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涉及净化处理领域,包括净化仓,净化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斜板,且斜板的底部通过隔水板固定到净化仓的底部,隔水板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层、第一净化包和第一厌氧消化层。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过滤装置、沉淀装置和双重废水净化的装置,从而对池塘废水进行处理,并通过水泵的带动将废水进行二次反向净化,从而达到双重净化的作用,通过设置有循环管道能够使得不达标的废水进行再次过滤、沉淀和净化的流程,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废水净化的质量,使得废水净化更加的彻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9)和斜板(2),且斜板(2)的底部通过隔水板(16)固定到净化仓(1)的底部,所述隔水板(16)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第一净化包(5)和第一厌氧消化层(6),所述隔水板(16)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第二净化包(13)和第二厌氧消化层(14),所述第二厌氧消化层(14)的下方通过进水管(15)并贯穿隔水板(16)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下方的水泵(7)上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7)的出水口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呈垂直设置,所述净化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的上方设置有出水管(3)。
设计方案
1.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9)和斜板(2),且斜板(2)的底部通过隔水板(16)固定到净化仓(1)的底部,所述隔水板(16)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第一净化包(5)和第一厌氧消化层(6),所述隔水板(16)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第二净化包(13)和第二厌氧消化层(14),所述第二厌氧消化层(14)的下方通过进水管(15)并贯穿隔水板(16)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下方的水泵(7)上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7)的出水口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呈垂直设置,所述净化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的上方设置有出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仓(1)的上方设置有污水进水管道(11),且污水进水管道(11)通过限位块固定到净化仓(1)的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上连通有循环管道(8),且循环管道(8)的一端出水口设置在第一过滤板(10)的上方,所述出水管(3)与循环管道(8)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2)的一侧通过卡块(203)与净化仓(1)内壁上固定的卡槽(204)卡合连接,所述斜板(2)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斜槽(201),且斜槽(20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板(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板(9)的外侧通过限位卡块(901)卡合连接到净化仓(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净化包(5)和第二净化包(13)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厌氧消化层(6)和第二厌氧消化层(14)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池塘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池塘养殖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池塘养殖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也是我国饲养食用鱼的主要形式。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我国池塘养殖已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的精养技术模式。
但是由于传统的池塘废水的处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传统的池塘废水一般都是经过一层一层的过滤、沉淀和净化之后,然后直接排出,这样的方式对于含污较多或者含有害物质的水质来说净化处理不彻底,因此会影响池塘内植物和动物的生存,也会影响废水的后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斜板,且斜板的底部通过隔水板固定到净化仓的底部,所述隔水板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层、第一净化包和第一厌氧消化层,所述隔水板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层、第二净化包和第二厌氧消化层,所述第二厌氧消化层的下方通过进水管并贯穿隔水板与第一厌氧消化层下方的水泵上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厌氧消化层呈垂直设置,所述净化仓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吸附层的上方设置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净化仓的上方设置有污水进水管道,且污水进水管道通过限位块固定到净化仓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上连通有循环管道,且循环管道的一端出水口设置在第一过滤板的上方,所述出水管与循环管道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斜板的一侧通过卡块与净化仓内壁上固定的卡槽卡合连接,所述斜板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斜槽,且斜槽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外侧通过限位卡块卡合连接到净化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层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层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净化包和第二净化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厌氧消化层和第二厌氧消化层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设置有过滤装置、沉淀装置和双重废水净化的装置,从而对池塘废水进行处理,并通过水泵的带动将废水进行二次反向净化,从而达到双重净化的作用,通过设置有循环管道能够使得不达标的废水进行再次过滤、沉淀和净化的流程,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废水净化的质量,使得废水净化更加的彻底,其次,斜板上开设有多个斜槽,且斜槽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板,同时斜板向下倾斜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活性炭吸附层的上方,则斜板上的斜槽能够对污泥和杂质进行一定的收集,并将废水流入到第二活性炭吸附层上进行初次净化,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斜板不仅起到沉淀的作用,还起到限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净化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净化仓;2、斜板;201、斜槽;202、防滑垫板;203、卡块;204、卡槽;3、出水管;4、第一活性炭吸附层;5、第一净化包;6、第一厌氧消化层;7、水泵;8、循环管道;9、第二过滤板;901、限位卡块;10、第一过滤板;11、废水进水管道;12、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3、第二净化包;14、第二厌氧消化层;15、进水管;16、隔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仓1,净化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9和斜板2,且斜板2的底部通过隔水板16固定到净化仓1的底部,隔水板16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第一净化包5和第一厌氧消化层6,隔水板16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第二净化包13和第二厌氧消化层14,第二厌氧消化层14的下方通过进水管15并贯穿隔水板16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下方的水泵7上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7的出水口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呈垂直设置,净化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的上方设置有出水管3。
净化仓1的上方设置有污水进水管道11,且污水进水管道11通过限位块固定到净化仓1的外侧壁上。出水管3上连通有循环管道8,且循环管道8的一端出水口设置在第一过滤板10的上方,出水管3与循环管道8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阀。斜板2的一侧通过卡块203与净化仓1内壁上固定的卡槽204卡合连接,斜板2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斜槽201,且斜槽20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板202。第二过滤板9的外侧通过限位卡块901卡合连接到净化仓1的内部。
使用的时候,将池塘中的废水通过注入到污水进水管道11内,并通过污水进水管道11注入到净化仓1的内部,此时废水会依次经过第一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9和斜板2,第一过滤板10能够对废水中含有的塑胶等杂质进行过滤,第二过滤板9能够对废水中含有的颗粒状杂质进行过滤,斜板2能够对废水中的污泥等杂质进行沉淀,并沉淀到斜槽201上,然后未沉淀的废水会依次经过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第二净化包13和第二厌氧消化层14进行第一重净化,净化过后,通过水泵7的带动依次经过第一厌氧消化层6、第一净化包5和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最后通过出水管3排出,若是此时废水净化不够彻底,可通过循环管道8再次注入到净化仓1内,进行再次过滤、沉淀和净化,若是此时废水净化达标,可直接通过出水管3排出到所需位置处即可,通过反向双重净化使得净化更加的彻底。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池塘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仓1,净化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9和斜板2,且斜板2的底部通过隔水板16固定到净化仓1的底部,隔水板16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第一净化包5和第一厌氧消化层6,隔水板16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第二净化包13和第二厌氧消化层14,第二厌氧消化层14的下方通过进水管15并贯穿隔水板16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下方的水泵7上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7的出水口与第一厌氧消化层6呈垂直设置,净化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的上方设置有出水管3。
净化仓1的上方设置有污水进水管道11,且污水进水管道11通过限位块固定到净化仓1的外侧壁上。出水管3上连通有循环管道8,且循环管道8的一端出水口设置在第一过滤板10的上方,出水管3与循环管道8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阀。斜板2的一侧通过卡块203与净化仓1内壁上固定的卡槽204卡合连接,斜板2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斜槽201,且斜槽20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板202。第二过滤板9的外侧通过限位卡块901卡合连接到净化仓1的内部。第一活性炭吸附层4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第一净化包5和第二净化包13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第一厌氧消化层6和第二厌氧消化层14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第一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9和斜板2均可拆卸的固定到净化仓1的内部,第二过滤板9通过限位卡块901卡合固定到净化仓1的内部,则当水质净化结束后,用户可将第一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9和斜板2从净化仓1中取出,将其上拦截到的杂质和污泥进行清理,通过可拆卸的设置,使得净化装置清洗更加便利,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使得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的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9876.2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835890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C02F9/14
专利分类号:C02F9/14
范畴分类: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第一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23630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40号
发明人:杨坤;胡星明
第一发明人:杨坤
当前权利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代理人:杨晋弘
代理机构:34113
代理机构编号: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