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模块负载,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以及微控制单元MCU。本实用新型通过单片机控制信号电平的变化,由三极管的开关特性输出电平来驱动场效应管,进而构成对各个模块电路的使能与关断控制,从而提高总体电路功能的稳定性,具有低功耗和压降小的特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模块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以及微控制单元MCU;所述供电单元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模块负载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集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模块负载的负极、供电单元的负极均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

设计方案

1.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模块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以及微控制单元MCU;

所述供电单元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模块负载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集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模块负载的负极、供电单元的负极均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控制单元MUC采用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2为P沟道场效应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现有不少产品是模块化设计,各个功能电路均可分为不同的模块电路,通过主控板电源给模块电路供电。

对于模块电路的供电,行业内通常是通过主控板长时供电,无法对模块电路断电,对于不工作的模块也在供电运行,这对主控电源是一种能耗浪费,并且多个模块同时工作,有的模块与模块之间也会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能够增加电路的安全性,并且降低主控板的功耗。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模块负载,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以及微控制单元MCU;

所述供电单元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模块负载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集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模块负载的负极、供电单元的负极均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

进一步地,所述为控制单元MUC采用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场效应管Q2为P沟道场效应管。

较佳的,电路中的第一电阻R1对流入三极管Q1的B极(基集)电流起限流作用,第二电阻R2对三极管Q1的B极(基集)起下拉作用,三极管Q1为开关作用,第三电阻R3为泄放电阻,场效应管Q2为回路保护关断用场效应管。当MCU_Ctrl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阻R2也起下拉作用,三极管Q1的B极(基集)为低电平,三极管Q1的C极(集电极)为高电平,场效应管Q2的G极(栅极)也被拉为高电平,场效应管Q2的DS极(源漏极)之间为断开状态,模块电路不工作;当MCU_Ctrl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1的B极(基集)为高电平,三极管Q1的C极(集电极)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2的G极(栅极)也被拉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2的DS极(源漏极)之间为导通状态,使模块电路正常供电。

平时不启用模块电路时,则单片机控制MCU_Ctrl为低电平,使模块电路供电回路断开;需要启用模块电路时,则单片机控制MCU_Ctrl为低电平,使模块电路供电正常。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在各种以电源供电(充电)的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等。场效应管Q2导通后的压降非常小,几乎可忽略不计,同时整个保护电路的静态功耗很低(实际应用中可以低到小于10uA),而且成本也很低,该电路能够有规律地控制各个功能模块的使能与关闭,对总供电电源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相互会干扰的两个功能模块电路同时工作,从而提高电子产品应用电路的可靠性,也增加了电路功能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单片机控制信号电平的变化,由三极管的开关特性输出电平来驱动场效应管,进而构成对各个模块电路的使能与关断控制,从而提高总体电路功能的稳定性,具有低功耗和压降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模块负载,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以及微控制单元MCU;

所述供电单元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模块负载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集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模块负载的负极、供电单元的负极均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为控制单元MUC采用单片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管Q2为P沟道场效应管。

较佳的,电路中的第一电阻R1对流入三极管Q1的B极(基集)电流起限流作用,第二电阻R2对三极管Q1的B极(基集)起下拉作用,三极管Q1为开关作用,第三电阻R3为泄放电阻,场效应管Q2为回路保护关断用场效应管。当MCU_Ctrl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阻R2也起下拉作用,三极管Q1的B极(基集)为低电平,三极管Q1的C极(集电极)为高电平,场效应管Q2的G极(栅极)也被拉为高电平,场效应管Q2的DS极(源漏极)之间为断开状态,模块电路不工作;当MCU_Ctrl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1的B极(基集)为高电平,三极管Q1的C极(集电极)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2的G极(栅极)也被拉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2的DS极(源漏极)之间为导通状态,使模块电路正常供电。

平时不启用模块电路时,则单片机控制MCU_Ctrl为低电平,使模块电路供电回路断开;需要启用模块电路时,则单片机控制MCU_Ctrl为低电平,使模块电路供电正常。

本实施例通过单片机控制信号电平的变化,由三极管的开关特性输出电平来驱动场效应管,进而构成对各个模块电路的使能与关断控制,从而提高总体电路功能的稳定性,具有低功耗和压降小的特点。

本实施例可以使用在各种以电源供电(充电)的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等。场效应管Q2导通后的压降非常小,几乎可忽略不计,同时整个保护电路的静态功耗很低(实际应用中可以低到小于10uA),而且成本也很低,该电路能够有规律地控制各个功能模块的使能与关闭,对总供电电源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相互会干扰的两个功能模块电路同时工作,从而提高电子产品应用电路的可靠性,也增加了电路功能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是硬件结构,至于控制方法不要求保护。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凡按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做的任何均等变化和修饰,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3074.0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571946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H02M 1/36

专利分类号:H02M1/36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江滨东大道98号

发明人:孙孟洪;王维乐;张凤敏

第一发明人:孙孟洪

当前权利人: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蔡学俊

代理机构:35100

代理机构编号: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模块电源供给控制电路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