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宗族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宗族,关系,聚落,曲牌,盐商,宗庙,频度。
宗族关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谢鑫,李和平,马佳琪[1](2019)在《宗族聚落“社会—空间”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社会—空间"合一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梳理我国宗族型传统聚落的遗产对象,将其分为无形的"宗族社会"和可视的"聚落空间"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宗族社会是聚落空间结构化的内在逻辑,聚落空间则是宗族社会空间化的外在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体格局、领域边界、地标符号、公共场所四大载体形式,分别阐述了上述两大系统中各种社会、空间要素的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整体格局反映了社会关系的位序等级,领域边界体现了家族成员的集体归属,地标符号强化了礼治制度的教化作用,公共场所孕育了社区居民的交往行为。(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柴承晶,杜靖[2](2019)在《婚姻圈与集市圈关系之再探讨——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段氏宗族的婚姻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圈与集市圈关系问题,素来是海外中国学和本土中国学经验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本文使用严密而详细的统计学方法对青岛崂山区段家埠段氏宗族的婚姻实践进行了研究,试图检验过往诸家的争论。结论是段氏及为其提供新娘的其它地域宗族的婚姻圈和集市圈是吻合的,但无法证明集市圈在先婚姻圈在后的问题。美国学者施坚雅认为市场圈衍生出了婚姻圈。但对段氏宗族的访谈得知,社会资源才是促成婚姻缔结的主要原因。施坚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怀疑是西方人的市场经验塑造了他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和态度,而这种方式和态度于他又习焉不察。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婚姻圈和集市圈都是中国人民所赖以生存的重要文化设置,我们必须努力摈除先验的认知图式对研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杨芳[3](2019)在《略探徽商与两浙盐业关系——以绩溪西关章氏宗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盐业是徽商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晚清时期,盐业经营整体渐趋颓势,但是其中依然有个别盐商家族颇为活跃,绩溪西关章氏即为个中翘楚。在概述嘉庆年间两浙盐业情况,综述绩溪西关章氏宗族历史及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此家族利用章道基担任两浙盐运使司经历的职务便利迅速发展,成为绩溪颇具实力的宗族之一,是绩溪籍两浙盐商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5期)
武乾[4](2019)在《从权争到辅治:宗族与国家权力关系史之千年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为以统治部族为中央、臣服部族为地方的"酋邦式"部落国家,地方部族实行完全的自治,宗族尚未正式形成。西周的全面分封制实现了统治部族对被征服部族的武装殖民,统治部族的贵族宗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基本形成,被征服部族原则上不再被允许保有其宗族组织。战国及秦朝,贵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暂时被废除。汉代在短暂地恢复了皇族、王族与军功贵族的自治之后,又很快将其废除,开始扶持官僚宗族与文化宗族。魏晋南北朝,士族作为文化贵族的最高形态,其自治权达到鼎盛后开始转衰;官僚宗族的自治权亦通过家庙制度开始崛起。唐代士族的法定自治权被取消,官僚宗族通过家庙制与荫族制进一步发展。晚唐、五代时期的战乱毁灭了士族的族谱乃至肉体,官僚宗族的世系也被完全破坏,宗族自治势力对国家上层政治的威胁被最后解除。宋代开始将原仅适用于贵族、官僚的宗族自治制度下移至普通平民,终于在明代形成了在县政府控制之下,由宗族自治辅助国家官治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廖原[5](2019)在《论宗族关系与县乡人大工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十九大报告强调基层治理和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为,"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县乡人大作为我国基层权力机关,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同时也是与基层人民群众沟通最频繁最直接的机构组织。(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07期)
韩巍[6](2018)在《新出“宗人”诸器所反映的西周宗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见流散西周青铜器中,有一组与名为"宗人"的贵族相关的铜器,包括宗人簋两件、伯或父鼎(作器者实为"宗人")一件、叔安父簋一件、孝簋一件、叔友簋两件。这组铜器年代在西周中期后段,铭文内容涉及西周世族的内部结构以及大、小宗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铭文记録"伯或父(伯氏)"、"凡姬"和"叔安父"先后赏赐"宗人"和"孝(叔友)",或为他们制作祭器。本文首先分析铜器铭文中记録的人物关系,指出"伯或父"为该家族大宗宗子,"凡姬"为其夫人,是出身"周公之胤"凡氏家族的女子。"叔安父"应为"伯或父"之世子。"宗人"是"伯或父"的小宗侄辈,"孝(叔友)"则是"宗人"的亲兄弟。由此可见,西周时期世族内部的大宗和小宗之间保持着严格的宗法关系,在政治、经济和祭祀等诸方面,小宗都服从于大宗,并从大宗获取资源支持。而且大宗宗子的夫人(宗妇)和世子(法定继承人)都在族内享有一定的支配权。这些都深化了我们对西周家族形态和宗法制度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岭南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闫佳祺,贾建锋,罗瑾琏[7](2018)在《关系型领导和宗族型文化的一致性与员工追随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追随力社会建构视角,探讨了四种领导-文化组合,主管支持感和员工追随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宗族型文化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员工的追随力越强;第二,在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宗族型文化的一致性程度较高时,高关系型领导行为与高宗族型文化的组合对于员工追随力的正向作用要比低关系型领导行为与低宗族型文化的组合更强;第叁,在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宗族型文化不一致性的时候,高关系型领导行为与低宗族型文化的组合对于员工追随力的正向作用要比高宗族型文化与低关系型领导行为组合更强;第四,宗族型文化和关系型领导行为的组合通过主管支持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的追随力。(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白雪娇[8](2017)在《血缘关系韧性:国家与宗族关系的新认识——基于广东蕉岭县福岭村陈氏宗族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的治理形态取决于国家的社会基础。对于农业文明的中国而言,血缘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基于家庭的血缘关系在家族以及宗族等集团中得到“孵化”,并生出一种“韧性”。这种韧性影响着中国的治理形态。长期以来,对于国家与宗族的认识多从政权主体的视角,认为宗族是国家政权的产物,可以通过政治强力消灭,忽视了宗族中的血缘关系韧性。事实上直到今日,血缘关系由于韧性作用依然在村庄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一个宗族村庄为个案,提出“血缘关系韧性”概念,旨在进一步丰富对国家与宗族关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惠清楼[9](2017)在《清代宗族经济关系探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族作为清代基层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是影响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探究宗族的经济关系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清代社会特别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民众普遍与其所在的宗族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经济依存关系,宗族的族产越多,族人对宗族的经济依赖关系越强,而或宗族缺乏公产,宗族反而会有赖于族人的捐助。那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宗族在对族人实施资助和救恤的同时,也积极施以道德的教化。与现代社会相比,清代族人间通财意识明显较强,但在相对普遍贫苦的社会中,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计较其实也十分强烈,族人间因为经济利益发生纠纷的现象也很常见。从中可见,清代社会是一个既讲今天看来颇为难得的人情,同时又非常计较个人利益的社会。(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唐文滔[10](2017)在《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放风筝》是我国众多民歌中的一首重要曲调。作者从已出版的27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共甄辨出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通过纵向溯源分析,可知这79首《放风筝》并非源于同一宗族,亦非同宗曲调,它们可分为曲牌类和非曲牌类,曲牌类以[剪靛花]为主,非曲牌类以其他民间小调居多。以往研究成果认为[马(码)头调]就是[剪靛花],并隶属于曲牌[剪靛花],文章通过史料研究证明[马(码)头调]既不同于曲牌[剪靛花],也不隶属于曲牌[剪靛花],《放风筝》族群中谱面出现的[马(码)头调]标识不是曲牌名,而是一族歌曲的类名。(本文来源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宗族关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婚姻圈与集市圈关系问题,素来是海外中国学和本土中国学经验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本文使用严密而详细的统计学方法对青岛崂山区段家埠段氏宗族的婚姻实践进行了研究,试图检验过往诸家的争论。结论是段氏及为其提供新娘的其它地域宗族的婚姻圈和集市圈是吻合的,但无法证明集市圈在先婚姻圈在后的问题。美国学者施坚雅认为市场圈衍生出了婚姻圈。但对段氏宗族的访谈得知,社会资源才是促成婚姻缔结的主要原因。施坚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怀疑是西方人的市场经验塑造了他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和态度,而这种方式和态度于他又习焉不察。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婚姻圈和集市圈都是中国人民所赖以生存的重要文化设置,我们必须努力摈除先验的认知图式对研究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族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谢鑫,李和平,马佳琪.宗族聚落“社会—空间”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2].柴承晶,杜靖.婚姻圈与集市圈关系之再探讨——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段氏宗族的婚姻实践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9
[3].杨芳.略探徽商与两浙盐业关系——以绩溪西关章氏宗族为例[J].西部学刊.2019
[4].武乾.从权争到辅治:宗族与国家权力关系史之千年嬗变[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5].廖原.论宗族关系与县乡人大工作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9
[6].韩巍.新出“宗人”诸器所反映的西周宗族关系[J].岭南学报.2018
[7].闫佳祺,贾建锋,罗瑾琏.关系型领导和宗族型文化的一致性与员工追随力[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8
[8].白雪娇.血缘关系韧性:国家与宗族关系的新认识——基于广东蕉岭县福岭村陈氏宗族的调查[J].中国农村研究.2017
[9].惠清楼.清代宗族经济关系探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10].唐文滔.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