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的模糊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模糊,景观,创意,园林,知觉,中国古典。
空间的模糊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沈潇颐[1](2019)在《中国古典园林边界空间的模糊性对城市景观节点设计的启示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其边界空间中模糊性所产生的美学意境与表现手法,都有着较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对其的借鉴应用在当下仍然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城市景观节点作为整个城市景观环境中不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使用功能、使用人群、以及其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景观艺术的载体,其设计手法与空间意境的营造表达了中国美学中的诗情画意。本文在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边界空间的分析与研究,以及对城市景观节点的探索,努力研究中国传统艺术造景形式对当代城市景观空间产生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首先简要的概述了在不同类型边界空间中的模糊性,并进行总结比较。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边界空间模糊性中的美学意境与表现手法对城市景观节点在设计上的启示,归纳提取重点,通过分析在不同思想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美学意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具体的理论借鉴意义,为我国今后在城市景观节点设计上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鲁迅美术学院》期刊2019-06-24)
范颖[2](2019)在《像素化的空间模糊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像素化单元造型在近些年的一些空间设计案例中大量使用,这些单元构成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尝试结合各种空间设计案例,对像素化模糊的手法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手法对空间设计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4期)
汪阳,陆琦[3](2019)在《江南园林空间的模糊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对园林空间的模糊性进行深入探究。首先阐释了模糊性的概念及对园林艺术的作用,并探究了园林中视觉模糊的形成机制及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验证了现存江南园林空间的视觉模糊状况。最后,对视觉模糊的具体构建手段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陈梦[4](2019)在《空间模糊性在农村小型住宅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原本紧张的城市住房资源变得更加稀缺,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城市建设,而我国尚有很多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依然居住在农村,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应该得到关注。国家也推行多项政策改善农村环境,实行美丽乡村计划,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幸福感。通过对农村地区住宅的实地考察和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思考,由此引发了对农村住宅模糊空间的设计构想。建筑由空间与实体两部分构成,两者相互依存,实体的状态对空间感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空间的模糊性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呈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对空间的生理、心理感受以及对人与建筑之间关系的领悟。本文在研究模糊性空间在农村住宅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农村小型住宅在空间处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整体环境意识、空间组织杂乱、平面布局不合理、室内各功能间空间规划不合理。通过对国内外模糊空间研究现状的分析,从传统住宅与现代住宅模糊空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着手,对农村小型住宅进行分析探讨,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具体的可行性手法。通过研究空间的构成要素,探索空间界面、布局、功能、风格几方面在农村小型住宅的模糊性应用思路,并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针对农村小型住宅提出一套模糊空间的可行性计划。在尊重居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保护地域文化,并结合现代需求,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9-03-01)
姚璐,王浩玥[5](2018)在《居住空间的模糊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日益复杂化,可塑性和适应性较差的事物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居住空间的设计也是一样。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室内外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进行居住空间的模糊性设计研究。该文介绍了模糊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存在于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之中的模糊性,试图通过对模糊空间的分析,将模糊性的概念应用到居住空间的设计之中,加深对居住空间的认识。通过对模糊空间界限的不确定性、功能的不确定性和感受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为居住空间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1]。(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郭苓苓,张耀[6](2018)在《论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空间中模糊性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景观空间的处理往往隐晦而含蓄。本文对模糊性的来源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模糊性设计的概念,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选址、建筑、山水及植物等要素,通过对其渊源、意义和价值的分析,探索模糊性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以期对未来景观空间塑造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创意设计源》期刊2018年05期)
杨金彪[7](2018)在《空间的模糊性设计在当代美术馆建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馆类建筑不仅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组成部分,更是市民在城市中文化生活的重地,某些规格较高的美术馆还具有与城市中心区相似的职能,成为城市的地标,美术馆在丰富城市文化,促进公共交流,培养与提高市民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当代艺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了模糊化倾向,这种倾向引发出当代艺术品的新特性,美术馆作为艺术品的载体,其展品对展示空间的需求决定了美术馆建筑的特征。我们发现,美术馆的展厅变得更为多样,形态上越发灵活,美术馆不仅要有符合标准的展示能力,还要兼备高度的自由性与开放性。当代美术馆的模糊化设计趋势将会成为今后美术馆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关于模糊性设计方面,本文探究了建筑空间中模糊性现象的生成机制。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目前在建筑空间中发现了两种引发空间模糊性现象的原因和五种空间模糊性的存在形式。其次,我们在归纳了模糊空间的客观存在形式之后又从使用者的主观角度探讨了模糊性对人心理产生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进行了模糊性设计的价值判断。论述并提出了模糊性空间设计运用在当代美术馆类建筑中的合理性。再次,通过探讨当代艺术的模糊化倾向和这种倾向所产生的空间需求,提出并论述了当代美术馆类建筑对空间的模糊性设计有客观需求。最后,针对在当代美术馆建筑设计中,模糊性空间到底该如何实现,模糊空间中的秩序需要如何把控这两个问题。笔者将其分为空间布局设计、空间路径设计和导向控制设计叁个部分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徐麟[8](2017)在《创意产业园建筑空间模糊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各地方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十余年的积极发展,六大创意产业集群已经初见端倪。新的经济模式必然带来新的人群与新的需求。创意阶层就是这批新人群。创意阶层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有着新的需求。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和传统意义上的办公空间有所不同。与此同时,当代建筑思潮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诞生了一些新概念与新的设计思想。模糊性设计就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模糊性设计其实是对更加复杂的需求进行更科学的设计。模糊性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多义的空间、多选择的路径等增强空间与人的互动。将创意产业园的空间设计引入模糊性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解决创意阶层需求多元化的与空间形式固定的矛盾。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创意产业园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文章可以分为7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创意产业发展与模糊性设计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当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的方法与论文的框架。第二章、回顾了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明确了创意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对模糊性设计做出概念与历史渊源的阐述,明确了 "模糊性"这一当代命题。第叁章、对创意阶层进行了研究讨论,分析了创意阶层的特征、心理需求与空间需求。同时从城市角度出发阐述了创意产业园模糊性设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空间模糊性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并从功能、界面、路径组织叁个方面对模糊性设计进行具体研究。第四章、通过研究建筑功能的特征提出不同功能的复合可能性。研究发现,创意产业园的功能可以从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方面进行复合。通过功能的复合能够实现空间中功能的多义,活动的多样性。文中提出了空间复合的叁种方式:并置、交织、置入。第五章、建筑空间的模糊性与建筑的界面直接相关。通过研究建筑内部与内外界面的模糊方式归纳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常见设计手法。通过对界面的处理实现了空间的模糊性。第六章、总结了空间中路径组织的模糊设计方式,通过对路径组织逻辑的模糊性设计实现空间感受的多样性与多元化。第七章、总结创意产业园空间模糊性设计的内容与结论。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深化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31)
张秀娟[9](2017)在《模糊性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并不是含糊、琢磨不透的意思,更多的是运用“模糊”的精确、准确的意图来抓住和描绘世界的客观存在,在表达空间形态、界面、功能的时候带有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精准的,而非随意的。艺术和创作思维上表现出了这一特征,“模糊”概念能够包容很多空间设计中的感性细节,并能够与多种学科进行交叉发展,具有当今时代的属性。本文在阐述模糊性空间相关概念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毕业设计课题实践,对大学校园景观临时设施设计、建造实践过程分析与评价。理论部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模糊性空间的概念梳理,从模糊性空间的概念、视觉化的模糊性空间形态进行阐释;第二部分,论述了模糊性空间功能与界面模糊性的关系;第叁部分,论述了材料的透明性与空间模糊性;第四部分,选取相关园林景观、建筑案例研究,通过场所精神、地域文化、建筑要素的应用,以及模糊性空间建构研究,拓展了课题设计新的内涵和外延;第五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节是作者的毕业设计实践课题。通过对课题项目所在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周边场地的分析,以及景观临时性设施要素、系统与类型设计、模糊性空间建模、模型表现、图解等一系列设计操作,总结出校园景观临时设施的优劣特征及其设计思路,提出开放、动感和实验为特色的临时设施设计原则和具体途径,并试图对临时设施的建造实践、后续利用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7-05-08)
郭茂杰,姜琳琳[10](2016)在《传统园林建筑空间模糊性对现代建筑空间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模糊空间的种类,从空间功能、界定、位置等角度,分析了传统园林建筑模糊空间的特点,并探讨了传统模糊空间对现代建筑模糊空间设计的影响,从而提升城市与建筑空间的意境和内涵。(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30期)
空间的模糊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像素化单元造型在近些年的一些空间设计案例中大量使用,这些单元构成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尝试结合各种空间设计案例,对像素化模糊的手法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手法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的模糊性论文参考文献
[1].沈潇颐.中国古典园林边界空间的模糊性对城市景观节点设计的启示与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
[2].范颖.像素化的空间模糊性研究[J].美术文献.2019
[3].汪阳,陆琦.江南园林空间的模糊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9
[4].陈梦.空间模糊性在农村小型住宅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9
[5].姚璐,王浩玥.居住空间的模糊性设计研究[J].重庆建筑.2018
[6].郭苓苓,张耀.论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空间中模糊性的运用[J].创意设计源.2018
[7].杨金彪.空间的模糊性设计在当代美术馆建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8
[8].徐麟.创意产业园建筑空间模糊性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7
[9].张秀娟.模糊性空间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
[10].郭茂杰,姜琳琳.传统园林建筑空间模糊性对现代建筑空间影响[J].山西建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