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论文

顾秀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论文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搞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但是,课外阅读主要在课外由学生独立进行,而大部分学生自发的阅读行为都很难发生并持续进行。因此,要确保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认为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课外阅读动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次要指导小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无论是工具的一面,还是人文的一面,都需要以量的积累带来质的提升。教材的选编需要考虑到指导原则、语言点复现率、功能分类等多方面,课时也是有限,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课内阅读,单纯通过它难以全面深入地提高语文素养。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那些凡是语文水平比较好的学生,你只要问他学好语文的经验是什么,相信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的广泛阅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阅读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抽样调查显示,教师未干预的条件下,有近半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且阅读的内容以文学名著、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动漫四类为最大宗,且以后两宗为主流。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并没有进行有效阅读,甚至没有进行阅读,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学习,更加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导游执业自由化的放行,意味着导游将与旅行社“松绑”,这无疑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体现,也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供给型导游管理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出行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的自助游或是自由行。基于此,国家旅游局已于2016年5月下发《关于开展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江浙沪三省市、广东省的线上导游开展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在吉林长白山、湖南长沙和张家界、广西桂林、海南三亚、四川成都的线上线下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

一、 激发课外阅读动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营造氛围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这种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而成就动机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类,从学生年龄和阅读性质两个角度来看,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附属的内驱力较为直接有效。具体可以有四种激发方式,成就激发,教师可做出要求,如果学生完成推荐书目,那么给予积分奖励,到学期末评优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教师的赞许,能够诱导多数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所谓任务激发,需要明确阅读范围,制订阶段任务,经常强调学习目标和接近目标的距离。所谓兴趣激发,是指课外阅读的范围,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因人而异,同中有异。所谓竞争激发,是指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形成互比竞争的氛围,单独阅读有利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学生自由驰骋,而互相交流,则对“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生具有促进作用。

营造氛围,可以借鉴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路根据指定阅读内容模拟场景。建构主义认为语言学习中“情境”是学习的条件,认知心理学“双重编码理论”指出在情境中学习时,由于情境编码与语义编码相互衬托,习得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时记忆而经久不忘。尽管结合情境教学有着独特的优点,但它也存在耗时久的缺点,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只能针对经典读物有限使用。如指导学生读《西游记》,读完后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分别模拟唐僧、悟空、悟能、悟净,交流取经过程中的感受,学生做好准备后,抽取数组上台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先对《西游记》这部名著充分阅读,才能得出独到的体会,其余的名著教学也可参照此法,虽然耗时较久,但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和熏陶,必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助益。

二、 慎重推荐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真正把自己读进书籍中,才能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印象,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吸取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据可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现金支出的占比从1985年的4.79%逐步增加至2011年的11.50%,达到最大,其后在10%左右徘徊,2016年占比为9.39%。如图9所示。

三、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勾画出一位人物的肖像,注明主要特征,梳理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读《三国演义》时,就可以发动同学分工合作,每人介绍一个人物,描述他们的能力、性格、事迹等,最后集中展示。如在阅读《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林冲,边阅读边思考,从主要人物出发去思考故事情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件?起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林教头怎样的品质?围绕主要人物这个核心,引导学生潜心阅读。

(一) 抓住主要人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1~6年级的小学生,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鉴于此,我们在阅读指导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二) 提炼主要情节

文学作品都有其故事情节,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是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部分提炼出作者的思路梗概。比如阅读《牧童和狼》这个故事,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牧童喜欢骗人们狼来了,后来真的狼来的时候就没有人相信他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会相信你。

(三) 摘抄名言警句

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用笔画下一些优美的句子、哲理性强的句子,有了感悟可以写下旁批,并注意把一些经典的句子摘抄下来,做成读书笔记。经过日积月累,达到一定优质的量后,就会实现质变,使阅读的能力变成思考与写作的能力。如本学期我们年级组统一设计的“悦读乐写”课外阅读记录卡,鼓励学生把阅读到的好词佳句积累到阅读记录卡上,并设计《童心慧眼》一栏目,用写画结合的方式记录下一周中难忘的瞬间,激发学生阅读习作的兴趣。

(四) 区分精读泛读

每天不管多忙,都至少抽出半小时阅读时间,长此以往养成阅读习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五) 做好总结交流

每天可以利用晨读或活动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进行读书汇报,或者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这对作汇报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总结的机会,也可以借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说,也可以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激发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

能够佐证陆游初仕的作品很多,诸如《云门寿圣院记》《老学庵笔记》等等,然而邹先生却选择《留题云门草堂》和《泛瑞安江风涛贴然》两首诗。

四、 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一) 每天定时阅读

精读课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接收,泛读课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小学生而言,精读更加重要,精读可以为主体对字词句等语言点的编码提供细致周密的线索,为语言大厦的构建提供砖瓦。对经典名篇应采取精读法,而大部头的、较为浅显的应采取泛读法。同一本书中不同的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侧重精读,对于那些暂时理解上有难度、兴趣不大的部分可以侧重泛读,等需要时可以回过头来进行精读。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精读或泛读的阅读方法,不应该进行没有区分地阅读。

二是专业的路径。构建了“数据分析—核实调研—信息专报—问责处理”的完整工作链条,理顺了从宏观数据到具体案例,再到政策建议的工作逻辑。同时,注重将金融监管与部门预算监管、转移支付监管、资产监管、外债监管等财政监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数据共享、情况通报、联合监管等方式,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的监管合作。

(二) 随身携带书籍

包里随身携带书籍,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无聊的等待变成有效的阅读,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 边读边思考

当今社会流量至上,即使是小学生也不能脱离时尚潮流的影响。我们在推荐课外读物时需要注意教育性、文化性、互补性。所谓教育性,要求我们选择能够陶冶人、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读物,以主流价值观影响下一代。所谓文化性,要求我们选择经得起成长考验,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读物,要让学生成年以后用得着、想得起,少读过于低幼的读物。所谓互补性,是指课外读物与课内教材互联互通,我们可以在讲授课文时,推荐相关阅读内容,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可以推荐《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等书,让他们对三国有更多的了解。

(四) 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时,指导学生进行圈画、批注、摘抄或背诵。动笔圈出关键词,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弄清问题做好批注,在有感悟的地方写上心得体会,摘抄好词好句,背诵好的句段,都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五、 深化检查,落实阅读

课标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这些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收获,阅读能力才会有提升。

(一) 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走马观花以手段为目的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对象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通过书籍认识社会、体悟人生。如在阅读《城南旧事》时,我们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五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导读单:1. 分析你所读章节中小英子和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2. 积累好词佳句;3. 复述精彩情节,品味文章语言;4. 把以上几个阅读提示做成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

(二) 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比较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的内容、种类、数量,甚至学生的阅读喜好和个性特点,都可以在读书笔记中有所体现。

主要包括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要求、机械深松深耕技术、耙耱整地技术、深施化肥技术、播种技术、中耕培土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收获技术等。

(三) 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

每月可以在班内评出一名“阅读之星”,以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每个年级每月评选出一个“书香班级”,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阅读评比,优胜者获得“书香班级”的荣誉,在全校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带动全校阅读。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落实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数学实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学生的想法各式各样,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和他们一起去体验、思考、探索。数学隐性知识需要活动经验来滋养,因此数学实验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赵令德,陈燕.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教育研究,2007(11).

[4]杨勇军.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山东教育,2007(7).

作者简介:

顾秀群,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标签:;  ;  ;  ;  ;  ;  ;  ;  ;  ;  ;  ;  ;  ;  

顾秀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