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基因论文_马兴树,宋金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猪瘟病毒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猪瘟,病毒,基因,非洲,圆环,蛋白,免疫。

猪瘟病毒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马兴树,宋金祥[1](2019)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家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蜱传病毒病,可致家猪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及高死亡率,是危害世界养猪业健康发展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ASFV是一种大型的DNA病毒,结构复杂,其基因组编码大量蛋白。该论文介绍了ASFV的特性,免疫应答机制如免疫逃逸、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如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活疫苗及DNA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中国ASF的疫苗研制、防控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刘武刚,张海雷,周绪斌,曾容愚[2](2019)在《在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猪场利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控制猪瘟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着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艳艳,陈腾,张静远,齐宇,缪发明[3](2019)在《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的构建和免疫保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中分离的流行毒株(SY18)为亲本株构建了多基因家族(MGF)基因和CD2v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株,针对基因缺失株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GF和CD2v双基因缺失株(ASFV SY18ΔMGF/ΔCD2v)对猪安全,接种猪能够100%抵抗亲本强毒株SY18株的攻击,对照猪全部死亡;说明该毒株可作为非洲猪瘟疫苗候选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高佩佩[4](2019)在《猪瘟病毒E0、E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CSFV自19世纪在美国被首次报道以来,对世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猪瘟作为世界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疫病,世界上仍主要通过免疫弱毒疫苗的方法来对其进行防控。传统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效力好,给猪群提供了较好的保护。但使用这种类型的疫苗后无法区分感染抗体和疫苗抗体。E2亚单位疫苗是最早投入使用也是当前惟一投入使用的猪瘟标记疫苗。免疫E2亚单位疫苗后不仅能够对抗CSFV野毒株,而且很容易通过检测抗E0蛋白的抗体区分免疫猪和感染猪。在CSFV编码的结构蛋白中,E0和E2糖蛋白均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同时也是建立CSFV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主要抗原。因此,在免疫E2亚单位疫苗的基础上,可以利用CSFV的E0和E2基因构建的检测方法,用来分析疫苗免疫效果以及初步区分疫苗抗体和感染抗体,这为进一步开发猪瘟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参考。本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根据GeneBank中登录的猪瘟病毒E0和E2基因序列,并参考pET32a载体和蛋白的特点进行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并且在引物的上下游5,端分别插入EcoRI和Xho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E0和E2基因经RT-PCR扩增,得到基因片段分别为699bp和558bp的条带,经克隆测序鉴定后的质粒命名为pMD19T-E0,pMD19T-E2。将pET32a线性载体与克隆质粒中切下的E0和E2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0,pET32a-E2,随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BL21(DE3)中并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有与预期大小相合的蛋白大量表达,且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对pET32a-E0、pET32a-E2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blotting显示pET32a-E0、pET32a-E2蛋白的反应原性较好。(2)利用纯化的pET32a-E0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构建了间接ELISA方法。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pET32a-E0重组蛋白的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0.6μg/mL,包被时间为37℃2 h,4℃过夜;最佳封闭条件为PBST缓冲液稀释的胎牛血清(5%)于37℃恒温反应1 h;血清和酶标抗体的最适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20000,两者均于37℃反应1 h;TMB底物显色液于室温暗处反应10 min。基于pET32a-E0蛋白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试验(批内和批间)显示变异系数小于10%,且与PRRSV、PCV、PRV、PEDV、TGEV阳性血清间不存在抗原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与特异性。(3)利用纯化的pET32a-E2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进行了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和选择结果显示pET32a-E2重组蛋白的适宜反应浓度为1.6μg/mL于37℃恒温反应2 h后置于4℃过夜;采用PBST缓冲液溶解的脱脂奶粉(5%)进行封闭效果最好,37℃恒温反应1 h;血清和酶标二抗的最适稀释倍数分别为1∶80和1∶20000,两者均于37℃恒温反应1 h;TMB底物显色液于暗处室温反应15min最佳。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试验(批内和批间)显示变异系数小于10%,且与PRRSV、PCV、PRV、PEDV、TGEV阳性血清间不存在抗原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与特异性。该方法为CSFV抗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相对实用的ELISA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4)

崔贝贝,仇松寅,梅琳,韩雪清,吴绍强[5](2019)在《非洲猪瘟病毒K196R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准确、特异、高效、快速的非洲猪瘟病毒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早期表达基因K196R的基因序列,设计了TaqMan荧光定量PCR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引物及探针浓度,建立了快速检测ASF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的引物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对ASFV核酸最低检测下限为1.3拷贝,且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多种病原不存在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K196R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非洲猪瘟疫情提供了一种新型、灵敏和特异的早期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程[6](2019)在《干扰素刺激基因15对猪瘟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对养猪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干扰素(Interferon,IFN)通过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转录和表达来建立机体的天然免疫防线,在机体抵御和清除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究ISGs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IFN信号通路中,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是有效的抗病毒分子之一。ISG15通过结合靶蛋白调节细胞生命过程或以单体形式作用于病毒发挥其抗病毒作用。本文主要围绕ISG15对CSFV复制的影响及抗病毒机制展开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ISG15具有抑制CSFV复制的作用(1)设计针对ISG15的过表达引物及3条shRNA序列分别插入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中,借助重组慢病毒的包装和感染建立了稳定过表达和稳定敲低ISG15表达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PAM)株。用CSFV石门株分别感染过表达和敲低ISG15的细胞株,检测CSFV的复制水平,结果显示,CSFV在稳定过表达ISG15的PAM细胞中的复制被显着抑制(P<0.01或P<0.001),而在稳定敲低ISG15的PAM细胞中的复制被显着促进(P<0.01或P<0.001),证明ISG15具有抑制CSFV复制的作用。(2)通过IFN-α处理PAM细胞,发现IFN-α能诱导ISG15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说明ISG15在PAM细胞中可以被IFN-α诱导。同时还发现IFN-α也能引起ISG化水平上调。敲低ISG15表达的细胞株中,IFN-α对CSFV复制的抑制作用减弱,证明ISG15介导了IFN-α的抗病毒作用。(3)用CSFV感染PAM细胞,检测ISG15单体的表达和ISG化水平,发现CSFV促进ISG15的表达,但不影响ISG化水平。2.ISG15抑制CSFV复制依赖ISG化途径(1)用点突变方法突变ISG15的靶蛋白结合区域,构建不能结合靶蛋白(即无ISG化作用)的ISG15突变体。突变体鉴定结果表明,转染ISG15突变体的PAM细胞的ISG化水平明显降低。当CSFV感染ISG15突变体细胞时,病毒复制水平没有显着变化(P>0.05),说明ISG15是通过ISG化途径来抑制CSFV复制的。而在敲低ISG15本底水平的细胞中,补充ISG15突变体不能抑制CSFV的复制,进一步说明ISG15抑制CSFV依赖ISG化途径。(2)针对ISG化的解除分子USP18设计3条shRNA序列分别插入慢病毒干扰载体中,借助慢病毒包装和感染建立了稳定敲低USP18表达的PAM细胞株。在IFN-α预处理的USP18干扰细胞中,CSFV的复制水平显着下降(P<0.05或P<0.01),同时ISG化水平明显上升,说明在IFN-α抑制CSFV的过程中,ISG化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别在敲低ISG15和敲低USP18的PAM细胞株中检测IFN通路下游分子ISGs,发现敲低ISG15和敲低USP18对IFN通路效应分子表现出同样的上调作用(P<0.001),而对CSFV复制影响的差异在于ISG化水平的不同。说明在ISG15抑制CSFV复制的过程中,相对于ISG15对IFN通路的影响,ISG化对CSFV的抑制起关键作用。3.ISG化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过程影响CSFV复制的机制(1)CSFV分别感染过表达ISG15和敲低ISG15的PAM细胞,发现ISG15的过表达显着抑制细胞自噬(P<0.01),而敲低ISG15促进细胞自噬(P<0.05),说明ISG15具有抑制细胞自噬的作用。用自噬阻断剂处理ISG15干扰的PAM细胞,则敲低ISG15对CSFV复制的上调作用被显着消除(P<0.001),与此同时,细胞自噬的上调作用也被显着抑制(P<0.05或P<0.01),说明ISG15是通过调节自噬过程来影响CSFV复制的。在细胞自噬刺激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的细胞中,ISG15的过表达抑制细胞自噬(P<0.001),而敲低ISG15促进细胞自噬(P<0.05),说明ISG15能抑制雷帕霉素诱导的细胞自噬。(2)自噬关键蛋白BECN1(Beclin1)的过表达可挽救ISG15对自噬水平和CSFV复制的抑制作用,说明ISG15可能通过影响BECN1的表达影响细胞自噬,从而影响CSFV复制。将BECN1序列直接与ISG15的结合域相结合,构建ISG化BECN1的模拟物。发现CSFV感染过表达模拟物的细胞,CSFV复制和细胞自噬没有被上调,说明ISG化的BECN1可能丧失了细胞自噬中应有的功能。通过Co-IP、GST pull-down和激光共聚焦验证了ISG化系统中的关键酶HERC5与BECN1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证明了ISG15可以通过ISG化调节自噬蛋白BECN1。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ISG15具有抑制CSFV复制的作用;ISG15抑制CSFV的复制依赖ISG化;ISG15通过ISG化自噬蛋白BECN1调节细胞自噬过程,从而抑制CSFV复制。研究结果为阐明ISG15抗CSFV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徐盼盼[7](2019)在《猪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40靶标基因的鉴定及在猪瘟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度约为12.3 kb,编码12种病毒蛋白。微小RNA(miRNAs)是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内的非编码单链RNA,长度大约为22个核苷酸(Nucleotide,nt),主要具有RNA剪切以及基因转录前调控等功能。MiRNAs主要通过靶标目的基因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起作用,当miRNAs的种子序列与靶标基因序列完全互补时降解靶基因,而当不完全互补时通过抑制靶基因翻译的方式发挥作用。我们对CSFV感染的猪脐静脉内皮细胞(Swine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SUVEC)通过基因组高通量测序,进行差异miRNAs筛选。发现在CSFV感染后SUVEC中有8个显着上调和4个下调显着的miRNAs,但这些miRNAs在CSFV感染中的作用尚缺少研究。通过软件预测发现,在CSFV和SUVEC中均存在miR-140调控的靶标基因,对SUVEC中受miR-140调控靶标基因的鉴定、miR-140靶标蛋白与CSFV编码的互作蛋白的鉴定以及其对CSFV复制的影响,将为CSFV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科学资料。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感染CSFV的猪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40下调对SUVEC接种CSFV,用RT-qPCR检测miR-140,发现细胞中miR-140被极显着下调(p<0.001)。(2)miR-140可抑制CSFV在猪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复制将miR-140模拟物(mimics)和抑制剂(inhibitors)转染SUVEC后12 h再接种CSFV,于接毒后24 h、36 h、48 h和72 h,应用RT-qPCR分别检测细胞中病毒基因转录量和细胞上清中病毒基因拷贝量。结果显示,在转染miR-140 mimics的细胞中CSFV在核酸水平显着降低(p<0.05),呈现剂量相关性。转染miR-140inhibitors后细胞内和上清中病毒核酸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猪血管内皮细胞中miR-140的靶基因是Rab25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miR-140与Rab25基因的调控检测,结果显示,转染Rab25-3’UTR野生型重组质粒+miR-140 mimics组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极显着低于Rab25-3’UTR野生型重组质粒+miR-140 NC(p<0.001);而Rab25-3’UTR突变型重组质粒+miR-140 mimics组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活性与Rab25-3’UTR突变型重组质粒+miR-140mimics-NC无显着差异,说明Rab25-3’UTR是miR-140的靶基因。将miR-140mimics及inhibitors分别转染SUVEC,转染后24 h,分别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ab25核酸和蛋白发现,miR-140能显着下调Rab25的表达(p<0.001),下调miR-140后,Rab25表达被显着上调(p<0.05)。(4)Rab25蛋白促进CSFV复制分别构建表达Rab25的重组质粒(CMV-Rab25)和干扰其表达的重组质粒,将CMV-Rab25转染SUVEC 24 h后,接种CSFV,分别在接毒后24 h、48 h用RT-qPCR检测细胞CSFV的核酸量。发现CSFV核酸量上调,但在24 h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在48 h差异显着(p<0.001)。筛选获得重组干扰质粒shRab25-2,转染SUVEC后24 h接种CSFV,接毒后24 h和48 h,应用RT-qPCR检测细胞CSFV的核酸量。结果表明,接毒后24 h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48 h试验组细胞中的CSFV核酸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5)Rab25蛋白与CSFV NS5A蛋白存在细胞共定位,NS5A的804-1491位为可能的关键作用位点将重组质粒pDsRed1-N1-Rab25分别与pcDNA3.1(+)-NS2、pcDNA3.1(+)-NS3和pcDNA3.1(+)-NS5A重组表达质粒共转染于SUVEC。通过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发现,Rab25与NS5A存在明显的共定位。将pEGFP-C1-NS5A-1-84、pEGFP-C1-NS5A-84-804和pEGFP-C1-NS5A-804-1491分别与pDsRed1-N1-Rab25共转染SUVEC,通过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到NS5A的804-1491基因区段表达产物与Rab25存在明显的共定位。本研究表明,猪脐静脉内皮细胞的miR-140在细胞内的靶基因是Rab25,其与猪瘟病毒NS5A蛋白存在共定位,Rab25蛋白对猪瘟病毒的复制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映彤[8](2019)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抑制基因的筛选及RP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猪瘟(Africa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家猪和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传染性的疾病。自1921年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该病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流行。2018年8月1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首次报道ASF疫情,经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该毒株属于基因II型,与Georgia 2007/1毒株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当前疫情已在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天津、香港等32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蔓延流行,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我国生猪业也面临严峻考验。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中约30%开放阅读框存在多个拷贝,即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ies,MGFs)。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MGF360家族成员12L、13L、14L可能抑制IFN所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是基因缺失疫苗研制的主要靶标之一,因此针对抑制基因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研究首先根据ASFV Georgia 2007/1分离株参考序列合成MGF360-12L、-13L、-14L基因,并克隆至pcDNA3.1真核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及293T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对IFN-β(Interferon-β)表达的抑制作用,发现12L、13L的抑制作用较强。随后以pcDNA3.1-12L、-13L重组载体为模板,分别设计4组引物,选取特异性引物进行重组酶聚合酶(RP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12L基础RPA方法可在35℃、30 min时实现对目的片段的稳定扩增,而13L-RPA可在39℃恒温反应20 min完成扩增;该方法的敏感性可分别达到10~3和10~2个拷贝,同普通PCR方法检测限一致;此外,该RPA方法仅特异性扩增ASFV MGF360的12L或13L基因,对PEDV、FMDV、CSFV、PRRSV、PRV和PCV-2基因组没有扩增。使用ASFV基因组为阳性样品进行扩增发现,将基因组稀释后,12L-RPA、13L-RPA仍能检测到目的基因的存在,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分别选择pGEX6p-1、pET-21a、pET-28a、pET-32a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免疫抑制蛋白12L和13L的表达。表达条件经优化后,表达产物均为包涵体形式,实验发现以pET-21a为载体表达的包涵体蛋白溶解效果最好,纯化后的蛋白浓度可达200-500μg/mL。综上,研究基于ASFV MGF360-12L、-13L基因序列,初步建立了RPA检测方法,可对病毒MGF360-12L、-13L基因实现快速、特异性扩增,为后续12L、13L基因缺失疫苗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克隆表达并成功纯化12L、13L蛋白,为后续多克隆抗体的制备、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相关蛋白的功能研究进行了前期储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李焱,马梓承,刘照虎,王宏宇,孟凡亮[9](2019)在《某猪场猪瘟典型病例综合诊断及病毒E2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7月,山东省某育肥猪场猪群突然发病并出现大量死亡,病猪临床表现高热、皮肤潮红并布满点状出血。为查明发病原因,对病猪进行病理剖检并采样,经实验室综合检测,初步诊断为猪瘟病毒感染。对检测到的CSFV E2基因进行了分子测序及核酸序列同源性对比,最终确诊为2.1d亚型猪瘟病毒感染。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分离到的CSFV(命名为SDXT2018)与21株参考毒株的E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3%~96.2%。与21株参考毒株中同源性最高的是2.1d亚型的JQ001834,同源性达96.2%;与2.3亚型的经典毒株HQ148061的同源性最低,为81.3%。结果说明,我国猪瘟病毒流行毒株的变异趋势越发严峻,以致于常规疫苗免疫的猪场有可能爆发典型猪瘟疫情,这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亟待人们开展病毒遗传变异趋势的研究,并针对病毒抗原特性研制、生产高效疫苗。(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罗丽华[10](2019)在《2018-2019年陕西省屠宰生猪中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与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PCVDs)是影响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其病原分别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疫苗免疫压力下CSFV和PCV2感染猪的临床表现呈现多种变化,有些感染带毒猪并不表现临床症状,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另外,病毒的变异也可能是疫苗免疫猪再次感染的重要原因。建立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发现CSFV和PCV2带毒猪,及时处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对病毒核酸检测具有敏感、特异、操作简便的优点,在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广泛。临床健康的屠宰生猪也可能存在携带CSFV和PCV2的情况,通过检测两种病原的携带率,对检测到病毒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可以为养殖场对CSFV和PCV2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检测CSFV和PCV2的LAMP方法,从陕西省规模化生猪屠宰企业采集样品,进行CSFV和PCV2的核酸检测;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病毒的分离鉴定。本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建立了检测猪瘟病毒的RT-LAMP方法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LAMP方法。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猪瘟病毒RT-LAMP方法对病毒RNA最低检测限为2.58×10~(-7) ng/μL,猪圆环病毒2型LAMP方法对病毒DNA的最低检测限为9.7×10~(-5)ng/μL;而常规PCR方法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58×10~(-6) ng/μL和9.7×10~(-4) ng/μL。(2)对2018-2019年陕西省屠宰生猪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进行了检测。2018-2019年,从陕西省采集了来自7个地区屠宰生猪样品300份,用建立的CSFV和PCV2 LAMP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SFV阳性样品有30份,阳性率为10.0%(30/300);PCV2阳性样品43份,阳性率14.3%(43/300)。应用常规RT-PCR(PCR)的检测结果为CSFV阳性样品21份,阳性率7.0%(21/300);PCV2阳性样品38份,阳性率12.7%(38/300)。(3)对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进行了基因分析和分型。30份CSFV检测阳性样品中的12份样品克隆获得了E2基因全长片段,基因分析显示2株CSFV属于1.1亚型的石门系强毒株,10株属于1.1亚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说明目前陕西省猪群中的CSFV还是以1.1亚型为主。43份PCV2阳性样品中的20份样品克隆获得了PCV2 Cap基因全长片段,基因分析显示,有11株属于PCV2b亚型,9株属于PCV2d亚型,说明目前陕西省猪群中的PCV2以2b和2d亚型为主。(4)获得了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从43份PCV2核酸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了2个PCV2分离株,均为PCV2b亚型,分别命名为PCV2/SX-BJ/2019和PCV2/SX-YL/2019,分离毒在感染PK-15细胞中的滴度分别为10~(-5.5994)TCID_(50)/100μL和10~(-4.7096)TCID_(50)/100μL。(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猪瘟病毒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着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猪瘟病毒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兴树,宋金祥.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9

[2].刘武刚,张海雷,周绪斌,曾容愚.在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猪场利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控制猪瘟的案例分析[J].猪业科学.2019

[3].张艳艳,陈腾,张静远,齐宇,缪发明.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的构建和免疫保护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9

[4].高佩佩.猪瘟病毒E0、E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19

[5].崔贝贝,仇松寅,梅琳,韩雪清,吴绍强.非洲猪瘟病毒K196R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杂志.2019

[6].李程.干扰素刺激基因15对猪瘟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徐盼盼.猪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40靶标基因的鉴定及在猪瘟病毒复制中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吴映彤.非洲猪瘟病毒免疫抑制基因的筛选及RP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9].李焱,马梓承,刘照虎,王宏宇,孟凡亮.某猪场猪瘟典型病例综合诊断及病毒E2基因分析[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9

[10].罗丽华.2018-2019年陕西省屠宰生猪中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与基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猪瘟病毒基因Real-timePCR扩增曲...猪瘟病毒基因Real-timePCR扩增...猪瘟病毒基因结构模式图猪瘟病毒基因序列系统关系树猪瘟病毒基因结构模式图

标签:;  ;  ;  ;  ;  ;  ;  

猪瘟病毒基因论文_马兴树,宋金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