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3例临床分析

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3例临床分析

柯炜1梁永霞2邱语1梁瑞3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儿科442000)

(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眼科442000)

(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科442000)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040-02

新生儿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很容易发生败血症,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病情变化快,死亡高达5%-10%[1],早产儿更多见。对危重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患儿,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尽早行同步换血治疗,可提高救治率。现将我科NICU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的危重患儿,经抗感染综合治疗无效时,行同步换血治疗,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3例新生儿败血症并DIC的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

病例1:男,15天,因“吃奶反应差3天”,在当地卫生院发现脐部红肿,见脓性分泌物,以“新生儿脐炎”在当地治疗2天无效且病情加重来我院。入院体检:T:不升,HR:148次/分,R:62次/分?BP:85/52mmHg,WT:3.2kg,?急性重症貌,对刺激反应极差,全身皮肤黏膜黄染,面颈部可见少许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糙,心音有力,脐部红肿,见脓性分泌物,腹膨隆,肝右锁骨中线上肋缘下2.5cm,双下肢硬肿,皮肤发花,可见瘀点,反射减弱。入院查血常规:WBC2.26×109/L,L:38.9%,N:55.4%,RBC4.28×1012/L,HGB?151g/L,PLT?34×109/L;CRP238mg/L(参考值0-8mg/L),降钙素原31.09ng/ml(参考0-0.5ng/mL)。血气分析:PH7.29,PaCO2?23.1mmHg,PaO289mmHg,实际HCO3-16.8mmol/l,标准HCO3-?17.8mmol/l,BE?-8.8mmol/l,SO291%;提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21.2mg/L(参考值0-1.7mg/L);凝血酶原时间(PT)21.5s(参考值11~16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81.5s(参考值25~40s),凝血时间?(TT)15.2s(参考值12~18s),纤维蛋白原含量(FIB)1.52g/L(参考值1.7~1.74.5g/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2IU/L,总胆红素220.3umol/L,间接胆红素160.3umol/L,血培养(入院第5天)大肠埃希菌生长。入院32小时采用两倍循环血量同步换血及综合治疗。18天患儿出院。出院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并DIC2.新生儿脐炎。

病例2:男,20分钟,因生后“生后呼吸急促20分钟”入院吗,系孕7产2,孕35+6周出生。儿母有盆腔炎。查体:T不升HR:136次/分,R:60次/分,WT1.9kg,?反应差,呼吸促,双肺闻及细湿罗音,心音有力,肝脾不大,四肢肌张力偏低,原始反射弱。入院血常规:WBC8.65×109/LHGB173g/L,PLT163×109/L,N:50.5%。入院诊断1.早产儿肺炎2.低出生体重儿,收入NICU监护室,经抗感染、综合治疗5天无效,且病情加重,吃奶反应极差,气促、呼吸困难,可见三凹正,腹胀明显,皮肤苍白、发花,穿刺部位渗血不止,背部、双下肢、阴囊明显水肿,四肢凉;胸片:双肺沿肺纹理分布见小点状模糊影;血培养(入院第5天):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复查血常规:WBC升高43.39×109/L,N:83.9%,HB114?g/L,PLT47×109/L,CRP:91.9mg/L;降钙素原14.46ng/ml,凝血功能明显异常:D-dimer13.19mg/L,PT26.3s,APTT85.5s,TT14.2s,FIB1.59g/L。入院第5天病情加重及时行两倍循环血量同步换血等治疗,28天出院。出院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并DIC2.新生儿肺炎。

病例3:男,3天,因“呻吟1天伴发热”入院,患儿系孕1产1,孕35+1,因“胎膜早破21小时、儿母妊娠期血糖升高”行剖宫产出生;体格检查:T:38.9℃HR:160次/分,R:66次/分,WT2.5kg呼吸急促、呻吟,可见“三凹征”,全身皮肤暗灰,臀部皮肤可见出血点,对刺激反应差。前囟张力稍高。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细湿罗音,心音有力,脐部干燥,腹胀明显,肝脾不大,反射减弱。入院查体:凝血功能明显异常:PT27.5s,FIB1.56g/L,APTT89.0s,TT50.0s,D-二聚体?29.3mg/L;血常规:WBC26.83×109/L,N:71.2%,HGB103g/L,PLT26×109/L;肝功能:总胆红素251.8umol/L,间接胆红素?195.20umol/L;心肌酶谱异常:肌酸激酶?301IU/L,肌酸激酶同工酶?119?U/L。血气分析:PH7.29,PaCO254mmHg,PaO232mmHg,实际HCO326.0mmol/l,标准HCO322.5mmol/l,BE-1.5mmol/l,SO253%提示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降钙素原14.470ng/ml,CRP40.60mg/L。大便潜血(+),胸片:双肺呈普遍性的透亮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呈毛玻璃样改变;血培养(入院第5天)肺炎链球菌生长。入院12小时,两倍循环血量行同步换血,同时抗感染、抗凝综合治疗21天出院。出院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并DIC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3例患儿血培养均检出病原菌,病史存在高危因素、有临床症状体征、CRP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外周血象白细胞明显降低或升高(小于5.00×109/L或大于20.00×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PT>20秒,APTT>80.0秒,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6g/L,D-二聚体?明显升高。

2治疗方法

2.1常规治疗主要措施:重症监护、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改善微循环,稳定内环境,病例2、病例3同时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抗菌治疗:选择敏感性强的抗生素;抗凝疗法、对症;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2.2同步换血治疗

换血量: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倍的新鲜肝素血进行同步换血,新生儿血容量一般为80ml/kg;方法:患儿置于红外线辐射床上,行心电监护;选好外周动静脉并消毒,用套管针穿刺进入血管后连接上三通管,固定后连接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从动脉端抽出血,从静脉端输入血,抽与输注同时进行,同步、等量、等时。一般在外周动脉端连接上20ml注射器,向外抽血或经三通管连接到放置废血容器;在外周静脉端三通管上分别连接上20ml注射器和储血袋,先关闭三通管的静脉端,用注射器抽取储血袋中的血液,关闭三通管的储血袋端,将血液慢慢注射入静脉血管。根据体重的不同,抽血量每次10-20ml,一般控制整个换血全过程时间在90-120分钟内。换血过程中观察呼吸、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在换血前后测血气、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氧饱和度、胆红素。

治疗结局

3例患儿同步换血72小时后病情趋于稳定,临床症状好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渐下降至正常,血小板、凝血功能、外周血象及肝功能、心肌酶逐渐恢复正常;病例1.3患儿换血后黄疸消退迅速。病例1及病例3分别住院18天、21天;病例2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住院28天,3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

不良反应

3例患儿行同步换血治疗,均无明显电解质紊乱,无出血、心衰、低血容量休克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同步换血对血压的波动范围极小[2]。

讨论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凝血系统处于一种低活性状态,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DIC,临床多表现为吃奶反应差、黄疸、腹胀,皮肤可有瘀斑点或穿刺处渗血等,病情凶险、变化快,死亡率极高。如果抗感染、综合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尽早换血。其目的是供给凝血因子、血小板、粒细胞及特异性抗体、补体、调理素;可去除感染的细菌、毒素和异常凝血物质,纠正异常凝血过程,消除DIC潜在危险;可清除血浆中存在的可溶性炎症介质,从而减少对组织器官的损伤[3];换血疗法也是快速、显著降低胆红素最有效的方法[4],减轻溶血,改善贫血,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遗症的发生[5]。

本文3例新生儿败血症并DIC危重患儿,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病例1和病例3为入NICU48小时内换血,病例2入院第5天病情加重时换血;换血后72小时,病情逐渐稳定,临床症状好转,复查CRP及降钙素原?明显降低,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病例2、病例3在同步换血48小时后停止呼吸机通气。3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

综合上述,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的患儿,经抗感染、综合治疗,病情无好转或加重者,应尽早行同步换血治疗,以补充新生儿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补充新鲜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红细胞以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纠正贫血;同步换血可置换出新生儿血液中的细菌、毒素、胆红素等有害物质而净化血液,恢复受损脏器的功能,可挽救危重患儿的生命起重要作用。因此,同步换血是抢救危重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的一种安全、有效、直接快速的方法,要把握换血的时机,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27.

[2]宁辉,林立,胡雪花,等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45-46.

[3]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儿科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2,644.

[4]李婕,耿丽娟,谷献芳,等。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35-36.

[5]李菊花,张小敏,崔妮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4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2(13):8-9.

标签:;  ;  ;  

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