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出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油田,废水,剩余,工艺,神经网络,减量化。
采出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郑帅[1](2019)在《油田采出水处理污泥浓缩脱水技术应用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几大主要油田先后进入生产的第二个阶段,即井区进行二次加密,原油含水由低含水率转为中含水率阶段。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一方面由"混凝-沉降-过滤"流程逐步向深度处理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致力于"零排放"的技术研究,其中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泥逐步成为工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新疆油田普遍采用"重力-离心"浓缩技术,介绍其设计及运行特点。(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周英宝[2](2017)在《油田采出液沉淀池含油污泥脱水与热解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污泥是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一种有机危险固体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油田采出液沉淀池含油污泥,含水量大、有机物种类多,处理难度更大。针对其难以无害化处理的问题,论文对含油污泥脱水减量处理技术和热解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含油污泥脱水减量效果和脱水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采用比阻测试方法定量评价了含油污泥的脱水特性,研究了不同絮凝剂对含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发现有机絮凝剂能够显着改善含油污泥的脱水效果,可将比阻值降低两个数量级,根据调质结果提出了药剂与机械相结合的脱水处理流程,实现了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含油污泥的热解过程,发现含油污泥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高温区热解和低温区热解,高温区热解主要是无机盐类物质的热分解反应,低温区热解主要是有机物的热解。由热解DTG曲线可知,低温区热解过程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即轻质油挥发与结合水失去阶段、轻质油和聚合物裂解阶段以及重质组分裂解阶段。采用Flynn-Wall-Ozawa法求解了有机物热解过程中的活化能,发现随着反应的不断加深,活化能数值有所增加,表观活化能的数值从70.85kJ/mol到125.41kJ/mol。采用Coats-Redfern法求解了含油污泥热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利用简单热解机理函数和22种常用固态反应动力学方程对热解过程进行拟合,求解了叁个反应阶段的热解动力学方程,一、二、叁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77.34kJ/mol、101.89kJ/mol、122.93kJ/mol,表观指前因子分别为1.53×10~8、7.75×10~8、5.34×10~8,反应级数分别为1.5级、1.5级、1.0级。采用滑轨式管式电阻炉对含油污泥热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含油污泥无害化的最低热解温度为460℃,温度升高,热解残渣的质量不断降低;堆积厚度变大,固体残渣量增多;温度为600℃时,含油污泥热解速率较大,可实现快速热解;ZnCl_2对含油污泥的热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减量化增加率为1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郭栋,马永忠,李小永,王桂林,雷创[3](2016)在《车城油田采出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车城油田采出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含水率,缩小其体积,开展了污泥减量化技术试验。通过装置选择分析,筛选药剂种类,优化药剂浓度等项目,实施后,污泥含水率由98.3%降至80.75%,体积缩小至原体积的1/11,年节约运输费用40余万元,剩余污泥含油量由脱水前的3.04%上升至16.99%,滤液中悬浮物固体含量10.2 mg/L,含油量2.3 mg/L,达到回收进系统的条件。(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6年11期)
刘丽娟[4](2016)在《葡萄花油田采出水处理站污泥减量化装置应用效果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提高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效率、减少污泥排放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葡萄花油田"污泥浓缩罐+离心机"和"污泥浓缩罐+迭螺机"两种排泥处理工艺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现场数据,确定两种工艺的适用范围,提高污水处理工艺效率及水质达标率,有效解决了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污泥回收问题;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完善排泥工艺的工作思路及建议,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6年08期)
王聪[5](2016)在《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但是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副产物——剩余污泥的产量却在逐年增加,而且传统脱水工艺只能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80%,大量的污泥被堆放填埋。污泥中的微生物的胞内胞外的主要成分为多糖或蛋白质等有机组成,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一些胞内物质还具有一定的絮凝活性。目前,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中化学混凝是常用工艺,而无机絮凝剂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更大的污染。如果能将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进行合理利用,从中提取的有效的絮凝物质应用到油田废水处理中,既可以达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又可以减少油田环保系统的化学污泥产量。本文将盘锦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脱水前的生化污泥作为原料,比较超声波法、碱解法以及冻融法下污泥水解液的絮凝活性及影响因素,通过对絮凝率及单位能耗下的CODcr溶出比较,确定了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碱解法、冻融法均能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生物絮凝剂。在超声法制备过程中,在功率密度1.5 W/mL、超声时间为20 min时所制备的生物絮凝剂活性最高,其絮凝率为97.25%。采用冻融法制备生物絮凝剂,主要影响因素为污泥溶液的浓度及冻融循环的次数;不同的冻融循环对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影响有限。采用碱解法所制备的絮凝剂对油田废水悬浮物的絮凝率可达97.89%;最终,通过对絮凝剂的絮凝率比选、制备能耗比选,得出碱解法制备的絮凝剂活性最高,且单位能耗条件下获得的絮凝剂更多;最终将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60min、pH值为12条件下的碱解产物定义为生物絮凝剂BF-1。通过实验确定的参数制备生物絮凝剂BF-1,并以辽河油田特一联合站除油沉降罐出水为研究对象,以水中悬浮物及二氧化硅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法与多因素正交实验法对影响絮凝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组该絮凝剂在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参数。结果表明:BF-1对辽河油田特一联合站除油沉降罐出水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对水中悬浮物及二氧化硅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其中pH值为影响悬浮物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强弱为:pH值>水力条件>温度>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生物絮凝剂BF-1在辽河油田特一联合站除油沉降罐出水处理的最佳参数为:水力条件:第一阶段:搅拌速度150r/min,搅拌时间30s,第二阶段:搅拌速度30r/min,搅拌时间300s;pH值为12;温度为现场实际水温;絮凝剂投加量为1mL/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2ppm。(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30)
王炜[6](2014)在《悬浮污泥工艺在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的传统工艺是缓冲沉降+气浮+过滤,但由于传统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控制系统设置复杂、过滤设备的滤料需要定期更换,造成日常操作维护的工作量大且复杂。需要一种新工艺的出现,以解决上述情况。悬浮污泥工艺,源自于美国的SPR技术,是经过重新优化后形成的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在含有油和悬浮固体的油田采出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药剂(净水剂、絮凝剂),使污水中部分溶解状态的污染物胶体颗粒吸附出来,形成微小悬浮颗粒,然后采用助凝剂将微小悬浮颗粒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再利用旋流和过滤水力学原理,使絮体和水快速分离,在悬浮污泥过滤器内上升的过程中形成悬浮污泥层,致密的悬浮污泥层被当作小空隙滤料,用以截留污水中的小油珠和细小悬浮固体,从而达到对油田污水深度处理的目的,实现了不用反冲洗和不会堵塞的长期稳定过滤净化。当悬浮泥层达到一定量后,依靠点涡流动形成的向心力、过滤水力学形成的牵引力和自身的重量,被快速引入污泥浓缩室沉降分离。当污泥浓缩室蓄满时可定期排出。悬浮污泥工艺的核心是悬浮污泥过滤装置的设计和药剂的选型。悬浮污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和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期刊2014-08-22)
郝红海,李金林[7](2014)在《悬浮污泥过滤技术在海外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浮污泥过滤技术集混凝沉降和过滤于一体。分析了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采出水处理站悬浮污泥过滤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悬浮污泥过滤技术在伊拉克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与传统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4年01期)
宋文礼,刘义刚,牛丽伟[8](2013)在《海上油田采出污泥性质及其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以SZ36-1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陆地油田相比较,海上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较高、非均质性较严重、岩石胶结强度较低和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水驱开发采收率较低。此外,海上油田操作费用较高,平台使用寿命较短,客观上要求加快开发速度。因此,早期注聚成为加快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由于注聚导致压力大幅度升高,进一步加剧了岩石结构破坏,采出液含泥量明显增加,这不仅造成平台油水分离系统工作效率降低,而且采出污泥无害化处理也成为海上油田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以油藏工程学、高分子材料学和物理化学为理论指导,以仪器检测、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sz36—1油田储层和采出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性质和污泥组成及其储层适应性研究,进行了污泥聚合物溶液调剖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采出污泥由水、泥土颗粒和油组成,泥土颗粒大小不一、外观不规则,主要由氧、碳、硅等元素组成。当聚合物浓度0.06%~0.3%和泥土浓度小于0.6%时。由它们组成的污泥聚合物溶液可以满足泵送和储层大孔道封堵技术要求。与传统聚合物凝胶和颗粒类调剖剂相比较,污泥聚合物溶液不仅封堵强度高,而且成本较低,采出污泥回注地层是海上平台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3年03期)
刘春爽,赵东风,国亚东,蔡芸[9](2012)在《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高盐度稠油采出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低营养盐高盐度稠油废水,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UASB反应器处理高含盐油田废水的数学模型,以叁维谱图为基础,直观表征各主要影响因子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过程,得到反应器运行调控优化对策。结果表明:在m(COD)∶m(TN)∶m(TP)为1200∶10∶1(其中COD为化学需氧量,TN为总氮,TP为总磷)、含盐量为1.50%、进水COD负荷为0.80 kg/(m3.d)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能够达到70%,原油平均去除率达到70%;UASB反应器能够在低营养条件下高效处理高含盐油田废水;以分离权法为依据,得出水力停留时间(tHRT)为限制因子,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依次为tHRT、进水盐度、进水COD、进水pH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张玉秋,李俊成,杜宁波,张道平,李昆鹏[10](2012)在《采出水处理系统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采出水处理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含油污泥及杂质产生,严重影响了系统运行及回注水质。针对传统水处理工艺模式下泥、水分离不彻底,处理后回注水质不达标的问题,采油叁厂积极探索,先后开展各项水处理新工艺的试验研究,同时不断完善各污泥处理工艺环节,并通过对上游沉降分离及后端污泥处理工艺的研究,寻找出适合与采油叁厂目前开发的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2年07期)
采出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油污泥是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一种有机危险固体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油田采出液沉淀池含油污泥,含水量大、有机物种类多,处理难度更大。针对其难以无害化处理的问题,论文对含油污泥脱水减量处理技术和热解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含油污泥脱水减量效果和脱水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采用比阻测试方法定量评价了含油污泥的脱水特性,研究了不同絮凝剂对含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发现有机絮凝剂能够显着改善含油污泥的脱水效果,可将比阻值降低两个数量级,根据调质结果提出了药剂与机械相结合的脱水处理流程,实现了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含油污泥的热解过程,发现含油污泥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高温区热解和低温区热解,高温区热解主要是无机盐类物质的热分解反应,低温区热解主要是有机物的热解。由热解DTG曲线可知,低温区热解过程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即轻质油挥发与结合水失去阶段、轻质油和聚合物裂解阶段以及重质组分裂解阶段。采用Flynn-Wall-Ozawa法求解了有机物热解过程中的活化能,发现随着反应的不断加深,活化能数值有所增加,表观活化能的数值从70.85kJ/mol到125.41kJ/mol。采用Coats-Redfern法求解了含油污泥热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利用简单热解机理函数和22种常用固态反应动力学方程对热解过程进行拟合,求解了叁个反应阶段的热解动力学方程,一、二、叁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77.34kJ/mol、101.89kJ/mol、122.93kJ/mol,表观指前因子分别为1.53×10~8、7.75×10~8、5.34×10~8,反应级数分别为1.5级、1.5级、1.0级。采用滑轨式管式电阻炉对含油污泥热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含油污泥无害化的最低热解温度为460℃,温度升高,热解残渣的质量不断降低;堆积厚度变大,固体残渣量增多;温度为600℃时,含油污泥热解速率较大,可实现快速热解;ZnCl_2对含油污泥的热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减量化增加率为1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出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郑帅.油田采出水处理污泥浓缩脱水技术应用实例[J].节能与环保.2019
[2].周英宝.油田采出液沉淀池含油污泥脱水与热解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3].郭栋,马永忠,李小永,王桂林,雷创.车城油田采出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试验[J].石油石化节能.2016
[4].刘丽娟.葡萄花油田采出水处理站污泥减量化装置应用效果及评价[J].石油石化节能.2016
[5].王聪.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王炜.悬浮污泥工艺在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的应用[C].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2014
[7].郝红海,李金林.悬浮污泥过滤技术在海外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初探[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4
[8].宋文礼,刘义刚,牛丽伟.海上油田采出污泥性质及其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以SZ36-1油田为例[J].海洋石油.2013
[9].刘春爽,赵东风,国亚东,蔡芸.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高盐度稠油采出水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张玉秋,李俊成,杜宁波,张道平,李昆鹏.采出水处理系统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