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喜德县米市镇中心小学校四川喜德616750)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最大障碍。而阅读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但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做,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民族学生由于环境特殊,阅读对于他们而言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怎样提高民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培养;民族学生;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少数民族小学生阅读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如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学习汉语的方法,形成学习汉语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节阅读课的方法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去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归根结底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激发兴趣,是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的关键。少数民族小学生由于他们从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所以,作为汉语教师,应该结合少数民族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让民族学生在阅读中充分理解所选的重点词语,结合口语表达和作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理解、还原隐藏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丰富民族学生的词汇量,培养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遵循“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结合课文教学,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和大自然交朋友》,就向孩子们推荐《大自然》系列丛书。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推荐阅读的读物要能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尽力让孩子们能顺着课文内容向外去延伸吸收,再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使得课内外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丰富文学常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羡慕老师“卓越出众”的才华,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作为汉语教师,应该结合少数民族所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民族学生在阅读中充分理解所选的重点词语,结合口语表达和作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理解、还原隐藏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丰富民族学生的词汇量,培养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多表扬,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如果条件允许,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效率才会高。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体会,即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书评。
3.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带动作文
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并坚持做到。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以作文形式汇总成简单的学习材料,贮存加工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然而要使兴趣常有,却是件难事。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并长期进行下去,到那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有长足的进步,就会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4.在课堂上突显学生的主题地位
由于少数民族小学生缺少汉语知识,他们不知道在阅读当中读什么,怎样去读、并且各方面的阅历经验较少,以至于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敢开口表现自己。而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情趣。比如组织一些课堂游戏,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
总之;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许多改进的方法,但只要我们能很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正确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肯定有一个新的突破。处在一个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学生的要求愈来愈高,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影响其一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怎样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点。这个习惯的形成,不仅是说我们的学生能经常性的阅读,而且会善于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能够将内容进行分析、汇总、记忆直到运用,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九义教育《新课程标准》.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儿童习惯养成训练》杨进波刘胜林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
[5]《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