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锌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卟啉,荧光,羧酸,结构,晶体,活性,苯并咪唑。
锌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1](2019)在《非平面四吡咯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吡咯锌配合物可有几种不同的几何结构,如锌卟啉配合物、四联吡咯锌配合物、叁联吡咯锌配合物、二联吡咯锌配合物和单吡咯锌配合物。研究π共轭效应对此系列四吡咯锌配合物吸收光谱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且可为新型四吡咯锌类材料的设计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5期)
宋志国,张顺,张颢昊,王敏[2](2019)在《苯磺酸锌配合物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苯磺酸锌[Zn(H_2O)_6](C_6H_5SO_3)_2(1)和对甲基苯磺酸锌[Zn(H_2O)_6](p-CH_3C_6H_4SO_3)_2(2),均为无色块状晶体。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两个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配合物中Zn(Ⅱ)离子均与6个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再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还研究了两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亚利,王妞妞,王玥,贾玉洁,魏珍[3](2019)在《新型苯并咪唑-5,6-二羧酸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nSO_4·7H_2O和苯并咪唑-5,6-二羧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锌配合物{[Zn(H_2bidc)_2(H_2O)_4]·(H_2O)_4}_n[1(CCDC:1007038), H_3bi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产率48%,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1属正交晶系,Pnnm空间群,晶胞参数a=9.6451(19)?,b=19.459(4)?,c=6.6895(13)?,α=β=γ=90°,V=1255.5(4)?~3,Dc=1.634 g·cm~(-3),Z=8。采用FL和TGA研究了1的性能。结果表明:1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最大发射峰位于420 nm和416 nm,1的荧光发射属于发射配体荧光。(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玲芝,于盟,李肖妍,康全鹏,董文魁[4](2019)在《两个基于双salamo型配体的镍(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Hirshfeld分析和荧光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个新的基于双(salamo)型配体H4L的镍(Ⅱ)和锌(Ⅱ)配合物[Ni_3(L)(μ-OAc)_2(CH_3OH)_3]·CH_3OH·0.25CHCl_3(1)和[Zn_3(L)(μ-OAc)_2(CH_3OH)(H_2O)]·2CH_3OH(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稳定性(TGA)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非对称叁核构型,其3个镍(Ⅱ)原子均为六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而配合物2是一个对称的叁核结构,中心的锌(Ⅱ)原子是六配位的,具有一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与众不同的是另外2个锌(Ⅱ)原子是五配位的,表现为扭曲的叁角双锥构型。此外,配合物1和2通过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最特别的是,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截然不同。(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任丽磊,彭晓霞,王树军,肖立伟,李泽强[5](2019)在《5-氟尿嘧啶卟啉锰/锌配合物的合成、光电性质及抗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新型5-氟尿嘧啶修饰的自由卟啉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叁苯基卟啉(L)及其锰配合物(MnL)和锌配合物(ZnL)。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分辨质谱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应用标准磺酰罗丹明B法(SRB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存在较大影响:锌配合物具有荧光猝灭的性质,而锰配合物未能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发射光谱;与自由卟啉和锌配合物相比,锰配合物除卟啉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Mn~(2+)自身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抗癌活性测试显示锰配合物较其他2种化合物有较好的抗癌活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于萍[6](2019)在《铜、锌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6-二乙酰基吡啶或2-乙酰基-3-乙基吡嗪与氨基硫脲及其衍生物缩合生成的类席夫碱为配体,并且选择Zn和Cu,采用溶液法合成了11个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及X-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分子水平上,运用单晶X-射线分析探究了铜(II)的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和荧光研究铜(II)的配合物与G4 DNA的相互作用。通过细胞实验研究铜(II)或锌(II)配合物及铜(II)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凋亡机制和自噬机制,铜(II)配合物和白蛋白复合物做了相关的裸鼠实验,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本文以2,6-二乙酰基吡啶和氨基硫脲及其衍生物生成席夫碱配体,合成了5个Zn配合物,分别为:[Zn(H_2DAPTsz)]_2(C1),[Zn(H_2DAPTsz-Me)]_2(C2),[Zn(H_2DAPTsz-tBu)]_2(C3),[Zn(H_3DAPTsz-Ph)Cl](C4),[Zn(H_2DAPTsz-De)]_2(C5),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及X-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它们进行表征,我们通过研究它们的构效关系,获得了具有显着细胞毒性的双核Zn(II)配合物(C5),尤其是对人膀胱癌细胞(T-24)。随后,我们确定了C5对T-24细胞的多种抗癌机制,包括抑制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阻滞细胞周期为S期,并且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此外,C5不仅抑制T-24细胞迁移,而且也在T-24细胞3D球体模型中显示出显着的细胞抑制效应。本文以2-乙酰基-3-乙基吡嗪和氨基硫脲反应后生成的席夫碱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6个铜(II)金属配合物,分别为[Cu(AepT)Cl](C6),[Cu(Aep4mT)Br](C7),Cu(Aep4pT)Br](C8),[Cu(Aep44mT)Br](C9),[Cu(Aep44eT)Br](C10),[Cu(AeppT)Br](C11),同时也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及X-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它们进行表征,这些药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并抑制脑肿瘤的生长,同时,为了提高体内Cu化合物的靶向能力和生物利用度,我们提出构建HSA-Cu-LMWP共轭物。HSA-C9复合物的结构显示C9与HSA的IIA亚结构域结合,并且His242取代C9中的Br配体,与Cu~(2+)配位。体内数据显示C9和HSA-C9-LMWP均渗透血脑屏障并抑制脑肿瘤生长而没有副作用。此外,HSA-C9-LMWP还改善C9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功效。体外数据显示,HSA-Cu复合物增加了Cu化合物的靶向能力和治疗效果。此外,Cu化合物和HSA-Cu复合物可能通过多种抗癌机制导致癌细胞死亡,包括抑制细胞周期在S期;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是内源性活性氧介导的线粒体通路,并伴随着bcl-2家族蛋白的调节;能够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和拓扑异构酶Ⅱ,并且稳定Pu27 G4 DNA,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促进凋亡,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郝桂娟,张宾,章样扬,汤贺,邓晓影[7](2019)在《壳寡糖锌配合物对氧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壳寡糖-锌配合物(COS-Zn~(2+))对氧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在体外条件下测定COS-Zn~(2+)对O■、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并通过D-半乳糖注射法制备氧化衰老小鼠模型,进而评价COS、ZnSO_4、COS+ZnSO_4及COS-Zn~(2+)配合物对模型小鼠血清及各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S-Zn~(2+)对O■清除作用显着优于COS、ZnSO_4及二者混合物组(P<0.05);当COS-Zn~(2+)浓度为10 m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优于其他试验组(P<0.05);COS-Zn~(2+)分子中由于-NH_2、-OH等活性基团结合了Zn~(2+),故表现出相对较弱的Fe~(3+)还原能力。动物模型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均发生了显着性变化(P<0.05),COS-Zn~(2+)给药对小鼠体重增加和脏器指数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有效降低了模型小鼠体内MDA含量,显着提高了其机体血清、肾脏和肝脏中的SOD、GSH-Px、CAT活性和T-AOC能力,尤其对血清中相关保护酶活性的改善作用显着优于COS、ZnSO_4及COS+ZnSO_4组(P<0.05)。COS-Zn~(2+)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能显着增强小鼠对氧化损伤的拮抗能力。综上,COS-Zn~(2+)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衰老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海洋壳寡糖及其金属修饰物的活性开发及功能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欣书,王倩,丁斌[8](2019)在《具有同质多晶现象的一维和二维锌(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对苦味酸的可循环荧光检测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一个具有双官能基团的半刚性多齿配体5-(4-((1H-1,2,4-叁唑-1-基)甲基)苯基)-1H-四唑(HL)与锌(Ⅱ)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具有同质多晶结构的锌(Ⅱ)配位聚合物,即[Zn(μ_2-L)_2]_n(1)和[Zn(μ_2-L)_2]_n(2)。配合物1和2代表了温度诱导形成的同质多晶结构的一维(1)和二维(2)锌(Ⅱ)-L配位框架。在1中,一维左手和右手螺旋链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了一维锌(Ⅱ)-L链配合物。在2中,这些一维左手和右手螺旋链也通过中心锌(Ⅱ)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的配位框架。研究了HL和配合物1、2的光致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峰。此外,光致发光实验还表明,配合物2在水溶液中对苦味酸表现出高灵敏度的发光检测,具有高猝灭效率(K_(sv)=3.65×10~3L·mol~(-1))和低检测限(3.004μmol·L~(-1),S/N=3),这使其可用来检测苦味酸。(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蒙[9](2019)在《叁联吡啶锌配合物改性氧化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构筑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简称tCNF)是一种用氧化预处理结合机械法制备出来的纳米纤维素,来自于自然界中最丰富,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材料,在分散状态下是均一、透明的凝胶状。tCNF分子链上的相当一部分羟基被氧化为羧基基团,因此其更易于分散。tCNF去除其分散体系可以得到透明的纳米纸(又称为薄膜)。tCNF薄膜具有高的透光率和透明度,因此在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由于分子内部π-π共轭体系的存在,叁联吡啶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具备丰富的光物理性质。因此,将叁联吡啶锌配合物(Zn-tpy)通过配位键负载至tCNF薄膜上,不但可以扩大Zn-tpy小分子的应用范围,将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质与tCNF薄膜结合,还可以使tCNF薄膜的优良性质得到充分利用。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乙酰基吡啶和3,4,5-叁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末端基团不同的叁联吡啶配体N,N-二甲基-4-[2,2’:6’,2“-叁联吡啶]-4’-基苯胺和3,4,5-叁甲氧基苯基-4-[2,2’:6’,2“-叁联吡啶]-4’-基苯胺(简称N-tpy和O-tpy),将两种配体分别与无机金属盐ZnCl_2进一步反应得到两种Zn-tpy,为Zn(Ⅱ)N,N-二甲基-4-[2,2’:6’,2“-叁联吡啶]-4’-基苯胺和Zn(Ⅱ)3,4,5-叁甲氧基苯基-4-[2,2’:6’,2“-叁联吡啶]-4’-基苯胺(简称Zn-N-tpy和Zn-O-tpy)。用Zn-N-tpy与Zn-O-tpy分别对tCNF进行配位键改性,得到两种具有荧光特性的Zn-tpy改性tCNF薄膜(简称Zn-N-nanopaper和Zn-O-nanopaper)。进一步将Zn-O-nanopaper用不同的醇溶剂进行处理,其雾度特性具有可调节性。得到的结论如下:1.研究表明,N-tpy、O-tpy、Zn-N-tpy和Zn-O-tpy都具备良好的荧光性质。两种叁联吡啶配体N-tpy和O-tpy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分别为311 nm和331 nm,荧光发射峰的位置分别在546 nm和410 nm。由于金属离子Zn~(2+)的配位效应,Zn-tpy分子内部产生金属-配体的电荷转移,两种Zn-tpy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与荧光发射图谱吸收峰的位置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其中,Zn-N-tpy红移至349 nm和577 nm,Zn-O-tpy红移至400 nm和514 nm。2.Zn-N-nanopaper荧光发射光谱发射峰的位置在643 nm,用溶剂处理之后,分子偶极矩会产生变化,Zn-N-nanopaper的荧光发射峰的峰值产生位移。不同的溶剂对分子偶极矩的影响不同,因此Zn-N-nanopaper荧光发射峰的位置在622-687 nm的范围内产生不同的变化。Zn-O-nanopaper荧光发射光谱发射峰的位置在555 nm,用不同的溶剂处理之后,分子偶极矩产生的变化不同,荧光发射峰的位置有不同的位移。其中,经过苯甲醇处理的Zn-O-nanopaper的发射峰发生的蓝移最大,经过叁乙胺处理的Zn-O-nanopaper峰值产生的红移最大。由此可以看出,Zn-N-nanopaper和Zn-O-nanopaper在溶剂检测和荧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Zn-O-nanopaper进一步用醇溶剂进行处理,发现其雾度具有可调节性。由于不同厚度的薄膜材料表面应力不同,对于厚度较小的薄膜(0.018mm),醇溶剂的刺激对其厚度与雾度特性的影响不大,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0.028-0.039 mm),醇溶剂的刺激对其厚度与雾度特性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对于厚度较小的薄膜可以看作横向润胀,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醇溶剂对其作用逐渐变为纵向润胀。醇溶剂处理之后的Zn-O-nanopaper在紫外区域(250-420 nm)的吸收很强,并且经过365 nm的UV照射150分钟之后,吸收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与很强的紫外线阻隔能力。因此,其在荧光灯,柔性显示和玻璃幕墙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陈程云,康杰,孙伟明,翁清花,黄胜[10](2019)在《新型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新型芳香羧酸叁氮唑锌配合物Zn(C_(10)H_5N_3O_5)·H_2O(配合物1)、Zn_2(C_(10)H_5N_3O_(4.5))_2·H_2O(配合物2),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借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旋光度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单晶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配合物的NBO电荷和HOMO轨道。结果与结论运用MTT法,两种配合物呈现一定的细胞毒性与选择性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2期)
锌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苯磺酸锌[Zn(H_2O)_6](C_6H_5SO_3)_2(1)和对甲基苯磺酸锌[Zn(H_2O)_6](p-CH_3C_6H_4SO_3)_2(2),均为无色块状晶体。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两个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配合物中Zn(Ⅱ)离子均与6个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再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还研究了两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锌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鑫.非平面四吡咯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宋志国,张顺,张颢昊,王敏.苯磺酸锌配合物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3].刘亚利,王妞妞,王玥,贾玉洁,魏珍.新型苯并咪唑-5,6-二羧酸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合成化学.2019
[4].刘玲芝,于盟,李肖妍,康全鹏,董文魁.两个基于双salamo型配体的镍(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Hirshfeld分析和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5].任丽磊,彭晓霞,王树军,肖立伟,李泽强.5-氟尿嘧啶卟啉锰/锌配合物的合成、光电性质及抗癌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2019
[6].于萍.铜、锌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7].郝桂娟,张宾,章样扬,汤贺,邓晓影.壳寡糖锌配合物对氧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核农学报.2019
[8].李欣书,王倩,丁斌.具有同质多晶现象的一维和二维锌(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对苦味酸的可循环荧光检测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9].张蒙.叁联吡啶锌配合物改性氧化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10].陈程云,康杰,孙伟明,翁清花,黄胜.新型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的研究[J].海峡药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