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音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记忆,抑制,发音,工作,分配,视觉,客体。
发音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娟[1](2018)在《发音抑制和注意刷新抑制影响音乐记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记忆由短时记忆发展而来,它在个体言语理解、问题解决、推理和学习等高级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者们从不同方面对工作记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涉及范围较广,跨度较大。大多数有关工作记忆的实证研究集中在言语工作记忆领域和视觉工作记忆领域,涉及对非言语刺激的工作记忆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音乐记忆的研究属于短时记忆的范畴,笔者通过对有关音乐与记忆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记忆的理论研究,音乐对工作记忆水平的影响,音乐训练对工作记忆的提高,影响工作记忆的其他因素以及音乐家和非音乐家工作记忆水平的比较研究等。很多研究者把音乐作为一种刺激材料,使用不同类型的音乐来考察其对被试者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从非言语层面考察专业音乐学习者的音乐记忆如旋律记忆、节奏记忆、音程记忆等的研究比较少。因此,笔者以非言语材料(音乐)的工作记忆为研究对象,运用言语工作记忆常用的实验方法来考察发音抑制和注意刷新抑制对音乐记忆所产生的影响。Edworthy的研究发现了发音抑制(articulatory suppression)现象,即当被试在完成序列记忆任务的过程中不断重复无关的发音时,即时序列回忆的数字广度就减少。刷新是执行功能的重要部分,主要功能是监控输入的信息,用与当前任务相关较大的新信息来替换与当前任务联系不大的旧信息,以不断对记忆中的内容进行修正。注意刷新机制在工作记忆中起着保持语言信息的作用,需要定期的思考记忆中促进信息保持的项目。很多研究显示,注意刷新抑制和发音抑制对非言语工作记忆产生的影响是不一致的,这揭示了一个问题,即这两种机制对被试者产生的干扰作用可能是“共同运作或独立影响”的。本研究共有两个实验,旨在考察发音抑制和注意刷新抑制对被试记忆非言语听觉信息的影响。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1)发音抑制和注意刷新抑制是否会影响音乐专业被试的旋律记忆?哪个产生的影响较大?是正性影响还是负性影响?2)两种抑制条件是分别产生影响,还是共同作用?两个实验均采用辨别范式来测试被试对旋律的识别,即让被试先后聆听两条旋律,这两条旋律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可能其中一条对个别音进行了改变,被试的任务是确定这两条旋律的异同。实验一的目的在于考察发音抑制和注意刷新抑制对被试者旋律记忆的影响,以及哪种条件产生的影响更大。实验一的被试首先会聆听到一段短小的旋律片段,在8秒的延迟间隔期后再次聆听一条完全相同或相近(其中一个音做了改变)的旋律,并对前后两条旋律是否相同做出判断。在8秒的间隔期内,被试接受以下四种处理条件中的一种处理:无干扰、发音抑制干扰、注意刷新干扰、发音抑制干扰+注意刷新干扰。实验二的目的在于考察发音抑制的干扰机制。实验二程序与实验一大体相同,也设置了四种实验条件:无干扰、发音抑制干扰、注意刷新干扰、发音抑制干扰+注意刷新干扰。但是实验二中发音抑制组的被试者所要完成的任务指令与实验一有所不同。在实验二中,发音抑制组要求保持沉默,被试会接受一个指示:“张开你的嘴,但不要发出声音,将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数学问题默读出来,然后解决问题”。参与者被告知要移动他们的嘴巴,这样通过观察他们嘴巴的运动,实验者也可以确认这些指令的遵守情况。这样处理是为了考察发音抑制的干扰机制,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发音抑制组的被试者撤去了其口头发音产生的听觉干扰,以检验发音抑制条件的干扰是否来自被试者本身的声音。两个实验结果都表明发音抑制和注意刷新抑制会干扰被试者的旋律记忆。在实验一中,发音抑制组的被试相比控制组来说,表现最差。同时,虽然被试在发音抑制条件下的记忆成绩最差,但与注意刷新抑制和发音抑制协同作用的处理相比较,差异并不显着。实验二再一次证实了这些发现,同时也证实了发音抑制产生的干扰是与发音机制有关的而不是听觉的,亦即,干扰不是由于发音过程中参与者自身的声音引起的。这两项实验都表明,发音复述在旋律记忆的保持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在两个实验中,注意刷新抑制组被试的记忆准确率也比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注意资源的分配或个体差异引起的。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目前还不清楚非言语的声音刺激是如何保持在记忆中的。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特定机制来复述音乐并储存音乐信息,但是不能确定存储言语材料和存储听觉编码的音乐材料采用的是相同的机制还是不同的机制。另外,之前的研究显示注意刷新机制在工作记忆中保持非言语听觉信息,本研究中使用的抑制条件显着地干扰了注意刷新,从而进一步影响了非言语听觉信息的保持。对于注意刷新机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工作记忆不仅在人们的认知、学习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音乐专业学习者的音乐学习和音乐认知同样举足轻重。通过使用言语工作记忆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其对非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能够加深音乐专业学习者对非言语(例,音乐)工作记忆的理解,了解有关音乐记忆的机制和理论基础,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使用记忆策略会有更好的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29)
宣宾,刘振会,张爱青,孙晓凯[2](2011)在《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转换的代偿机制——来自聋生和发音抑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焦点转换是工作记忆中一项重要的执行功能。前人的研究提示视空间画板可能参与言语工作记忆中的注意转换。通过聋生和发音抑制方式探索语音回路子系统受损或受阻后,视空间画板子系统完成注意转换任务的反应模式。采用"叁计数"任务,实验一比较了极重度耳聋学生和健听学生在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效应。结果表明聋生与健听被试在不同记忆子项中转换的反应时间均长于不转换时间。但与健听被试相比,聋生完成注意转换任务的正确率降低,在转换和不转换之间的反应时差别减小,且转换方向对反应时无影响,转换方向和转换距离表现出显着的交互作用。下行转换时近转换快于远转换,上行转换时近转换慢于远转换。实验二比较了发音抑制和无抑制条件下的注意转换效应,发音抑制组在注意焦点转换中表现出与聋生组既类似又存在区别的反应模式。这些结果提示工作记忆的中枢执行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当语音回路功能受阻后,注意转换仍能借助视空间画板子系统得以完成。与暂时性抑制相比,语音回路功能长期受损后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代偿。(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朱晓斌,李洁[3](2008)在《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再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阶段的分配注意与编码阶段的分配注意相比,对视觉工作记忆成绩影响更大;双任务条件下,被试正确回忆言语刺激时,视觉作业的正确率高,而错误回忆言语刺激时,视觉作业的正确率会降低;发音抑制与视觉工作记忆成绩无关。(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朱晓斌,李洁[4](2007)在《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再认能力的影响。实验一运用单探测的变化检测范式和注意分配程序,考察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保持阶段的作用。实验二运用单探测的变化检测范式和发音抑制任务,考察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为22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保持阶段的分配注意与编码阶段的分配注意相比,对视觉工作记忆成绩影响更大:(2)双任务条件下,被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蒋冬红[5](2003)在《发音抑制和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中视觉信息整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发音抑制和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中相同维度和不同维度的视觉信息整合表征的影响。被试为河北师范大学以及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共180名。叁种次级任务条件为无次级任务、发音抑制以及计算的次级任务,为组间设计。实验一中,测试在这叁种次级任务条件中被试对不同数量(2,4,6)的叁种不同记忆材料(单颜色的大方块、单颜色的小方块以及大小嵌套的双颜色方块)的短时记忆成绩。实验二和叁分别测试在这叁种次级任务条件中被试对不同数量(3,6)的客体的两个特征信息及其特征捆绑信息的短时记忆成绩。用MANOVA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的检测成绩发现,发音抑制和分配注意在相同维度特征的整合表征中无显着作用,在不同维度特征的整合表征中,发音抑制只对颜色和位置特征的捆绑信息的短时记忆起到显着的损伤作用,分配注意对颜色与位置特征的捆绑信息和形状与位置的捆绑信息的短时记忆都起到显着的损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在发音抑制条件中两种特征信息的记忆成绩与两种特征的捆绑信息的记忆成绩,发现捆绑信息的成绩低于两种特征信息的记忆成绩,表明捆绑信息与特征信息可能是由不同的机制贮存的,支持双贮存机制假设。(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发音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注意焦点转换是工作记忆中一项重要的执行功能。前人的研究提示视空间画板可能参与言语工作记忆中的注意转换。通过聋生和发音抑制方式探索语音回路子系统受损或受阻后,视空间画板子系统完成注意转换任务的反应模式。采用"叁计数"任务,实验一比较了极重度耳聋学生和健听学生在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效应。结果表明聋生与健听被试在不同记忆子项中转换的反应时间均长于不转换时间。但与健听被试相比,聋生完成注意转换任务的正确率降低,在转换和不转换之间的反应时差别减小,且转换方向对反应时无影响,转换方向和转换距离表现出显着的交互作用。下行转换时近转换快于远转换,上行转换时近转换慢于远转换。实验二比较了发音抑制和无抑制条件下的注意转换效应,发音抑制组在注意焦点转换中表现出与聋生组既类似又存在区别的反应模式。这些结果提示工作记忆的中枢执行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当语音回路功能受阻后,注意转换仍能借助视空间画板子系统得以完成。与暂时性抑制相比,语音回路功能长期受损后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代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音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娟.发音抑制和注意刷新抑制影响音乐记忆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8
[2].宣宾,刘振会,张爱青,孙晓凯.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转换的代偿机制——来自聋生和发音抑制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1
[3].朱晓斌,李洁.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
[4].朱晓斌,李洁.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5].蒋冬红.发音抑制和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中视觉信息整合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