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边坡失稳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填方边坡,滑坡,失稳预测,人工蜂群算法
边坡失稳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姚仰平[1](2019)在《高填方边坡失稳时间预测的实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来预测高填方边坡因蠕变破坏而发生滑坡的时间是困难的,但对防止财产和生命损失又至关重要。在总结高填方土质边坡蠕变破坏过程中的位移、速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改进Saito模型的应变率公式,提出了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滑坡中短期预测的实用模型。将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的滑坡位移时间序列作为输入,通过人工蜂群算法反演实用模型参数后输出预测的滑坡时间。以3个高填方滑坡为实例,应用滑坡位移监测点的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滑坡时间预测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将该方法预测的滑坡时间结果与传统的Saito系列模型预测的滑坡时间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通过滑坡位移的时间序列进行滑坡时间预测时,所提出的实用模型比两种Saito模型更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穆成林[2](2017)在《顺层岩质高边坡开挖过程变形失稳演化机制及预测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顺层岩质边坡在自然界最为常见,也是在工程建设中发生变形失稳最多的边坡类型,开展顺层岩质边坡工程特性的研究于人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工程建设改变坡体条件或地质环境从而导致顺层岩质边坡变形失稳的案例更是数不胜举,其中不乏一些造成了极大破坏性后果。例如,1961年3月6日的中国湖南柘溪水库的塘岩光滑坡;1963年10月9日的意大利瓦依昂滑坡和2003年7月13日的中国叁峡水库千将坪滑坡。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开挖顺层岩质边坡一般是稳定性较差,易沿着层面发生滑移失稳,尤其是对于含有层间软弱夹层的边坡,受降雨影响更为明显。目前,关于顺层岩质边坡预测评价的成果丰富且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但大都是建立在较为理想的地质模型基础上,而工程中坡体的实际变形演化过程却极为复杂,岩土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更是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复杂性等特征,故对边坡的预测评价需要更多地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以贵州省织金县某石化场地开挖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工程地质系统调查,通过室内外试验,获取岩土体力学参数;总结分析边坡变形破坏演化机制;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模型;通过室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顺层岩质高边坡在差异开挖条件下变形失稳演化特征,并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开挖边坡失稳范围的预测评价公式。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基于研究场区边坡软弱夹层的差异形成演化机制,将其进行工程地质分类,即3大类:构造型、风化型和溶蚀填充型;其中构造型软弱夹层分为4个亚类:岩屑岩块型、岩屑岩块夹泥型、泥夹岩屑岩块型和泥质型;通过室内外试验,分析了夹层物理、化学组成,重点是进行了力学性质的试验,为边坡的预测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力学性质试验主要包括:室内直剪试验、中型剪切试验以及现场大型剪切试验,其成果显示软弱夹层具有明显的软化特征:夹层随含水率增加(w=10%~30%)而强度参数非线性降低:ψ=20.8×ln(w)-6.8,(R=0.986);c=24.8×ln(w)-12.2,(R=0.990);层间的薄层夹层或泥膜在降雨前后力学性质差异较大,降雨前取值:f_p=3.5~4.5;f_r=2.5~3.5;降雨后取值:f_p=2.0~2.6;f_r=1.2~1.6,其参数降低幅度约22.2%~65.6%。(2)分析总结了场区开挖边坡的失稳模式,主要包括:滑移—拉裂破坏模式、平面滑动破坏模式、滑移—弯曲破坏模式、雨水侵蚀冲刷破坏模式、表层剥落破坏模式;基于边坡变形失稳起始部位以及坡体演化过程的地质力学特征,建立边坡失稳破坏的3种演化机制:推移式渐进演化机制;牵引式渐进演化机制以及整体式渐进演化机制。(3)基于目前大量研究成果,首先综合分析场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失稳模式及特征,并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其次,甄选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岩石抗压强度、坡体结构特征)、坡型几何特征(开挖高度、开挖坡比、原始坡度与开挖坡度差)、外部环境条件(单次过程降雨、坡体渗透特征、地下水特征)影响所涉及的10个关于边坡稳定性的具体指标,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进行粗糙集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通过未确知测度与云模型计算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的预测评价。(4)针对边坡具有的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和开挖条件等,建立了相应的失稳范围预测评价方法;包括通过室内大型框架物理模型试验,获取框架物理模型边坡的位移数据,基于坡体内部位移特征值,设置失稳范围确定的位移阈值α=5.0mm;并绘制失稳范围;甄选边坡开挖高度(H)、岩层倾角(α)、开挖坡比(β)、软弱夹层的间距(h)以及内摩擦角(φ)为预测计算指标,通过试验数据推导边坡开挖后失稳范围的预测评价公式:(5)以场区开挖试验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预测评价方法进行检验及佐证。结果显示建立的预测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能够准确的对开挖边坡稳定性等级及失稳范围进行判定。以单次过程差异降雨量为重要指标,对场区拟开挖顺层边坡(P1~P7)的稳定性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边坡稳定性等级C3、C4分别约占44.8%、27.6%,即边坡开挖后通常为稳定性一般~稳定性较差;坡顶的最大失稳长度为开挖边坡高度的0.6H~0.8H,最大失范围位于边坡开挖高度的0.4H~0.6H段。(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成奎,陈立根[3](2016)在《复杂地质背景下露天采场边坡失稳地质灾害预测及其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露天采矿场边坡失稳作为露天开采矿山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采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矿山开采设施及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大宝山露天采场边坡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影响采场稳定性的地质因素、采空区综合分析,辅以赤平极射投影的方法,探讨了在复杂地质背景下露天采场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的预测及其综合治理对策。(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刘超[4](2016)在《边坡变形发展及其失稳判定的速度—状态律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是一类常见的地表地质结构,它所引起的失稳滑动(滑坡)既是公共安全也是岩土工程安全长期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为解决滑坡预测预报时机制模型引入方面的困难,本文提出了应用速度-状态律实现边坡变形发展分析的模型化方法。论文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单滑块模型中,根据滑动面上的力学方程,获取了潜在滑动面动力学特征提取的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应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从国内外相关的经典实验中建立速度-状态相关描述中基本参数的确定方法。其中主要参数A和B由实验所决定,而其他相关参数可通过对滑坡体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质的分析确定。(3)研究降雨、库水位变化、河道流量率变化情况下边坡介质均匀蠕变及均匀瞬态响应的定量关系,用于实现驱动机制的定量描述;通过动力学相关描述,获得驱动机制模型构造的形式函数,利用历史均匀蠕变致因关联分析和观测数据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并最终建立多致因作用条件下驱动速度的定量规范描述模型。(4)结合3个边坡实例,利用给定驱动机制和模型参数进行边坡变形发展及其失稳判定的速度-状态律预测计算;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数值分析策略、稳定分析判据的建立和理论预测方法工程应用的基本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建议的模型化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预报效果,为解决滑坡预测预报时机制模型引入方面的困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华北科技学院》期刊2016-06-03)
冷超勤,张扬[5](2016)在《基于变形监测的金龙沟料场边坡失稳时间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加强现场检查的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监测及资料的深入分析,科学构建边坡失稳预测预报与稳定性评价模型和方法,对及时发现边坡工程安全隐患,实时调整施工过程,确保边坡工程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亦是边坡工程领域长期关注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以金龙沟料场边坡为依托,开展了相关预测模型、预报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金龙沟料场边坡失稳垮塌案例分析,证实了双曲线预测模型、非等时距GM(1,1)模型、黄金分割法、变形速率判据法的可行性、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6年01期)
任刚,邢民,荆艳会,王述红[6](2015)在《受控于结构面的岩质高边坡失稳预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辽宁省境内建兴高速公路某高边坡的施工过程,利用现代非接触测量技术采集和分析岩质边坡的结构面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型叁维离散元软件,通过模拟边坡开挖过程中边坡岩体的位移变化来判断边坡岩体是否失稳,同时进行边坡岩体的现场监测,通过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正确性,为后续数值模拟优化监测方案提供保障,从而为该边坡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如前[7](2015)在《基于改进模糊聚类迭代和神经网络的边坡失稳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灾害是全球叁大自然灾害之一,边坡失稳所造成的滑坡灾害已f严重影响了人类日常的生活与生产,滑坡预报预测是有效降低滑坡带来损失的途径,目前,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的研究还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本文针对现阶段滑坡预报预测方法中对边坡模糊性处理的不足,引入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迭代理论的滑坡预测预报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首先设计了边坡数据收集及预处理方案,在进行滑坡预报预测前,设计了叁维边坡数据收集方案,并引入小波降噪理论,对监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其次,基于原始的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引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构建了改进的模糊聚类迭代模型,避免了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时的主观性。(2)基于改进的模糊聚类迭代模型,构建了由各影响边坡稳定因素评价边坡稳定性状态的方法,针对模糊聚类迭代模型无法预测边坡未来状态的特点,引入BP神经网络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预测边坡稳定性的改进模糊聚类迭代和神经网络复合模型。(3)基于改进模糊聚类迭代和神经网络复合模型,实现了边坡失稳的预测,为了便于计算与分析,运用MATLAB对预测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程序化设计。(4)将本文建立的边坡失稳预测方法和以位移量作为预测对象的预测方法运用于同一工程实例中,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张如前[8](2015)在《基于强度折减法和神经网络的边坡失稳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石榴树包滑坡监测数据,使用BP神经网络对监测到的边坡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单因素预测,将预测到的物理力学参数结合强度折减法,运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求解该边坡未来的安全系数,通过分析边坡应力云图和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达到了预测预报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26期)
李文秀,齐栋梁[9](2015)在《露天矿爆破振动影响下边坡失稳预测的综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糊测度方法对大型露天矿节理化岩石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确定模糊测度数学模型中的参数,进而分析在爆破振动影响下边坡的失稳程度。采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演算出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同时利用Bishop法对有限元所演算出的潜在滑动面进行了计算,以此来综合预测分析边坡的稳定性。理论预测结果与矿山工程实际情况一致,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预测分析节理化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5年06期)
林伟,张卫强,孙强,李常茂,刘盛辉[10](2015)在《顺层边坡失稳分析及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边坡失稳的预测预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进程,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边坡的失稳演化过程中与其内部结构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通过对摩擦定律的状态分析,研究了边坡失稳的内在机制,并论证了边坡失稳预测的充要条件,探讨了中长期预测预报失效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边坡失稳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顺层岩质边坡在自然界最为常见,也是在工程建设中发生变形失稳最多的边坡类型,开展顺层岩质边坡工程特性的研究于人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工程建设改变坡体条件或地质环境从而导致顺层岩质边坡变形失稳的案例更是数不胜举,其中不乏一些造成了极大破坏性后果。例如,1961年3月6日的中国湖南柘溪水库的塘岩光滑坡;1963年10月9日的意大利瓦依昂滑坡和2003年7月13日的中国叁峡水库千将坪滑坡。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开挖顺层岩质边坡一般是稳定性较差,易沿着层面发生滑移失稳,尤其是对于含有层间软弱夹层的边坡,受降雨影响更为明显。目前,关于顺层岩质边坡预测评价的成果丰富且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但大都是建立在较为理想的地质模型基础上,而工程中坡体的实际变形演化过程却极为复杂,岩土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更是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复杂性等特征,故对边坡的预测评价需要更多地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以贵州省织金县某石化场地开挖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工程地质系统调查,通过室内外试验,获取岩土体力学参数;总结分析边坡变形破坏演化机制;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模型;通过室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顺层岩质高边坡在差异开挖条件下变形失稳演化特征,并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开挖边坡失稳范围的预测评价公式。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基于研究场区边坡软弱夹层的差异形成演化机制,将其进行工程地质分类,即3大类:构造型、风化型和溶蚀填充型;其中构造型软弱夹层分为4个亚类:岩屑岩块型、岩屑岩块夹泥型、泥夹岩屑岩块型和泥质型;通过室内外试验,分析了夹层物理、化学组成,重点是进行了力学性质的试验,为边坡的预测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力学性质试验主要包括:室内直剪试验、中型剪切试验以及现场大型剪切试验,其成果显示软弱夹层具有明显的软化特征:夹层随含水率增加(w=10%~30%)而强度参数非线性降低:ψ=20.8×ln(w)-6.8,(R=0.986);c=24.8×ln(w)-12.2,(R=0.990);层间的薄层夹层或泥膜在降雨前后力学性质差异较大,降雨前取值:f_p=3.5~4.5;f_r=2.5~3.5;降雨后取值:f_p=2.0~2.6;f_r=1.2~1.6,其参数降低幅度约22.2%~65.6%。(2)分析总结了场区开挖边坡的失稳模式,主要包括:滑移—拉裂破坏模式、平面滑动破坏模式、滑移—弯曲破坏模式、雨水侵蚀冲刷破坏模式、表层剥落破坏模式;基于边坡变形失稳起始部位以及坡体演化过程的地质力学特征,建立边坡失稳破坏的3种演化机制:推移式渐进演化机制;牵引式渐进演化机制以及整体式渐进演化机制。(3)基于目前大量研究成果,首先综合分析场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失稳模式及特征,并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其次,甄选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岩石抗压强度、坡体结构特征)、坡型几何特征(开挖高度、开挖坡比、原始坡度与开挖坡度差)、外部环境条件(单次过程降雨、坡体渗透特征、地下水特征)影响所涉及的10个关于边坡稳定性的具体指标,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进行粗糙集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通过未确知测度与云模型计算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的预测评价。(4)针对边坡具有的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和开挖条件等,建立了相应的失稳范围预测评价方法;包括通过室内大型框架物理模型试验,获取框架物理模型边坡的位移数据,基于坡体内部位移特征值,设置失稳范围确定的位移阈值α=5.0mm;并绘制失稳范围;甄选边坡开挖高度(H)、岩层倾角(α)、开挖坡比(β)、软弱夹层的间距(h)以及内摩擦角(φ)为预测计算指标,通过试验数据推导边坡开挖后失稳范围的预测评价公式:(5)以场区开挖试验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预测评价方法进行检验及佐证。结果显示建立的预测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能够准确的对开挖边坡稳定性等级及失稳范围进行判定。以单次过程差异降雨量为重要指标,对场区拟开挖顺层边坡(P1~P7)的稳定性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边坡稳定性等级C3、C4分别约占44.8%、27.6%,即边坡开挖后通常为稳定性一般~稳定性较差;坡顶的最大失稳长度为开挖边坡高度的0.6H~0.8H,最大失范围位于边坡开挖高度的0.4H~0.6H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坡失稳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黄建,姚仰平.高填方边坡失稳时间预测的实用模型[J].岩土力学.2019
[2].穆成林.顺层岩质高边坡开挖过程变形失稳演化机制及预测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3].杨成奎,陈立根.复杂地质背景下露天采场边坡失稳地质灾害预测及其防治对策[J].矿产与地质.2016
[4].刘超.边坡变形发展及其失稳判定的速度—状态律预测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6
[5].冷超勤,张扬.基于变形监测的金龙沟料场边坡失稳时间预测[J].水电站设计.2016
[6].任刚,邢民,荆艳会,王述红.受控于结构面的岩质高边坡失稳预测技术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
[7].张如前.基于改进模糊聚类迭代和神经网络的边坡失稳预测方法[D].江西理工大学.2015
[8].张如前.基于强度折减法和神经网络的边坡失稳预测方法[J].山西建筑.2015
[9].李文秀,齐栋梁.露天矿爆破振动影响下边坡失稳预测的综合方法[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5
[10].林伟,张卫强,孙强,李常茂,刘盛辉.顺层边坡失稳分析及预测研究[J].路基工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