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活性污泥论文_许睿骁

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压活性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废水,活性,动力学,中间体,负荷,传质。

加压活性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许睿骁[1](2016)在《加压条件下活性污泥特性及其耐盐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对深海、盐湖底泥、含盐地下承压水、加压生化等压力环境下微生物的耐盐行为研究较少。加压生化法可以克服高盐环境对溶氧的不利影响,在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课题以活性污泥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序批式运行方式系统考察加压环境下活性污泥的特性及其耐盐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结论现总结如下:瞬时加压对活性污泥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压力环境具有高氧转移推动力,增加溶解氧浓度,提高有机物降解速率。同时,加压活性污泥法的胞外聚合物(EPS)和C02排放浓度均异于常压。无论是普通废水还是高含盐废水,加压生化法的EPS含量均低于常压。较低的EPS含量可减少剩余污泥产出,是加压活性污泥法实现原位污泥减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瞬时加压对活性污泥耐盐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在未经耐盐驯化的活性污泥体系中,加压对活性污泥抗盐度冲击能力有不同影响。盐度在2.5%以内时,微生物活性良好,压力环境可以迅速高效地降解有机物,压力环境对污泥的抗盐度冲击起正面作用;当盐度较高时,污泥活性被抑制,有机物降解速率放缓,过高的盐度甚至使得反应器内有机物短期内无法降解,压力环境的正面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经耐盐驯化的活性污泥系统可以适应高盐环境,由压力环境所获得的高氧传递推动力仍可以增加溶解氧浓度,促进高盐度有机废水的降解。污泥加压耐盐驯化过程中,高盐环境(盐度大于3%)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当盐度达3.5%及以上,加压环境可减缓由盐度升高引起的高黏度对溶氧的负面影响,促进有机物好氧降解,TOC去除率及污泥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常压。加压条件下,污泥耐盐驯化的种群结构与常压耐盐驯化差异较大。压力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显着高于常压,此结果与有机物的处理效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0)

于锋,范益恒[2](2012)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在印染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印染废水经过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絮体十分轻飘,沉降困难,沉淀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特点,将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通过工程现场实际运行发现:应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处理印染废水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2年01期)

潘志彦,方芳,杨晔[3](2006)在《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停留时间(HRT)、污泥浓度(MLSS)和反应压力等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有机中间体废水经铁炭预处理后,COD从原来的8000mg/L降到5000mg/L左右,BOD5/COD由原来的0.20升高到0.40左右。当反应器内废水混合后COD2000mg/L时,在反应压力0.10MPa、污泥质量浓度3~5g/L、停留时间8~10h条件下,出水COD小于600mg/L,COD去除率大于70%;出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COD小于400mg/L,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叁级标准。与常规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相比,加压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速度快、降解效率高和容积负荷大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6年12期)

方芳,金赞芳,潘志彦,刘银秀,林春绵[4](2006)在《有机中间体废水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考查了停留时间、污泥浓度、反应压力及曝气量等条件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有机中间体废水经铁炭床微电解预处理后,CODCr从原水的8 000 mg/L降到4 000~5 000 mg/L,B/C由原来的0.20升高到0.40左右.通过实验确定了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器内废水CODCr在1 800~2 100 mg/L,反应压力0.1 MPa,污泥浓度4.0~6.0 g/L,停留时间8~10h,曝气量2.0 L/min.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大于70%,出水CODCr小于600 mg/L.生物降解动力学符合Monod模式,动力学参数:Vmax24.49 d-1,KS1 927.69 mg/L.(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俞尚清[5](2004)在《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压生物氧化法是通过提高系统压力,使氧传递速率成倍增大,有效地克服了生化过程中氧传递的限制,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本研究在加压生化反应器氧传递性能研究基础上,对加压活性污泥处理农药废水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生化反应动力学作了初步研究。 加压生化反应器氧传递性能的研究,采用φ200×1000mm有机玻璃反应器,在压力为0-0.2MPa(表压),曝气强度为6.36m~3/m~3.h(标况)下,以清水为介质进行了氧传递实验。压力条件下氧传递的模型以鼓泡塔模型为基础,经简化后导出。通过实验研究与理论模型推导相结合得出,饱和溶解氧浓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呈线性升高;传质系数K_La随压力升高减小,反应器充氧速率(VOTR)与压力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在压力0-0.2MPa之间,VOTR增加较快,0.2MPa后,增加缓慢。传质系数K_La随流量增加而增大,根据K_La-ε关系式,由实验数据关联得到反应器的K_La/ε=0.46。 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采用φ150×1000mm有机玻璃反应器,在压力为0-0.3MPa(表压),进水浓度为2500-5000mg/L,考察压力、曝气时间、曝气强度及污泥浓度四个因素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均存在一个合理范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及综合考虑能耗等因素,在混加服活性污泥法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合水浓度为12O0mg/L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压力o.10Mp、污泥浓度6留L、曝气时间6h、曝气强度30 m3/m,.h。系统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稳定运行表明,加压活性污泥的体积负荷为5.8一7.6 kgcoD/m,d,为常压活性污泥体积负荷2.0一2.skgcoD/m3d的2.5倍。氨氮降解效果的研究表明,加压活性污泥要优于常压,在加压活性污泥中曝气2小时后,可达到出水10mg几以下,常压活性污泥在曝气3小时后也达到出水lomg几以下。 加压间歇活性污泥处理农药废水生化降解动力学可以采用修正的Monod模式来描述,即,一,.,。、一竺二互叁上一,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得 ”’“K、+(S一S。)到动力学参数sn=122mg/L、vmax=2.3ld一,、Ks=4s7mg/L,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4-05-01)

陈立波,黄有诚,柏承志[6](2000)在《加压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P-SBR)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加压曝气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P SBR)。该反应器具有容积负荷率高( 0 8~ 1 0kgCOD/ (m3·d) )、有机物降解速度快、脱氮效率高等优点 ,适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含氮废水的处理。(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0年11期)

蒋瑶琴[7](1994)在《加压活性污泥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制课题通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上海市环科院完成了由上海市环保局下达的“加压活性污泥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制”课题,并已通过鉴定。 该项研究,经过溶解氧的规律探索、试验设备的研(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1994年05期)

加压活性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印染废水经过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絮体十分轻飘,沉降困难,沉淀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特点,将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通过工程现场实际运行发现:应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处理印染废水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压活性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许睿骁.加压条件下活性污泥特性及其耐盐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于锋,范益恒.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在印染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后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2

[3].潘志彦,方芳,杨晔.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

[4].方芳,金赞芳,潘志彦,刘银秀,林春绵.有机中间体废水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及动力学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

[5].俞尚清.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

[6].陈立波,黄有诚,柏承志.加压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P-SBR)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0

[7].蒋瑶琴.加压活性污泥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制课题通过鉴定[J].上海环境科学.1994

论文知识图

加压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加压活性污泥工艺流程图驯化期间加压反应器降解COD的变化COD降解曲线图二级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一1乙醛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标签:;  ;  ;  ;  ;  ;  ;  

加压活性污泥论文_许睿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