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条锈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条锈病,小麦,药剂,西吉,日光,蚜虫,效果。
小麦条锈病论文文献综述
尹志刚,李刚,李宇峰[1](2019)在《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防治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有效药剂组合,提高防治效果,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6种药剂组合对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一次性喷施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750 mL·hm~(-2),配合25%噻虫嗪悬浮剂225 g·hm~(-2)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90 g·hm~(-2)混合喷雾对小麦条锈病和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闵文江,吕军海,董志平,李万贵,李军英[2](2019)在《小麦条锈病识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杆锈菌侵染小麦叶片引起的真菌病害,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我国是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最大、损失最重的国家。1发病症状小麦条锈病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危害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也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小麦苗期受害,叶片上产(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汪敏,贾新宇,江朝晖[3](2019)在《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的文献挖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梳理信息技术在小麦条锈病监测和预警中的运用状态,利用Citespace工具对CNKI数据库2000-2018年文献数据进行挖掘,从关键词、作者、机构以及发文年代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监测与预警领域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分别为光谱监测和预测模型;马占鸿在两方面研究中均是核心作者,发文量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两方面研究的发文量从2000-2018年均呈现一个上下起伏的状态。本文结果为小麦条锈病防治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叶,竞霞,黄文江,董莹莹,李存军[4](2019)在《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与反射率光谱数据监测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小麦受到条锈病菌侵染初期探测到病害信息,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反射率光谱主要反映植被生化组分的浓度信息,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则对植物光合生理变化响应灵敏。为了更好地实现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遥感探测,尤其是条锈病的早期探测,对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和反射率光谱数据监测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利用地物光谱仪测定了不同病情严重度的小麦冠层光谱数据,基于夫琅和费暗线原理利用3FLD(three-band Fraunhofer Line Discrimination)方法提取了小麦条锈病不同病情严重度下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数据,然后分别利用反射率光谱数据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数据构建小麦条锈病不同发病状态下的遥感探测模型,并通过保留样本交叉检验方式对预测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当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低于20%时,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对小麦条锈病病害信息的响应比反射率光谱数据更为敏感,以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为自变量构建的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预测模型达到了极显着性水平,能够在植被叶绿素含量或叶面积指数发生变化之前探测到植物的胁迫状态,实现作物病害的早期诊断,而反射率光谱数据则难以探测到条锈病病害信息;(2)在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处于中度发病(20%<DI≤45%)状态时,虽然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和反射率光谱数据均能实现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遥感探测,但利用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优于反射率光谱数据;(3)当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达到重度水平(DI>45%)时,利用反射率光谱数据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数据构建的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预测模型均达到了极显着性水平,两种数据均能够较好地实现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遥感探测。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小麦条锈病的遥感探测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利用TanSat等卫星的荧光数据进行小麦条锈病的早期探测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9期)
张静,张爱仙,刘晶,李晔[5](2019)在《不同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对小麦条锈病有较好防效的药剂,特选择4种药剂开展了药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种供试药剂均对小麦条锈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效果较好的有38%氟环唑悬浮剂和28%叁唑醇可湿性粉剂,第3次药后14 d防效均超过了87%。(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黄林生,江静,黄文江,叶回春,赵晋陵[6](2019)在《Sentinel-2影像和BP神经网络结合的小麦条锈病监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包含红边等多种不同波段信息的多光谱卫星数据,为区域尺度上展开作物病害监测研究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信息,相比于常规的宽波段卫星遥感影像,搭载红边波段的Sentinel-2影像对作物病害胁迫更加敏感,能显着提高模型精度。该文以陕西省宁强县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影像共提取了26个初选特征因子:3个可见光波段反射率(红、绿、蓝)、1个近红外波段反射率、3个红边波段反射率、14个对病害敏感的宽波段植被指数和5个红边植被指数。结合K-Means和ReliefF算法筛选病害敏感特征,最终筛选出3个宽波段植被指数,包括: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结构加强色素指数(structure intensive pigment index,SIPI)、简单比值植被指数(simple ratio index,SR),2个红边波段植被指数:归一化红边2植被指数(normalized red-edge2 index,NREDI2)、归一化红边3植被指数(normalized red-edge3 index,NREDI3)。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分别以宽波段植被指数和宽波段植被指数结合红边波段指数作为输入变量构建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监测模型,对比2种模型的监测精度。结果显示,基于宽波段植被指数结合红边波段植被指数的监测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3.3%,Kappa系数0.73,优于仅基于宽波段植被指数特征所建监测模型的精度73.3%,Kappa系数0.58。说明红边波段能够为病害监测提供有效信息,采用宽波段植被指数和红边波段植被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病虫害监测模型精度。(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刘影[7](2019)在《阜南县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阜南县小麦条锈病呈扩散蔓延态势,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提高。该文结合阜南县的小麦生产实践,分析了当地小麦条锈病发生的现状,总结了该病流行发生的规律,并提出了防控对策。(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5期)
高煜,程斌,曹宁,高旭,丁延庆[8](2019)在《西南地区小麦条锈病成株期抗性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在田间多年多点的试验表明,小麦新抗源贵协3号的抗条锈性表现高抗至近免疫。本研究旨在分析小麦新抗源贵协3号的成株期抗条锈性,发掘其中含有的QTL,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定位,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感病亲本绵96-5和抗病亲本贵协3号杂交获得F_1,再通过单籽粒传法得到228个家系的RIL群体,2017年在四川绵阳种植、2018和2019年在贵州贵阳种植,并利用自然环境下条锈菌发病,小麦成株期调查最大发病严重度,获得表型数据。利用55K SNP芯片技术对绵96-5、贵协3号以及RIL群体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基因型数据。结合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Joinmap v4.0创建连锁图、QTL Icimapping v4.1软件进行抗条锈病QTL分析。利用叁年的田间鉴定结果作为表型数据,对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在4个连锁群上检测到了4个控制成株期抗条锈的QTL位点。贵协3号的成株期抗条锈性可能是一个主效QTL(Qyr.gaas.2AS)发挥作用,而且在绵96-5背景中可能也存在其它抗条锈病基因/QTL位点。(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季云洲,都盛佳,纪同奎,宋怀波[9](2019)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小麦条锈病远程监测平台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小麦条锈病的远程实时监测,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小麦条锈病远程监测平台,实现了用户对大田小麦条锈病发病状况的实时监测。首先基于Arduino微控制器和42步进电机控制的六棱柱转轴和传送装置结合,通过蓝牙控制六棱柱转轴上的电磁吸附装置吸附金属加工后的载玻片设计了孢子捕捉器,实现了空气中小麦条锈病孢子图像的采集;其次,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目镜将采集到的孢子图像通过Linux核心板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并通过基于Python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边缘提取、角点检测等处理实现孢子计数;最后通过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软件实现远程查看孢子图像和计数处理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服务器图像处理算法可实现孢子的准确计数,对测试图像的计数准确率为100%,孢子捕捉器的玻片切换成功率为95%。该研究可为大田小麦条锈病的实时监测奠定基础,也可为大田内其他气传病害的监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智慧农业》期刊2019年03期)
杨璐嘉,张克瑜,邓杰,刘媛,马占鸿[10](2019)在《基于通径分析的宁夏小麦条锈病流行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高原边缘,是宁夏小麦的主要种植区,也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宁夏小麦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典型远程气传性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宁夏发病最重的西吉县为例,通过整理20年(1998—2018年)小麦条锈病病情数据,利用SPSS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研究方法,探讨西吉县气象因子与小麦条锈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及AUDPC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流行预测模型。研究中,首先利用1998-2016年的气象资料和各年度的病情指数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再用预留的2017年、2018年的调查结果用于检测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最低气温与田间病情发病率、病情指数及AUDPC相互之间均为极显着相关。采用旬平均气温(X)与病情指数(Y)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4.018X-54.302,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R~2分别为0.414和0.178。通过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温度对当年田间病情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对宁夏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小麦条锈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杆锈菌侵染小麦叶片引起的真菌病害,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我国是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最大、损失最重的国家。1发病症状小麦条锈病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危害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也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小麦苗期受害,叶片上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条锈病论文参考文献
[1].尹志刚,李刚,李宇峰.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
[2].闵文江,吕军海,董志平,李万贵,李军英.小麦条锈病识别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9
[3].汪敏,贾新宇,江朝晖.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的文献挖掘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赵叶,竞霞,黄文江,董莹莹,李存军.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与反射率光谱数据监测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对比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5].张静,张爱仙,刘晶,李晔.不同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黄林生,江静,黄文江,叶回春,赵晋陵.Sentinel-2影像和BP神经网络结合的小麦条锈病监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9
[7].刘影.阜南县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9
[8].高煜,程斌,曹宁,高旭,丁延庆.西南地区小麦条锈病成株期抗性QTL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季云洲,都盛佳,纪同奎,宋怀波.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小麦条锈病远程监测平台设计与试验[J].智慧农业.2019
[10].杨璐嘉,张克瑜,邓杰,刘媛,马占鸿.基于通径分析的宁夏小麦条锈病流行预测模型[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