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创新型人才不足的应对思路论文

王文成:创新型人才不足的应对思路论文

【摘要】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人才资源,但在人才供给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断层,高尖端核心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以及领军型人才供给不足,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现象。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要从机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来应对创新型人才不足的困局。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激励制度 产业升级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创新驱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聚焦点。目前,我国也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一将难求”的人才困局。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在创新型人才供给方面则面临着明显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一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人才供给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断层,高尖端核心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以及领军型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创新型人才不足困局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注焦点与工作重点。

强化分配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创新积极性

近年来,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分配制度不合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所产生的影响甚大,从短期来看,不仅会削弱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激情,人力资源流动性逐渐提升,还会塑造创新型技术人才进入壁垒,优秀人才向创新产业的流动活力将受到明显抑制。这种“多出少进”的发展态势降低了创新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最终会导致创新型经济发展出现人才真空。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创新成果为导向推动分配机制改革,已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打破平均分配主义,提升创新型人才待遇。要重构利益分配制度设计,打造智力劳动与经济收入相互匹配的利益分配模式。创新型技术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要遵循“谁创新谁获利”以及“投入多少获利多少”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绩效评价方式,并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对等的经济收入。还要为所有从事并致力于创新发展的人才提供丰厚的基础性物质保障。技术创新一般具有时间投入长、成果不明确、经济风险大等特征,提升创新型人才待遇与收入,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能够推动创新型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当中。为此,相关单位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创新型人才基本工资待遇,提升其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让创新型人才能够安下心来搞创新。

二是要强化法律手段应用,保障创新型人才知识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知识产权是创新型人才付出了大量智力劳动所获得的成果,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理应受到保护。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创新型人才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将创新型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落实到位。还要结合产业发展情况,通过行业规范、金融专项法律规范知识产权入市,确保创新型人才知识产权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审核管理——地震应急管理员可以对应急信息的审核状况进行管理,如查看所有提交的应急信息、对提交未审核的应急信息进行审核等。

改革教育体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每当有人问创始人秦川“为什么对食材的选择如此苛刻”时,她就用“厨师思想家”——美国蓝山餐厅主厨丹·巴伯的话回答大家:“世界上最伟大的美食,不在于烹饪技术,而在于食材的好坏。食材不好,就做不出好吃的食物。”她说,希望通过使用可溯源、可信赖的天然食材,通过对菜品的极致追求,让用餐者感受到大自然馈赠的神奇,体会植物饮食的能量与养分。

一是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转变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思维。创新能力是对已有知识的创新应用,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掌握知识运用的有效方法。高等教育必须要将理论知识教育与运用方法教育相结合,全面落实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从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入手,选拔出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从人才供给源头入手,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还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考核制度改革,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引导学生完善自身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九点刚过,丁小强接了一个电话。是布雅兰的电话。丁小强告诉布雅兰晚上不回去了,因为喝多了。当时,他正和杜一朵打牌。他输得只剩下一条裤衩了。看着丁肚腩下的小布包,杜一朵说:“这就是你勤政廉洁的成果吗?”杜一朵还说:“就这么一点小成果,还好意思勾引美女?”

二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树立职业教育新形象。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两者之间关系紧密与否,关系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成败。做好职业教育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巩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在金融、土地以及配套政策方面向职业教育倾斜,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另外,职业教育也必须紧随国家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扭转社会与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认可度低的不利局面,塑造全新的职业教育形象。

教育体制偏差是导致人才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缺陷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创新培养意识不到位导致创新型人才供给源存在较大缺口。应试教育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无法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等,很难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领军型创新人才。职业教育不受重视导致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进程缓慢。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采用以本科教育为核心的精英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较差,生源素质偏低,培养的人才既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没有掌握前沿技术,无法满足创新型经济发展要求。课堂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忽视实践教育也导致人才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创新工作实践要求。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应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本着力点。

三是要加大校企联合办学,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以实践为基础,高等教育应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教育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融入到产业当中,明确创新方向,提升自我创新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在校内建立产学研基地或者定期对学生开展企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努力补齐高等教育实践教育师资不足短板,优化师资保障。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为创新型人才发展提供用武之地

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坚决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一是要树立起牢固的创新驱动发展思维。在环境与资源危机加剧、市场逐步饱和的前提之下,只有不断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才能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下去。为此,政府、市场、企业都必须具备危机意识,把握驱动创新发展机遇,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实现技术与经济的再次突破。二是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尽管我国科技力量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距离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距离,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依然不足,创新型经济力量弱小,要达成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应多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整合创新资源,为创新型人才价值发挥提供必要的机会与平台。一方面,政府部门发挥自身宏观调控职能,以核心技术产业为导向,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一批从事核心技术研发的领军型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全面转变,奠定创新型人才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为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条件。例如,企业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科研创新成果,巩固技术创新条件。

完善创新型人才流动机制,破除创新型人才发展障碍。创新型人才流动壁垒过高会对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可持续性流动不仅是满足人才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评价制度,树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型人才选拔制度,引导创新型人才的合理流动,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还要以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为前提,调控创新型人才的流动方向。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导向,把握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引导创新型人才的流动方向,为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发挥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形成产业结构转型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①覃庆华:《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组织创新鼓励的中介作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BZZ085)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贾娜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  ;  ;  ;  ;  ;  ;  

王文成:创新型人才不足的应对思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