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明(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1000)
【摘要】计划免疫工作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1]。计划免疫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各级卫生部门必须设立相应的组织,负责制订计划,培训人员,发放生物制品,考核预防接种效果,处理异常反应,进行免疫水平的监测,冷链管理以及对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工作质量是通过工作的诸多方面反映的,如何对计免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是计免工作部门迫切的需要[2]。
【关键词】计划免疫;综合评价
1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方针、策略和手段也更为明确,效果更为明显。现阶段无论是传染病总发病率,或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均有大幅度下降,且传染病总死亡率在死因中的序位也由第1位降至第6、7位,对期望寿命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2]。这一成就的取得,计划免疫,包括预防接种作为主导措施之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在防治传染病的手段中,特别是对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计划免疫是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计划免疫工作做的好与否直接反应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一个国家国民的综合素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②建立免疫屏障;③促进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④合理、有效的使用卫生资源。
2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
2.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从逐步建立“和谐社会”、到建设“新农村”的经历,在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关注民众的福旨,提倡“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知识觉悟的提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升[3]。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就是最好的例证。
2.2新的法律、法规的先后实施,使我国计划免疫的实施有章可循,2004年12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及2005年6月1日实施的《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了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并对疫苗的流通及接种实行分类管理,此外卫生部出台了许多相关的具体的指导意见,使计划免疫工作从此走是行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3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决定”,把农村公共卫生提到空前的高度,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目标要求、检查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计划免疫实施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此有了政策上的双重保障[4]。
2.4计划免疫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已在一些地方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广的步伐太慢,各地同步性太差,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系统”或“网络”,东一个点西一个点慢动作的建设显然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效益。
2.5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家长由于流动性大,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少而不知道,导致未能及时让孩子接种疫苗;一些地区接种日期不统一,存在区与区之间,乡镇、街道之间不统一;而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经常在相邻区、乡镇、街道的近距离流动,由于接种日不一致,也使部分群众怕麻烦导致未能及时接种疫苗。
3计划免疫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步,通过20余年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极大的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还面临许多困难。
3.1计划免疫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广泛,群众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主动配合意识相对较差,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流动人口的增加[5],外来人口认为计划免疫工作无所谓,甚至是认为部门为了收费,一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不知道无病预防,有些家长因为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去接种而错过了最佳时机。
3.2乡镇防保网络不健全:近几年,由于基层卫生机构体制改革,部分乡镇卫生院个人承包,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防保基础建设,基层及卫生部门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临床医疗工作上,形成了“重病轻防”的状态,人员由承包人指派,而且为非卫生专业的人员居多,造成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一些常规免疫措施无法顺利实施,许多工作相互推诿或简单应付。
3.3查验接种证工作不到位:2005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切实做好新生入学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但在有些地方只是做些表面工作,虚报数字,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没有专门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近几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很大一部分在学校发生。
3.4生物制品管理不规范:随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疫苗生产和批发企业均可向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和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疫苗,疫苗流通的渠道复杂化,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增加了疫苗流通和质量监管的难度,一些不具有经营疫苗资格的诊所,从非法渠道购进疫苗,这种购销过程不能保证冷链的完整,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甚至无效接种。
3.5特殊人群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许多家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东躲西藏,致使流动儿童数难以摸清,造成这些儿童不能按时接种或漏种。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住所不固定或居住条件差,又不熟悉当地情况,缺乏计划免疫知识,从而耽误了儿童的及时接种[6],而成为免疫空白人群,使这些人成为传染病的主要感染对象。近年来造成我市某些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水痘等的局部暴发或流行,主要是这部分人群引起。
3.6忽视了加强免疫工作:各级部门比较重视计免基础免疫,而忽视了加强免疫,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年龄组儿童免疫水平下降,而出现了易感人群的累计,麻疹、风疹的发病正在朝着大年龄组发展[7]。
4解决的对策
4.1强化免疫工作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计划免疫是为民利民的好事,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其主动配合,才能确保接种率的大幅度提升[8]。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板报、标语、发放宣传册等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向群众宣讲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4.2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开发政府部门,增加预防保健经费投入,保证卫生防疫人员工资待遇,增加乡村医生的报酬,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鼓励在职人员参加进修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发挥三级保健网络的作用[9]。
4.3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争取和教育部门配合,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切实做好查验工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校医相关知识的培训。
4.4加强生物制品的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卫生单位、药品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条例》,依法进行疫苗管理和接种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并建立、完善一套崭新的疫苗流通、预防接种和监督管理体系,防止疫苗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10],对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条例》规定进行处罚,建立健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化机制,依法落实单位一把手的工作责任制,作为年度单位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4.5增强部门协作,加强特殊人群儿童的管理:由于特殊人群儿童的免疫问题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应与工商、公安、计划生育、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职责[11]。对超生儿童应与村干部、村医生、村计生员取得联系,耐心、细心的做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计划免疫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多种免疫预防措施,确保特殊人群的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接种。
4.6加大监控力度,强化易感人群免疫工作:要定期加强调研,特别是易感人群和外来人员子女,制定以常规免疫为主,强化免疫为辅的免疫策略,对高危人群地区进行接种或扫荡式接种,减少剩余感染率,在经费允许,疫苗充足的条件下,多增加强化次数和扩大儿童年龄组,以减少大年龄组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科学出版社.
[2]李志群,梁建华,冯小娥.广州市计划免疫综合评价.疾病控制杂志1999年12月第3卷第4期.
[3]周作卿.当前实施免疫规划工作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83-85.
[4]黄丽萍.浅析晋江市计划免疫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7,5,17:62-67.
[5]马立平.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况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9(3).
[6]郭玉,吕淑珍.浅谈我国基层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2).
[7]肖焕波,袁作雄,王增权.北京市郊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382-1383.
[8]石玉国,王丽敏.当前基层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7(4).
[9]马立平,崔柏丰,安秀芬.强化基层计划免疫优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7(1).
[10]张慧文,陈贵娟.2005年营口是计划免疫工作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3).
[11]石玉国,王丽敏.当前基层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