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史地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西北史地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北史地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域,地学,疆域,晚清,安西,东方学,经世致用。

西北史地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进宝[1](2017)在《东方学视野下的西北史地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学是在西方殖民主义向东方侵略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没有一定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架构,研究的对象也十分分散而不确定。在东方学的形成、发展时期,我国正遭受着英、俄等帝国主义的入侵,一些有识见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研究西北边疆,从而产生了西北史地学。东方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西北史地学"的重要特点就是"经世致用",并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从事西北史地及蒙元史的研究。历史比较语言法的引入,大大拓宽了国内学者的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清末"西北史地学"的显着特点是一批遣戍新疆的知识分子从事调查、研究和着述。他们的着作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史地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7年04期)

吴晓红[2](2016)在《《西北开发与“西北史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开发与"西北史地学"研究》是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地区研究项目,2015年12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吴忠礼(课题组负责人),霍维洮、鲁人勇、魏长洪、李习文、艾玲、张哲、吴晓红等区内外学者参予课题撰写。该研究成果的内容凡六章:第一章"西北地理大势",第二章"西北历史大略",第叁章"西北开发史概览",第四章"西北舆地学兴起",第五章"新中国的西北开发与研究",第六章"西北开发与西北史地学在新疆"。下含22节,(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郑骥[3](2016)在《凌山已渡 龟兹通川——清季西北史地学巨擘徐松的龟兹行旅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清嘉庆十七年(1812),原籍浙江上虞的顺天府大兴人徐松(字星伯,1781~1848)在湖南学政任上突遭贬黜,远戍位于清朝疆域最西端的伊犁惠远城。自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叛乱以来,这里一直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在徐松到来之前的几十年里,天山南北政局日趋稳定,清王朝实际控制的疆域向西到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域"这个自西汉以来始终在中原王朝边疆经略史上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地(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6年07期)

曹博林[4](2015)在《清季西北史地学与民国边政研究中的“新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世界格局的变迁,新疆从天朝制度下的边疆逐步向民族国家制度下的边疆转变。无论是在清代中后期,还是在民国时期,对于新疆的研究始终是举国上下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先是促生了清季兴盛一时的“西北史地之学”,后是在民族国家建设时期,又促生了“边政学”。徐松撰写的《西域水道记》堪称清季“西北史地之学”的典范,而民国学者曾问吾撰写的《中国经营西域史》则具有深刻的危机意识,堪称当时最为详细的研究新疆的边政学力作。《西域水道记》和《中国经营西域史》恰恰代表了两种知识范式和立场,前者是站在天朝的立场,是以乾嘉实学为本,体现出士大夫“经世致用”的一面;后者是以民族国家的立场,是以近代民族国家的知识为背景,完成西域的“国家化”叙述。从西北史地研究到边政研究,在研究方法、疆域观、族群观、国家观几个层面实际上都发生了转变。本文以《西域水道记》和《中国经营西域史》为中心,对清至民国两种新疆研究范式做对比研究,力图展现清至民国汉语新疆研究人群在疆域观、族群观、国家观几个层面的认知转换。(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川,谢国升[5](2015)在《李文田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史学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西北史地研究的勃兴便是突出表现之一。晚清西北史地学后劲李文田(1834─1895),撰述有《元秘史注》、《双溪醉隐集笺》、《朔方备乘札记》等行世,一生着作颇丰,其首先注解《元朝秘史》更受到学林瞩目。李文田与当时史地学者过从甚密,其在西北史地学上的成就是晚清经世思潮和乾嘉朴学方法的融贯,是清代学术的逻辑发展。在西学东渐和学术转型的浪潮下,以李文田为代表的西北史地学也随分科治学而走向终结,同时亦为近代史学和地理学留下了丰厚遗产。(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李军[6](2015)在《西北史地学巨着《汉西域图考》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代的西北史地学中,西域是研究热点之一。李光廷的《汉西域图考》是在19世纪陕甘回民起义、西方殖民势力入侵西北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忧患意识和经世致用意义的西北史地学巨着。李光廷及其《汉西域图考》,以开阔的眼光、翔实的资料,配以先进的西方绘图技术,图文并茂地对汉代以来西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乃至民俗和宗教等进行了细致考证,为拓宽清代西北史地学研究的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段志强[7](2014)在《顾祠会祭中的西北史地学人》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落幕之际,北京的一批士大夫以建祠和定期会祭的方式,发起对顾炎武的纪念活动,当时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几位重要学者尽在其中。依靠顾祠连接起来的人际网络,越来越多的学人投入到关于西北的研究之中,而西北边疆的知识也赖以流传,参与形塑着晚清汉族士人的帝国想象。顾炎武之于西北史地之学的意义,除学术榜样之外,更代表着对王朝的忠诚与士大夫的政治觉醒,这种象征意义折射出边疆研究与道咸政局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胡逢祥[8](2014)在《沈曾植与晚清西北史地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史地研究,是我国近代经世史学的重点关怀之一。作为清末民初该学术传统的代表人物,沈曾植在这方面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对蒙古早期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以及西北、西南边疆史地和南海交通史的开拓性探索上。其治学理念和方法,既透露出光绪间部分士大夫对边疆和外交危机的关怀,也反映了国内史学开始与国际"东方学"研究展开交流互动的趋势,在我国近代史学的发展上实具上承清学、下开新域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张淑红[9](2013)在《从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写作年代看其西北史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域置行省议》是龚自珍西北史地学研究的名篇佳作。笔者以写作时间入手,认为文章作于张格尔叛乱之前,与叛乱没有时间上的联系,并对龚自珍西北史地学研究的基本动因、理论基础等略作述论。(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12期)

李倩[10](2013)在《从清末民国的西北史地学看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历史的演进嬗变为纵线,通过对清末、民初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史地学发展概况的梳理,体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脉络及所取得的的成就。进而深入探究这一时段西北史地学不同发展状况的成因、西北史地学研究内容的变化、西北史地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的发展演变及其与中国近代疆域属性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变迁的历程。全文共分绪论、正文(共叁章)、结语以及附录等几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第一章以清末西北史地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共分叁个部分,首先,分析影响清末西北史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介绍西北史地学的发展概况;第叁,阐述西北史地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本章认为,清末西北边疆形势严峻,大量国外考察者进入西北地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西北地区的主权、疆域进行解释。我国传统的边疆统治方式、边疆观念受到西方民族国家边疆观念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夷夏之防的民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巨大的的挑战引发了西北史地学研究回应性与经世性的研究高潮。第二章主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状况。此时的西北史地学并没有延续清末光宣时期的繁荣发展,而是转入发展的低潮期,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民国的成立,使中国开始由帝制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变。人们的边疆观念发生了变化,从地理意义上的边疆、文化意义上的边疆向政治意义上、民族国家框架下的边疆意识转变。人们对边疆各民族的认识,也逐渐由中国内部陌生、异样的文化族类群体,向国家意义上的同胞转变,甚至将以往的“边民”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成员。第叁章介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至抗日战争结束)的西北史地学。这一时期,“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是影响西北史地学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九·一八”事变前西北边疆危机已普遍出现,“九·一八”事变后,西北形势日益恶化,出现了近代以来西北史地研究的第二次高潮。表现在政府对西北的重视、研究团体和刊物的涌现、西北实地考察活动的增加、西北地区旅行行记的大量发行等方面。此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者除了论述西北地区的重要性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建设西北地区,把西北地区构建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抗日战争爆发是影响西北史地发展的又一因素,西北地区被政府列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地位不断提升,促使西北史地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边政学。此时西北史地学者在研究中所表现出来边疆观与民族观进一步深化,其研究改变了人们对西北的认知,客观上推动了西北社会近代变迁的历程。结语部分,主要对清末民国时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从其发展历程来分析每一时期西北史地学研究所反映出的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从一个侧面窥探近代中国疆域转型的形态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形态。(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3-05-01)

西北史地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北开发与"西北史地学"研究》是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地区研究项目,2015年12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吴忠礼(课题组负责人),霍维洮、鲁人勇、魏长洪、李习文、艾玲、张哲、吴晓红等区内外学者参予课题撰写。该研究成果的内容凡六章:第一章"西北地理大势",第二章"西北历史大略",第叁章"西北开发史概览",第四章"西北舆地学兴起",第五章"新中国的西北开发与研究",第六章"西北开发与西北史地学在新疆"。下含22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北史地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进宝.东方学视野下的西北史地学[J].社会科学战线.2017

[2].吴晓红.《西北开发与“西北史地学”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

[3].郑骥.凌山已渡龟兹通川——清季西北史地学巨擘徐松的龟兹行旅着述[J].丝绸之路.2016

[4].曹博林.清季西北史地学与民国边政研究中的“新疆观”[D].陕西师范大学.2015

[5].王川,谢国升.李文田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J].史学史研究.2015

[6].李军.西北史地学巨着《汉西域图考》论略[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段志强.顾祠会祭中的西北史地学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胡逢祥.沈曾植与晚清西北史地学[J].史学史研究.2014

[9].张淑红.从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写作年代看其西北史地学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

[10].李倩.从清末民国的西北史地学看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13

标签:;  ;  ;  ;  ;  ;  ;  

西北史地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