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研究

(太仓市沙溪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421)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5月-2014年8月之间,使用CT对其进行诊断后,并实施手术探查措施。观察CT诊断率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发部位。结果:CT诊断的符合率为93.33%(140/15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部位为L4~5和L5~S1这两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分为椎间孔型、脱出型、外侧型、中央型以及旁中央型等五大类型。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和临床病理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对手术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诊断;临床病理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16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CT检查可以将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性状、大小、神经根以及硬脊

1.基线资料和方法

膜囊的受压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5月-2014年8月之间。男性患者共有57例,女性患者共有59例。年龄跨度为27~52岁,平均年龄为(39.50±1.25)岁。病程跨度为4~20年,平均病程为(11.25±0.75)岁。

116患者的主要症状均为腰腿疼痛。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共有27例(23.28%),间歇性跛行共有25例(21.55%),伴有Ⅰ度以下滑脱的共有30例(25.86%),存在明确外伤史的共有19例(16.38%),伴有下肢放射疼痛的共有15例(12.93%)。

1.2方法

对116例患者的腰椎正侧位和腰椎间盘轴位进行CT扫描。所选用的机型为东软单排螺旋全身CT机。层厚为2毫米~5毫米,扫描层厚需与椎间隙平行。每个椎间隙扫4~5层。常规情况下,通常扫描L3~S13个椎间隙,必要时还需对L2~3椎间盘进行扫描。并使用骨窗和软组织窗照相[2]。

1.3评价指标

对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对比。若CT诊断的符合率越高,则表示检测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11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检测数据,均需接受统计学软件SPSS16.0的计算,“%”用以表示CT诊断的符合率,通过卡方检验对比。

2.结果

2.1在116例患者中,CT诊断出150个椎间盘突出。其中存在三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有3例(2.59%),存在两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有28例(24.14%),存在单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有85例(73.28%)。L4~5椎间盘共62个(41.33%),L5~S1椎间盘共71个(47.33%),L3~4椎间盘共15个(10.00%),L2~3椎间盘共2个(1.33%)。可将其分为椎间孔型、脱出型、外侧型、中央型以及旁中央型等五大类型。

2.2手术探查:116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探查。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相符合的椎间盘共有140个,CT诊断的符合率为93.33%(140/150)。共有10个不相符,黄韧带肥厚共1个,原手术后纤维组织增生共3个,髓核脱出共4个,小关节增生共2个。

3.讨论

3.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理和有关CT表现

椎间盘突出即椎间盘疝,多发于腰部,其次是颈部,胸部很少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髓核以及软骨板处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再加上外力因素,使得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锥管内,致使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压迫,引发腰部疼痛。该病症在腰4~5(L4~5)和腰5~骶1(L5~S1)等部位的发病率最高,约占95%左右[3]。

根据突出组织的类型,能分为髓核突出和纤维环。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下,若冲击力加大了压缩载荷的力度,髓核便能通过纤维环的薄弱处,特别是发生蜕变的裂隙。倘若髓核冲出破裂的纤维环之后,外层的纤维环依旧保持不变,并且将该位置的纤维环推挤凸向椎间盘的轮廓之外,则将其称之为椎间盘突出[4]。CT值在60HU~100HU作用。若突出的髓核进入硬膜外腔,则发生了椎间盘脱出。其病理基础与其他类型存在较大区别,CT通常难以诊断。

3.2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和CT伴随表现

大部分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存在不同程度的硬膜囊受压,一般是由于髓核的间接或直接压迫造成的,并且伴有侧隐窝狭窄。由于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密度相同,所以发生后外侧突出时,神经根与髓核难以区别。通常L5~S1节段会出现神经根影像的层面。除此之外,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髓核体积皱缩,纤维环的髓核会因为变性脱水产生破裂,并呈现负压状态,最终导致细胞外间隙的氮气和血液向椎间盘扩散,椎间盘真空现象也由此引发,CT通常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气体影[5]。

3.3手术探查与CT诊断不符合的原因

本次研究中有10个椎间盘与术后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其中手术后出现复发症状的共有3例,经手术证实由纤维组织增生产生。使用CT平扫的方式,难以发现此病理变化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不同[6]。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增加CT扫描,发现纤维组织出现明显的强化,而复发椎间盘则不会,可作为区别二者的有效手段。其中有2个与术后诊断结果存在差异,是由黄韧带肥厚所导致的。一般腰椎黄韧带肥厚不会超过5毫米,增厚是会呈现团状,并会对神经根造成压迫。其实,一般并非黄韧带肥厚,而是由于椎间隙逐渐狭窄,导致韧带不平[7]。

经过本次的调查研究,CT诊断的符合率为93.33%(140/15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部位为L4~5和L5~S1这两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分为椎间孔型、脱出型、外侧型、中央型以及旁中央型等五大类型。

综上所述,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和临床病理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对手术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学文,牛刚,杨健等.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诊断的定量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3-27.

[2]宾怀有,龙腾河,陈武新等.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2):4146-4149.

[3]侯明,朱智奇,唐向阳等.CT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评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1):14-16.

[4]田新芳.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218-1219.

[5]白一冰,徐岭,隰建成等.椎间孔镜联合椎间盘造影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7):3350-3353.

[6]李彦,石峰.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及病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09(3):271-273.

[7]浦静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X线平片、CT诊断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73.

标签:;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