用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CMC/Tb-Eu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CTE悬浮液的流变特性及其与CMC溶液的差异 |
2.2.2 CTE含量对CTE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2.2.3 干燥温度对CTE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J-O理论在CMC/Eu(Ⅲ)共混膜光谱性质中的应用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CE共混膜的红外光谱 |
3.2.2 CE共混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 |
3.2.3 CE共混膜的透光率 |
3.2.4 CE共混膜的荧光光谱 |
3.2.5 J-O理论研究CE共混膜中的结构参数与Eu3+光谱参数间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羧甲基纤维素/稀土复合膜在防伪纸中的应用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CTE防伪纸的结构与性能 |
4.2.2 CE防伪纸的结构与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展望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全彩荧光图像的色彩再现及其在防伪包装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光致变色油墨 |
1.3 荧光防伪油墨 |
1.3.1 .紫外荧光防伪油墨 |
1.3.2 .稀土发光材料与红外荧光防伪油墨 |
1.4 荧光图像色彩再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水性凹印荧光防伪油墨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水性红外三基色荧光油墨制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基色水性荧光油墨的多色复制 |
3.1 .前言 |
3.2 .荧光加色法成像 |
3.2.1 .凹印测试文件的设计 |
3.2.2 .凹印质量稳定性测试 |
3.3 .全彩荧光油墨的色彩再现 |
3.3.1 .网点面积率对发光效率的影响 |
3.3.2 .纸张特性对发光效果的影响 |
3.3.3 .激发光功率对发光效果的影响 |
3.3.4 .叠印色序对发光效果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彩荧光发射光谱重建 |
4.1 .前言 |
4.2 .上转换荧光发光光谱重建 |
4.2.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光谱重建 |
4.2.2 .光谱重建模型的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荧光彩图半色调及其包装案例 |
5.1 .前言 |
5.2 .荧光图像半色调加网算法 |
5.2.1 .网点排布与色彩再现 |
5.2.2 .荧光彩图半色调 |
5.2.3 .优化的荧光半色调算法 |
5.3 .荧光彩图在防伪包装上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B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对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战略管理及其理论综述 |
2.1 战略管理概述 |
2.1.1 战略管理的概念 |
2.1.2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
2.2 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 |
2.3 差异化战略的含义与价值 |
2.3.1 差异化战略的含义 |
2.3.2 差异化战略的类型 |
2.3.3 差异化战略的价值 |
2.4 分析工具方法 |
2.4.1 PEST分析法 |
2.4.2 波特五力分析法 |
2.4.3 SWOT分析法 |
2.4.4 IEF与EFE矩阵 |
第三章 B公司现有状况分析 |
3.1 B公司简介 |
3.2 公司内部状况 |
3.2.1 公司主营产品与自身现状 |
3.2.2 公司企业形象和财务现状 |
3.2.3 B公司人力以及核心技术现状 |
3.3 公司外部环境 |
3.3.1 政治环境因素 |
3.3.2 经济环境因素 |
3.3.3 技术环境因素 |
3.3.4 社会环境因素 |
3.4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
3.4.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4.2 替代品的威胁 |
3.4.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4.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4.5 同行业竞争者分析 |
3.5 公司SWOT分析 |
3.5.1 B公司的优势与分析 |
3.5.2 B公司的劣势与分析 |
3.5.3 B公司的机会 |
3.5.4 B公司的挑战 |
3.5.5 IFE与EFE矩阵的应用 |
3.5.6 SWOT矩阵 |
第四章 战略制定与实施 |
4.1 B公司战略的选择与分析 |
4.1.1 B公司战略的基本定位 |
4.1.2 B公司差异化战略的提出 |
4.1.3 B公司差异化战略的目的 |
4.2 B公司差异化战略构建 |
4.2.1 B公司特种防伪产品差异化 |
4.2.2 B公司品牌差异化 |
4.2.3 B公司服务体系差异化 |
4.3 B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方案 |
4.3.1 优化产品生产过程 |
4.3.2 打造独特的品牌效应 |
4.3.3 科技创新 |
4.3.4 人力资源 |
4.3.5 综合管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附件 |
(6)RSA算法在二维码防伪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热门防伪技术的介绍 |
1.3 防伪技术发展的趋势 |
1.4 现有的防伪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二维码的理论基础 |
2.1.1 二维码概述 |
2.1.2 二维码的种类 |
2.1.3 二维码与一维码的比较 |
2.1.4 二维码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区别 |
2.2 QR Code二维码 |
2.2.1 QR Code码的图形结构 |
2.2.2 QR Code码符号版本和规格 |
2.2.3 QR Code特性 |
2.3 二维码防伪技术 |
2.3.1 现有的二维码防伪系统及方法概述 |
2.3.2 二维码防伪技术与不同防伪技术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对称加密技术的研究与算法改进 |
3.1 加密技术理论 |
3.1.1 对称加密体制介绍 |
3.1.2 非对称密码体制 |
3.2 传统的RSA算法 |
3.2.1 RSA算法起源和原理 |
3.2.2 传统的RSA算法安全性分析 |
3.2.3 传统的RSA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
3.2.4 传统的RSA算法存在的问题 |
3.3 改进的RSA算法 |
3.3.1 改进的RSA算法原理 |
3.3.2 改进的RSA算法相比于传统的RSA算法的优越性 |
3.3.3 改进的RSA算法相比于现已提出的改进RSA算法的优越性 |
3.3.4 改进的RSA算法与传统的RS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维码防伪系统可行性和需求分析 |
4.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4.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4.2.1 市场上流行的防伪系统 |
4.2.2 系统的设计思想 |
4.2.3 系统功能需求 |
4.2.4 系统性能分析 |
4.2.5 系统安全需求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维码防伪系统设计 |
5.1 二维码防伪系统总体设计 |
5.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5.2.1 二维码加密生成模块设计 |
5.2.2 扫描解码认证模块的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二维码防伪系统实现和测试 |
6.1 软件开发运行环境及运行平台 |
6.1.1 开发运行环境的分析 |
6.1.2 项目开发环境 |
6.2 二维码加密生成模块实现 |
6.2.1 RSA加密模块的实现 |
6.2.2 二维码生成功能实现 |
6.3 扫描解码认证模块实现 |
6.4 主要模块测试 |
6.4.1 软件界面及软件测试说明 |
6.4.2 不同条码识别能力测试 |
6.4.3 不同设备不同像素不同运行内存的兼容性适用性测试 |
6.4.4 二维码扫描解码准确性测试及测试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今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8)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防伪印刷新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伪印刷简要概述 |
二、防伪印刷的新技术 |
(一) 印刷油墨的防伪 |
(二) 印刷纸张的防伪 |
1. 防伪全息纸 |
2. 防安全线防伪纸 |
3. 防伪复印纸 |
4. 浮水印纸 |
5. 化学加密纸 |
(三) 印刷工艺的防伪 |
三、防伪印刷的应用 |
(一) 防伪印刷在人民币中的应用 |
(二) 防伪印刷在火车票中的应用 |
(三) 防伪印刷在门票中的应用 |
(9)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文献及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理论 |
2.2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
2.3 市场定位理论 |
2.4 营销策略理论 |
2.5 印刷业企业营销战略参考 |
3 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
3.1 行业发展现状 |
3.2 KC印制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
3.2.1 KC印制有限公司简介 |
3.2.2 KC印制有限公司主营业务 |
3.2.3 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现状 |
3.3 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存在问题 |
3.3.1 营销问题调查研究 |
3.3.2 营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 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4.1 KC印制有限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技术环境分析 |
4.1.4 社会环境分析 |
4.2 KC印制有限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
4.2.1 公司自身分析 |
4.2.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3 顾客分析 |
4.3 KC印制有限公司SWOT分析 |
5 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制定 |
5.1 KC印制有限公司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确定 |
5.1.3 市场定位 |
5.2 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目标及框架 |
5.3 产品策略 |
5.3.1 产品组合策略 |
5.3.2 基础产品策略 |
5.3.3 防伪产品策略 |
5.3.4 品牌策略 |
5.4 价格策略 |
5.4.1 影响价格的因素 |
5.4.2 定价方法 |
5.4.3 一般定价策略 |
5.4.4 差异化定价策略 |
5.5 渠道策略 |
5.5.1 渠道的设计 |
5.5.2 渠道的选择 |
5.5.3 渠道的管理 |
5.6 促销策略 |
5.6.1 广告宣传 |
5.6.2 网络促销 |
5.6.3 公共关系促销 |
6 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
6.1 培养内部营销观念的形成 |
6.2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
6.3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
6.4 提升信息化管理效能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擦版辊制作设备及塑化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擦版辊上浆机与擦版辊制作工艺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2 擦版辊机械性能要求及其制备过程温度影响因素 |
2.1 擦版辊使用过程机械性能要求 |
2.2 擦版辊浆料塑化过程的理论温度要求 |
2.3 擦版辊上浆机塑化实际温度影响过程分析 |
2.3.1 传统上浆机塑化系统 |
2.3.2 传统上浆机塑化系统温度测试 |
2.4 因温度因素影响擦版辊机械性能分析 |
2.4.1 因温度影响擦版辊机械性能的实验设计 |
2.4.2 温度对擦版辊机械性能影响的实验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上浆机塑化系统建模分析 |
3.1 上浆机塑化腔CFD模型 |
3.2 建立上浆机塑化腔 |
3.3 网格划分 |
3.4 仿真过程 |
3.5 温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新型上浆机的设计与工程化实现 |
4.1 新型上浆机的设计 |
4.1.1 上浆机塑化系统加热分析 |
4.1.2 改进上浆机塑化系统思路分析 |
4.1.3 上浆机塑化系统选型红外辐射器使用“匹配”理论 |
4.1.4 红外辐射加热与PVC材料被加热过程分析与选型 |
4.2 新型上浆机的工程化实现 |
4.2.1 新型上浆机加热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分析 |
4.2.2 应用红外加热技术提升上浆机加热系统 |
4.3 本章小结 |
5 新型上浆机实验验证与分析 |
5.1 新型上浆机塑化系统温度测试实验及分析 |
5.2 新型上浆机制作的擦版辊上机使用情况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应用在防伪领域中的雕刻凹版印刷(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掺杂多模发光材料设计及其在防伪中的应用[D]. 吴雨键. 西北大学, 2021(12)
- [2]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图像研究与设计提升[D]. 周忙.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3]羧甲基纤维素稀土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在防伪纸中的应用研究[D]. 付紫昌.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全彩荧光图像的色彩再现及其在防伪包装上的应用[D]. 尚咪.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5]B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D]. 李达.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2)
- [6]RSA算法在二维码防伪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 齐年强. 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7]防伪印刷新技术在信息时代印刷中的应用[J]. 汪文忠.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7(10)
- [8]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防伪印刷新技术及应用[J]. 范瑞琪.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6)
- [9]KC印制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唐建新.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2)
- [10]擦版辊制作设备及塑化工艺技术研究[D]. 焦凯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