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县特殊教育中心张淑芳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场所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倡导“写真事、抒真情”。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
〔关键词〕方法作文水平提高小学生
1夯实基础,逐渐提高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
2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有所用,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是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灵活运用。其次,教师应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无话可写,无从下笔。
3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街头巷尾,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的学生都经历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了解生活的意义,为我们的写作打好基础。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时,总会用一定的观念、思想、情感影响学生。学生作文时也一定会涉及怎样做人的问题,努力把习作教学与现有资源结合起来,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定要利用好这块阵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4放宽眼界,多积累
既然作文是生活的再现,那么作文时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社会的认识肤浅,生活的接触面也窄,作文的题材自然也有限。一部分学生感到作文难,并不是他(她)不会写,而是难于没有东西可写,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无病呻吟。由此可见,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解决学生的材料源也是必需的条件之一。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处处皆有美,就看你能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其次是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多让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积累习作素材。再次是在假期内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用心去体验,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情感写出来。
5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小学生作文属于起步范畴,属于习作、练笔性质。新大纲也强调从一年级开始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直到六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拔高要求,否则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揠苗助长之嫌,学生对作文也会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呢?一是选择作文题时,从实际出发。作文题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并且有新意,不老套,让学生一看就喜欢。二是讲评作文时从实际出发。讲评作文眼光不可过高,把目光集中在少数几篇好作文上。要多讲评中下水平的作文,甚至要多鼓励那些虽题材不新颖、寓意不深刻,但语句还算通顺、进步幅度大的作文。这样,能让学生看到希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写作文,也会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