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第四次调查》结果,首先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及精神文化生活状况4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基于个人视角从加大健康投入、做好老年期人生规划等方面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为推进全社会“积极老龄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应对策略;个人视角
“健康老龄化”一词于1990年由WHO提出,其内涵意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不因人口的过渡老龄化而影响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包含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已步入老龄社会。老龄社会的到来,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21世纪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1]。
1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第四次调查》(以下简称《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全国60岁~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占比56.1%,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13.9%,低龄段老年人口总数超过中、高龄段老年人口之和。可见,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相对较轻,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处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会窗口期[1,5]。另外,大多数老年人尚无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专业化老龄服务,商业健康保险意识淡薄。全国老年人商业保险购买比例极低,老年人未做好应对健康风险的充分准备[2]。
从春秋战国时代至北宋末年黄河下游河道虽曾有多次变迁,其中除某一时期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流经今河北平原由渤海湾入海[6]。据谭其骧教授的考证,春秋战国时期有文献记载的共有三条河流,即山经河、禹贡河、汉志河。山经河经太行山东麓向北流,东北流至永定河冲积扇南缘,经今大清河北至天津入渤海(山海经);禹贡河在今河北深县南与《山经》大河别流,大体穿过今冀中平原,在今天津市区南部入海(禹贡);汉志河下游流经今卫河、南运河与今黄河之间,在沧州西、黄骅县北入海[7]。
1.1 健康状况
城乡老年人健康差距明显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慢性病情况严峻且病后处置情况不佳。①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无论城乡,低龄、男性、文化程度较高且非独居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对更好。②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且患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率达九成,以骨关节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种最为常见。③健康投入过少,保险购买意识薄弱。最合理的健康投入方式就是把钱花在预防上,而调查显示中国人一生在健康上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健康是一切的根本,与巨额的医疗费用相比,个人用于疾病预防、提高健康素养等方面的健康投入远远不足;而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种补充医疗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相对高昂的保费和风险选择等问题,老年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比例仅为3.8%,城市略高于农村。另外,在老年期的高龄阶段,健康状况还与婚姻状况密切相关: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有配偶率越低。
以上述操作为理念,根据实际地图大小及其复杂程度自定义初始,而网格密度以及网格密度升级速度降低算法搜索空间,提升算法搜索速度,加强针对性,以更高效率寻求最优路径。
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14倍,但储蓄水平不高。2014年全国老年人口没有存养老钱的比例为67.8%;而有储蓄的老年人中,平均储蓄水平仅为5.4万元。一方面,老年人经济收入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另一方面疾病、失能风险随年龄而加大,但老年人储蓄水平不高,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加大,因此面向老年人的扶贫任务艰巨。
1.2 经济状况
当前老年人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集中反映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是老年孤独[3]。调查显示,全国有6.3%和30.3%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和有时感到孤独,其中农村女性老年人孤独比例为46.9%,高龄老年人孤独比例占一半以上。①子女孝顺程度与老年人孤独感密切相关:不孝顺、孝顺程度一般、孝顺的老年人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为70.3%、59.2%、32%,即孝顺程度越高,老人孤独感越低。②网络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4]。鉴于老年人口中,女性占比及女性平均寿命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需要缩短高龄女性老年人口的寡居期。
图1老年人经济状况自评
图2就医时最常遇见的问题占比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中更加注重研讨式学习,同伴互助学习与教师引导下的研讨学习活动占课堂学习活动比重较以往有较大提高,学生课堂主动参与度相应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理应避免评估过程流于形式,而应该切实提高其对教学活动的引领性与针对性[3]。
1.3 社会参与状况
2.1.1 要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慢性疾病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而未来健康政策的焦点正是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老年人应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健康应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不断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塑造健康行为,增强身体素质,加强疾病预防。
1.4 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基于以上对老年人健康、经济、社会参与及精神生活状况的综合分析可知:应对人口老龄化,个人需要的不是担心,而是客观看待、冷静思考和积极行动,从自身做起,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和主动学习,为构建全社会的“积极老龄观”夯实基础。
目前老年人总体经济状况良好,但并不宽裕。根据《第四次调查》可知,城乡老年人经济自评很宽裕1.3%、比较宽裕14.8%、基本够用58.5%的比例之和达到74.6%。如图1所示,基本够用的老年人占比近六成,可见老年人没有太多的养老储蓄,而高达44.69%的老年人认为在就医时遇到的最常见的困难之一即医疗收费太高,见图2。从中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最大压力不是老年人的生活费用,而是医疗费用。
2.1.2 增加健康投入。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每投入1元,治疗就可减少支出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美国经过20年研究,发现90%的人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医药费降10%。“如果你愿意把钱花到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可以把很少的钱花到后期治疗上”。个人一方面可以购买健康保险来分担风险,为健康做更长远的计划和投入;另一方面可以购买保健相关书籍,获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时刻拥有和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个人在应对全球老龄化趋势中最为关键的基础。
3.意外小伤害的处理措施:如果皮肤出现淤青、红肿,应在24小时内冰敷,24小时后热敷;有些伤口要及时清创,并赶往就近医院,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预防破伤风等;还要特别注意避免让宝宝烧伤、烫伤、跌倒、溺水、误服药物或接触有毒的化学品。(来源:科普中国)
2个人应对老龄化的具体策略
随着社保制度、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老年人的物质及服务保障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但精神需求却未能同步得到提升。在整个城乡老年人精神服务匮乏的大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心里孤独、晚年精神生活匮乏、缺乏与年轻人的交流等问题尤为突出。
2.1 加大健康投入,推进个人健康老龄化
全国近45%以上老年人积极参加帮助邻里、维护环境及协调邻里纠纷等各类公益活动,且年龄越小、健康状况越好、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参与比例也越高。另外,七成以上老年人都愿意主动帮助困难老人且关心国家大事,六成以上老年人参加了社区选举且农村老年人参与意愿高于城市,五成以上老年人希望老年协会开展学习娱乐活动。联合国老年人“参与原则”是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余热为社会和家庭服务的重要维度。
总体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且经济状况宽裕的老年人感到孤独的比例越低。
2.2 做好老年期人生规划,培育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良好心态
人走向老龄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身体的衰老,一是心理的衰老。通常应该是先身老再心老。但目前国内对于步入老龄的人群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导致很多老年群体人未老心先老,消极看待老龄时期的生活。
2.2.1 保持一个平和但积极的心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我们将面临一个比少儿期更长的老龄阶段。因此,个人应提前做好人生老年期规划,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制定新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目标,积极参与支持社会的发展。
沈从文与鲁迅关系不睦,与政治思想、艺术观念的不同有关,更与这次误解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有关。因为这对于年轻的沈从文来说是非常巨大地打击,所以在以后的文章里,他不止一次提及这个事情。比如1931年胡也频遇难,他写了《记胡也频》。在谈到这件事情说,我们三个人(注:指胡也频、丁玲和沈从文)当时的字迹比较一样,其中丁玲给一个叫做自以为聪明的人写了一封信,而这个自以为聪明的人还以为是我写的。[4]
2.2.2 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中,发挥老年人智慧为社会作贡献,同时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幸福感[3]。如果能保持活跃,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社区和家庭有所贡献,也可减少老年人的脆弱性。
2.3 推动个人财富稳定增长,积累必要的养老资本
面对占生命周期1/4的老龄阶段,必须准备必要的养老资本。根据《第四次调查》可知,收入基本够用的老年人占比接近六成,可见多数老年人并没有足够的养老储蓄。联合国老年人“独立原则”的核心在于其在经济上的独立性,经济独立是其他相关权益获得保障的根本。因此,个人应首先从积累养老资本、合理投资理财来推动个人财富的持续稳定增长入手。
2.4 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相当比例的老龄人群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电子支付方式、手机打车、手机购物等新模式,代际间正在形成日趋明显的电子鸿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网上消费、学习、娱乐,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整体生活质量[4]。面对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望而却步,止步不前,必须迎难而上。
总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在于构建整个社会的 “积极老龄观”。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的新常态,我们对其只能适应而无法逆转。目前社会上较广泛存在着对老龄化的忧虑与恐慌:人一旦超过退休年龄,即立即将其从“劳动人群”划归到 “被抚养者”。我们必须摒弃这种片面关注生理年龄的“老龄化”定义,切忌机械地将“老年人”和“老龄化”与“负担”和“挑战”划等号, 逐步弱化对待老龄化的悲观态度,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良好环境[5]。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应遵循《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从自身做起,将个人教育和学习贯穿于个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始终保持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响应国家倡导的 “积极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从个人视角来看才能获得更便捷、健康、舒适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边恕,黎蔺娴.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多维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83~91.
[2] 党俊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 董彭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金砖四国举措及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19,(3):45~47.
[4] 刘倩.自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J].青年记者,2019,(8):26~27.
[5] 胡湛,彭希哲.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治理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18,(12):134~155.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9)19—0015—02
收稿日期:2019-06-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名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2017SJB0315。
作者简介:宋慧勇(1980-),女,山西长治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健康管理。
标签:老年人论文; 健康论文; 老年论文; 老龄论文; 社会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口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年第19期论文;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项目名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项目编号:2017SJB0315论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