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帽绣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帽绣机X轴输出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导轨座,导轨座上可滑动连接有驱动输出板,驱动输出板连接有直线驱动组件,直线驱动组件与驱动输出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直线驱动组件连接有旋转驱动器,旋转驱动器与直线驱动组件之间设置有变速组件,连接结构包括托板和与托板相对应的压板,托板和压板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压板靠近传动同步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面,托板或压板与驱动输出板固定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输出平稳精度高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包括导轨座(1),所述的导轨座(1)上可滑动连接有驱动输出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输出板(2)连接有直线驱动组件(3),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与驱动输出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4),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连接有旋转驱动器(5),所述的旋转驱动器(5)与直线驱动组件(3)之间设置有变速组件(6),所述的连接结构(4)包括托板(23)和与托板相对应的压板(22),所述的托板(23)和压板(22)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24),所述的压板(22)或托板(23)靠近传动同步带(17)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面(25),所述的托板(23)或压板(22)与驱动输出板(2)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包括导轨座(1),所述的导轨座(1)上可滑动连接有驱动输出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输出板(2)连接有直线驱动组件(3),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与驱动输出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4),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连接有旋转驱动器(5),所述的旋转驱动器(5)与直线驱动组件(3)之间设置有变速组件(6),所述的连接结构(4)包括托板(23)和与托板相对应的压板(22),所述的托板(23)和压板(22)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24),所述的压板(22)或托板(23)靠近传动同步带(17)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面(25),所述的托板(23)或压板(22)与驱动输出板(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组件(6)包括设置在旋转驱动器(5)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7)和双联带轮(8),第一带轮(7)通过第一传动带(12)与双联带轮(8)的第一轮部连接,所述的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与直线驱动组件(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组件(6)还包括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所述的第一支撑板(9)固定连接在导轨座(1)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块支撑块(11),第一带轮(7)、双联带轮(8)的第一轮部和第一传动带(1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块支撑块(11),所述的支撑块(11)将第一带轮(7)、双联带轮(8)的第一轮部和第一传动带(12)护罩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的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撑板(10)远离第一支撑板(9)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5)固定安装在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上,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上设置有调节腰形连接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任意一侧设置有推顶板(15),所述的推顶板(15)上设置有腰形孔且与第二支撑板(10)可调节连接,所述的推顶板(15)上还螺接有限位螺钉(16),所述的限位螺钉(16)一端抵靠在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穿过导轨座(1)后与直线驱动组件(3)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包括传动同步带(17)和从动带轮(18),所述的传动同步带(17)两端分别套设在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和从动带轮(18)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一轮架(19)和第二轮架(20),所述的双联带轮(8)远离旋转驱动器(5)的一端可旋转连接在第一轮架(19)上,所述的从动带轮(18)可旋转连接在第二轮架(20)上,所述的第二轮架(20)上设置有第二推顶板(21)所述的第二推顶板(21)上螺接有限位螺钉(16)且限位螺钉(16)一端抵靠在第二轮架(20)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绣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帽绣机为帽子刺绣的专用设备,传统的帽绣机传动机构结构复杂,传动距离长,在步进方式驱动下,高速的X轴驱动往往出现条线、颤动的现象,以至于出现刺绣残次品。人们为解决跳线、颤动等技术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帽绣机伺服传动机构[申请号:CN201610309297.9],其结构为所述的传动带轮座a和传动带轮座b安装于X向传动座的上部,传动带轮座b固设于传动带轮座a的一侧,所述的伺服电机安装于传动带轮座a的一侧,并和传动带轮座a位于同一侧,电机轮安装于传动带轮座a内部,并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联接。所述的轴a贯穿于传动带轮座a和传动带轮座b,传动轮a和传动轮b安装于轴a上,传动轮a位于传动带轮座a内,传动轮b位于传动带轮座b内。所述的轴b贯穿于传动带轮座a和传动带轮座b,传动轮c和传动轮d安装于轴b上,传动轮c位于传动带轮座b内,传动轮d位于传动带轮座a内。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轴方向在高速运动时动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方案结构复杂,且直接通过X向传动皮带传动输出,由于传动皮带为柔性材料,在传动过程中容易存在不平稳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包括导轨座,所述的导轨座上可滑动连接有驱动输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输出板连接有直线驱动组件,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与驱动输出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连接有旋转驱动器,所述的旋转驱动器与直线驱动组件之间设置有变速组件,连接结构包括托板和与托板相对应的压板,所述的托板和压板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的压板靠近传动同步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面,所述的托板或压板与驱动输出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变速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驱动器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和双联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第一传动带与双联带轮的第一轮部连接,所述的双联带轮的第二轮部与直线驱动组件连接。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变速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导轨座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块支撑块,所述的第一带轮、双联带轮的第一轮部和第一传动带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块支撑块,所述的支撑板将第一带轮、双联带轮的第一轮部和第一传动带护罩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中。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器安装板,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固定安装在旋转驱动器安装板上,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安装板上设置有调节腰形连接孔。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旋转驱动安装板任意一侧设置有推顶板,所述的推顶板上设置有腰形孔且与第二支撑板可调节连接,所述的推顶板上还螺接有限位螺钉,所述的限位螺钉一端抵靠在旋转驱动器安装板上。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双联带轮的第二轮部穿过导轨座后与直线驱动组件驱动连接。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直线驱动组件包括传动同步带和从动带轮,所述的传动同步带两端分别套设在双联带轮的第二轮部和从动带轮上。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直线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所述的双联带轮远离旋转驱动器的一端可旋转连接在第一轮架上,所述的从动带轮可旋转连接在第二轮架上,所述的第二轮架上设置有第二推顶板所述的第二推顶板上螺接有限位螺钉且限位螺钉一端抵靠在第二轮架上。
上述的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中,连接结构包括托板和与托板相对应的压板,所述的托板和压板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的压板靠近传动同步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面,所述的托板或压板与驱动输出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传动同步带与驱动输出板固定连接,驱动输出板在受传动同步带驱动时沿导轨座往复运动,确保驱动输出板输出稳定,削弱输出跳动。
2、驱动输出板通过带有防滑齿面的压板与传动同步带固定连接,使得驱动输出板在受驱动时与传动同步带运动同步,确保输出精度。
3、通过变速组件降低转速,削弱旋转驱动器输出的时间差和速度差,提高驱动精度。
4、整体结构简单,进一步降低了驱动错误率,提高了驱动精度,同时结构紧凑,缩小体积,为帽绣机留有更大的设计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组件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板、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轨座1、驱动输出板2、直线驱动组件3、连接结构4、旋转驱动器5、变速组件6、第一带轮7、双联带轮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支撑块11、第一传动带12、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调节腰形连接孔14、推顶板15、限位螺钉16、传动同步带17、从动带轮18、第一轮架19、第二轮架20、第二推顶板21、压板22、托板23、紧固螺钉24、防滑齿面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帽绣机X轴变速传动机构,包括导轨座1,所述的导轨座1上可滑动连接有驱动输出板2,驱动输出板2连接有直线驱动组件3,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与驱动输出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4,所述的直线驱动组件3连接有旋转驱动器5,所述的旋转驱动器5与直线驱动组件3之间设置有变速组件6。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器5优选采用伺服旋转电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旋转驱动器例如步进电机。
优选地,连接结构4包括托板23和与托板相对应的压板22,所述的托板23和压板22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24,所述的压板22靠近传动同步带17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面25,所述的托板23或压板22与驱动输出板2固定连接。利用防滑侧面25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板22与传动同步带17之间的摩擦力,保证驱动输出板2通过托板23与压板22稳定的连接。
防滑齿面25也可以设置在托板23靠近传动同步带的一侧,利用传动同步带17上的齿面与防滑齿面25啮合,确保托板23与传动同步带17之间位置不因传动阻力发生改变,确保驱动输出板2与传动同步带17运动同步。
旋转驱动器5得电旋转,通过变速组件6驱动直线驱动组件3带动驱动输出板2沿导轨座1直线往复活动,驱动输出板2带动帽子沿导轨座1在X轴动作。导轨座1确保驱动输出板2在运动时运动轨迹稳定保持直线,使得帽子需要刺绣的位置准确地到达绣花针的下方,同时,变速组件6通过降低输出速度的方式,削弱旋转驱动器5输出误差,进一步确保帽子能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位置,提高X轴方向输出与机头动作同步性。
具体的,变速组件6包括设置在旋转驱动器5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7和双联带轮8,第一带轮7通过第一传动带12与双联带轮8的第一轮部连接,所述的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与直线驱动组件3连接。
第一带轮7与双联带轮8第一轮部的减速比例可为2-4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轮7与双联带轮8第一轮部的传动比例为3比1,及第一带轮的分度圆直径为双联带轮8第一轮部的分度圆之间的1\/3。双联带轮8第一轮部与双联带轮8第二轮部的减速比例可以是1-4倍,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双联带轮8第一轮部与双联带轮8第二轮部的传动比例为3比1。通过第一带轮7与双联带轮8双层,实现变速,与相同传动比例的一级减速相比,大大减小了第一带轮与双联带轮的直径尺寸,减小变速组件6尺寸,使变速组件6结构紧凑,为帽绣机留存更大的设计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轮7与双联带轮8为同步带轮,第一传动带12为同步带,直线驱动组件3为同步带轮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通过本实施例得到技术启示,第一带轮7可以通过传动齿轮代替,同时将双联带轮8的第一轮部设计成与传动齿轮相匹配的齿轮部,第二轮部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将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设计成齿轮部,直线驱动组件3为链条传动组。
优选地,变速组件6还包括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所述的第一支撑板9固定连接在导轨座1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块支撑块11,第一带轮7、双联带轮8的第一轮部和第一传动带1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将变速组件6保护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支撑变速组件6在旋转驱动器5驱动下正常运转。
进一步,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块支撑块11,所述的支撑块11将第一带轮7、双联带轮8的第一轮部和第一传动带12护罩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的空间中。支撑块11保持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相互平行。
更进一步,第二支撑板10远离第一支撑板9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5固定安装在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上,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上设置有调节腰形连接孔14。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任意一侧设置有推顶板15,所述的推顶板15上设置有腰形孔且与第二支撑板10可调节连接,所述的推顶板15上还螺接有限位螺钉16,所述的限位螺钉16一端抵靠在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上。使得第一传动带12保持张紧,摩擦力不足,随之即会发生打滑的情况,让同步带的磨损增大,让其它丢失传送载荷的能力,传动失稳让带传动失去功效造成传动失步,影响传动。
优选地,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穿过导轨座1后与直线驱动组件3驱动连接。更优选地,直线驱动组件3包括传动同步带17和从动带轮18,所述的传动同步带17两端分别套设在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和从动带轮18上并与双联带轮8的第二轮部和从动带轮18啮合连接。
优选地,直线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一轮架19和第二轮架20,所述的双联带轮8远离旋转驱动器5的一端可旋转连接在第一轮架19上,所述的从动带轮18可旋转连接在第二轮架20上,所述的第二轮架20上设置有第二推顶板21所述的第二推顶板21上螺接有限位螺钉16且限位螺钉16一端抵靠在第二轮架20上。确保传动同步带17在传动过程中,保持张紧,确保传动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导轨座1、驱动输出板2、直线驱动组件3、连接结构4、旋转驱动器5、变速组件6、第一带轮7、双联带轮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支撑块11、第一传动带12、旋转驱动器安装板13、调节腰形连接孔14、推顶板15、限位螺钉16、传动同步带17、从动带轮18、第一轮架19、第二轮架20、第二推顶板21、压板22、托板23、紧固螺钉24、防滑齿面2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0952.1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59768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D05C9/20
专利分类号:D05C9/20
范畴分类:24E;
申请人:张丁元
第一申请人:张丁元
申请人地址: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柯岩街道文明路1002号
发明人:周伟;魏大江;王亮;张丁元;王立庆;陈信宝
第一发明人:周伟
当前权利人:张丁元
代理人:陆永强
代理机构:33233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