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畸牙齿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畸,牙齿,骨膜,大鼠,模型,氧化酶,牙周炎。
正畸牙齿移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赵志河[1](2019)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畸治疗周期通常为2~3年,较长的治疗周期常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缩短治疗周期,探索安全有效的辅助干预措施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较多,主要可以分为手术干预和非手术干预两大类。但是,尚无一种干预措施得到公认,为正畸临床所常规采用。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常见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学鹏[2](2019)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畸治疗疗程长,各种正畸风险随之增加。如何在生理允许范围内加速牙齿移动,缩短正畸疗程,降低牙釉质脱矿、龋坏、牙根吸收及牙周疾病等治疗风险,是正畸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进行了很多研究。讲者对目前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展会会刊》期刊2019-10-30)
郭薇,房付春,徐会勇,欧阳钧[3](2019)在《骨膜蛋白基因敲除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鼠以及骨膜蛋白(PN)基因敲除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根据实验条件把小鼠分为4组:C57小鼠未加力组和加力组、PN基因敲除小鼠组上颌加力组和未加力组,每组5只,其中加力组加力5 d。处死后,显微CT扫描上下颌骨,并采用RT-PCR检测牙周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57小鼠相比,PN基因敲除小鼠的牙槽骨出现明显的吸收,牙周膜连续性中断破坏。在C57小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PN、粘着斑激酶(FAK)和TGF-β1表达水平显着增强(P<0.05);在基因敲除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FAK(P<0.05)和TGF-β1表达水平显着增强(P<0.01);在同样加力的条件下,C57小鼠与PN基因敲除小鼠相比,TGF-β1显着降低(P<0.05),FAK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PN是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一个重要分子环节,发挥着转导调控作用,TGF-β1--PN--FA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高南,焦剑,周彦恒,施捷[4](2019)在《正畸牙齿位置的移动对角化龈宽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量28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以及牙齿位置的变化,分析正畸牙齿移动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患者照片与模型进行匹配,通过测量牙冠长度而获得角化龈的宽度。在rapidform 2006上将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重迭,准确测量正畸移动前后牙齿(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的位置变化。统计牙齿压低伸长、内收与唇向移动、转矩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计量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关系。结果:对28例患者共213颗牙齿治疗前后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牙齿转矩角度的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有较强相关性(r=-0. 47,P <0. 001),并在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中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回归系数<0,P <0. 001),同时,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着相关性(P> 0. 05),尖牙和前磨牙回归系数为负(尖牙回归系数=-0. 35,前磨牙回归系数=-0. 38,P <0. 05)。结论:正畸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对角化龈的宽度会造成影响,唇向正转矩的增加更有可能引起角化龈宽度的减小;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着相关性;切牙相对于尖牙和前磨牙,在牙齿移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正畸过程中,应该对牙齿位置变化可能对角化龈宽度造成的影响进行预判,关注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卫晓霞,邹玉贞,寇正威[5](2019)在《Odanacatib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正畸复发过程中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odanacatib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雄性大鼠,种植支抗60 g力近中移动右上颌第一磨牙,3周后拆除加力装置,建立复发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牙周局部注射60μl、1.25μM odanacatib,每3天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复发0天和复发2周时取大鼠上颌牙列模型,计算牙齿复发率。2周后处死大鼠,扫描Micro-CT,量化右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处骨矿物质密度(BMD)和骨体积分数(BVF)值,分析骨改建活性。TRAP染色分析两组破骨细胞数量的差异。免疫组化观察CatK及IGF-Ⅰ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复发率(42.45±0.11)%,小于对照组的(79.9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MD和BVF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骨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atK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GF-Ⅰ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odanacatib能有效地减少大鼠正畸后复发率,促进牙周组织改建,增加牙周组织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郭莉莉,张莹,潘多[6](2019)在《胰岛素控制对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大鼠实施胰岛素控制对其正畸牙齿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设置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胰岛素控制组。牵磨牙近中移动后第7、14、21天,分别采集标本,检测3组不同时间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以及颌骨骨钙素水平。结果经检测与对比,3组第7、14、21天的血清骨钙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与对比,糖尿病模型组第14、21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和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糖尿病模型组第7、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与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大鼠实施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应用胰岛素控制可获得理想效果。(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姜委杰,刘珺,林炜,弋中萍,刘昌翠[7](2019)在《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正畸力作用下,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为临床确定最佳的照射强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固定矫治患者24名,将48颗上颌尖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2(每组16颗),采用上颌微种植钉支抗150g力拉双侧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在加力后第0、3、7、14天分别对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上颌尖牙进行低能量激光照射,实验组1为20 s/位点,实验组2为40s/位点,对照组只加力无照射。每4周复诊一次,检测牵引力值并重复激光照射1次,研究周期16周。分别制取患者初始及结束时上颌石膏模型,测量并分析比较各组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实验组1与对照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效能不同,临床应用时应该选择适宜的照射强度。(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馨艺,陈楠,李萌,隋秉东,马灿灿[8](2018)在《牙周局部炎症对小鼠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丢失情况。于牙周炎静止期建立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使用30 g力值加力7 d,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上颌骨骨密度和牙移动距离。结果:LPS刺激小鼠所致的牙周炎在静止期进行正畸加力,相比于生理盐水注射后正畸加力,上颌骨骨密度轻度降低(P<0.05),牙移动距离明显增加(P<0.05)。结论: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可促进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的正畸效果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价值,对牙齿移动条件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口腔生物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万天明[9](2018)在《探讨齿槽外科手术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齿槽外科手术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抽取32名患者接受齿槽外科手术治疗;为了排除抽样误差和个体差异,本研究严格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试验者的右侧作为试验侧,左侧作为对照侧,试验侧采用骨皮质切开术加牵引治疗,对照侧接受传统牙移动治疗。对患者两侧牙齿移动进行观察。结果实验侧支抗牙近中的移动量为(0.56±0.053)mm,对照侧支抗牙近中的移动量为(0.34±0.03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周主动加力阶段,实验侧远中的移动量是(0.62±0.007)mm,实验侧是(0.41±0.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应用齿槽外科手术,能够有效促进骨改建,从而提高正畸牙齿的移动速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6期)
王晓琨,赵忠琪,彭慧敏,王小晋,梁家迪[10](2018)在《低水平激光治疗促进正畸牙齿移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水平激光治疗(low-level laser therapy,LLLT)是被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治疗方法,可通过使用600~1 000 nm的单色可见红光或近红外光对细胞和组织产生光生物刺激作用。目前,LLLT广泛应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减少炎症,再生医学等领域。现有研究认为,LLLT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主要与线粒体电子呼吸链有关,通过促进ATP的生成,调节细胞新陈代谢。大量研究表明,LLLT可通过促进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生理性改建,加速牙齿移动,进而缩短正畸治疗时间。由于LLLT的光生物刺激作用、非侵入性方式等特点使其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就LLLT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对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正畸牙齿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畸治疗疗程长,各种正畸风险随之增加。如何在生理允许范围内加速牙齿移动,缩短正畸疗程,降低牙釉质脱矿、龋坏、牙根吸收及牙周疾病等治疗风险,是正畸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进行了很多研究。讲者对目前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畸牙齿移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赵志河.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2].陈学鹏.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C].第二十叁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展会会刊.2019
[3].郭薇,房付春,徐会勇,欧阳钧.骨膜蛋白基因敲除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4].王高南,焦剑,周彦恒,施捷.正畸牙齿位置的移动对角化龈宽度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卫晓霞,邹玉贞,寇正威.Odanacatib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9
[6].郭莉莉,张莹,潘多.胰岛素控制对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9
[7].姜委杰,刘珺,林炜,弋中萍,刘昌翠.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张馨艺,陈楠,李萌,隋秉东,马灿灿.牙周局部炎症对小鼠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口腔生物医学.2018
[9].万天明.探讨齿槽外科手术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10].王晓琨,赵忠琪,彭慧敏,王小晋,梁家迪.低水平激光治疗促进正畸牙齿移动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