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学派论文_王鉴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学论学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派,人类学,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社会文化,学科,条件。

教学论学派论文文献综述

王鉴[1](2011)在《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派的形成需要叁个基本条件:一是围绕学术大师并形成一定的师承关系;二是要有一个学术组织或机构作为阵地;叁是形成体系完备的学术观点。我国教学论作为教育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先生、李定仁先生为代表的"教学七要素学派"、以西南大学张敷荣先生为代表的"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学派、以北京师范大学王策叁先生为代表的教学认识论学派、以华东师范大学施良方先生、叶澜先生、钟启泉先生等为代表的多元化发展学派。中国教学论学派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基本趋势:一是教学论内部的发展,即教学论内部不断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二是学派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魄的教学论学派。为了促进中国教学论学派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论研究的实践性;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学术队伍的整合;研究方法的突破,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郭德红[2](2001)在《论教学论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论学派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有效形式,对繁荣教学论研究,发展与完善教学理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国外涌现出的众多教学论学派,推动着教学论由传统教学论迈入现代教学论时期。对国外教学论学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教学论学派研究领域非常宽泛,本论文仅就教学论学派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功能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教学论研究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教学论学派产生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在对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关于教学理论的不同看法与主张,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发展为不同的教学论派别。本论文对国外教学论学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所具有的一些共同规律。 教学论学派形成的外部条件:(1)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国际间竞争加剧,加速了各国教学改革的步伐;(3)相关学科的新成果,为教学论学派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形成学派奠定了科学基础;(4)各国政府等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5)教学实践要求教学理论创新。时代呼唤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提出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理论。教学论学派形成的内在因素:(1)教学理论的创新,教学理论的出现推动了教学论学派的形成,而教学论学派的形成又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2)卓越的学术代表。学术代表具备的品质:一是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二是有雄厚的心理学基础;叁是作风民主;四是褒奖后学;五是兼容并蓄;(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求实的良好学风;(4)学派成员团结协作。 此外,地域因素也是教学论学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论学派的基本特征:(1)内聚性,学派的代表人物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其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足以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历史性,教学论学派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方面对教育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丰富人们的教育思维。(3)前瞻性,教育家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一般反映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力量及学术上的先进思想。因此,他们的教学思想具有一定 的先进性和超前性。(4)批判性,教学理论的批判性对于教学理论自身演变 与发展是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任何一个教学论学派都是在吸收、 继承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发展起来的。批判性成为教学论学派的一个 显着特征。 学派一旦形成,就显示出巨大的功能作用。教学论学派作为社会发展和 教育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被赋予了学术功能、社会功能和实践功能。学术 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论研究的科学化水平,促进了教学论的发展。同时培 养了众多教学论研究人才;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了人类社会思想,并对社 会的进步和变革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实践上,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 行。 从教学论学派分析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学论研究队伍中存在的 问题:()研究者协作意识淡漠;()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存 在脱节问题;门)研究者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N)教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u)研究资金投入上存在问题;u)教学论研究积累不够,致使理论探讨过 热。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教学论学派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教学论研究队伍建设提出有关建议:O)转变教学论研究者的研究观 念,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观念;(2)培养学术带头人;(3)建立以 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研究机构,在机构建立后,加强围绕学术带头人形成的 研究集体内部的压力和动力,促进人才共生;N)发挥专业化教学论研究中 心的地域优势,针对本区域的教育教学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u)重视 后备研究人员,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使其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 实践基础,形成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6)以科学的态度引进国外的教 学理论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1-05-01)

李其龙[3](1989)在《交往教学论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交往教学论学派的起由在教学实践中,假如我们注意一下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那么不难发现,某些学生一旦与某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关系闹僵了,结下了难以解开的疙瘩,这些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学习成绩因此而下降;而某些学生倘若与任课教师关系融洽,并建立了友谊,那么这些学生就会爱屋及乌,即使这位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科难学,却也会因热爱教师而迁受到这门学科上去,甚至会终身爱好这门学科,立志(本文来源于《外国教育资料》期刊1989年06期)

李其龙[4](1986)在《柏林教学论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联邦德国有些教育家认为,为适应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种种教育改革,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就是如何致力于改进教学方面。因此,战后联机德国十分重视教学论的研究,涌现了许多教学论流派。本刊拟陆续择其有影响的学派作介绍,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外国教育资料》期刊1986年02期)

教学论学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学论学派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有效形式,对繁荣教学论研究,发展与完善教学理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国外涌现出的众多教学论学派,推动着教学论由传统教学论迈入现代教学论时期。对国外教学论学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教学论学派研究领域非常宽泛,本论文仅就教学论学派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功能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教学论研究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教学论学派产生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在对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关于教学理论的不同看法与主张,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发展为不同的教学论派别。本论文对国外教学论学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所具有的一些共同规律。 教学论学派形成的外部条件:(1)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国际间竞争加剧,加速了各国教学改革的步伐;(3)相关学科的新成果,为教学论学派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形成学派奠定了科学基础;(4)各国政府等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5)教学实践要求教学理论创新。时代呼唤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提出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理论。教学论学派形成的内在因素:(1)教学理论的创新,教学理论的出现推动了教学论学派的形成,而教学论学派的形成又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2)卓越的学术代表。学术代表具备的品质:一是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二是有雄厚的心理学基础;叁是作风民主;四是褒奖后学;五是兼容并蓄;(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求实的良好学风;(4)学派成员团结协作。 此外,地域因素也是教学论学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论学派的基本特征:(1)内聚性,学派的代表人物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其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足以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历史性,教学论学派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方面对教育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丰富人们的教育思维。(3)前瞻性,教育家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一般反映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力量及学术上的先进思想。因此,他们的教学思想具有一定 的先进性和超前性。(4)批判性,教学理论的批判性对于教学理论自身演变 与发展是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任何一个教学论学派都是在吸收、 继承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发展起来的。批判性成为教学论学派的一个 显着特征。 学派一旦形成,就显示出巨大的功能作用。教学论学派作为社会发展和 教育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被赋予了学术功能、社会功能和实践功能。学术 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论研究的科学化水平,促进了教学论的发展。同时培 养了众多教学论研究人才;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了人类社会思想,并对社 会的进步和变革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实践上,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 行。 从教学论学派分析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学论研究队伍中存在的 问题:()研究者协作意识淡漠;()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存 在脱节问题;门)研究者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N)教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u)研究资金投入上存在问题;u)教学论研究积累不够,致使理论探讨过 热。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教学论学派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教学论研究队伍建设提出有关建议:O)转变教学论研究者的研究观 念,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观念;(2)培养学术带头人;(3)建立以 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研究机构,在机构建立后,加强围绕学术带头人形成的 研究集体内部的压力和动力,促进人才共生;N)发挥专业化教学论研究中 心的地域优势,针对本区域的教育教学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u)重视 后备研究人员,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使其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 实践基础,形成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6)以科学的态度引进国外的教 学理论和先进的研究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学论学派论文参考文献

[1].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2].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

[3].李其龙.交往教学论学派[J].外国教育资料.1989

[4].李其龙.柏林教学论学派[J].外国教育资料.1986

论文知识图

来表示:& 将教育技术视为人类绩效技术的子领域年至今中国知网中关于“赫尔巴特”...

标签:;  ;  ;  ;  ;  ;  ;  

教学论学派论文_王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