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截面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截面,强度,混凝土,碳纤维,基柱,中美,炉渣。
正截面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辰[1](2019)在《中美混凝土规范轴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这一问题,将中美相关规范进行了对比,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具体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相同轴压构件,美国规范计算得到的纵筋配筋面积大于中国规范的要求,并且这一差异随着短柱长细比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4期)
温世臣[2](2019)在《复杂型建筑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正截面抗折强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抗折强度测试是建筑坚实程度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构件长径比设置为3,构件高设置为900 mm,外钢管外径设置为300 mm,依据构件材料相关规程制度,将构件混凝土等级设置为C40,钢材的型号为Q235。依照参数设定,对3个参数相同的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构件正截面抗折强度进行测试。构件安装完毕,通过分级加载方式完成测试,且当荷载接近极限抗折强度时,采用慢速连续加载的形式施压,并连续记录与每一级荷载相应的应变片显示值。根据施压过程和得到的荷载与抗折位移间关系,计算构件抗折强度值。相关实验表明,在构件外层钢管轴向形变中,两个观测点获取的数值比较接近,且在弹性阶段,各个观测点所得数值几乎呈重合趋势;在钢管内层轴向形变中,能够显着观察出构件1钢管没有进入屈服阶段,原因应该是钢管内层尺寸相对较小;与当前方法比较,所提方法模拟值与实际值拟合度更高。综合各种实验结果,所提方法性能完善,可靠性高。(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双华,汪杰,陈宾,段寒风[3](2017)在《高强度碳纤维棒主筋高炉渣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3根配置高强度碳纤维棒高炉渣混凝土梁和3根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发现配置碳纤维棒主筋的高炉渣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较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梁略有下降,主要表现为:除1根配置碳纤维棒主筋的高炉渣混凝土梁破坏荷载能达到设计要求外,其余两根梁破坏荷载分别能达到设计荷载的99%和95%;梁体裂缝发展明显更快,且裂缝宽度更大,碳纤维棒拉断时,梁体裂缝基本在1.4mm左右。针对裂缝超宽的问题,提出在梁侧增设腰筋的方式以限制裂缝的开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经试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抑制裂缝的发展,减小跨中挠度,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06期)
易达,唐涛,翁怡军[4](2016)在《中美混凝土规范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及其可靠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算例对比中国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与美国ACI318-08《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2]中对矩形截面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规定。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取得混凝土以及钢筋的强度概率分布,进而用可靠度的方法来评价中美规范对算例受弯构件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6年06期)
何艳芳[5](2015)在《基于对称配筋的箱形截面桥墩正截面强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规范和文献鲜有完整的桥墩箱形截面强度计算方法和计算思路,为此介绍了箱形截面强度计算原理和方法,认为可按截面高度,将其划分为6个范围,并逐一给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可得出预估配筋量,结合规范最小配筋率及其他规定,可对实际工程中的本类桥墩进行合理配筋。(本文来源于《交通建设与管理》期刊2015年06期)
闫煦,华玉彬[6](2014)在《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正截面强度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是一种对废弃混凝土循环再利用的混凝土加工技术,由于其在环保、节能、降低资源消耗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进行了7根再生混凝土梁与7根普通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强度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两种梁的正截面强度相关参数、破坏形式、跨中截面应变情况。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总体性能相近,在保持刚度稳定性方面,前者好于后者。(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4年09期)
吴邦达[7](2013)在《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近似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的计算很复杂,过去的规范有省去中和轴的近似计算方法,因不便限制受压区,后已取消,给设计计算带来不便。现提出带中和轴的近似方法,似可去弊补缺。且将常用的截面复核,改为截面设计,并用新的受压区判别法,直接得出配筋,更为方便。精度较高,经济合理。(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09-01)
范史文,王志刚[8](2012)在《箱形截面柱正截面强度计算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箱形截面柱强度计算的公式。并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对其截面配筋和强度计算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电脑编程实现了整个计算,并提高了设计计算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2年02期)
韦成龙,何志军,王光辉[9](2011)在《碳纤维布加固箱梁桥正截面强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纤维布加固箱梁正截面承载力的问题,开展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仿真分析.利用ANSYS及其二次开发技术,建立考虑材料、几何双重非线性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箱梁受力的非线性全过程,计算结果与《公桥规》方法对比,证明有限元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预应力度模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出碳纤维布加固箱梁的受力特点、破坏模式以及正截面破坏时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碳纤维布的应力情况。根据分析模型的破坏特点,本文提出计算假设,建立碳纤维布加固箱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为碳纤维布加固箱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周俊强[10](2011)在《灌注桩圆形截面的正截面强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中对于受弯基柱圆形截面的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明显有误,因此不能采用。文章提出了采用受弯基柱环形截面的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代替圆形截面的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供送电线路设计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11年08期)
正截面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抗折强度测试是建筑坚实程度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构件长径比设置为3,构件高设置为900 mm,外钢管外径设置为300 mm,依据构件材料相关规程制度,将构件混凝土等级设置为C40,钢材的型号为Q235。依照参数设定,对3个参数相同的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构件正截面抗折强度进行测试。构件安装完毕,通过分级加载方式完成测试,且当荷载接近极限抗折强度时,采用慢速连续加载的形式施压,并连续记录与每一级荷载相应的应变片显示值。根据施压过程和得到的荷载与抗折位移间关系,计算构件抗折强度值。相关实验表明,在构件外层钢管轴向形变中,两个观测点获取的数值比较接近,且在弹性阶段,各个观测点所得数值几乎呈重合趋势;在钢管内层轴向形变中,能够显着观察出构件1钢管没有进入屈服阶段,原因应该是钢管内层尺寸相对较小;与当前方法比较,所提方法模拟值与实际值拟合度更高。综合各种实验结果,所提方法性能完善,可靠性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截面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辰.中美混凝土规范轴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对比[J].山西建筑.2019
[2].温世臣.复杂型建筑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正截面抗折强度测试[J].科技通报.2019
[3].黄双华,汪杰,陈宾,段寒风.高强度碳纤维棒主筋高炉渣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17
[4].易达,唐涛,翁怡军.中美混凝土规范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及其可靠性对比[J].四川建筑.2016
[5].何艳芳.基于对称配筋的箱形截面桥墩正截面强度计算方法[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
[6].闫煦,华玉彬.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正截面强度对比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4
[7].吴邦达.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近似算法[C].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8].范史文,王志刚.箱形截面柱正截面强度计算浅析[J].华东公路.2012
[9].韦成龙,何志军,王光辉.碳纤维布加固箱梁桥正截面强度的计算[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周俊强.灌注桩圆形截面的正截面强度计算[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