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释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凝胶,体外,制剂,琥珀酸,磷酸钙,蒺藜。
体外释药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君,王晴,张国锋,宋春晓,吴梦婷[1](2019)在《川芎嗪双包载纳米粒的处方优化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川芎嗪-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包载纳米粒(TMP-PBCA-PLGANPs)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界面缩聚法相结合制备TMP-PBCAPLGA-NPs,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工艺,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TMP-PBCA-PLGANPs外观圆整,无粘连,平均粒径为(213.8±8.51)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52±0.061),Zeta电位为(-15.36±1.26)mV。包封率为(72.8±0.69)%,载药量为(3.37±0.18)%。体外48 h累计释放百分率为91.2%。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TMP-PBCA-PLGA-NPs,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2期)
陈洋洋,耿雪,屈子卉,李雪莹,王琪[2](2019)在《熊果酸/PF127/TPGS-多柔比星混合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熊果酸(UA)/Pluronic F127(PF127)/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多柔比星(DOX)混合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药特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UA/PF127/TPGS纳米胶束;以UA包封率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中的UA投药量、PF127与TPGS的摩尔比、水化温度、水化体积进行优化并验证。在琥珀酰化TPGS的基础上,合成TPGS-DOX,与UA/PF127/TPGS混合制备UA/PF127/TPGS-DOX混合纳米胶束,考察其外观、粒径、临界胶束浓度(PF127/TPGS),采用透析袋扩散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UA/PF127/TPGS纳米胶束的最优制备工艺为UA投药量8 mg、PF127与TPGS的摩尔比3∶7、水化温度50℃、水化体积4 mL,所得纳米胶束中UA的平均包封率为89.00%(RSD=0.43%,n=3)。在此基础上所制UA/PF127/TPGS-DOX混合纳米胶束溶液澄清且带有乳光;呈类球形且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15.00±9.42)mm;PF127/TPGS(摩尔比3∶7)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01 3%。该混合纳米胶束中UA、DOX的体外释放均较其原料药或对照品明显减缓,胶束中两种药物的释药过程均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UA/PF127/TPGS-DOX混合纳米胶束,其粒径均匀且系统稳定性好,并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0期)
崔明宇,刘媛媛,胡启萌,关枫,马英丽[3](2019)在《香叶木苷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香叶木苷凝胶剂的最优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香叶木苷凝胶剂;以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卡波姆940、乙醇、丙叁酮用量以及pH值为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香叶木苷凝胶剂的处方并验证。以香叶木苷软膏剂为参照,采用透析袋扩散法考察按最优工艺所制香叶木苷凝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香叶木苷凝胶剂最优处方为卡波姆940 1.5 g、乙醇15 m L、丙叁醇8 g、pH 6。按最优处方所制凝胶剂呈黏稠状棕黄色半固体,涂展性良好;释药2 h时的平均累积释放率为(12.67±0.12)%。体外释药试验结果显示,香叶木苷凝胶剂在12 h内释放较快,然后逐渐放缓,12、24 h时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1.93±0.42)%、(80.47±0.54)%,其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香叶木苷软膏剂释放较慢,12、24 h时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1.74±0.18)%、(62.63±0.59)%,其释药符合一级方程。结论:成功优化了香叶木苷凝胶剂的处方;所得香叶木苷凝胶剂释药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0期)
方权辉,林友文[4](2019)在《盐酸地尔硫卓与七八元瓜环的包合作用及体外释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七元及八元瓜环(Q[7]及Q[8])与盐酸地尔硫卓(DIL)的包合作用及包合物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H NMR等技术研究Q[7]-DIL及Q[8]-DIL体系的包合作用,测定包合比、包合稳定常数及包合物的体外药物累积释放度。结果 Q[7]-DIL及Q[8]-DIL体系的包合比均为1∶1,包合平衡常数分别为6.28×10~3和8.69×10~(3 )L/mol。在pH分别为1.2,4.0及6.8的3种介质中,包合物Q[7]-DIL的400 min体外累积释放度分别为44.80%,56.16%及68.05%,包合物Q[8]-DIL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分别为39.28%,52.70%及58.34%,DIL原药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8.51%,97.76%及97.80%。结论 Q[7]和Q[8]的包合对DIL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泽先,杨彦伟,邱宜农,李志强,王学锋[5](2019)在《核壳状CHX/ACP纳米球改性流体树脂的体外释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核壳状氯己定/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球(CHX/ACP)改性商品流体树脂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合成核壳状CHX/ACP纳米球并进行表征。将纳米球以不同质量分数(1%、5%、10%)添加至Filtek~(TM) Z350XT流体树脂中作为实验组,商品流体树脂作为对照组,制备各组试件浸取液,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钙、磷离子和CHX的释放量。结果:3组改性流体树脂在去离子水中均能持续释放钙、磷离子和CHX,且其释放量随纳米球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着增大,也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释放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减慢;而对照组的钙、磷离子和CHX的释放量近于0,且不随时间变化。结论:3组CHX/ACP纳米球改性的流体树脂均具有缓释钙、磷离子和CHX的能力,纳米球添加量对药物释放量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杨毛毛,罗花彩,沙玫,徐伟,林珠灿[6](2019)在《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投药量0.48%,药脂比1∶5,乳化剂用量6.6%,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均匀稳定,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148.2±7.1)nm、(87.27±0.96)%、(12.43±0.49)%,而且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98.81%,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R~2=0.999 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8期)
潘俊英,闫暾,宋淼,刘全礼,宋晓玲[7](2019)在《蒺藜总皂苷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蒺藜皂苷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W/O/W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蒺藜皂苷微球,以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工艺筛选,并对微球体外释放进行评价。结果:制备的蒺藜皂苷微球平均粒径为(15.42±4.72)μm,包封率为(58.45±4.81)%,载药量为(24.56±3.32)%,蒺藜皂苷微球可在pH为7.4的溶液中均匀缓慢释放。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微球的粒径均匀,蒺藜皂苷的包封率较高,缓释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王盟,商林林,吕传峰,李慧,程立[8](2019)在《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并考察其粒径分布、包封率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及分布,用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将脂质体进一步制成凝胶剂后,考察其体外透皮情况。结果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的粒径在240nm左右,分布均匀,平均包封率为51.24%;脂质体中的克林霉素能缓慢透过大鼠皮肤,缓释效果明显。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药物包封率较高,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药物透皮速率缓慢,释药稳定。(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郑恒,李晓东,翟晓莹,董淑英,张铎[9](2019)在《雷公藤甲素-甘草次酸复方微乳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雷公藤甲素-甘草次酸复方微乳的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甲素-甘草次酸复方微乳的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_(18),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8 nm,进样量为5μL。采用水滴定法绘制伪叁元相图,以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为指标优化处方;采用体外释放试验考察所制微乳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雷公藤甲素、甘草次酸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40μg/m L(r=0.999 7)、10~400μg/m L(r=0.999 8);定量限分别为0.5、0.8μg/m L,检测限分别为0.1、0.2μg/m 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2%~101.15%(RSD=0.36%,n=6)、99.78%~101.42%(RSD=0.59%,n=6)。最优处方为以中链甘油叁酯为油相,聚乙二醇羟基硬脂酸酯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水为水相,四者质量比为8∶28∶14∶50。所制微乳为水包油型,外观透明澄清,其平均粒径为(62.38±3.44)nm,平均多分散指数为0.096±0.001,平均黏度为(26.84±1.10)m Pa·S。所制微乳在24 h内的雷公藤甲素、甘草次酸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9.8%、99.7%(pH 2.0的磷酸缓冲盐溶液中),99.3%、99.4%(pH 7.4的磷酸缓冲盐溶液中),98.9%、98.4%(pH 9.0的磷酸缓冲盐溶液中);单方微乳中的雷公藤甲素和甘草次酸释放均快于复方微乳。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所得优化处方稳定、可行;所制雷公藤甲素-甘草次酸复方微乳较单方微乳具有更好的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2期)
徐双杰,郭明,邵燕,吴荣晖,曾楚楚[10](2019)在《智能药物控释材料的合成及其体外释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氢化大豆磷脂(HSPC)、二硬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为原料,运用逆向蒸发法包载黄连素制备一种新型智能药物控释高分子材料——黄连素温敏脂质体(Berberine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B-TSL)。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 Spectrophotometer,UV)、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Zeta potential and Phase Analysis Light Scattering,ZetaPALS)、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表征合成产物并测试性能,考察B-TSL的体外释药规律。结果表明,设计反应路线合理,成功合成目标产物,产物粒径311 nm,相变温度317.35 K,脂质体包封黄连素的效果较好,包封率为74%,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情况符合Ritger-Peppas模型。(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体外释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熊果酸(UA)/Pluronic F127(PF127)/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多柔比星(DOX)混合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药特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UA/PF127/TPGS纳米胶束;以UA包封率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中的UA投药量、PF127与TPGS的摩尔比、水化温度、水化体积进行优化并验证。在琥珀酰化TPGS的基础上,合成TPGS-DOX,与UA/PF127/TPGS混合制备UA/PF127/TPGS-DOX混合纳米胶束,考察其外观、粒径、临界胶束浓度(PF127/TPGS),采用透析袋扩散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UA/PF127/TPGS纳米胶束的最优制备工艺为UA投药量8 mg、PF127与TPGS的摩尔比3∶7、水化温度50℃、水化体积4 mL,所得纳米胶束中UA的平均包封率为89.00%(RSD=0.43%,n=3)。在此基础上所制UA/PF127/TPGS-DOX混合纳米胶束溶液澄清且带有乳光;呈类球形且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15.00±9.42)mm;PF127/TPGS(摩尔比3∶7)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01 3%。该混合纳米胶束中UA、DOX的体外释放均较其原料药或对照品明显减缓,胶束中两种药物的释药过程均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UA/PF127/TPGS-DOX混合纳米胶束,其粒径均匀且系统稳定性好,并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释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君,王晴,张国锋,宋春晓,吴梦婷.川芎嗪双包载纳米粒的处方优化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2].陈洋洋,耿雪,屈子卉,李雪莹,王琪.熊果酸/PF127/TPGS-多柔比星混合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9
[3].崔明宇,刘媛媛,胡启萌,关枫,马英丽.香叶木苷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9
[4].方权辉,林友文.盐酸地尔硫卓与七八元瓜环的包合作用及体外释药性能[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9
[5].徐泽先,杨彦伟,邱宜农,李志强,王学锋.核壳状CHX/ACP纳米球改性流体树脂的体外释药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9
[6].杨毛毛,罗花彩,沙玫,徐伟,林珠灿.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J].中成药.2019
[7].潘俊英,闫暾,宋淼,刘全礼,宋晓玲.蒺藜总皂苷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9
[8].王盟,商林林,吕传峰,李慧,程立.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药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9
[9].郑恒,李晓东,翟晓莹,董淑英,张铎.雷公藤甲素-甘草次酸复方微乳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9
[10].徐双杰,郭明,邵燕,吴荣晖,曾楚楚.智能药物控释材料的合成及其体外释药规律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9