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生活是指当代先进智能技术应用下具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实际的应用领域。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的含量,但是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智慧生活是指人们基于满足自身各种欲望而对生活和客观世界的一种构想和设计,相对来说更呈现出感性和模糊性。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智能显然更倾向于人类主体基于本能的创造,智慧在立足于本能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实现了对本能的超越,完全上升到一种理论和思维。辨析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概念,有助于人们厘清人类生活变迁的轨迹。最重要的是,深度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我们在当代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关键词:智能生活;智慧生活;物化;生产与生活互构
众所周知,智能时代的智能生活是智能技术成果普及大背景下的一种社会生活形态,这种形态使得大众生活产生了诸多便利以及提高了很多事物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智能生活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因此,对“智能生活”这一学术研究热点,许多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仔细去研读、分析关于智能生活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已有的观点大多表现出“宏观叙述概括”的弊端,不过是对一些浅层次问题的“再叙述”,根本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该立足于“智能生活”基本概念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世致用的功效。因此,本文从智能生活基本概念入手,重点剖析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的核心内涵,并对两者之间的特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再梳理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一、何谓智能生活
(一)智能范式的哲学基础
“智能”一词虽然活跃于当代社会的话语体系中,但它的出现却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早在先秦时期的哲学本文中,就存在着对“智能”一词的详细解释。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飞行力学实验室开发了气动数据库DATCOM,其包罗了从1903年第一架飞机开始直到1978年中止数据库更新的几乎全部美国飞机的飞行试验数据[1,2]。虽然DATCOM在面对一些特殊布局如飞翼式布局时,分析起来比较困难,在面对超级复杂的超常规布局时更是无法使用,但这是人类第一次将数据库技术应用到飞机数据管理中。
据《荀子·正名篇》中的记载:“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为知觉就是人能够用以认识事物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知觉和所认识的事物在长期的相互交融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形而上形态的能力。所谓本能就是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的处理事务的能力,而本能与智慧融合在一起激发出来的综合技能则称为才能[2]。
通过荀子对“智”与“能”的解释,我们能够明确两个方面的认识,即“智”主要针对的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心理特点,而“能”则主要集中在实际活动的心理特点。因此,智能则是囊括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一种主观思想意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有效结合。所以说,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智慧生活其实也是构建了一种关系网络模式,即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链接。智慧生活从根本上加强了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整个世界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实知篇》中也说道:“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可以说远在近两千年前的王充就已经认识到了智能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且同时我们还能够看到智能的另一方面哲学特性,那就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这也就是后来顾炎武所提倡的“经世致用”[3]。另外我们也能够看到,智能在一定程度上还与普通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与王阳明所说的“与愚夫愚妇同德”。也就是说,智能只有“下沉”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够发挥核心价值。因此,智能更多侧重的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能力。
(二)智能的心理学发展
我们知道西方的哲学知识体系是非常丰富的,以希腊哲学为例,其哲学内在逻辑就是一种智慧和知识的构建。但是“智能”在西方文化中的叙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却是由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来完成的[4]。
其实智能机器就是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能对自我行为加以控制,并且其内在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种零件却不像人体内部结构那样复杂。智能机器的有效运行,首先依靠的是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包括了内部数据传感器和外部数据传感器,在具体的感觉上囊括了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8]。可以说智能机器能够确确实实与实际的感觉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各种感受器之外,智能机器还具有效应器,这种效应器就是智能机器对周围环境做出某种反应的途径和手段。
在西方,学者利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将智能进行了内部划分与剖析。一般来说,西方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包含了八个板块,即语言智能板块、逻辑智能板块、空间智能板块、肢体运作智能板块、音乐智能板块、人际智能板块、内省智能板块和自然探索智能板块。通过这种心理学理论进行剖析,我们能够明确发现,人的智能是内在心理和外界客观现实的一种交叉反映,并且人的内在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外界客观现实影响而发生变化的[5]。
另外,西方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作为个体来说,其内在的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创造的,并且还能够通过现实中的各种实践方式和认知方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智能是一种靠内在心理的变化而呈现出高度动态化的形态。可以说智能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个人后天的努力,主观因素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影响要超过客观因素的影响[6]。从这一点来看,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和智力的重要性,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智能机器与智能生活
近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普遍运用,“智能”在其原来的含义上有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这种拓展和延伸主要表现为由原来哲学性和心理学性的含义逐渐向自然科学性含义过渡。拓展后的“智能”一词主要说的是智能机器[7]。
霍华德·加德纳就从人内在心理结构的角度用多元理论来剖析“智能”这一概念。他认为其实每个人身上存在着个体相对于群体而呈现出独立的、与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具有相当密切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就被称为智能。
由上所述,智能生活不仅拉近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还增强了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因此,智能生活从根本上缩小了客观世界的范围和距离,从而有效地打破了长期以来空间和实践对万物之间联系产生的各种阻碍。
三要着力强化风险防控。要深入排查资金资产管理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现金管理,扩大公务卡实施范围,强化资金监管。要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的培训和实施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风险的发生。
虽然智能化机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理念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使得人的行为或动作及其各种感应无法在智能机器上进行转换。但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出现以后,智能问题从根本上转换为数据问题。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一轮技术革命,也就是所谓的智能革命。通过这场智能革命,智能生活来临,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大的变化表现为大大降低了人们使用机器时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基础的高度,从而使智能机器得到了迅速的普惠化[9]。
智能生活则是建立在智能机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是社会民众能够依靠智能机器对外在客观世界进行主观性的实践,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由此看来,智能生活则是人通过智能机器而主观地改造世界的一种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大大地凸显了人欲望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可以说进入智能生活以后,人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且这种满足程度是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10]。
(四)从物化的观点看
如果我们从心理和生理去审视智能生活,就会发现其实所谓智能生活就是人类社会进行物化实践的一种过程。人类的欲望其实是无限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总有一些新的欲望出现。其实欲望恰恰是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尤其在这些欲望之中注入了很多逻辑性的思考。但是智能生活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类与客观世界拉近了距离,渐渐地缩小了人与其他世界万物的区别,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物化的过程。
从本质来看,其实机器的智能形式只不过是通过各种科学技术将人类的智能赋予机器,而机器归根到底却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本体。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智能机器实现了人与物之间的有效连接,进一步增强了物与物之间的贯通。这样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客观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广义上的会计监督的内容会更加广泛,除了狭义上会计监督的内容之外,还包含了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监督体系,比如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此外,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所受保护的相关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社会监督,比如大众舆论的影响。会计监督体系的不断成熟,对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会计监督体制也确立了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但切不可掉以轻心,在现代化企业的建设过程中,仍会产生许多的弊端因素,比如,个人主义和小集体主义的出现恶意助长了歪风邪气,如此恶劣的影响更是直接导致会计工作中违规贪污的现象越来越多。
二、智慧生活的意涵
(一)智慧的哲学基础
“智慧”一词起源更早,远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概念,道家也有“弃圣绝智”的主张。从这些主张之中,我们不难对智慧的核心含义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11]。一般来说,智慧的核心含义指向于高级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器官和机制的一种高级思维创造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不但包括了生命对客观事实的判断能力,而且更体现了价值判断能力。从微观层面来看,智慧又包含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能力。因此,智慧是一种侧重于思辨思维性的综合能力。或者说,智慧这种能力的内涵更多侧重于“意会”,“言传”起来就更困难[12]。
在西方哲学中,智慧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智慧在西方哲学体系当中,是和理性、自然科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智慧更多体现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和途径。但是西方文化中的智慧是系统性、理论性的,更多体现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审视[15]。
在中国哲学中,智慧是一种受(尤其士人阶层)社会推崇的能力。不但儒家积极提倡“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拥有智慧的人物(即智者)是特别受崇拜的,比方说汉初的张良、陈平,魏晋时期的诸葛亮。可以说智慧是中国哲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如此推崇智慧,其根本原因是在中国传统意识当中,智慧是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坚实凭借。无论外部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们往往认为凭借着高超的智慧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中国哲学,智慧也是沟通人与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14]。
从上述理论解释中我们能够看到,“智慧”这一概念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形而上”的味道。也就是说理解起来非常抽象,但是立足于这一角度,我们能够看到智慧是一种超越客观世界表面现象或浅层次事物的认识,从而上升到对现象本质的把握以及对规律和趋势的一种有效归纳的能力[13]。
综合来看,无论在中国哲学还是在西方哲学中,智慧都从根本上嫁接了人与事物的途径,但是这种途径更多侧重于思辨性的思维。
(二)智慧生活的本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社会民众从原来对宏观社会的关注逐渐转为对自我生活质量和生活形态的关注。在近年来思想多元化的状态下,智慧生活这一概念出现,并且迅速地在海内外得以广泛的传播。
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脉北坡。县境与鄂、豫两省相邻,209、210省道纵贯南北,临近312国道;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可常年通航。金寨县是鄂豫皖苏区三大起义中立夏节起义的发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之一,先后成立了苏区11支主力红军,其中红二十五军是三支主力红军中最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队伍。金寨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本研究以我国某核电机组钢制安全壳的拼装制造为背景,以钢制安全壳在立向上焊(3G)位置的焊接工艺开发为研究对象,选择在相同焊接参数下,开展CV自动焊与手工焊的工艺对比,为后续核电钢制安全壳的焊接工艺进一步优化及选择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红楼梦》是一部多重意蕴上的悲剧,家族的悲剧、个人的悲剧、爱情的悲剧、理想的悲剧、历史的悲剧等等,从金陵十二钗的簿册判词及《红楼梦十二曲》的歌词中,我们已经预知了大观园里的女子们“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结局。曹雪芹想告诉我们,诗意美好的青春年华只存在于“太虚幻境——大观园”,当这些女子走到冷酷残忍的外部世界时,一切便随风飘逝了。这是命定的悲剧。
诚然,所谓智慧生活只是人们对生活形态思考的一种思维或者一种重要参考角度,而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形态[16]。智慧生活的核心含义表述为生活更舒适,在衣食住行方面能够满足自己更大的欲望,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享受的姿态。智慧生活之所以出现并且流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人文主义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世俗宽容、承认人欲望的合理性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生活是人文主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情况下,在社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反映[17]。
从另一个角度看,智能更多是一种个体性活动。智能产品是按照人们的设置,自动实现某种功能。智能其实是一个人和一个具体事物之间产生的各种联系。也许这种联系能够进行无限的复制,但是这种联系始终处于一种一对一的联动状态。
从本质上看,智慧生活还是人们的一种自我欲望在知识概念领域的反映,但是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想象层次,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其实对于一种生活形态构想来说,也无须落实到具体的方式方法层面。因为一种构想往往因为其对宏观的设计而变得模糊,并且这种模糊也给整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的因素[18]。
黄连解毒汤,为中医清热解毒治疗经典方,近年来,黄连解毒汤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黄连解毒汤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发现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糖、TC、TG、FIB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PT、APTT水平较对照组高,黄连解毒汤联合甘精胰岛素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脂代谢、降低糖尿病患者血中高凝状态。
因此,我们通过智慧生活这种模糊性的思维方式来不断构思我们的生活形态,一方面能够满足我们自身不断出现的新希望,另一方面能够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保持同步[19]。故而,我们能够明白智慧生活思维的特性不但具有较强的合理性,而且还有非常强的必要性。我们应该认清智慧生活的内在本质,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对智慧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三)从物化观点看
智慧生活是人对生活形态的一种宏观构思和想象,虽然没有像智能生活那样具有具体的方式和方法,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智能生活也是在消化人与物质之间的区别,甚至这种消化程度更强、更为全面[20]。因为智慧生活是人对于满足自己欲望生活的一种构想,人往往能够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能够自由地发散思维,这样自然能够极大地拉近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区别。
其实,从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的智慧生活形态更多表现为养生。人们力图使自己的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原始状态。可以说其中确实蕴含了非常浓厚的道家思想因素,并且物化本身就是道家思想的一项主张。
研究组46例中,完全有效15例,部分有效23例,轻度缓解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46例中,完全有效11例,部分有效17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概念的异同
(一)同质分析
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其实有许多共性,这些共性也恰恰是人类共同体所感知的本质上的共性,并不是仅仅存在于表面的共性。这种本质上的共性表现为它们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思考,并且也都是人们主观欲望到客观现实的一种有效映射。或者说,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所以,我们能够发现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既有内在逻辑上的共性,还有时代发展的共性。这两方面的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逻辑上的共性使它们各自的概念理论延伸几乎按照相同模式,而时代发展上的共性又使它们融入了相差不多新的因素。
(二)异质分析
智能和智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本质的差异。具体来说,智能更偏向于本能,智慧更加注重全部资源的协同利用。就知识和理论层次来看,智慧显然处于更高的层次。智能显然更倾向于人的原始欲望和本能,而智慧在立足于本能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对本能的超越,完全上升到一种理论和思维。
老福点了一支烟,静静地坐下,突然想到应该去医院看看母亲了。他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因为身体不好一直是医院的常客。久病成医,她经常给新来的病号当健康顾问。
热敏灸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方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黄 青等(2):229
网站群建设实现了站群间分级管理,授权维护,共享资源。共享站群间软硬资源,消除网站群信息的孤立封闭,不仅节约了资金,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还促进了电子政务质的飞跃,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办公。
而从本质上来看,智慧更多表现为一种理性思维,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普及性。也就是说,智慧往往通过一种推己及人的方式来实现普遍化。这方面最有名的莫过于牛顿和爱迪生两个人的事例。牛顿发现苹果砸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从而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以前没有灯泡,爱迪生发明了灯泡,这就是一种智慧,但是确实给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各种便利。
对于我们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说,智能生活显得更为直观,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智能生活。尤其近年来随着各种设施的普及化以及一些设备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地接触到智能生活。可以说,智能生活更为大众性、普惠性。
而智慧生活就显得较为抽象,很显然不是一般社会民众能够接触到的。当然智慧生活的高度抽象、模糊也不会让普通社会民众产生关注的兴趣,因此智慧生活更多是一些学者或者专业研究者所关注的。可以说,智慧更多是一种高雅的事物,普及程度以及大众化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在定位、应用方向、适用人群等方面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些区别既是实践与思维之间的区别,也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之间根本性区别的反映。
四、区分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概念的意义
对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的区分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研究议题,应该说对其进行辨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这种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理意义和实践意义。学理意义是对相关理论建设的一种推进和贡献,实践意义则是对一项研究的经世致用特点的体现。
(一)学理意义:促进生活与生产互构理论的知识积累
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生产”和“生产指向生活”。“生活的生产”是同“生产方式”并列的社会结构关系层次,生产方式的结构层次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不能离开“生活的生产”这一层次的规约,因为正是这一层次为社会生产运行系统设定了“生活”这一本源性前提[21]。“生产指向生活”则是指生产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生活,生产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需要的手段。这一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明确了生活与生产的密切关系,而体现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上,即生活的本源性、目的性对应于生产的基础性、手段性[22]。“生活与生产互构”理论在强调生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更多地强调生活的建构性,关注的是生活作为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生活作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活动,最为核心地体现了这种建构性。
辨析智能生活概念和智慧生活概念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发研究者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知识的梳理与整理,还会对两种知识进行多层面对比。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两个概念的辨析就是两大学科知识的汇总与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创新性地认识到一些知识的新内涵以及新的使用价值,很多时候还能够发现一些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辨析,实现了对局部知识的全面整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时,我们还能够通过逻辑推理等方式,发现一些崭新的知识。可以说,无论是对旧知识的整合,还是对新知识的发现,归根结底都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最重要的是这种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它们实现了对知识专业性沟壑的有效跨越。这种跨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活知识和生产知识的互构,也可以说是相互建构或相互渗透。这种情况下的新知识的崭新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是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
我们知道生产知识往往更多侧重于技术和方法,所以往往会显的比较枯燥。一般说来,不是专业工作人员往往不会对生产知识有所涉猎和关注。生活知识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并且很多时候还是非常有趣的,毕竟和人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比较大众化和普及化。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两个概念的深入辨析,使得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实现了融合。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拥有一些生活便利就必须利用一些生产类知识,也可以说很多时候只有通过生产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生活知识。
(二)实践意义:引导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实践
应该说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的进入门槛是逐渐降低的,这样就使得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不再是上层人的特殊专享,而更多地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但是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的普及恰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因此,对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概念的辨析在一定程度有助于促进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的平民化。因为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概念的辨析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两种生活的广泛实践,在这种实践中普通社会大众渐渐了解了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的概念内涵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实验主要使用中青年跌倒数据来近似模拟老年人跌倒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但要得到一个真正适用于老年人跌倒检测的模型,还需要采集足够多的老年人的跌倒数据来进一步训练优化模型,使得模型能够提取出更适应老年人的数据特征。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不少普通的社会大众之所以与智能生活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说到底还在于普通社会大众对智能生活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多数情况下高估了智能生活的进入难度。通过对智能生活概念的深入分析,普通社会大众对智能生活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理解到智能生活其实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复杂。与上述情况相类似,通过对智能生活与智慧生活两个概念的分析与比较,普通社会大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及存在的联系,从而认识到智慧生活离自己也并不是太遥远。
参考文献:
[1]朱梦怡.拥抱智能新时代——贵州移动5G创造智能新生活[J].当代贵州,2019,(23):60-61.
[2]李俊杰.浅谈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15):84-90.
[3]高凡.“智能+”绿色生活生态峰会即将开幕,三大论坛席位虚位以待![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5):14.
[4]谭建荣,刘达新,刘振宇.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途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3):13-20.
[5]郭丽珍,陈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智能家电系统架构及安全标准研究与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9,(9):92-111.
[6]唐魁玉.5G登场:我们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J].人民论坛,2019,(11):25-27.
[7]陈映村,程鹏飞.试析物联网在人工智能生活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7):98.
[8]BARONAS J J,HAMMOND D E,MCMANUS J,et al.A Global Ge Isotope Budget[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7,203:265-283.
[9]LI B.Evaluation Method of R & D Investment Valu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Based on Growth Option [J].Procedia Engineering,2017,174(Complete):301-307.
[10]周鹏程,马超俊,朱勇辉.绿色智能分类生活垃圾桶设计初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17):47-49.
[11]蔡楚佳,张敦福.分享经济中的消费者:自我认同与生活方式的新可能及其悖论[J].广东社会科学,2018,(2):78-86.
[12]钟尚青.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的基石[J].信息化建设,2016,(6):50-51.
[13]蓝天阳.“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2018年中关村创业家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侧记[J].中关村,2018,(12):106-109.
[14]刘战雄,宋广文.智能手机与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影响[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8,(1):111-116.
[15]MOEUF A,PELLERIN R,LAMOURI S,et al.The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SMEs in the Era of Industry 4.0[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8:1-19.
[16]JABBOUR A B L D S, JABBOUR C J C, FILHO M G,et al.Industry 4.0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A Proposed Research Agenda and Original Roadmap for Sustainable Operation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8, 270(15):1-14.
[17]熊怡,唐安冰.“智能生活·创新未来”——2018中国·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市长圆桌会议[J].重庆与世界,2018,(17):31-33.
[18]李梅.“裸”之殇:智慧生活中的自主性与秩序性——聚焦 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J].探索与争鸣,2018,(5):19-26.
[19]RAMIREZ J M, VAKARIN V, FRIGERIO J,et al.Gerich Graded-index Si1-xGex Waveguides with Broadband Tight Mode Confinement and Flat Anomalous Dispersion for Nonlinear Mid-infrared Photonics[J].Optics Express,2017,25,(6):6561-6567.
[20]LIAO Y,DESCHAMPS F LOURES E D F R,et al.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Industry 4.0-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Propos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7,55(12):3609-3629.
[21]王雅林.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范式——基于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生活/生产互构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7,(1):56-64.
[22]龚长宇.社会互构论:开创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新模式——评《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J].社会学评论,2014,(3):32-40.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Intelligent Life and Smart Life
ZHAO Yan-bin,TANG Kui-yu
(Harbi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Law,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Intelligent life refers to the concrete life style and life form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s clear direc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Although it involves certai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conten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daily life.Smart life refers to a concept and design about the life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based on satisfying one's own various desires.It is relatively more emotional and ambiguous.The most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that intelligence is obviously more inclined to human creation based on instinct.Wisdom is based on instinct to carry out systematic thinking, realizes the transcendence of instinct, and completely rises to a theory and thinking.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life and smart life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clarify the track of human life changes.Most importantly,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can guide our practice in daily life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intelligent life; smart life; materialization; production /living inter-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71(2019)06-0047-06
收稿日期:2019-07-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社会质量视野下的网络美好生活指标体系的建构”(18BSH032)
作者简介:赵艳滨(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智慧生活方式与智能制造的社会管理研究;唐魁玉(1962—),男,吉林辉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网络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活方式研究会副会长,从事网络社会学及人类生活方式研究。
[责任编辑:郑红翠]
标签:智能论文; 智慧论文; 社会论文; 知识论文; 概念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社会质量视野下的网络美好生活指标体系的建构”(18BSH032)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