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腐烂茎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腐烂茎线虫,纯化培养,甘薯
腐烂茎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毛佳,曹凯歌,章安康,汪国莲,孙厚俊[1](2019)在《一种纯化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系世界上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试验通过甘薯培养皿接种法、薯条离心管接种法、薯块切片打孔接种法等3种方法比较线虫培养方面的优缺点,筛选出以甘薯切片打孔接种法,接种已受孕单条雌虫为接种对象的培养体系。该体系为高纯度培养纯化腐烂茎线虫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系统研究腐烂茎线虫个体遗传学及个体发育学等学科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6期)
马居奎,孙厚俊,张成玲,杨冬静,谢逸萍[2](2019)在《基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的SSR信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遗传关系,获得稳定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子标记,使用MISA软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全基因组1 761个scaffolds进行搜索,共获得9 745个SSR位点,平均11.40 kb出现一个SSR。在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基元出现频率最高(83.06%),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10.62%);除单核苷酸重复基元外出现次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T/AT(5.36%)。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SSR位点长度小于12 bp分布最为广泛,占总SSR的59.67%,长度大于30 bp的最少,共有114个,仅占1.17%。研究表明,利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数据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为进一步开发马铃薯腐烂茎线虫SSR标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宏宝,毛佳,曹凯歌,付佑胜,吴险平[3](2019)在《不同遗传背景腐烂茎线虫生物学杂交体系构建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群体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生物学杂交体系的构建方案,分别通过薯片平板杂交法、薯条离心管杂交法、薯块切片打孔杂交法构建3种生物学杂交体系探讨了不同遗传背景线虫群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的情况。结果显示,3种杂交构建方案均可以培养成功,不同的是甘薯切片接种法杂交率高、后代数量多,亲本自交数量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显着,同时甘薯切片法微环境更接近原始寄主状态,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相比甘薯平板打孔法和薯条离心管杂交法更便于线虫在小孔内集中,增加线虫杂交几率。比较不同杂交体系优缺点,认为甘薯切片打孔法所构体系为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学杂交试验最佳体系。同时,试验对"DeLY×DeYL"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定,验证杂交体系是成功的。该体系的建立可揭示不同地理来源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腐烂茎线虫群体间杂交在后代遗传背景上表现异质性。该结果可为今后不同遗传背景线虫间进行生物学杂交提供技术指导,并为不同遗传背景线虫的生殖隔离与其他进境检疫性线虫的生物学杂交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丁华锋,李素芳,张云杰[4](2019)在《河南省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薯又称红薯、番薯、地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素有"长寿食品"之美誉,越来越被群众所喜爱,其抗旱能力强、稳产性高、经济效益好,逐渐成为河南省农业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达到28(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毛红彦,李素芳,马占宽[5](2019)在《不同药剂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薯腐烂茎线虫病是甘薯上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药剂,2015~2016年田间试验了7种药剂穴施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甘薯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5%辛硫磷颗粒剂、30%叁唑磷微囊悬浮剂和10%噻唑磷颗粒剂对甘薯腐烂茎线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30%叁唑磷微囊悬浮剂不仅对甘薯的存活率和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增产效果相对较高,可作为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主推药剂。(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9年01期)
王祥会,焦玉霞,孔德生,惠祥海,许玲[6](2018)在《邹城市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药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甘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为甘薯腐烂茎线虫的发展蔓延提供了条件。通过2015~2017年的田间调查,甘薯腐烂茎线虫病在山东省邹城市危害严重,为了较好地控制该病的发展蔓延,通过选用不同的杀线药剂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噻唑膦颗粒剂3.0kg/666.7m~2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5.89%,噻唑膦、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药剂均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同时能明显增加甘薯产量,完全可以替代高毒农药用于生产。(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8年12期)
赵立荣,武目涛,赵菊鹏,何日荣,王泊理[7](2018)在《腐烂茎线虫对不同杀线剂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腐烂茎线虫英国种群对6种不同杀线剂的敏感性,所试6种药剂处理腐烂茎线虫1 h、2 h、24 h后均有一定灭杀或抑制作用。LS011、阿维菌素、噻唑膦、甲维盐、氟吡菌酰胺、异菌脲处理24 h的LC50分别4.540 9、6.622 9、 523.192 9、343.312 0、4 859.326 3、24 838.768 5μg/mL。LS011、阿维菌素、噻唑膦和甲维盐可以作为处理种球、种苗候选剂。(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8年06期)
王祥会,焦玉霞,孔德生,惠祥海,赵艳丽[8](2018)在《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腐烂茎线虫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为害马铃薯和甘薯。介绍了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症状和鉴定方法,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R值为0.881 9,判定在我国的风险性为最高风险级别。结合前人研究与实践,对腐烂茎线虫的防控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10期)
郑庆伟[9](2018)在《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调查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查清腐烂茎线虫对马铃薯的危害情况,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线虫专家以及内蒙古、吉林、重庆、甘肃等马铃薯主产区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植物检疫人员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情况调查。专家组一行实地调查(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3期)
赵艳丽,孔德生,惠祥海,孙明海,许玲[10](2018)在《防治甘薯田腐烂茎线虫的药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腐烂茎线虫病在山东省邹城市甘薯田为害严重。通过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明确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每667 m2分别穴施10%噻唑膦颗粒剂1.5 kg、10%噻唑膦颗粒剂2 kg、20%噻唑膦悬浮剂1.0L、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2.0 kg、0.5%阿维菌素颗粒剂+10%噻唑膦颗粒剂2.0 kg共5个较优处理,防效分别为95.55%%、95.86%、94.59%、95.19%、94.29%,挽回损失率分别为83.40%、90.06%、82.60%、83.94%、81.86%,控害及挽回鲜薯产量的效果明显,可以替代以往甘薯生产中曾使用的高毒农药涕灭威。综合防治费用考虑,推荐生产中穴施10%噻唑膦颗粒剂1.5~2.0 kg/667m~2、20%噻唑膦悬浮剂1.0 L/667m~2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10%噻唑膦颗粒剂2.0 kg/667m~2防治腐烂茎线虫,收益高于涕灭威。(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07期)
腐烂茎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遗传关系,获得稳定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子标记,使用MISA软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全基因组1 761个scaffolds进行搜索,共获得9 745个SSR位点,平均11.40 kb出现一个SSR。在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基元出现频率最高(83.06%),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10.62%);除单核苷酸重复基元外出现次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T/AT(5.36%)。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SSR位点长度小于12 bp分布最为广泛,占总SSR的59.67%,长度大于30 bp的最少,共有114个,仅占1.17%。研究表明,利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数据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为进一步开发马铃薯腐烂茎线虫SSR标记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腐烂茎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毛佳,曹凯歌,章安康,汪国莲,孙厚俊.一种纯化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马居奎,孙厚俊,张成玲,杨冬静,谢逸萍.基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的SSR信息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9
[3].王宏宝,毛佳,曹凯歌,付佑胜,吴险平.不同遗传背景腐烂茎线虫生物学杂交体系构建与验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丁华锋,李素芳,张云杰.河南省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控[J].河南农业.2019
[5].毛红彦,李素芳,马占宽.不同药剂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试验研究[J].植物检疫.2019
[6].王祥会,焦玉霞,孔德生,惠祥海,许玲.邹城市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药效评价[J].基层农技推广.2018
[7].赵立荣,武目涛,赵菊鹏,何日荣,王泊理.腐烂茎线虫对不同杀线剂的敏感性[J].植物检疫.2018
[8].王祥会,焦玉霞,孔德生,惠祥海,赵艳丽.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8
[9].郑庆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调查活动[J].农药市场信息.2018
[10].赵艳丽,孔德生,惠祥海,孙明海,许玲.防治甘薯田腐烂茎线虫的药剂筛选[J].中国植保导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