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六经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六经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章学诚,章太炎,经世致用,谱系,礼乐,沿革,易学。

六经皆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梅寒[1](2019)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六经皆史”与返魅经典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经学观上疏理一下从章学诚到章太炎的理性主义发展线索,通过儒家经学发展最后阶段的理性主义路向,对照当代儒学经典解读中的“返魅”现象,对儒家经学观和读经方式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以期在当下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尽量避免返魅化解读造成的偏差,使得传统文化的复兴向更加理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当代儒家经典解读中出现了返魅化倾向。返魅倾向表现在以神圣的态度解释经典替代以历史的态度解释经典以及用信仰读经替代理性读经。本文从儒教问题、读经运动、礼教问题叁个方面予以探究。“六经皆史”观念是儒学传统中的一种祛魅化思想范式。本文试图分析、总结它的理论性质、特征,发挥它的解释效力,以审视、纠正时下返魅化的倾向。文章主要探讨了章学诚和章太炎两种类型。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体现了“求实”的学术态度,其主旨是在历史过程中审视经典。章太炎的“六经皆史”思想则是“求真”的学术态度,其主旨是以现代学术范畴的客观研究为出发点,重新估量传统典籍。文章以“求实”的态度对治经典神圣化的态度,以“求真”的态度对治信仰读经的态度,以期揭示一种健康的儒学经典展开的视野。(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姜广辉,钟华[2](2018)在《章学诚“六经皆史”论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经皆史"论并非始于章学诚,但前人的"六经皆史"论是在承认"六经"当下是经的前提下讲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脱离六经当下是经的前提,孤立地宣扬"六经皆史"的观念,将经降低到"史"的地位。章说谬误非一,如主张回归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叁代政治,其实质是要解构后世所形成的经学,而建构一种唯"史"论的学术体系。事实上,文化的发展自有其历史内在的逻辑与合理性,章学诚否定叁代以后的文化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非历史主义和隐蔽的文化退化论。依章学诚的意见,天下学术,只应有官学,不应有私学,因而特别推崇秦王朝"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本文认为,能说出"六经皆史",并不是深刻的,而能说出"六史为经",即《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何以在后世两千年中被确立为"经",其中有什么外在的社会原因和内在的学理根据,才是深刻的。(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林锋[3](2018)在《“六经皆史”与章学诚文章谱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学诚文章谱系的建构与"六经皆史"说的逐步完善相始终,两者同以校雠之学为工具,又同以对史学的推重为最终目的。"六经皆史"是文体谱系的基础,文体谱系则是"六经皆史"的现实运用。本文认为,章学诚的文章谱系包含有横纵两个向度的内容。纵向上,章学诚以时间为序,将古来文章断为"六经之文—战国之文—文集之文"叁期。横向上,他又依照文体的不同,将作为文章发展最后阶段的文集之文分为"纪叙—论辨—诗赋"叁体。而在划分过程中,章学诚同时对各类文章的价值地位做了明确认定。因此他的文章谱系,不仅是一个简洁实用的分类体系,也是一个被注入了"尊史"精神的价值序列,更是一种富于创见的文学史观和文体观。(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论》期刊2018年00期)

孙志强[4](2018)在《王阳明“六经皆史”与“道器之辩”思想初探——以阳明论“礼”、“乐”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王阳明论"礼"、"乐"为线索,着重探讨其"六经皆史"与"道器之辨"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内涵。所谓"六经皆史",是王阳明对《礼》、《乐》等六经文本内涵的定位;"道器之辨"则是探讨"至善心体"与"知识才能"的关系问题。以上两个命题的问题意识,是应对成德之学的衰落与功利之学的盛行这一思想痼疾,而其结论则是指明成就德性的方法:不在于学习专业技能与知识,以及向外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是着力于内在心性的德性修养。(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雷丽娟[5](2018)在《章太炎对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沿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学诚首次明确提出"六经皆史"。章太炎作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明确赞赏"六经皆史"之说。但章太炎对章学诚"六经皆史"之说是在扬弃的基础上继承的。首先章太炎认同章学诚六经皆史料的观点。其次章太炎否定章学诚将六经视为官书。最后章太炎扩大了经的范围。(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02期)

章益国[6](2017)在《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论章学诚的知识分类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讨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多局限在"经史关系"的问题域之下,以至于辨析愈微,去题愈远,而忽略了章学诚还曾在更宽阔的视域下提出了很多类似的命题,这些命题包括:"经入于史""古之子即后之集""子衰而集兴""史蕴子意"等,这都是对刘歆"诸子出于王官"的结构性模仿。这些相互关联的命题构成了一个"四部皆通"整体知识图景,其中"史乃经之流""集乃子之流"是两条最重要的路径,构成中国学术史演进的二水分流,这体现了章学诚凭借其隐喻式思维,追求对知识分类和演变的独特理解。在这个整体图景下,以隐喻的思维方式,跳出经史关系论的畛域,"六经皆史"论才能得以充分解释。(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7年11期)

梁从峨[7](2017)在《“史意”——章学诚易学与其“六经皆史”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学诚以"六经皆史也"作为他《易教》篇的开始,理解他的易教思想,对理解他的"六经皆史"说会有提示意义。章学诚以"史意"解释他创作《文史通义》的目的,可以窥见他要在当时的经学研究中加上历史学方法的用心。章学诚以易学的史学诠释来演绎其"史意",欲以此来纠正补偏当时的学术风尚。他将历史考察作为一个原则来重新定义了学术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想以此终结汉宋之争的纷乱局面,将传统经学还原到他构想的理想状态中去。(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7年02期)

徐建融[8](2017)在《六经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四书五经,历来作为儒学的经典。四书者,《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者,《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合《乐经》为六经。四书皆经,书者常道;六经皆史,史者变道。所以相比于四书的常道,五经或六经更具实践性;而相比于诸史的变(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7-04-08)

刘雄伟[9](2017)在《“六经皆史”的近现代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经皆史"是宋代以来理学与史学相互碰撞的理论产物。程朱理学认为,六经承载着天理,而史学则只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是形下之器,它与六经相比,不值得重视。作为对理学家"经以载道"及"经先史后"论的回应,宋明史学家提出,六经只是叁代之史,因而不仅仅六经,广义的史学都承载着天理。清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彻底打破了六经对天理的垄断,赋予了史学以同样的达道功能。然而,近代以来,"六经皆史"却被严重地"误读",它不仅被解读为"六经皆史料",而且还被赋予了反封建主义的"先进"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贾庆军,徐厦[10](2017)在《章学诚“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之关系探究——兼论礼制儒学与心性儒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斋"六经皆史"是建立在其道论基础上的,而实斋的道论和道器合一有叁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道乃万物之所以然之"道",是没有形名的。此道必借世间万物来显示,这是第一层面的道器合一;第二层的道乃圣王参照第一层"道"的形气化轨迹而制定合乎道之制度法规,也即周公之治道。其道器合一表现为道(圣王治道)出自于器(有形世象、人伦日用);第叁层之道乃是载入典籍中的道,即孔子所述之道,而此道的根源乃是周公之道。因此,孔子六经之道其实并不是道,而是器。此层面的道器合一乃是周公之道与六经之合一。实斋之道论最后停留在第二层,这使其更接近朱子而不是阳明。其"六经皆史"乃是第叁层之道向第二层之道的回归,即六经之道向周公之道的回归。而实斋"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相比较,只是形似而内核大相径庭。实斋思想的路数依然属于朱学范畴。实斋与阳明之不同,体现的也是礼制儒学和心性儒学之不同。(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六经皆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六经皆史"论并非始于章学诚,但前人的"六经皆史"论是在承认"六经"当下是经的前提下讲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脱离六经当下是经的前提,孤立地宣扬"六经皆史"的观念,将经降低到"史"的地位。章说谬误非一,如主张回归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叁代政治,其实质是要解构后世所形成的经学,而建构一种唯"史"论的学术体系。事实上,文化的发展自有其历史内在的逻辑与合理性,章学诚否定叁代以后的文化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非历史主义和隐蔽的文化退化论。依章学诚的意见,天下学术,只应有官学,不应有私学,因而特别推崇秦王朝"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本文认为,能说出"六经皆史",并不是深刻的,而能说出"六史为经",即《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何以在后世两千年中被确立为"经",其中有什么外在的社会原因和内在的学理根据,才是深刻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六经皆史论文参考文献

[1].梅寒.理性与信仰之间—“六经皆史”与返魅经典辨析[D].吉林大学.2019

[2].姜广辉,钟华.章学诚“六经皆史”论批判[J].哲学研究.2018

[3].林锋.“六经皆史”与章学诚文章谱系的建构[J].中国文论.2018

[4].孙志强.王阳明“六经皆史”与“道器之辩”思想初探——以阳明论“礼”、“乐”为线索[J].怀化学院学报.2018

[5].雷丽娟.章太炎对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沿革[J].汉字文化.2018

[6].章益国.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论章学诚的知识分类学[J].学术月刊.2017

[7].梁从峨.“史意”——章学诚易学与其“六经皆史”说的关系[J].科学经济社会.2017

[8].徐建融.六经皆史[N].美术报.2017

[9].刘雄伟.“六经皆史”的近现代误读[J].天津社会科学.2017

[10].贾庆军,徐厦.章学诚“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之关系探究——兼论礼制儒学与心性儒学[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

标签:;  ;  ;  ;  ;  ;  ;  

六经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